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539

  “那你认得谁?”
  “我认识王千总,还有几个把总。”
  韩秀峰急切地问:“有没有交情,能说上话吗?”
  提起这个,杜三得意地笑道:“王千总是我爹的拜把子兄弟,我爹当年救过他命,跟我爹是过命的交情。他手下的那些个把总,有的是看着我长大的叔伯,有的是跟我打小玩到大的兄弟。”
  韩秀峰欣喜若狂,不禁笑道:“夔州有人,这就好办了。”
  “咋办?”杜三想了想,竟苦着脸问:“二弟,你不会叫我去请他们劫官铜吧,这可是掉脑袋的买卖!再说调兵哪有你想的那么容易,没有协台的军令,谁敢把兵带出营!”
  “想哪儿去了,”韩秀峰紧抓他的胳膊,激动地说:“大哥,我们不用他们调兵,更不用他们去劫官铜,只要借他们的势。”
  “啥势,咋借?”杜三急切地问。
  只要有人就好办,韩秀峰立马有了主意,凑到他耳边道:“很简单,只要请他们吃顿酒……”
  杜三赫然发现这个主意好使,并且用不着让夔州协标的那些叔伯兄弟冒险,要是姓周的运官真派人来追,真带着官铜来栽赃陷害,还能带着夔州协标的那些叔伯兄弟一起发笔财。
  杜三越想越兴奋,咧着嘴笑道:“二弟,我就晓得你会有办法,就这么干!不怕姓周的龟儿子追,就怕他龟儿子不追,哈哈哈哈!”
  “他到底有没有派人追,很快就晓得了。”
  ……
  正说着,船头传来狗蛋和潘二的欢呼。
  “咋了?”韩秀峰连忙爬起身。
  “少爷,到了,到蔺市驿了!你看前头,大半夜还亮着灯!”不用再担心葬身鱼腹,潘二、狗蛋、大头和秦五的侄子石头欢呼雀跃。
  韩秀峰抬头望去,果然能依稀看见远处的岸上有灯火,不禁笑道:“我虽没来过但也听人说过,蔺市既是水驿也是大镇,还是远近闻名的君子镇。”
  
第八十五章
果然追来了
  蔺市在川江南岸,位于川江与梨香溪交汇,四面环山三面绕水,因有蔺氏大姓得名蔺市。又因水上交通便捷,物资运输舟楫之便,据说早在宋朝就商贩云集,逐渐繁荣形成草市(集市)。
  韩秀峰等人大半夜才到的,下街的山门紧闭。喊了半天,睡得迷迷糊糊的驿丁才从碉楼里探出头问来者何人。
  之所以天一黑就关山门,就是为了防火防盗防啯噜(土匪)。
  不光这里,走马岗同样如此。
  韩秀峰晓得他不会轻易开门,也就没叫他开门,而是把老丈人的书信递上去,又扔了十几个铜板,请他赶紧把信送到驿站。就这么在码头边等了两炷香的功夫,驿站书吏终于到了,一来就让守夜的驿丁和更夫开门。
  跟着他们来驿站安顿下来,一个个困的眼睛都快睁不开,洗都顾不上洗便上床睡觉,一觉睡到大天亮。府衙兵房经承的乘龙快婿不能得罪,驿书早准备好了早饭,有嘟嘟卷、有油醪糟,还有担担面。
  杜三是个坐不住的性子,一吃完就拉着韩秀峰上街转悠。
  夜里啥也看不清,直到此刻韩秀峰才发现这里比走马岗更大更繁荣,整个蔺市沿山势而建,分下、中、上三街,下街就在江边,有碉楼、码头、有客栈货栈。中街最为繁荣,有客栈、茶馆、酒楼、药房和卖南北货的各类商铺,有文庙、王爷庙、南华宫、万寿宫、禹王宫,甚至有一个书院。也正因为文风昌盛,商贸繁盛,被朝廷命名为君子镇!
  穿樑翘斗,各式窗棂,平房、两层木楼、三层木楼,错落有致,令人目不接遐。最让人称奇的是镇里的那些石桥,竟雕有龙、鳌、蟾蜍、石狮、石人,尤其其中一座石桥上的石龙最为精致,一雄一雌,昂首翘尾,口含宝珠,均采用多层镂空透雕,使之须甲活现,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韩秀峰不由想起走马老家,正魂不守舍,潘二带着两个汉子匆匆跑了过来。
  “少爷,被你料中了,周知县果然打探到我们的行踪,果然派了追兵!此地不能久留,我们赶紧走吧!”
  杜三不认为追兵敢大半夜行船,回头道:“急啥子,有话慢慢说。”
  潘二急切地说:“杜老爷,他们两个是从石门驿来报信的,担心赶不上,先走了半天水路,天黑了又上岸走了一夜山路。”
  韩秀峰缓过神,边带着众人往码头走边问道:“两位大哥,追兵啥时候到石门驿的?”
  高高瘦瘦的石门驿丁连忙道:“禀韩老爷,昨儿下午来了两条船,从船上上来几个云南的官差,带着海捕文书找到驿站,打探您的行踪。李书承见他们真是冲着韩老爷您来的,担心赶不上,急忙让我们先坐船往这儿赶,等天黑了不能再行船再走旱路,好在紧赶慢赶总算赶上了。”
  “他们一共多少人?”
  “我们没敢上他们的船,但从岸上看两条船上有二三十个人。”
  “晓得领头的是谁吗?”
  “领头的是个班头,不过那班头好像听一个叫周二爷的。”
  “又是他,”韩秀峰忍不住笑了,想想又问道:“他们有没有打探到我们的行踪?”
  驿丁苦着脸道:“韩老爷,我们自然不会也不敢泄露您的行踪,可我们石门那么多人,码头上还有好多外地的船工、纤夫,他们有没有乱嚼舌头我真不敢打保票。”
  韩秀峰追问道:“这位大哥,你刚才说云南的官差是昨儿下午追到石门驿的,下午时间长呢,他们到底是啥时候到的?”
  “太阳偏西时到的,但他们到时太阳还没落山。”
  “这么说他们是未时三刻到的。”
  “差不多。”
  “后来呢?”韩秀峰又问道。
  驿丁紧张地说:“他们在驿里没打探到啥,就回码头打探了。我们赶在给您报信,没敢再等,他们一回码头我们就上了船,就风风火火地往这儿赶。”
  杜三紧盯着他问:“不晓得他们是住在你们石门驿,还是一打探完就往这儿追?”
  “嗯,我们又不是神仙,哪晓得后来的事。”
  “这位大哥,这不怨你们,走了一夜山路来送信,你们已经帮了我大忙了。”韩秀峰停住脚步,伸手从潘二的褡裢里摸出一大把铜钱,回头笑道:“两位大哥,辛苦你们了,拿去买点东西吃,买碗酒喝。”
  说了半天总算见着了赏钱,驿丁终于露出了笑容,双手接过钱笑道:“谢韩老爷赏饭吃,谢韩老爷赏酒喝。”
  “不用谢,这是你们应的,先走一步,有缘再会。”
  ……
  谁也不晓得追兵到了哪儿,韩秀峰一刻不敢耽误,同杜三一起带着潘二、大头,一口气跑到码头,远远地就喊坐在船头往上游张望的秦五解缆撑船。
  潘二夜里守在船头帮着打火把,不晓得韩秀峰已经有了主意,一爬上船就气喘吁吁地问:“少爷,狗日的运官真派了追兵,接下来该咋办?”
  “逃啊,逃的越快越好,总不能呆这儿等着被他们收拾吧。”韩秀峰铺开被褥,铺好之后像没事人一般舒舒服服地躺了下来。
  杜三也忍不住鼓弄起玄虚,脱下鞋躺到韩秀峰身边,翘着腿笑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事到如今,急也没用,接下来只能看天意。”
  潘二急了,哭丧着脸说:“杜老爷,您是举人老爷,又没得罪铜天王,真要是被追上他们也不会为难您,您自然不用着急。我家少爷跟您不一样,我家少爷得罪过他,还是往死里得罪的,您不急,我们能不急?”
  杜三抬起腿踹了他一脚,没好气地说:“你龟儿子说这话啥意思,本老爷是没得罪过铜天王,但你家老爷是本老爷的结义兄弟,你家老爷的事就是本老爷的事,本老爷岂能不闻不问,岂能置身事外!”
  “可是……”
  “可是个锤子,滚一边去,再像个婆娘叽叽歪歪,信不信本老爷把你扔江里喂鱼!”
  
第八十六章
尽人事听天命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的诗句很优美,但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后有追兵,韩秀峰不敢再在川江沿岸的水驿休息,天黑之后打着灯笼让秦家父子能往东走多远算多远,礁石险太多实在不敢走了便靠岸。江边夜泊,要提防的不是追兵,而是住在山林里土家人和打家劫舍的土匪,于是几个人轮流守夜。
  杜三终究是个官,不愿跟别人一起“当值”,韩秀峰只能跟他一起熬夜。
  江水冲击岩壁的哗哗声和两岸的猿啼不绝于耳,江风和山风阵阵袭来,再想到那黝黑的峭壁上挂着无数悬棺,真让人毛骨悚然。
  杜三披着大头的被褥坐在船头,紧握着刀问:“二弟,这一带到底有没有匪患?”
  江上冷,韩秀峰同样裹着一床被褥,跟他背靠在背呵欠连天地说:“我又没来过夔州,有没有匪患我哪晓得。不过听五哥说这一带不太平,他们这些船家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在此歇宿。”
  “有也不怕,老子是官军,就弹压他们的,他们要是敢来就是给老子送首节!”
  “大哥,我晓得你不怕,但双拳难敌四手,真要是有啥动静可不能逞强,我们惹不起但躲得起,岸上一有风吹草动立马喊五哥起来撑船就是。”
  “行,听你的。”杜三点点头,想想又问道:“二弟,我看你字写的很好,咋不去考个功名?”
  韩秀峰没想到他会问这个问题,无奈地叹道:“字写的好不等于会做文章,况且我的字咋也算不上好,只能算一般。”
  “做文章也没那么难。”
  “没那么难,真要是没那么难个个都去考功名了。”韩秀峰打了个呵欠,接着道:“而且就算会做文章我也考不了功名,我家上数几代全是给人家做佃户的,既没人中过秀才、举人,更没人做过官,就算满腹经纶也没用,想考也没得考。”
  “你是冷籍!”
  “嗯。”韩秀峰无奈的点点头。
  “既然是冷籍,你咋能捐官的?”杜三不解地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