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4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0/539

  ……
  剩下几把小刀、几只火镰和十几对大小荷包,现在总算派上了用场。
  韩秀峰一回到鲁巷左垒的“帅帐”,就让潘二把皇上去年给的赏赐之物从箱子里翻了出来,想想又取出花了一百多两添置却从未穿过的黄马褂,叠好放在用绒布铺的托盘上。
  刘山阳笑问道:“志行,明天才用,这儿翻出来做啥子?”
  “要是没猜错,明天十有八九用不上。”
  “用不上?”
  “胡林翼是不会让咱们抢在他前头给有功将士论功行赏的,不然消息传开了他咋跟近万湘勇交代。”韩秀峰笑了笑,坐下道:“我敢打赌,他马上就会派人来跟咱们谈,所以得把这件黄马褂和这些赏赐之物先翻出来,让他派来的人瞧瞧我韩秀峰是不是虚张声势。”
  “谈什么?”
  “谈这功劳咋分,仔细想想闹成这样真怪不得我,我川东团练不但帮他解运饷银,并且自带粮饷大老远来驰援,就算没功劳也有苦劳。可他们竟想吃独食,报捷这么大事不但不跟咱们知会一声,甚至嚷嚷着不能给咱们分功劳,有他们这么干的吗?”韩秀峰冷哼一声,接着道:“光他们有手下,我韩秀峰就没有?不就是报捷吗,他们能报,我韩秀峰一样可以报!”
  “他们担心咱们也报捷?”
  “这是自然,要是两份捷报不一样,那他们奏请的皇上得弄清楚才会恩准。”
  刘山阳提醒道:“志行,以我之见这件事你得想清楚,真要是闹起来就麻烦了,不管咋说他是巡抚,还有那么多同乡同年。你要是得罪了他,他一定会上折子弹劾你。”
  韩秀峰最不担心的就是弹劾,不禁笑道:“他真要是弹劾我,那他就输了。”
  “此话怎讲?”
  “因为我是光脚的,他是穿鞋的。我是初来乍到,他是地头蛇。真是闹到他弹劾我,我弹劾他的地步,皇上和朝中的王公大臣一定会想,他胡林翼一个堂堂的封疆大吏,为何总看我韩秀峰这个捐纳出身的前通政司参议不顺眼。”
  “要是他会同官文一起弹劾你呢?”
  “据我所知官文应该没这个胆,就算官文被他说服联名弹劾我,一样没啥好担心的。你想想,督抚联名弹劾一个奉旨前来帮同剿贼平乱的前通政司参议,一向反对重用他胡林翼的贾中堂、彭中堂、周大人、翁大人会怎么看,皇上又会怎么想。”韩秀峰笑了笑,又胸有成竹地说:“这么说吧,朝廷重用他胡林翼并不意味着相信他,虽说京里的王公大臣不是很喜欢我,但一定会觉得有个人在这牵制他总比没人牵制他好。”
  “这么说他真拿你没办法?”刘山阳禁不住笑问道。
  “谁让他树大招风呢。”韩秀峰想了想,又说道:“在四川我得谨言慎行,要是不事事小心,搞不好就会被地方官员弹劾。但这儿是湖北不是四川,所以无需再韬光养晦。不然不光对不起不远千里跟我来剿贼的兄弟,还会被他们瞧不起。”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
  刘山阳刚回过头,就见胡林翼的幕友胡大任和严树森在陈占魁的陪同下微笑在站在门口。
  韩秀峰不认识他们,刘山阳急忙介绍,潘二忙不迭沏茶。
  胡大任和严树森早晓得韩秀峰能代天行赏,却不知道更没想到韩秀峰的圣眷竟恩隆到赏穿黄马褂!
  湖广总督官文没这份荣耀,胡林翼一样没有,李续宾和杨载福更不用说了,他俩现在正为以文职获赐巴图鲁勇号沾沾自喜。而眼前这位早就是巴图鲁,现在更是连黄马褂都亮出来了。
  胡大任心不在焉的寒暄了几句,一下子就拱手道:“韩大人,大任奉中丞之命前来拜见,是想跟韩大人商量下报捷之事。”
  “莲舫兄,报捷的事秀峰已跟中丞大人禀报过。”
  “中丞大人也跟大任提过,说思前想后还是联名奏报比较合适,不知韩大人意下如何?”
  “不可不可,此事万万不可!”
  “韩大人真会说笑,此事为何不可?”
  韩秀峰一边招呼二人喝茶,一边苦笑道:“秀峰官职低微,而且既不是湖北官员,也不是现任官员,跟中丞大人联名奏报成何体统!”
  胡大任可不想让韩秀峰单独奏报,急忙道:“无妨无妨,中丞大人说无妨,还说这报捷的奏折拟好之后得请您过目,说不只是他跟您一起联名,到时候也得请制台大人一起联名上奏。”
  “不合适不合适,真不合适。”
  “韩大人无需自谦,其实中丞大人就是让大任跟您通过气,这事就这么定了。”
  “是啊韩大人,这也是中丞大人的一番盛情。”严树森不失时机地附和道。
  就在韩秀峰正准备接着婉言相拒之时,胡大任又拱手道:“再就是中丞大人觉得凡事名不正则言不顺,韩大人您率勇壮来援,不能总这么官不官、绅不绅的,打算会同制台大人保奏您署理荆宜施道,不知大人愿不愿屈就。”
  韩秀峰没想到胡林翼竟打算保举他署理道台,心想好大的魄力,好大的手笔。
  严树森以为韩秀峰初来乍到,不熟悉湖北的各道府州县的区划,不失时机地说:“荆宜施道驻荆州,领荆州、安陆、德安、宜昌、施南五府,辖江陵、公安、石首、监利、松滋、枝江、宜都等二十八州县!”
  这是正儿八经的道台,要是搁三年前,韩秀峰一定会动心。
  然而,现在不是三年前,韩秀峰很清楚在湖北呆不久,微笑着摇摇头。
  胡大任没想到他连这都不动心,禁不住说:“韩大人,荆宜施道辖下的府县,大多是完善府县!”
  韩秀峰心想我不但晓得大多是完善府县,真要是答应下来可以做太平官,还晓得你们的那位东家之所以搞出这么大手笔,一定是嫌我在武昌这儿碍事,想以此把我打发得远远的。
  再想到本就在湖北呆不久,所求的本就不多,直言不讳地说:“二位的来意,秀峰猜出一些。中丞大人的好意,秀峰也心领了。秀峰才疏学浅,年资也不够,担不得此大任。”
  “那……那大人究竟是咋想的?”严树森忍不住问。
  韩秀峰不想跟他们绕圈子,开门见山地说:“报捷的折子秀峰可以联名,明儿个亦可暂不传旨赏赐杀贼出力的有功将士,只想知道中丞大人打算啥时候攻城,攻城要不要我川东团练助攻,如果无需我川东团练帮同攻城,那就奏请皇上让外头的这一千团勇回川东。”
  胡大任最怕的就是这个,因为胡林翼从未想过强攻,而皇上不想等,三天两头下旨催促。现在只是击退了石达开所率的长毛,武昌还在韦俊所率的长毛手里,武昌没克复之前让胡林翼怎么跟皇上开这个口?
  再想到川东团练呆在这儿,跟湘军诸营早晚又会闹出嫌隙。并且将来克复武昌那么大一功劳,跟只有千把人的川东团练分,真对不起之前所付出的一切努力,更对不起近万湘军将士,胡大任小心翼翼地问:“韩大人,要是您麾下的兄弟真想家了,大任陈请中丞大人将他们调到巴东帮同转运粮饷如何?”
  调到巴东就等于回巫山!
  韩秀峰不想让那么多同乡战死在武昌城下,沉吟道:“驻守巴东,帮同转运粮饷也好,等武昌收复了再请旨让他们回老家。”
  胡大任没想到捷报要有川东团练的功劳之外,韩秀峰就这么点要求,想想又追问道:“韩大人,除此之外您还有何高见?”
  “高见没有,想法倒是有一个。”
  “大人请将。”
  韩秀峰抬头看看站在他们身后的潘二,沉吟道:“湖北贫瘠,这仗又一连打了好几年,失陷州县的钱粮就算不免也课不着,完善州县的百姓也早已不堪重负,武昌这边粮饷吃紧,要是中丞大人信得过秀峰,就奏请朝廷去巴县设个捐输转运分局,给候补知县潘长生个差委,让长生去巴县办理报捐事宜。”
  厘金局,顾名思义是设卡抽厘金的。
  而捐输转运局不只是转运粮饷军械,主要是办理报捐,也就是专门负责卖官、卖出身、卖恩典,跟厘金一样是维持平乱所需的重要财源。
  胡大任楞了楞,下意识问:“韩大人,去外省设局办理报捐,据我所知好像没这个先例。”
  “设立厘金局,设卡抽厘有先例吗,没有!”
  韩秀峰笑了笑,接着道:“并且巴县情况特殊,有许多湖北商人,有许多寓居在巴县的湖北学子,我估摸着只要把折子递上去,皇上应该会恩准的。”
  严树森同样没想到韩秀峰会“高举轻放”,忍不住问:“就算皇上恩准,川东道,重庆府和巴县正堂会不会不高兴?”
  “你们去抢钱,他们自然不会高兴,但只要皇上恩准了他们又能说啥?”看着胡大任和严树森若有所思的样子,韩秀峰接着道:“秀峰之所以出这个主意,之所以举荐长生,并非想借这个机会捞钱,而是见湖北吃紧到已拖欠兵勇两个多月粮饷着急。”
  
第六百四十章
结个善缘
  大事谈妥,功劳怎么分,报捷的奏折怎么拟,尤其保奏哪些团目团勇等小事,刘山阳跟胡大任和严树森谈。
  潘二跟着韩秀峰走出“帅帐”,急切地问:“四哥,你为何要保举我去巴县设捐输转运分局?”
  韩秀峰笑问道:“想不明白?”
  潘二尴尬地摇摇头。
  韩秀峰爬上坡,遥望着武昌城方向,微笑着解释道:“其实我大可借这个机会帮你谋个县太爷做做的,只要开这个口,胡林翼应该会答应,他也只能答应,但心里一定不会痛快。我在湖北,你不会有事,我要是走了,这个县太爷你别说做不长,恐怕会有性命之忧。”
  “这倒是,他的心多狠啊,蒋益澧只是不服李续宾,打仗还是出力的,可这么一个为他出生入死的人,他竟当那么多同乡面羞辱人家,竟把人家给气走了!”
  “所以说跟胡林翼这种人打交道不能来硬的。”
  “可是……”
  “听我说完。”韩秀峰回头道:“我之所以帮他出这么个主意,之所以推荐你去巴县办理报捐,既是为你的前程着想,也是为我川东着想。朝廷为筹饷大开捐纳事例,但究竟咋办捐各地却不一样。要是没记错在我们四川,不管捐监生还是捐贡生只能打五折,但湖北可两折捐,有时候甚至只用十几石米就能捐个九品顶带。咱们巴县的湖广商人又有钱,所以说你回去之后这差事不难办。”
  “要是本地人也想捐,也想占这个便宜呢?”
  “照收捐,就说他寓居湖北的,总之,只要你能帮胡林翼弄着银子,他就会把你当自个儿人,就会委以重任。好好干两年,用不着我开口,他自然会给你实缺,不然跟着他的人会寒心。”
  韩秀峰笑了笑,接着道:“再就是等他奏请朝廷,等皇上恩准了,你就是湖北官员,不管是候补的还是候选的,总比只是个知县衔强。回去之后,不管县太爷还是府台,连道台都得高看你一眼。加上你手里又有一沓空白户部执照,到时候无论三里士绅还是八省客商,都得对你客客气气,办起别的事也会方便许多。”
  潘二猛然反应过来:“四哥,你是担心老家的那些士绅和八省商人不服我?”
  “石达开是退兵了,却不晓得是真退还是假退,武昌城仍在长毛手里,湖北局势将来是好是坏,我心里真没底。而且贵州正在闹教匪,闹苗乱。云南的苗人好像也乱起来,陕甘的回人蠢蠢欲动,谁也不晓得我四川会不会被波及,不把老家的事安排好,我不放心啊。”
  韩秀峰深吸口气,接着道:“来前我跟段大人和龚老爷他们说好了,川东一旦有事,他们会站出来支持你。江宗海、关允中等八省客长虽然也答应了,但他们终究跟咱们不是一条心,而办理防堵又离不开他们,不然去哪儿筹钱粮。
  帮你谋个去巴县设局办理报捐的差事,你就不只是巴县人也是湖北官员,不但可以把湖北捐输转运局巴县分局的牌子挂到湖广会馆,而且跟湖广商人会更好说话,总之,这是眼前最好的办法了。”
  “四哥,你放一百个心,只要我潘二有一口气在,老家就绝不会有事!”
  “我又怎会不放心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0/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