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4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5/539

  咸丰懒得管英夷的东印度公司领地在哪儿,也懒得问东印度公司的领地有多大,确认英夷跟大清一样有奸民犯上作乱心情无法舒畅,不禁笑问道:“还有一件事呢?”
  韩秀峰连忙道:“再就是恭亲王今儿个去了书肆,去询问这几个月的夷情。”
  咸丰愣了愣,旋即放下茶杯若无其事地说:“他去书肆是朕恩准的,他想去就让他去吧,小心伺候着。”
  “臣遵旨。”
  恩俊没想到韩秀峰会禀报这个,见皇上真当回了事,猛然意识到这还真不是一件小事!正暗暗提醒自个儿今后对恭亲王要敬而远之,绝不能因为这点事稀里糊涂被皇上责罚,皇上像想起什么似地突然问:“韩爱卿,你率川东团勇去武昌协剿过长毛,在武昌时有没有见过蒋益澧?”
  韩秀峰本以为皇上会问曾国藩,怎么也没想到皇上会问起蒋益澧,急忙道:“臣见过,不过只见过一面。”
  “这人老不老实,是不是个实心办差的?”
  “禀皇上,蒋益澧比臣还小两岁,正因为年轻有些气盛,虽跟李续宾同为罗泽南的学生,却不太服李续宾。也正因为跟李续宾不对付,击退石达开之后一气之下回了湖南老家。”韩秀峰想了想,接着道:“据臣所在,他跟湖南的王鑫关系不错,臣估摸着他应该是回湖南投奔王鑫了。”
  “王鑫也是罗泽南的学生?”
  “是。”
  “那他服不服曾国藩?”
  “据臣所知一样不服。”
  “为何不服?”咸丰追问道。
  韩秀峰连忙解释道:“皇上有所不知,长毛从广西窜入湖南那会儿,罗泽南见长毛每到一处便砸圣人像、焚圣贤书,就领着王鑫、蒋益澧等学生办团练。他们募勇帮同官军攻剿贼匪,只比江忠源晚一点,曾国藩曾大人奉皇上之命督办团练是后来的事,所以不太服曾大人。”
  “就这些?”
  “臣听说曾大人办团练时,曾答应王鑫去招募三千勇壮,结果因为钱粮不敷,便王鑫就地遣散那些已招募得差不多的勇壮,因为这事儿二人闹翻了,再后来王鑫便在骆秉章骆大人麾下效力。”
  确认蒋益澧跟曾国藩不是一路人,咸丰微微点点头。
  韩秀峰被搞的一头雾水,忍不住问:“皇上,您怎会问起蒋益澧?”
  “广西巡抚劳崇光奏请调湘勇去广西协剿天地会余孽,骆秉章举荐记名知府蒋益澧为率三千湘勇去广西协剿。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所以朕得问清楚蒋益澧究竟老不老实,会不会领兵打仗。”
  “臣以为蒋益澧是一员悍将。”
  “连你都说他是一员悍将,那朕明儿个就传旨准骆秉章所奏。”
  见皇上始终没问曾国藩,韩秀峰意识到恩不恩准曾国藩携弟弟曾国华回乡丁忧,皇上已经有了主意。再想到觐见一次不容易,又小心翼翼地说:“皇上,臣今儿上午随僧王去南苑阅兵,正好遇着步军统领衙门的人去办案,听说镜清斋招了贼。”
  提起这件事咸丰就是一肚子气,恨恨地说:“确有此事,宸苑卿载鷟、乌勒洪额无能,园庭禁地,理宜严肃,可他们深受皇恩却漫不经心,殿内陈设失窃竟一无所知。直到步军统领衙门拿着贼人,起获贼赃,他们还蒙在鼓里,朕已下旨,载鷟、乌勒洪额,均著交部议处。奉宸苑苑丞质善,交内务府议处!”
  “皇上息怒,臣觉得这事也不能全怪载鷟和乌勒洪额两位大人。掌苑囿禁令,以时修葺备皇上临幸,虽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可京畿那么多苑囿,凡事总有个轻重缓急,得先紧着圆明园、畅春园和西苑,南苑只能排在后头,何况南苑那么大……”
  “韩四,你是不是收了他们的好处,来帮他们求情的?”
  “皇上误会了,借十个胆给臣,臣也不敢来帮他们求情,再说臣都不认得他们。”韩秀峰定定心神,接着道:“臣……臣就晓得瞒不过皇上,臣其实是想借这个机会保举个人。”
  三年前派出去打探夷情的那些文武官员不能算,在咸丰印象中韩秀峰好像就保举过一个文祥,不禁问道:“你想保举谁?”
  “臣想保举永定河北岸同知王千里为南苑主事。”
  “为何保举王千里?”
  “禀皇上,臣之所以保举王千里,是不想眼睁睁看着河营废弛。河营是皇上当年命臣以永定河南岸同知整饬复建的,从复建的那一天起,河营将士就知道他们肩负拱卫京畿之责。现在已被抽调的只剩四十余人,永定河道又一连几年没申领到河工款,直隶粮道那边也已拖欠他们近一年粮饷,再这么下去河营就名存实亡了。”
  咸丰反应过来,紧盯着韩秀峰问:“你想招募青壮,复建河营?”
  “臣没想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臣也不敢想这些。臣只是觉得能坚持到今天的,全是一心报效朝廷的忠义之士。要是借这个机会把他们调到南苑,既能给他们一条活路,也可让他们日夜巡察,以防宵小再潜入园庭禁地行窃。将来要是有战事,甚至可以他们为骨架招募青壮重建河营。”
  “让他们去南苑当差也未尝不可,只是……只是他们全是绿营兵勇。”
  “皇上有所不知,他们在固安虽是绿营兵勇,办的差事其实跟衙役差不多。只要皇上能赏他们口饭吃,给他们条活路,他们定会感恩涕零,不会在乎名份的。”
  “你是说命永定河北岸同知王千里为南苑主事,让河营剩下的那几十个兵勇先跟着王千里在南苑当差?”
  “臣……臣不忍看着他们流离失所,臣更不想眼睁睁看着朝廷花那么多钱粮养的兵就这么散了,所以臣才斗胆保举的。”
  “这话在理,他们吃了朕那么多年粮,是不能就这么让他们散了。”咸丰权衡了一番,起身道:“朕准了,这事就这么定。”
  “谢皇上隆恩。”
  “别谢了,说正事。”咸丰想到韩秀峰正月里的奏请,再想到恩俊已经在“厚谊堂”历练了三年,沉吟道:“过几天朕就下旨命你去天津验收漕粮,恩俊,你也一道去。”
  “奴才遵旨!”
  “听朕说完,”咸丰坐下身,不缓不慢地说:“这一去最快也要两三个月才能回来,书肆那边的事得赶紧跟曹毓英交代明白。再就是巡视完海防之后,发现有何遗漏不但要具折陈奏,最好去一趟保定。”
  天津是直隶治下,不管修缮加固炮台,还是筹银铸炮,最终还是得右直隶总督去办,想到这些,韩秀峰连忙道:“臣明白。”
  “再就是万万不可张皇。”
  “臣明白,臣遵旨。”
  “明白就好,跪安吧。”
  ……
  领旨谢恩,躬身退出宅院,恩俊激动得热血沸腾。
  韩秀峰一样意识到等“验收完漕粮”,恩俊就要升官,一走出宫门就回头笑道:“信诚,咱们这同僚做不了几天了。如果不出意外,从保定回来之后你就要去西北做领队大臣。”
  “要不是四爷您提携,我恩俊哪会有今天!”恩俊拱起手,想想又笑道:“再说八字还没一撇呢,就算皇上真让我去,一想到新疆、西藏那么远,我还真不大想去。”
  “别不识好歹,这机会可不是谁都有的。”
  “四爷说得是,像我这样的不去戎几年边,真不会有出息。新疆也好,西藏也罢,只要皇上下旨,不管多远,我立马领旨谢恩,收拾行李,走马赴任。”
  
第六百六十八章
又见荣禄
  韩秀峰写了一份书信,让余有福赶紧送到永定河北岸同知衙门。
  王千里看到信激动不已,急忙让家人去喊张庆余,让张庆余赶紧召集部下,收拾行李,等吏部公文一到就带着妻儿老小一起去南苑。
  南苑虽不在四九城里,但紧挨着京城,能去南苑当差张庆余一样高兴,但跟下面人交代完之后想想又赶到北岸厅,追着正在让家人收拾行李的王千里问;“王老爷,您是正五品的同知老爷,南苑主事跟各部院的主事一样是正六品,好好的同知老爷不做,去做六品主事,这不是亏了吗?”
  王千里以为他去而复返有多大事呢,没想到他竟会问这个,不禁笑道:“我是正五品的永定河北岸同知,不过这北岸同知早被革了,现在只是暂时留任,等新任同知到了就得给人家挪窝。何况五品顶带算什么,京里各部院三、四品顶带的郎中、主事多了。”
  “照您这么说不亏?”
  “南苑主事不只是京官,而且是内务府的官缺,按例一般由八旗笔帖式升任或内务府包衣充任,我一个已革同知能署理上南苑主事,怎么算怎么划算,又怎会亏?”王千里反问一句,又补充道:“你是不晓得外官回京想谋个缺有多难,要知道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回京,也只能以四品京堂甚至五品京堂补用!”
  “外官回京要降级补用?”张庆余下意识问。
  “也不是要降级补用,而是京官太多,缺就那么几个,根本补不过来。”
  “那我呢?”
  “四爷在信中说了,等到了南苑你们不用跟着我当差,他会陈请僧王让你们跟着八旗马队和察哈尔马队操练。僧王跟别的王公大臣不一样,不但任人唯贤,甚至求贤若渴,只要你们能入得了僧王的法眼,僧王自然会提携你们。”
  说到这里,王千里脸色一正:“四爷之所以保举我为南苑主事,既是为我着想更是为你们着想!毕竟我这个北岸同知不晓得能做几天,我要是丢了官,新任同知一定不会跟我这样管你们,到时候别说领不着粮饷,恐怕连那些滩地都种不成。”
  “可去了南苑我们一样没粮饷!”
  “所以四爷才保举我做南苑主事,才奏请皇上让你们现跟着我在南苑当差,只要调过去总能有口饭吃。你们只要争气,只要让僧王觉得你们可堪大用,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到时候你们跟着僧王吃香的喝辣的,我呢也能一心一意做这个主事。”
  张庆余见过的最大官就是韩秀峰,听王千里这么一说,不禁喃喃地道:“跟王爷当差,听王爷差遣……”
  “所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明白了,我这就去跟那帮臭小子好好交代下。”
  “赶紧去吧,去跟他们交代清楚!”
  ……
  与此同时,韩秀峰正在僧王府跟僧格林沁禀报张庆余等河营将士即将随王千里来南苑当差的事。
  “因先后被抽调,包括都司、千总、把总、外委在内,河营只剩下三十七人。算上秀峰从湖北奉诏回京时随行的二十个团勇,现如今整个河营共五十七人。原来的那三十七人,有的在扬州阻截过长毛,有的曾去静海阵前效过力;随秀峰从湖北来的那二十个团勇,不但协剿过贵州的教匪,还曾在武昌城下协剿过长毛。”
  “老弟这是打算把他们托付给本王?”僧格林沁笑问道。
  “王爷误会了,他们吃朝廷的粮就得为朝廷效力,他们又不是秀峰养的私兵,实在谈不上托付。并且调他们去南苑的事秀峰奏请过皇上,皇上也恩准了。”
  “俗话说皇上不差饿兵,五十来号人倒也算不上什么,可他们都是绿营!”
  “王爷有所不知,他们虽是绿营,但他们的兵器比京营还要精良。‘厚谊堂’各分号这几年陆陆续续买了几十杆自来火洋枪,搁在库里容易生锈,干脆全拨给了河营,现在差不多人手一杆。”
  五十几杆洋枪,完全可以编一支洋枪队!
  僧格林沁立马来了兴趣,放下茶杯道:“既然这是皇上恩准的,那等他们到了南苑,就让他们先跟着马队操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5/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