韩四当官(校对)第4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9/539

  “都惊动道台了!”
  “上海就这么大,只要有点事就会传得尽人皆知。”
  想到本地的那些士绅十有八九也会跟赵德辙一样看任钰儿不顺眼,余青槐紧盯着他问:“人言可畏,你怎就不劝劝她呢?”
  “余老爷,这您大可放心,任小姐真不会有事的。您想想,她爹殉国了,她一个女子孤苦伶仃在上海,又不是朝廷命官,谁要是为难她就是欺负她,传出去会被人笑话的。”
  “你就是不担心人家以此弹劾四爷?”
  “义妹终究义妹,又不是亲妹妹,四爷认她作义妹是可怜她,再说四爷现而今远在四川老家丁忧,就想管也管不着她,谁要是想借这个做四爷的文章,一样会被人耻笑。反正任小姐现在是百无禁忌,至少在上海地界上谁也不敢欺负她。”
  “洋人呢?”
  “洋人更不会了,她跟花旗传教土裨治文的夫人格兰德女士不晓得有多要好,认得好多洋商的夫人、小姐,花旗领事馆每次开舞会都请她,英吉利和法兰西领事馆有时候也请,在洋人眼中咱们这位小姑奶奶是大清最通情达理的官家小姐,有些洋人甚至以认得她或能请着她为荣。”
  “洋人很看重她?”余青槐感觉有些匪夷所思。
  苏觉明同样没想到事情竟会发展成现在这样,一边陪着余青槐往外滩方向走,一边苦笑道:“洋人喜欢热闹,几乎每天都邀朋友一起吃下午茶,每天晚上轮着宴客,吃饱喝足就开始奏乐跳舞。并且洋人喜欢攀比,别人请到了咱们这位小姑奶奶,你却没请到,你就会觉得很没面子。而上海拢共就那几个朝廷命官,别的官家小姐平日里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想请别的官家小姐都请不着,所以咱们这位小姑奶奶在洋人不晓得有多吃香,用洋人的话说这是社交。”
  “社交……跟洋人交,我看是滥交!”
  “不说这些了,前头那家西点店做的西点不错,我陪您去尝尝。”
  ……
  余青槐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出身书香门第的任钰儿,为何要豁出女子最珍贵的名节去跟洋人社交。而事实上任钰儿的一番苦心没白费,不但领班军机大臣文庆知道有这么个奇女子,甚至连皇上都知道,因为这半年来最机密的夷情都是她深入虎穴打探到的!
  之前只晓得英佛二夷在一个叫做克里米亚的地方跟俄夷打仗,至于为何会打起来,这仗究竟是怎么打的,因为能收集到的消息太少,一直没能说出个所以然。
  随着消息越来越多,这一仗的脉络也越来越清晰。
  为此,文祥特意让王乃增和庆贤帮着拟了一道折子,专程赶到圆明园递牌子求见。然而,皇上似乎对此并不感兴趣,才听了一会儿就显得有些不耐烦。
  文祥急忙道:“奴才昨儿中午刚收到上海分号急报,已经查实俄夷打不下去了,已向英佛二夷求和,并在佛夷京城巴黎签订了和约。此役,俄夷战死战伤五十二万余兵勇,土耳其战死战伤近十万兵勇,佛夷死伤九万五千余人,英夷死伤十万,耗费钱粮无数!”
  俄罗斯居然媾和了,咸丰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冷冷地说:“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皇上说得是,奴才还侦知俄夷此仗输得不冤枉。”
  “此话怎讲?”
  “因为这一仗中,英佛二夷兵勇所使的是新式自来火鸟枪,奴才命新安搞到了几竿,果然与之前的自来火鸟枪大不一样,枪管里刻有膛线,铅子也是特制的,不但打得远,并且打得准。”
  文祥抬头偷看了一眼,小心翼翼地说:“此外,俄夷的炮船大多是旧式帆船,无论进退全靠风向,而英佛二夷派出多艘蒸汽炮船,进退攻防无需靠风,打得俄夷水师无还手之力;再就是英佛二夷使用了一种叫做电报机的器物发号施令,将帅不管离阵前有多远,通过电报机便能号令各营顷刻响应。”
  “这个电报机究竟何样?”咸丰下意识问。
  文祥急忙道:“奴才也没见过,奴才正在想办法,看能否尽快找一件呈给皇上御览。”
  站在一边的郑亲王端华忍不住问:“无论多远也能传递消息,而且在顷刻之间?”
  “禀王爷,正是。”
  “皇上,奴才以为此物不祥,奴才估摸着洋鬼子一定是使了什么法术,驭使阴兵鬼魂传递消息,不然怎可能会如此之快!”
  咸丰觉得端华的话有一定道理,抬头道:“事有反常必为妖,既然此物不祥那就不用进献了。”
  文祥追悔莫及,暗想早晓得郑亲王在这儿,今天就不应该递牌子求见,见皇上发了话,只能硬着头皮道:“嗻!”
  咸丰对电报机不感兴趣,只想知道英佛二夷究竟会不会跟大清开战,阴沉着脸问:“英佛等夷在香港、厦门和上海等地有多少兵?”
  “禀皇上,截止本月初八,香港有夷兵七百,战船三条,英夷民勇一千三百余人;厦门有战船一条,夷兵七十二人;福州、宁波两地既无夷兵也无战船;上海有战船四条,夷兵四百二十八人,西夷召集洋商侨民所办的洋枪队共八百二十余人。不过据奴才所知,夷酋包令已奏请其朝廷往我大清增兵。”
  “跪安吧,回去之后悉心打探,有动静及时奏报。”
  “嗻!”
  文祥刚躬身退出大殿,郑亲王端华就笑道:“皇上,英夷本土距我大清十万八千里,想增兵哪有这么容易,奴才以为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想到英佛等夷在大清没多少兵,咸丰起身叹道:“文祥这差事办得不错,韩四开缺回籍时还真保奏对了人。只是这韩四也太没良心了,明明晓得朕正值用人之际,竟奏称‘在衰绖中,不敢奉诏’,想想就来气!”
  郑亲王端华一直认为韩四是弟弟肃顺的人,急忙道:“皇上息怒,奴才以为韩四不奉诏也情有可原。要说圣眷,康熙朝时的李光地圣眷恩隆吧,康熙三十三年出任兵部侍郎并提督顺天学政,遇母丧遭康熙爷‘夺情’,后来改请假九个月回乡治丧,康熙爷也没恩准。
  结果被翰詹科道群起攻之,弹劾他平日里以笃行理学自许,可在守孝这件事上却有悖伦理,弹劾他‘贪恋苟且’、‘诡随狡诈’。康熙爷见牵连甚广,只能令其解任。连李光地都落得如此下场,何况他这么个捐纳出身的?”
  咸丰恨恨地说:“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郑亲王端华岂能不知道皇上说得是那帮御史言官,终于松下口气,想想又躬身道:“皇上,韩四虽在乡丁忧,但他的义妹还在为朝廷效力。据奴才所知,他那个义妹出身官宦之家,自幼饱读圣贤书,又怎会不在乎自个儿的名节?可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深入虎穴,打探夷情,正所谓巾帼不让须眉。”
  “嗯,朕也听文祥说过,”咸丰权衡了一番,随即回头道:“她爹不是殉国了吗,追赠其父为奉直大夫,诰赠其母五品宜人,荫其弟成年后入监读书,期满候选!”
  “皇上仁厚,皇上圣明。”
  “她也是个可怜人,没爹没娘,还遇着韩四这么个狠心的义兄,真是遇人不淑。”
  “皇上,据奴才所知这事跟韩四还真没多大关系……”
  “怎就没关系,他既然收留人家,认人家作义妹,就应该做一个好兄长。可他倒好,竟把人家往火坑里推!”咸丰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在想打探夷情这种事,那个奇女子是比“厚谊堂”派出的那些文武官员靠谱得多,朝廷正值多事之秋,也只能让那个奇女子接着打探。
  
第六百二十七章
急转直下
  光阴如梭,转眼间又进入八月。
  县城炎热,磁器口也热,孙五爷带着书童和老仆再次来到慈云村,听韩大说韩秀峰和费二爷搬山上的竹林院去了,连茶也没喝一口就马不停蹄上山。
  一路苍松夹道,青霭虬盘,菖蒲涧溪,水至山巅而下,泠泠之声与松簧对鸣,如歌如乐。赶到竹林院外,见韩秀峰正躺在藤椅上午睡,费二爷正同慧明老和尚围坐在一块巨石边下棋,突然来了诗兴,不禁笑道:“山廻青峰合,溪曲白云飘。僧塔灯常在,杉松叶不凋……”
  慧明和尚抬头一看,急忙起身道:“阿弥陀佛,原来是孙施主!”
  费二爷反应过来,连忙推了推睡得正香的韩秀峰,然后起身迎上去道:“罪过罪过,五爷驾到,我等竟有失远迎。”
  “不知者不怪,老弟无需如此。”孙五爷拱拱手,随即走上来踢了踢仍在呼呼酣睡的韩秀峰:“志行,醒醒,大白天睡啥子觉!古人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大好时光不是用来睡觉的,等到了我这把年纪后悔就晚了。”
  韩秀峰被他给踢醒了,揉了揉眼睛,确认不是在做梦,连忙起身笑道:“五爷,您老啥时候来的,来前咋不差人捎个信儿?”
  “是啊五爷,要是早点捎个信,我等也好下山恭迎。”费二爷一边帮着沏茶一边笑道。
  “我又不是官老爷,用不着那么麻烦。”孙五爷转身示意老仆打发抬他上山的脚夫先回去,让书童把行礼送进他去年来避暑时住过的屋子,这才坐下接过茶杯笑看着韩秀峰问:“咋搬山上来了,山上是清静,也凉快,我可以来小住几日,你搬来算什么,这儿真不是你应该呆的地方!”
  韩秀峰岂能听不出他的言外之意,一脸无奈地解释道:“您老误会了,秀峰没想过遁世,更没看破红尘想出家,之所以搬山上来纯属不得已而为之。”
  “怎么个不得已?”
  “因为没奉诏移孝作忠的事,前些天刚被皇上下旨申斥了,骂我没良心,深受皇恩却不思报效朝廷,甚至骂我一个七尺男儿都不如一个女子!幸亏这道谕旨不是明发的,不然真会扬名天下,说不定会被那些早就看我不顺眼的御史言官弹劾。”
  “只是申斥?”
  “只是申斥,勇号还在,顶带也在,督办川东团练的差事一样在。”
  “只是申斥就好,”孙五爷笑了笑,放下茶杯道:“雷霆雨露皆君恩啊,能被皇上申斥也是难得的殊荣。听你那位在外为官时总想着回乡,回到家又后悔告病的姑父说,只要是数得上号的文武大臣都曾被皇上申斥过,也只有简在帝心的才会被申斥,谁要是没被皇上申斥过,都不好意思跟人吹嘘圣眷恩隆。”
  “要是有您老说得这么简单就好了。”韩秀峰苦笑道。
  “对了,被皇上申斥,跟搬山上来有何关系?”
  “就像您老刚才所说雷霆雨露皆君恩,被申斥了得上折子谢恩,得给皇上一个交代。想来想去只有搬山上来,吃斋诵经为皇上祈福,祈求佛祖保佑皇上龙体安康,祈求菩萨保佑我大清国泰民安。”
  “这个办法好,皇上晓得了一定龙心大悦。”
  “龙心能否大悦秀峰不敢奢望,只求皇上不用再生我的气。”
  “那你这些天究竟有没有诵经?”孙五爷忍不住问。
  韩秀峰挠挠脖子,不无尴尬地说:“跟着大师诵过两次,斋戒我一直在谨守,不信您老问二爷,我打上山到现在也没吃过荤腥。”
  “这么热的天,本就应该吃清淡点,”孙五爷笑了笑,想想又提醒道:“都说伴君如伴虎,既然已经说出去了,闲暇之余别光顾着睡大觉,也得翻翻经书,不然将来进京面圣,皇上让你背一段经文,你一句也背不出,到时候可就是欺君之罪。”
  “谢五爷提点,我得空就看。”
  “不说这些了,这些你也用不着我来教,我就想问问外头的情形。”
  提起战局韩秀峰的心情变的格外沉重,一连深吸了几口气,忧心忡忡地说:“外头的情形不妙,今年春天,江苏巡抚吉尔杭阿率兵去攻镇江,长毛东王杨秀清从安徽调集数万兵马,由秦日纲统领,从栖霞、石埠桥一带东进,驰援镇江。向荣命吉尔杭阿派兵防堵,官军与长毛在龙潭、东阳、仓头、下蜀、汤头一带接战一个多月,不分胜负。
  长毛的镇江守将吴如孝多次派兵西出接应,均为官军所阻。为打破僵局,秦日纲派冬官正丞相陈玉成乘小船冲破官军封锁,抵镇江见吴如孝,约定东西会攻。秦日纲随后率军东攻,与官军激战于汤头,相持不下。战前迂回至官军侧后的李秀成突然发难,官军腹背受击,阵势大乱。这时,陈玉成和吴如孝也率军由镇江杀出,汇合之后大败吉尔杭阿,连破其营十六座,直抵镇江。
  就在吉尔杭阿收拢溃兵之时,秦日纲竟调转兵锋,自金山渡江北上,与瓜洲长毛会合,然后乘江北官军疏于防范之机,猛攻土桥,突破官军为围困瓜洲长毛而构筑的土围长墙,连破虹桥、朴树湾等官军营盘。江北官军溃散,总揽江北军务的钦差大臣托明阿逃往三汊河。长毛一鼓作气,又接连攻下三汊河官军营垒一百二十多座,托明阿只能率残部逃往扬州东北的邵伯。”
  孙五爷大吃一惊:“江北大营被长毛击破了?”
  “何止江北大营。”
  韩秀峰轻叹口气,接着道:“秦日纲攻占扬州,抢到大批粮饷之后仅留少量兵力守扬州,率部杀了个回马枪,打算自瓜洲渡江去攻江南官军,因留守仓头的长毛夏官正丞相周胜坤部被官军所败,南返之路被断,果断率部西进,其前队迅速攻占浦口。
  就在其大队兵马准备集结,打算由浦口渡江时,官军收复浦口,秦日纲担心被官军半渡而击,又率部返回瓜洲,在瓜洲休整了几天,大举渡江,攻占黄泥洲之后乘胜猛攻高资,拟打通回江宁之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9/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