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5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5/539

  “我正在养病,现在你才是大人,待会儿我让千里陪你去衙署,看看这些日子的往来公文和钱粮款册,顺便去跟吴廷栋打个招呼。要不是想着你一路奔波了上万里,我还打算让王河东陪你去各营转转的。”
  “大人,您这不是没事儿嘛,为何要告病!”
  韩秀峰没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一边摇着扇子,一边忧心忡忡地说:“瑞麟你应该记得吧,之前因防堵不力,大学士被革了,照理说一时半会儿翻不了身,可前几日皇上竟命他以四品顶带办理吉地工程。”
  恩俊大吃一惊,楞了好一会儿才低声问:“四爷,您是说皇上龙体……”
  “皇上龙体是不是欠安我不知道,反正我不但上过告病折,也三天两头上请安折,甚至不止一次乞求觐见,可所上的那些折子全如石沉大海,觐见就更不用说了。”
  “大头不是在皇上身边当差吗?”
  “我已经好几个月没见着大头了,不但没见着他,甚至都没他的消息。”
  “荣禄和永祥呢?”
  “同样如此。”
  想到留守京城的兄长不会无缘无故升官,想到皇上不会无缘无故让匡源回京,再想到对万年吉地之事一直不是很上心的皇上,居然命已革大学士瑞麟以四品顶带负责吉地工程,恩俊意识到热河行宫那边的形势不大妙。
  他正不知道该说点什么,韩秀峰接着道:“在京里,你应该见着你大哥了,你大哥也应该跟你说过热河和京里这半年发生的一些事。我要不是进退两难、举步维艰,也不至于上告病折。”
  恩俊很清楚韩秀峰现在的处境,去年朝廷跟洋人在八里桥的那一仗,虽只战死三千余兵勇,要是把那些溃逃之后并没有回营的算上,真正战死的官兵可能只有一两千,损失真算不上有多大,可满洲八旗和蒙古诸部马队最后的那点精气神却被打没了。
  再加上随着洋人进犯京城,捻匪越闹越凶,从安徽、河南、山东一直闹到直隶,大大小小上百股,拿起刀枪就是贼匪,放下刀枪就是普通百姓,很难甄别,而且大多会骑马,来去如风,比长毛都难对付。
  僧格林沁好不容易收拢了一些马队,就奉旨出剿,从直隶剿到了山东甚至河南,京畿一带就剩胜保手下的八千兵,驻守古北口的四千多八旗和蒙古马队,以及驻守密云的近三千兵。并且在所有人看来,这几路兵马中真正能打仗的只有驻守密云的官军,确切地说只有河营这四百多兵。
  皇上和随驾的郑亲王、怡亲王及肃顺等王公大臣,之前是指望河营阻截洋人,现在则指望河营威慑京城,以防京城有变。
  想到这些,恩俊突然有些后悔不该火急火燎赶回来。
  事到如今,韩秀峰不想跟他隐瞒,接着道:“我原打算把兵权交出去,然后辞官回乡的。结果也不晓得是热河那边是一时半会儿没想出接替我驻守密云的人选,还是打算通过我牵制新设的总理衙门,反正是一直没答应,就这么拖到你回京。”
  “通过您牵制总理衙门?”
  “信诚,你是真不晓得还是假不晓得?”
  “四爷,我是真不晓得!”
  “这么说吧,现如今在总理衙门当差的人,全是咱们厚谊堂的人。万仕轩和王乃增做上了总办章京,特木伦和云启俊做上了帮办章京,之前的各房翻译和之前派出去的那些人全在章京上行走。”
  恩俊反应过来,不禁苦着脸问:“肃顺一定以为只要有四爷您在,新设的那个总理衙门掀不起多大风浪?”
  “确切地说应该是觉得有你我在,新设的那个总理衙门掀不起多大风浪。”
  “我?”
  “你以为你这个副都统是怎么做上的?你以为你大哥能那总管内务府大臣是怎么做上的?”韩秀峰深吸口气,接着道:“博川也没闲着,几次跟恭亲王联衔奏称洋人答应卖枪炮甚至炮船给咱们,奏请筹设神机营,甚至奏请调我回京筹办。”
  “皇上恩准了吗?”
  “只恩准了一半,只准他们筹建神机营,不但没恩准我回京筹办,甚至都不准他们从河营抽调员弁。”
  恩俊喃喃地说:“文大人之前跟恭亲王没什么交情,现在怎跟恭亲王走这么近!”
  “人家是共过患难的,何况为江山社稷计,他们正在做的一切并未不妥。”
  “四爷,照您这么说,我大哥跟恭亲王他们也算共过患难?”
  “这是自然,这么说吧,在一些大事上留守京城的文武百官堪称一条心。肃顺他们应该意识到了,不然绝不会让匡源回京。”
  “郑亲王、怡亲王和肃顺他们这是怕了?”
  “倒也没这么夸张,毕竟恭亲王他们只是奉旨办理夷务,别的政令依然出自军机处,依然出自热河。只不过他们的话没之前那么好使了,之前那些忍气吞声的文武官员,也没之前那么害怕他们了。”
  正聊着,外头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二人刚回过头,只见王千里带着本应该在热河当值的吉祥行色匆匆地走了进来。看着吉祥身上所穿的百姓衣裳,韩秀峰意识到出大事了,蓦地站起身。
  “四爷,皇上……皇上驾崩了!”
  “什么?”
  “皇上驾崩了!”吉祥顾不上给恩俊行礼,便急切地说:“去年出京时我阿玛交代过,要是遇上大事什么也别管,赶紧来跟您禀报。我一听说这消息,就赶紧找了两匹马过来给您报信儿!”
  韩秀峰早猜到皇上龙体欠安,但万万没想到皇上就这么驾崩了,紧攥着他胳膊问:“什么时候的事?”
  “昨儿早上的事!”
  吉祥擦了一把汗,气喘吁吁地说:“听在内廷当值的公公说,皇上前几天精神好了许多,不但传召小皇子去跟伺候,不但批阅了十几道折子,忙完之后还传谕‘如意洲花唱照旧’;大前天是中元节,皇上又批阅了好多折子,谕令京里的文武各官去各皇陵祭祀,如意洲唱戏依旧。
  皇上龙体转好,大家伙儿都挺高兴的,没想到前儿早上,皇上的龙体又不舒服了,强撑着用了点膳,没再去如意洲听戏。到了晚上,竟昏过去了,听说直到子时三刻才醒过来,连夜召宗人府宗令、宗正、御前大臣、军机大臣,承写朱谕,立皇长子为皇太子,著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后来呢?”韩秀峰魂不守舍地问。
  “折腾到天亮,皇上想喝糖水煨燕窝,结果还没送过去,皇上就……就已经驾崩了!”
  “知道了,你先回去吧,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擅离职守。”
  “四爷……”
  恩俊能理解韩秀峰此时此刻的心情,连忙道:“别磨蹭了,赶紧回去!”
  “嗻!”
  吉祥前脚刚走,王千里就急切地说:“四爷,现在怎么办?”
  韩秀峰如同三魂六魄被突然抽走般,瘫坐在藤椅上,有气无力地说:“等谕旨,谕旨一到,该宣示就宣示,该着素服就着素服。”
  “四爷,我是说咱们今后该怎么办?”王千里回头看了一眼恩俊,小心翼翼地说:“皇上命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为辅佐皇太子的顾命大臣,不但没提恭亲王,甚至都没文大人那位军机大臣什么事,这也太……太不合情理了。”
  “想那么多做什么,赶紧去做准备吧。”
  “下官遵命。”
  王千里走了,恩俊也坐下来。
  就这么紧盯着韩秀峰看了好一会儿,见韩秀峰目光呆滞,迟迟不开口,禁不住提醒道:“四爷,四爷,等报丧的人到了,您是不是上道折子,奏请去趟热河?”
  韩秀峰缓过神,无精打采地摇摇头:“皇上都驾崩了,还去热河做什么?”
  
第七百五十四章
表露心迹
  大行皇帝龙驭宾天的噩耗迟迟未到是有原因的,因为颁诏的礼仪十分繁琐。
  颁诏的官员到了密云却不进城,而是先差人进城让众人赶紧做准备。
  韩秀峰、恩俊、吴廷栋、王河东和密云知县等文武官员连忙摘掉冠缨,换上素服,去郊外列队跪迎,把颁诏的官员迎进城,回到衙署再跪听宣诏。然后将诏书供于正堂,接下来三天,文武各官每日早晚来衙署举哀行礼两次。
  大行皇帝的丧事乃国丧,城内的军民百姓,男去冠缨、女去首饰,素服二十七天,不准祭祀,一百天内不许嫁娶。
  城内的各寺庙,一律撞钟三万下。韩秀峰等四品以上官员,二十七天之内的奏疏和往来公文全得用蓝印。
  大行皇帝龙驭宾天,任钰儿跟韩秀峰一样难受,也换上了素服,正在内宅给连儿念刚托人抄来的大行皇帝遗诏。
  “朕蒙皇考宣宗成皇帝帱育仁慈,恩勤付托。临御之初,仰承圣谕谆谆,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奉三无私,保泰持盈为本。因命中外臣僚,荐举人材,并广开言路,俾大小臣工,各抒所见,以期博采周知,下情罔隐……”
  “小姐,皇考就是皇上的爹?”
  “遗诏上说的这个皇考是道光爷,是先帝的皇阿玛。”
  “小皇子做上皇上了?”
  “我们私下叫小皇子,其实应该叫皇长子,不过你说得也对,小皇子就是新皇帝。”
  连儿想想又问道:“那这遗诏是先帝写的,还是新皇帝写的?”
  任钰儿轻叹道:“是以先帝的口吻拟的,听回来报信儿的吉祥说,先帝弥留时已经瘦的不成人样儿了,哪有精神御笔亲书遗诏。”
  “先帝龙驭宾天,四爷要不要去吊唁?”
  “什么吊唁,应该叫叩谒梓宫,梓宫听说过吗,梓宫就是大行皇帝的棺材。听说是要梓木或楠木做的,按制要漆饰四十九次,喇嘛要在四周敬上‘西番’字样,外面用金装饰,里头衬五层金五色陀罗尼缎,八层各色织金龙彩缎八层,拢共要衬十三层!”
  “只要花多少银子?”连儿喃喃地说。
  任钰儿则若有所思地说:“这不是花多少银子的事儿,而是行宫那边要什么没什么,郑亲王、怡亲王和肃顺大人他们一时半会儿间去哪儿找材料给大行皇帝赶制梓宫。”
  “还真是,行宫那边别说没材料,恐怕连工匠都找不着。”
  ……
  就在她们在内宅寻思行宫那边的王公大臣怎么操办大行皇帝的丧事之时,正在密云县衙等着傍晚率文武官员举哀行礼的韩秀峰,接到了新皇帝所颁的谕旨。
  这道谕旨是军机处廷寄的,并没有专人来传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5/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