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佳婿(校对)第4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0/580

  “我曾经在皇上面前斥责过秦国公养而不教,不负责任。可孝道之下,多少儿子见了父亲战战兢兢,如对大宾,甚至吓得连句完整话都不会说?”
  “而又有多少父亲成天端着严父的架子,态度冷淡,惜字如金,仿佛恪守君子抱孙不抱子的典范,其实却是不知道怎么和儿女相处?”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多关心你爹一些,多体谅一些,多设身处地从他的角度想一想,多去他面前承欢尽孝,不要老是被他那张冷脸吓住,有时候就不至于一个人在这冰冷的屋子里灰心丧气了。说不如做,但说至少好过不说!”
  张大块头被张寿说得不由自主去看张琼,等发现自家素来因急躁而被人批为有勇无谋的父亲,赫然是面色尴尬,甚至在发现他偷看时狠狠瞪了他一眼,从鼻子里哼了一声,眼睛直接看着头顶的梁柱,但却没有起身,更没有拂袖而去,他就陡然意识到了一个事实。
  张寿说的竟然是真的,他父亲即便不像张寿说的那样对他这个儿子怎么怎么好,但至少真的觉着他这个儿子比那些下人管事之流更重要!
  他虽说貌似凶横,其实却不笨,此时终于恍然大悟之后,那却是反应相当快。他几乎是一骨碌就爬起身来,随即就跪在床上重重磕下头去。
  “爹,是儿子从小文不成武不就,所以从前破罐子破摔,一直都不成器,后来虽说侥幸因为老师点拨教导有所长进,却因为儿时那点印象,畏父如畏虎,所以从来不敢和爹交心!这次我去敲登闻鼓,确实是太冒失,是我错了……”
  可说到这里,他就低下头去,老老实实地说:“我那时冒险为之,想的是法不责众,想的是横竖有国子监那些铸成大错的学官挡在前头,我们这些人豁出去闹一闹,声称是为了昔日老师鸣不平,说不定还会有人怜惜我们一片赤诚之心,为我们说两句话……”
  “我挨打的时候还觉得自己这么想没错,可我现在知道错了!跟我去闹的并不是所有人,只是一多半人,还有很多人怕事溜了。而只看朝中人这几天的反应就知道,他们根本不会帮我们,是我自以为是,甚至都险些连累了家里!”
  “我错在从来都不敢和爹你多说一句话,错在从来不敢请教你这些大事,错在我已经快要加冠成年了,却还老是拿着小孩子横冲直撞那一套自鸣得意……更错在就连家里下人趁机在我伤药里加料,我也因为害怕爹不信我,所以不敢说。”
  听到儿子真心实意地开始反省,剖析得颇为入木三分,张琼自然很满意。只不过他素来脸板惯了,如今已经是僵硬到没办法缓和下来,可等听到最后一句话,一直在努力维持严父面具的他终于一下子就炸了。
  “什么,有人在你伤药里加药?哪个混账王八蛋这么大胆子?”
  咆哮过后,当听到张大块头嗫嚅报出了一个名字,张琼压根不问什么证据,毫不犹豫地撇下满屋子的人径直冲了出去,须臾就听到他在外头大发雷霆的声音。而张寿见跟着人进来的宋举人在门口张望,似乎还想跟过去看热闹,他就呵呵笑道:“家丑不可外扬,别好奇了,一会儿襄阳伯准回来。”
  张大块头见张寿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他犹豫了老半天,最终还是忍不住问道:“老师就不怕我随口胡诌,骗了我爹?”
  “要是你说了这么一堆催人泪下的真心话之后,却只是为了骗你爹处置区区一个下人,那么,你日后也就这点出息了。”
  张寿哂然一笑,好整以暇地说:“而且,你要真是骗你爹,这会儿还会和我明说吗?张无忌,陆三郎和纪九从前那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张琛是内秀外莽,但你不一样,你就是一根肠子通到底,就算用心计,也用得很粗浅。”
  虽然这相当于被张寿直说粗笨,但张大块头苦笑两声,最终直接瘫倒在了床上,甚至连阿六什么时候上前来替他拉上了刚刚滑落的被子,他也没觉察到。
  “老师说得没错,我确实没那么聪明,压根没想那么多。刚刚说的我那些想法,那都是振臂一呼,大家一哄而上跟我去棋盘街时,我在半路上临时想的,其实就是让自己坚定一点,别动摇的一个理由而已。我这个人就这点能耐,连闹事也得想理由安慰自己。”
  “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这一次,忍不住出口安慰张大块头的不是别人,却是邓小呆,“因为冲动之后心中不安,却又硬着头皮不得不做,所以就得找理由安自己的心。其实我也是这样的。不只是我,就连王总宪也曾经在闲谈之间对人坦言,就连他有时候做事也是这样。”
  张大块头倒是见过宋举人,虽然只是远远的听人对这位奇葩的举人指指点点。至于邓小呆,他只远远和这位据说和张寿同乡,又从学于其多年的顺天府衙小吏照过一面。
  此时听人说王杰如何如何,他忍不住大为惊讶,一时就好奇地探问了起来。这并不涉及到什么机密,而且王杰是带着他接见众多属官时当众说的,所以邓小呆自然没什么顾忌,将王大头当众剖析自己强项背后那点凭恃的那番话和盘托出。
  而张寿听着并不觉得奇怪,因为就王杰这种严于律己所以严于律人的性格,凡事剖析一下自己,那不是很正常吗?他任由邓小呆接替自己来教育一下张大块头,心里却很好奇张琼会在多久之后回来。结果,张琼回来得远比他猜测的要早。
  因为,邓小呆还没说完王大头那点轶事,满面阴沉的张琼就去而复返。
  人一进屋子就怒道:“那个背主的奴仆,抽了几鞭子就承认确实故意在你药里加了东西,但他一张口就说,因为你前些日子和司礼监一个宦官的养子在茶楼冲突,所以人家买通了他要让你躺足三个月。我懒得再问,堵上嘴命人重打四十,回头药哑了赶出去让他自生自灭!”
  这样一个理由,张大块头听得简直难以置信。他是在外头挺横蛮的人,可他一贯还是很注意圈子问题,至少不会在某些达官贵人常出没的风雅之地,又或者高层级的贵介子弟出没的风月声色场所闹事,顶了天都是在身份能压得住的地方窝里横而已。
  最近他耍横的次数少了,这次冲突也依稀记得,可并不觉得会惹到人下药!当下他看向了张寿,结果,张寿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在他肩头拍了拍,安慰他好好养伤,随即就冲着张琼微微颔首,两人径直就这么出去了。面对这般情景,他就算再笨,也知道事情恐怕不对了。
  小半个时辰之后,张寿带人离开了襄阳伯府,继而又造访了渭南伯府,这一次也盘桓了不多久,随即才告辞出门,来到了秦国公府。虽然理应是散衙时分,但从门上得知秦国公张川尚在顺天府衙未归,他就直接提出要见张琛。
  然而,门房客客气气把他请到了花厅奉茶,随即入内通报,可不到一会儿功夫,人就满脸诚惶诚恐地出来,打躬作揖地说:“张学士,我家少爷早上去参加了经筵回来,身上就觉得不太舒服,这会儿正捂在床上发汗。他说改日一定亲自去拜见张学士,今天却不想让您看他那生病丢脸的样子。”
  见张琛事到如今还要打肿脸充胖子说自己是生病,张寿不禁哭笑不得。虽说态度强硬的话,他肯定能轻而易举见到人,可那又是何苦?当下他就泰然自若地站起身来,随即让阿六把手中的小盒子递了过去。
  “既然他病了,那这正好用得上,你捎进去给他吧。顺便告诉他,好好养着。”
  张琛听到小厮带进来张寿的那一句好好养着,这才如释重负,只当自己蒙混过关。然而,当他打开盒子,看到里头那瓷瓶,再打开其中一张夹片,见到内服外敷字样时,他再细细一看瓷瓶,闻了闻味道,就不由得怒了:“郑锳那个臭小子,果然靠不住,简直是大嘴巴!”
第六百三十四章
冠服
  “阿嚏,阿嚏阿嚏阿嚏!”
  十几个喷嚏连着打,四皇子顿时涕泪齐流。蒋妃听到动静赶过来,还以为人是着凉感冒,等仔仔细细问过,又试了额头温度,发现一切正常之后,她方才放心,却是又转身去张罗四皇子那一身皇子冠服了。
  至于四皇子,他对冠服是什么形制,这还是第一次知道,毕竟,他从前年纪还小,谒庙助祭用不着他,受册轮不到他,受朝贺那更是不可能,纵使正旦大朝会,他和三皇子这年纪也全都不用参加。所以,无论是衮冕还是皮弁,他不是没穿过,而是根本就……没有!
  没错,他和三皇子根本连真正的礼服和祭服都没穿过,而平常皇族家宴这种场合,兄弟俩的常服也就是和寻常贵介公子差不多,甚至连料子都不是什么顶尖的。
  四皇子当初还觉得他和三哥不上朝不谒庙,和大皇子二皇子的待遇大相径庭,而连套衣裳都不做,这更是瞧不起他们兄弟,一直都认定这是皇后作祟,心中耿耿于怀。这会儿眼见蒋妃忙忙碌碌给他预备的衣服,他就觉得新仇旧恨齐上心头,不免就轻哼了一声。
  “从前连套衣服都不舍得给我做……明天三哥册封太子,在东宫风光受贺,你也看不到,你儿子更看不到,哼!”你们母子当初欺负我和三哥,现在你们母子都是活该!
  蒋妃听到四皇子在那嘟嘟囔囔,正在那整理衣袖的她就嗔道:“三郎册封太子加冠之后,说不定就要轮到你加冠了。既然是大人,心胸放宽广一点,别再记着昔日这些事。”
  她素来温柔腼腆,与人为善,哪怕昔日皇后为难,她也从来不曾抱怨,如今皇后被废为敬妃,她也同样没有口出恶言,此时反而还劝起了被那一身礼服勾起一肚子气的四皇子:“再说,当初不给你们做礼服,这事固然是敬妃提的不错,但皇上是同意的。”
  “皇上说,因为你们年纪还小,身体长得快,一套小孩子的衣裳,织造起来不比大人的省事,却只能穿短短一年甚至半年,太浪费了。四郎你看,光是织造这样的花纹,就要很多个技艺高超的织工工作很久,而织好的布匹再裁制成衣,那又要很长时间。”
  “其实,这一次赶得太急,之前排演礼仪的时候,礼服都没做好,只能今天拿来给你第一次试穿。这衮冕本来就是给成年人穿的,你和三郎都没有加冠,明天却要服冕,却也只能先事急从权了。”
  如果换成从前,四皇子听到这样絮絮叨叨的教训,早就忍不住打呵欠抱怨了,可手心被责打的疼痛还没这么快忘记,三皇子那一巴掌他也没这么快忘记,再加上他也去参观过张寿家中那地下工坊,此时想起那织机和纺机的工作原理,又想到张琛的话,顿时凛然而惊。
  他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母妃,我知道了,以后我绝不会再说这种话了。”
  见蒋妃这才放心,却是亲自带着宫人为自己试穿这套青衣纁裳的衮冕,虽然四皇子觉得麻烦,却也不好因为这个就和母亲顶牛,只能无奈照办。然而,之前排演礼仪的时候,他都是穿常服的,那沉重的衮冕一上身,他脸色就变了。
  因为那广袖深衣全都是最好的料子,可最好的料子就意味着质料厚重,一层一层裹在身上,那滋味真是非同一般的微妙,想抱怨的他一想起自己之前的话就觉得哑口无言。
  而身穿这样的礼服,举手抬足都要一板一眼,否则很容易自己被自己绊得一跟头,而且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感触,那就是重!
  那藤篾为骨,罗绢为里,金圈金边的九旒冕极高,戴在头上本来就显得有些不稳当,再加上金饰用得很不少,又平添了那分量。他原本尚在总角,还未束发,虽说按照身体发肤授之父母的习俗,几乎不剪发,但发量到底还不多,结成发髻之后,支撑这冕冠就有些吃力。
  而除却金饰之外,最让他发昏的,却是冕冠前方的九串红白青黄黑五色玉珠,虽说远远不至于影响视线,但按照蒋妃的要求,他在戴着这样的冕冠行走时,手中还必须捧着将近一尺长的沉甸甸玉圭,行走之间,必须要极力保证玉圭不晃,玉珠不摇!
  对于这样的要求,四皇子简直瞠目结舌。一想到自家三哥那一身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作为万众瞩目的中心,还不能出半点错,他不禁就越发担心了起来。
  于是,等到黄昏去乾清宫昏定,见三皇子赫然也在,皇帝正在嘱咐明日册封大典上的某些注意事项,他就忍不住当着父皇的面,道出了自己的担心。
  “父皇,儿臣今日第一次穿那礼服,只觉得衣裳紧,帽子重,三哥明天有那么多礼仪要行,能撑得住吗?”
  皇帝只觉得近来事情不断,不说焦头烂额,可全都挤在这册立太子的前夕,未免有些心情不畅,被四皇子这一说,他顿时哈哈大笑。
  而三皇子唯有苦笑,却也不得不感激弟弟对自己的关心,当下就轻声解释道:“四弟,你想得太多了,就算再苦再累,能比农人下地更苦,能比织工纺工纺织更累,能比读书人寒窗苦读更辛劳,能比将士们拼死搏杀更危险?不过是衮冕沉重而已,忍一忍就过去了。”
  顿了一顿,他就笑着说道:“我听说,新娘子嫁人那一天,头上身上的各种金银花钿和钗环,不会比我们这冠服轻到哪去,但成婚大喜盖过一切,不也是咬咬牙就过去了?”
  这种比方出自一贯不太会开玩笑的三皇子之口,皇帝顿时被逗乐了。再看四皇子那目瞪口呆的样子,他只觉得很有趣,当下就慢条斯理地说:“不止女孩子嫁人成婚的时候,要忍受那沉重的嫁衣,明天你们那个平常不上朝的老师,最不爱穿冠服的莹莹姐姐,也得这么穿。”
  “你们那老师的行头是根据品级来的,他好歹穿过几次,习惯成自然,再加上没那么多配饰,这一场大典撑下来自然没问题,比你们两个要好得多,但莹莹么……呵呵呵呵!”
  皇帝幸灾乐祸的时候,在司礼监狐假虎威,趁着楚宽在养病,直接就翻找出那名册,然后大摇大摆扬长而去,算是扬眉吐气的朱莹,确实正在家里烦恼。
  “这算什么,为什么我要穿这样一身?我又不是公主!”
  别的女孩子看到那般金玉辉耀的冠服,再体会到这其中的象征意义,早就目弛神摇,难以抗拒了,但朱莹是什么人?她什么好料子没见过,什么好首饰没戴过,稀罕什么公主才能戴的九翟四凤冠?是那口衔珠串的翟钗她没有,还是那些点翠牡丹之类的饰物她没有?
  太夫人见朱莹果不其然不乐意了,她只能给九娘使了个眼色,让这位亲娘上前对朱莹解说一下。然而,自从归家之后就一直都在竭尽全力弥补这些年对朱莹亏欠的九娘,这一次却也忍不住犹豫了好一会儿,随即才说出了一句很勉强的话。
  “莹莹,论理命妇和千金都是不参加太子册封大典的,毕竟这又不是册封中宫皇后,你若是要去的话,看皇上这意思,应该是让你以公主的身份去。”
  “他就不想想明月那丫头看到我这一身冠服之后,那是个什么反应!”朱莹烦躁地恨不得把那九翟四凤冠给砸了,可毕竟她也没有这么糟蹋东西的习惯,此时就只能发脾气道,“规矩是人定的,再说,回头我就躲在奉天殿角门那儿偷看一眼,那也不要紧啊!”
  “当初虽说身世不明,但明月养在宫里,她就是公主,我养在赵国公府朱家,我就是朱家的女儿,如今即便是皇上挑明了,就这样维持现状不好吗,干嘛非得没事找事!”
  说到这里,朱莹就一锤定音地说:“祖母,派人送信给宫里,就说冠服我收下了,纯当留个念想,明天我肯定不穿!我知道这套行头能赶上太子册封大典,绝对不可能是什么织工绣娘不眠不休赶制,肯定是早就预备好的,我能领会这一片心意,但领情不代表我稀罕。”
  “总而言之,只此一次,没有下回!如果皇上还想着册封我一个公主当当,那以后宫里我也不去了!他和太后娘娘老人家要看我就自己出宫好了!”
  侍立在太夫人身边的李妈妈轻轻吸了一口气,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大小姐到底是大小姐,念头通达,换个公主也不想当!
  而太夫人见九娘立时三缄其口,她顿时摇头笑道:“好吧,莹莹你把我和你娘能说的全都说完了,那还能说什么?既如此,你明日还是穿平时正旦冬至又或者太后千秋节你去清宁宫行礼的那一套行头吧。虽说是借了我和你娘的一品,但到底是你穿惯的!”
  “还是祖母和娘好!”朱莹顿时喜笑颜开,二话不说答应了下来。而等到她步履轻快地离开了庆安堂,看也不看那一套别人求之不得的公主礼服,太夫人就摇摇头对九娘说:“你亲自对莹莹他爹和大哥去说吧。这丫头心正,眼亮,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
  “所以她才是独一无二的莹莹。”九娘满脸都是笑容,她却是看了一眼那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的九翟四凤冠,屈了屈膝便告退出去。
  等到书房中的朱泾和朱廷芳父子从九娘口中得知朱莹收了宫中赐下的礼服,明日却又不肯穿,两人彼此对视了好一会儿,朱廷芳就笑道:“看母亲这样子,应该是赞成莹莹这么做的?我也是。不管过去如何,现在如何,将来如何,莹莹都是我妹妹。”
  朱泾瞅了一眼一旁的长子,想到人从小都最护着朱莹,他面色冷峻,但说出来的话却破天荒地不大恭敬:“皇上儿女够多了,莹莹也素来亲近他,今天这实在是多此一举。”
  九娘从丈夫的话语中听出了浓浓的吃醋味道,不禁为之莞尔,随即就声音轻快地说:“总之,不穿就不穿,却也得和皇上事先打个招呼。”
  虽说册封太子的正日子是十月十五,但十月十四这一天,诸多事务就已经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准备阶段。从奉天殿中提早安设的香案、宝案,到出席这一日册封大典的各种官员的位置,礼部和锐骑营直接就忙了一个通宵,却是为了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纰漏。
  等到次日清晨,天还没亮,一晚上都没怎么睡好的四皇子就被蒋妃亲自从被窝里拽了起来洗漱。他原本还有些恹恹的,用冷水洗了脸之后,这才总算是精神了一些。可等到青衣纁裳的衮冕穿在身上,他顿时晃了晃脑袋,只觉得很不舒服。
  可他就是再熊,也知道今天不是使性子的时候,只能一面打哈欠,一面拼命填肚子。只不过大典上没时间给他去净房出恭,因此哪怕噎得慌,他也只能竭尽全力胡乱吃点干的垫肚子。等亲自打灯笼的蒋妃把他送到了宫门口,见司礼监随堂吕禅赫然等在那,他就没睡意了。
  “吕公公?”
  “皇上吩咐,今天奴婢随侍四皇子,也好拾遗补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0/5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