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佳婿(校对)第4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2/580

  那药液刚刚刷上去的时候,恰是冰凉舒服,可等到再刷一次时,却又多了几分麻痒,等再刷一次,那又变成了火热和刺痛,以至于他先是龇牙咧嘴,到最后就变成了呻吟呼痛,等最后意识到张寿一声不吭自己却露丑的时候,他还想把玉泉撵走,却不料根本摆脱不了钳制。
  “九章堂迁学之事,妾身回去也会一并禀明太后。至于四皇子,他日后有的是时间到外城公学来,今天妾身就先带他回去了。他因为负荆请罪的缘故,背上扎刺的伤口虽说不多,也细碎微小,但还是不能马虎大意。更何况皇上此时下朝,找不见他大约也该发急了。”
  见本来还想抗争的四皇子微微一愣,最后不甘心地老实了下来,玉泉给人包扎好之后,就对张寿再次屈了屈膝笑道:“张博士师德卓著,才学非凡,确实是这世间难得的老师。”
  而三皇子却是现在才听说九章堂迁学之事。他微微踌躇了片刻,上前对按住了四皇子的肩膀,轻声说道:“四弟,你跟着玉泉姑姑先回宫。我毕竟也是九章堂的学生,等陪着老师办完此地之事再回去。你见着皇祖母和父皇时,还请为我禀告一声。”
  要是换成以往,四皇子早就立刻闹腾起来了。可此时此刻,他张了张嘴,最终却只是闷闷地吐出了几个字:“是,我知道了。”
  四皇子突然如此老实,玉泉看在眼里,笑在心里,当下就拉了人匆匆告辞。至于她刚刚所言,那确实是一点都不假,她是准备将此间发生种种,一五一十,全都禀告给太后。至于四皇子临走前,却还不忘朝着阿六狠狠瞪了两眼,她只当成没看见。
  刚刚受过一番大教训的熊孩子,回头总不至于去找阿六的麻烦……换言之,他有那个心那个胆,却也要有那个本事才行!只是太后到底却还是还小看了张寿这对主仆!
  而眼见得只剩下了三皇子留在这,在场一众人等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彻底是放下了。不同于心思跳脱,时不时会惹点状况出来的四皇子,三皇子这个未来太子,那真的是稳重可靠太多了。人在这里,谁都不担心他会出点什么事。
  只不过,其他人谁都没来得及开口,就只见三皇子恭恭敬敬对张寿躬了躬身:“老师,我有几句话想问,不知方便不方便。”
  知道三皇子此时只怕满腹疑问,张寿就对着陆三郎笑了笑,随即上前将人一把扶起,随手拉了这位未来太子往后走去。等到走过几间正有琅琅书声传来的课室,站在宽敞的院子里,见阿六已经站在远远的望风,他就轻描淡写地将昨日今日种种经过一一道来。
  三皇子静静听完,不知不觉便握紧了拳头:“也就是说,事情的开端,便是那个恶汉?”
第六百二十二章
决意
  三皇子是个赤诚稚子,但不是赤诚君子。之所以说他不是君子,一来因为其人年纪尚幼,冠礼未行,自然不能以君子二字称之,当然他这冠礼因为皇帝的执意也已经快了。但二来……那则是因为他虽说从小受着忠孝节义的教训,看上去温和忠厚,但他是皇帝亲自教出来的!
  皇帝言传身教带出来的儿子,会是个君子?当听完张寿这番话之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将那罪魁祸首大卸八块,最好再加上凌迟处死!本来就罪该万死,居然还牵连到四弟和张寿!
  “三天后就是册封太子的大典,在此之前也许只有成千上万双眼睛盯着你,在此之后,却有全天下的眼睛都在盯着你。所以,你千万不要对我说,你想亲自去审这桩案子。”
  说到这里,张寿顿了一顿,见三皇子愕然盯着自己,随即就尴尬地别过头去,他就知道自己猜中了。从前的三皇子固然腼腆敦厚,但既然已经接受了即将入主东宫这件事,又和四皇子一向那般亲近要好,眼看弟弟被人这么算计,三皇子还忍得住那才是咄咄怪事。
  “身为太子,你该做的是知人善任,而不是事事亲为。再者,皇上这会儿大概比你还要雷霆震怒,既如此,你不觉得你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吗?比方说,回宫见皇上?”
  当三皇子跟着张寿重新出现在人前时,陆三郎和其他人一样,忍不住从头到脚仔仔细细的打量了人一番,却只见人和张寿言笑盈盈,根本看不出有任何异象。想到当初这位小小的皇子出现在国子监半山堂里,以及后来考进九章堂的情景,他不禁觉得那仿佛是很久之前。
  而陆绾和刘志沅见三皇子礼数周到,谦逊温和,本来就因为今日之事对这位未来太子评价颇高的两人,那自然是更加满意。两人作为向导带着三皇子在整座公学里转了一圈,再次着重介绍了为九章堂预备的课室之后,陆绾就停下了脚步。
  “国子监中那些学官既然鼠目寸光,容不下九章堂这个异数,公学却极其欢迎。要知道,公学中的教师进项微薄,而读书人为师,不是为财,就是为名,可在公学却可能两样都没有,自然不愿应募。然则九章堂若腾挪到此,公学不愁教师,而各位也不用愁生计。”
  “用来住宿的号舍是现成的,这份兼职的工作也是现成的,更不用各位奔波往来于城里城外。唯一辛苦的,大概便是张博士,从你那张园到城外这段路,来回可是非同小可。”
  陆绾这么一说,众人顿时齐刷刷地去看张寿。然而,张寿尚未回答,陆三郎却抢着说道:“每日来回确实非同小可,再加上日后九章堂还会有更多的学生,也不能全都靠老师一个人揽总。就是国子监民间那些书院,也不是老师日日讲课,大多数时候也是学生自学互学。”
  “比如说我,进度既然快,当然就可以代课,其他人也当然可以。对了,我还记得当初老师还提过,大家自学之后,让郑鎔也来代一下课……只可惜日后没机会了!”
  听到陆三郎仍然直呼自己的名字,三皇子也顿时想起了张寿当初这分派,一时更加怅然。
  等听到旁边传来张寿的一声咳嗽,他这才立刻调整了情绪,当下就笑了笑说:“也不能说没有机会。如若大家勤奋攻读,侍读东宫,我也不是没机会替老师为你们讲一讲课!”
  此话一出,周围的学生中间,顿时有人笑了起来。而那些和陆三郎当过同学,却错过了三皇子同窗机会的前辈师兄们,看到这位未来太子这般谦和,一时都觉得如沐春风。
  而咳嗽过后的张寿见三皇子态度和煦地和人谈笑,言行举止已经看不出曾经的腼腆,待人接物已经渐渐可见一种自然风度,虽说别人都说是他一手把人教成现在这样子的,可他却也知道,与其说是他的功劳,不如说是环境使然。
  说笑之中,话题渐渐就转到了国子监今天的那桩闹剧上,三皇子突然惊咦一声,连忙说道:“我想起来了,我出城时特意走的是正阳门,路过棋盘街时,听说有半山堂的监生试图敲登闻鼓叩阙,后来被四弟拦下,骂了他们一顿后,让他们当场写奏疏请人呈送御前。”
  “四弟没问缘由就走了,我却听说他们举告的是国子监有人闹事……我那时候赶着出城找四弟,再加上棋盘街上已经没人了,也就没顾得上细问。难不成今天早上九章堂被人锁了,你们差点被人关了起来,半山堂也是这样?半山堂的人险些去敲登闻鼓,就是为了这件事?”
  “那就对了!”陆三郎使劲一拍大腿,满脸愤愤地说,“今早我带着大伙儿冲出来的时候,就发现四周围各堂全都乱哄哄的,但竟然没人出来。放我们出来那家伙撂下一句话说前头正有监生闹事,在围攻老师,我一怒之下就抄着椅子冲出来了!”
  陆绾登时暗自呵呵。这死小胖子从小到大就是崇尚君子斗智不斗力的,现如今为了张寿竟然冲冠一怒用武力,这儿子也不知道是为谁养的!
  而今天一连串事情应接不暇,直到这时候陆三郎提起,张寿方才想到当时究竟是谁打开九章堂大门这个问题,当下就立刻追问道:“那是谁放你们出来的?”
  “是谁……老师你不知道?”陆三郎瞪大了眼睛,随即就嘿然笑道,“当然是张琛啊!他好歹也是个监生,在国子监晃一晃,那也挺正常的不是?就不知道人为什么不来见老师。”
  得知果然是张琛,张寿非但没有释疑,反而更加疑惑了。关键时刻做了这么一件大好事,张琛干嘛还要躲着不露面?装什么神秘?对了,还有半山堂的学生居然那般壮怀激烈……
  他在半山堂分班之后,就去了一趟沧州,后来既然那边已经有了学官去教授,他回来后就没再管那一摊子。在他想来,对于那些官宦勋贵子弟而言,日久天长下来,自己这个老师也就渐渐丢一边去了。可谁曾想竟然还有人带头去叩阙,险些敲了登闻鼓!
  张寿正在那反省自己是不是太忽略了自己曾经的学生们,刘志沅却不由得摇头叹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只可惜,官学之中,现如今记得这话的师长越来越少了。”
  “所以,张博士你以诚待人,学生们才会这么敬服你。因为他们往日遇上的那些学官,那根本就只是官,何尝有半点为人师长的自觉!”
  “正因为只顾着自己的官途,这些年各地官学才会越来越烂,形同虚设!”
  刘志沅的说法自然得到了陆绾的赞同——他能不赞同么?要是官学都很好,学官都非常尽职尽责,社学义学等等也都办得尽善尽美,又怎会公学初开便报名者云集?
  三皇子刚刚是以自己也是九章堂一员留下来的,然则无论张寿还是陆绾刘志沅,当然都不会把人留在这太久。
  未来太子在外城这样的龙蛇混杂之地逗留时间越长,那么变数就越多。哪怕这会儿主管五城兵马司的朱廷芳应该得到了消息有所戒备,风险依旧存在。
  因此,眼看时辰已经不早,张寿就直截了当催促三皇子回宫。相较于习惯性讨价还价,又或者扯皮耍赖的四皇子,三皇子这个当哥哥的只是四下里望了一眼,仿佛要把这座他无缘学习的公学全都收入眼底,记在心里,随即就对着众人温和地笑了笑。
  “那我就回宫去了。诸位同学……”他轻轻举手一礼,一字一句地说,“来日再会。”
  来日再见时……就要称你一声太子殿下了!陆三郎好不容易才把这句话吞回肚子里。
  毕竟,这会儿要是没有老爹,没有刘老头儿在这里,他当然可以和其他同学一块开些善意的玩笑,张寿说不定也会加入进来,三皇子的性格,那是肯定不会在意的。可现在却不行。
  因此,他只是微微一踌躇,就拢起双手,随即上前深深一躬,语带双关地说:“谨祝殿下一路平安。”这个一路,既指此行,也指将来三皇子一路人生平安。
  刚刚还嘻嘻哈哈直呼三皇子和四皇子名字的陆三郎这么一带头,其他人你眼看我眼,最后竟是齐刷刷地躬身作别。面对这般情景,三皇子先是觉得心里有些难过,仿佛什么珍贵的东西就此化作乌有,可等到看见张寿和陆绾刘志沅,亦是举手行礼作别时,他就醒悟了过来。
  答应父皇做好这个太子之后,他和四弟都尚且都再不相同,更何况和其他人?
  想通了这一点,他终于回了一个真心实意的笑容:“老师,陆祭酒,刘老先生,陆师兄和各位师兄,同学,那我就先告辞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会尽力的!”
  见三皇子走得干脆,脚下生风,心头唏嘘的陆绾强按下令人宣扬未来太子来过这里的冲动——反正在场之人这么多,这种事不用宣扬也会人尽皆知——随即他就若有所思地问道:“昨日今日这两件事闹得这么大,那撞人入水的恶汉丢给了宛平县衙,可国子监呢?”
  “这就要看皇上对国子监到底打算动多狠的刀子了。”
  刘志沅没在意此时还有众多九章堂的学生在侧,轻描淡写地说着杀气腾腾的话题,尽显昔日断头刘的本色:“若是皇上真的重新汰换一批旧人,学官黜落,监生革退,那国子监还有救,否则……沉疴难解!”
  当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刘志沅已经断言了国子监唯一的解决之道时,下朝之后的皇帝直奔清宁宫,见到太后的第一件事,不是说什么四皇子负荆请罪这样的小事——虽然他乍一听闻时简直又气又急——而是劈头盖脑地骂道:“国子监已经是烂桃一枚,无可救药了!”
  最了解儿子的太后,原本就知道皇帝怒气冲冲进来不是为了兴师问罪,此时见人果然开口就怒骂国子监,已然听说了棋盘街上那一出的她就开口说道:“我知道你最崇尚开国太祖,然则太祖当年驱鞑虏而复天下,一时大刀阔斧破沉疴,于是天下焕然一新。”
  “然则现如今百年过去,天下顽症何止一星半点,你要做中兴之主,就只能一点一点割肉,切忌大刀放血。刚动了光禄寺和御膳房,下一个如果要动国子监,你就得管住自己,别再对其他的地方开刀……钦天监也不行!”
  “别觉得钦天监尸位素餐,连个天象历法都算不准……他们都是一代代家传下来的手艺,九章堂的学生们要想代替他们,还有至少十年八年!你征召的那些天文人才也是一样!”
  被太后语重心长这么一说,皇帝那满肚子火气没地方发,只能干脆在清宁宫中来来回回踱了几圈。这是他从前常有的习惯,如今登基多年,儿女满堂,渐渐也就没有这种在母亲面前流露出不成熟的时候了,可今天他却着实不想忍耐。
  就这么团团转了好一会儿,他方才徐徐吐出一口气,心平气和地说:“册封太子在即,外头却连续不断地出事,一则是针对司礼监,一则是针对张寿。再加上去年赵国公朱泾出征之后的那场风波,朕实在是怀疑,是否有人心怀不轨!”
  太后闻言眉头大皱,而紧跟着皇帝说出来的话,则是让她更加震怒。
  “朕怀疑,敬妃仍旧心中愤恨……”
  “荒谬!”没等皇帝说完,太后就勃然大怒,“她确实有千万般不好,可她如今家道中落,所有亲族当中都挑不出一个成器的,之前我下懿旨废后时,甚至都没有什么人替她这个皇后说一句公道话,就连你把大郎和二郎撵出京城,也不见有人置喙!”
  “他们母子三人已经是落魄凄凉到了极点,要如何指使人做下这等大事?谁听他们的?”
  皇帝被太后说得面红脖子粗,好在此时满殿宫人内侍一个不留,他也不怕丢脸,干脆一屁股在太后下首坐下,满面恼火地说:“要不然是谁?孔老四虽说是做个姿态锐意进取的样子,撵走江老头就开始忙不迭地做出稳重姿态,但他还没这么蠢!”
  “阿吴就是个应声虫,张钰资历还浅,再闹腾也轮不到他。这三个阁老之外,六部尚书虽说各有所求,可理当不至于有这等阴谋算计……总不能业庶人阴魂不散……”说到这里,不用太后怒喝,他自己就闭了嘴,许久才恨恨一捶扶手。
  “朕只剩下两个儿子了,绝不能再被人带歪!母后,朕意已决,东宫三太和三少,虽然都是朝中重臣兼着,但朕绝不会让他们插手三郎的学业。讲读官朕已经选好了,五日一轮,绝不专任一人,让三郎和他们保持距离!反正有张寿……虽然他忙,但隔日进宫总能做到!”
第六百二十三章
名实相符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官场中人无不觉得近些日子以来闹剧不断,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就连京城闲人一贯喜欢对外乡人津津乐道种种官场中事,以炫耀自己作为天子脚下子民的消息灵通,吃瓜看戏了这么几天,也大觉得有些吃不消。
  因为谁都难以煞有介事地掰出一个幕后黑手,然后对人津津乐道自己的判断。
  所以,皇帝在清宁宫太后面前直接疑心到了废后和大皇子二皇子,甚至连已经败了十几年的业庶人都翻了出来,这也真不能说天子就是疑心病太重。因为……实在是找不到一个符合逻辑的幕后指使者!难不成真的只是种种矛盾压制已久,于是在册立太子之前总爆发?
  于是,虽说太后建议皇帝不要立刻把矛头对准国子监——哪怕对那些学官已经深深不满——但皇帝当日在朝会上雷霆大怒,回来又对太后发了脾气之后,下午却还是立刻召集部阁大臣议事,决定将当日闹事监生一体革退,所有学官则是从上到下罚俸一年到三个月不等。
  至于国子博士张寿,皇帝干脆就直接免了。
  面对这么一个好消息,孔大学士最初那自然是喜出望外,就连几个觉得张寿事多的尚书,在惊愕之后,也无不觉得皇帝这一次竟然难得没偏心,终于把板子打在张寿身上了,可紧跟着,皇帝就说出了一番让他们无不大惊失色的话。
  “既然国子监容不下九章堂,那就按照张九章的意思,直接把九章堂转到城外公学去吧。不只是九章堂,半山堂也一样,省得那些学官看这些钻研算经的寒素学生,看这些不务正业的贵介子弟不顺眼,腾挪出来的课室也正好可以让六堂稍微松一松,不至于讲个学还要挤在一起!”
  孔大学士眉头倒竖,正要反对,吴阁老就立刻大声附和道:“皇上此言大善!九章堂和半山堂本来就和国子监的氛围格格不入,挪去他地却是正好。如此一来解决争端,两两相安,二来,也是为张博士减轻负担嘛。他还是东宫讲读,整天还要和学官监生斗心眼,累得慌!”
  见吴阁老竟是又开始做应声虫,孔大学士简直气得七窍生烟,可没想到皇帝竟是无所谓地哂然一笑道:“是啊,他身上职分太多,朕给他减一个却也无伤大雅。嗯,反正他不是博士,也是东宫讲读,翰林侍讲学士,以后把称呼从张博士改成张学士就行了。”
  说到这,皇帝就轻描淡写地说:“九章堂那些监生从前就常常在公学兼充教师,这次半山堂挪过去,也让他们去公学历练历练,好好见识一番民间疾苦!嗯,既然不在国子监,监生两个字却也不适合他们了。既然是半读半讲,引导公学那些学生识文断字,便叫导生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2/5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