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佳婿(校对)第4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3/580

  “也许有人要问,孤是否认得出稻麦,是否知道农田耕作是怎么回事。呵,恐怕要让那些质疑的人失望了,孤曾经跟着老师张学士去过农田,骑过水牛,也亲眼看到老师带着如今九章堂一年级的斋长纪九还有几个半山堂监生下地割过麦子。”
  “孤年少体弱,所以没办法去和别人一块割麦,但孤至少带着四弟捡拾过麦穗,深知那干活时腰酸背痛的滋味!父皇尚且亲农,地方官尚且要劝农,你们呢?孤今日亲临,就是想看看到底有没有人会觉得惭愧,可听到的只是沸反盈天的抱怨,看到的是一团乱相!”
  “孤的老师,东宫讲读官召明书院岳山长已经算是手下留情了,要是换成父皇,又或者是孤,就那些狗屁不通的农事策问,什么二十分,一分都不能给!如若你们觉得不服,那些农事的策问,孤倒是想把不服的人那些农事策问结集印出来,让天下读书人都看看!”
  此话一出,之前那些义愤填膺,叫嚣最凶的监生,只觉得面上火辣辣的,恨不得找一条地缝钻进去,更有人双股打颤,显然是想到了万一自己那文章印出来让人看到之后,那四处传播,无数人哄笑取乐的结果。
  然而,比他们反应更大的,那却是周祭酒和罗司业。之前觉得那块从天而降的馅饼有多鲜美诱人,现在他们就觉得如今面对的窘境有多棘手。别说那些监生,他们都恨不得把外头那满满当当的总分排名表给撕掉!
  可既然情知这是不可能的,周祭酒只能硬着头皮说:“太子殿下息怒,这些监生不过是年少气盛,少有自知之明,这才一时做出了过激举动,并非质疑太子出的考题,更不是质疑诸位讲读官的评卷结果……”
  自打江都王和徐黑逹说出评卷都是那些东宫讲读充当之后,周祭酒就知道事后绝对不可能质疑结果。本想着矮子里拔高子,反正国子监总能有那么几个人跻身东宫侍从,可谁能想到,原本只应该列出最终录取者的选拔,竟然破天荒公布了所有人的排名!
  而且只看这些监生的反应就知道,不少自视极高的人都折戟落马,也难怪会有这么大的激愤!当然,要是不公布这排名,只有录取者,说不定回头也会有各种乱七八糟的流言风靡一时,所以,东宫如今赫然是把一切摆在了明面上,断绝了人质疑的后路!
  因此,见自己说出这番话之后,三皇子面色冷淡,分明因为今天发生的种种,本来就对国子监成见已深的这位太子已经更加不满,周祭酒只能把心一横,挤出一丝笑容道:“而且,据说半山堂也参加了这次遴选,不知道他们的名次如何,又张榜公布在何处?”
  三皇子的眼神彻底转冷。就在这时候,刚刚一直躲在他身后装老实的另一个熊孩子就闪了出来,冲着周祭酒嘿嘿一笑。
  “半山堂的总分和名次也已经出来了,可太子三哥觉得,张贴在国子监附近,未免有些不好看,毕竟如今人都已经转到公学去了。当然,要是大司成一力坚持的话,那也不是不可以贴出来。”
  说到这里,四皇子甚至又特意强调道:“不只是名次,半山堂那些人做的农事策问,得分在七十分以上的,也可以贴出来供大家比较优劣!当然了,这次半山堂里,总分最高的张无忌放在国子监六堂的总名次里,那也有些显不出来。”
  周祭酒哪里不知道,如果说三皇子是从腼腆羞涩中成长为稳重可靠,那么,四皇子就是一如既往的冲动莽撞,十足十的闯祸胚子。如今人这么一说,他总觉得有些不好,却不想身后学官中,到底有一个博士忍不住出了声。
  “若是如此,那就贴出来让大家评鉴评鉴好了!”
  “当然可以。”随着这句话,刚刚才带着阿六恰然来到彝伦堂,却隐在其他讲读官之后的张寿,这才不慌不忙地现了身。见一群昔日同僚的目光犹如针刺似的齐射了过来,他就笑眯眯地说,“反正半山堂跟过去的也就那么几十个人,排名的时候却也不费事。”
  见张寿如此气定神闲,众多学官这才隐隐觉得事情恐怕有些不妙。虽然有些人不免暗自腹诽,觉得是三皇子这位太子故意泄题给了半山堂众人,可即便再蠢的人也不会把这种质疑宣之于口。
  皇帝如今明显对太子偏爱非常,质疑太子作弊,那不是找死吗?
  而三皇子接下来的话,却再次在众人心中落下了重重一击:“既然有博士如此要求,老师也答应了,那就这样吧,令外间御前近侍将半山堂的榜单也一块张贴出去。原定这样的筛选一个月一次,如今看这反响,改成一季一次吧。”
  “免得有些人不是知耻而后勇,而是被吓怕了,不敢再应试。不过,孤也有言在先,此番是农事策问,日后也许便是牧监,是海运,是水利沟渠的具体实施……不用想着从哪里准备一份面面俱到的范文来应付。毕竟,那些范文再能耐,能比得上父皇为孤挑选的老师们?”
  “至于时文,那就更不用说了,孤不认为国子监中这些监生的时文,翰林院中这些过五关斩六将进士及第,最终通过馆选留馆,锦绣文章天下知的翰林还会评不出高低。”
  虽然之前那几千份卷子批阅得头痛——这还是有学生乃至于其他人帮手的结果,但此时此刻听到三皇子对他们这高度评价,包括岳山长在内的东宫讲读官们,大多都难抑自矜之色。
  尤其是当三皇子诚恳地拜托这次没能参与阅卷的肖山长等人,道是术业有专攻,下次若出到相关题目,就要劳烦他们出手的时候,几个人登时一面谦逊,一面满口答应。
  至于帮忙作弊?那是脑袋进了水吗?他们的愿望,本来就不仅仅是在太子殿下面前刷脸熟,而是在太子殿下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在这方面,张寿就是最好的榜样!尤其是他们只不过掌握阅卷权,并不掌握出题权,谁愿意落下话柄?
  再说,这年头真正让他们拒绝不得而必须卖人情的人,又怎么会在国子监蹉跎时光?
  而他们这种表情,国子监众多学官看在眼里,自然更是觉得难堪至极。可就算是周祭酒和罗司业,也不会贸贸然扛上东宫这一堆名声在外的讲读。
  因此,当三皇子这位太子再次强调了一番,国子监不是混日子混名声的地方,随即就往见贤阁的方向去时,措手不及的他们顿时就更加呆滞了。
  三皇子和四皇子从前在国子监半山堂读书时,学官们一度很担心他们会作为皇帝的眼睛,悄然注视着国子监中的一切情况,但久而久之,见人上课下课之外,少有时间在国子监停留,渐渐也就安下心来。哪怕三皇子离开半山堂后又考入九章堂,那也没出什么幺蛾子。
  因为他们已经看出来了,三皇子对国子监其实一直都没有什么太大兴趣。可现在,当初在国子监时都没去过见贤阁的这位太子殿下,竟会突然起意去这座蒙尘已久的藏书阁!
  这一刻,周祭酒和罗司业不约而同地想到,去年张寿初来乍到京城时,不就带着半山堂中那一堆贵介子弟夜游国子监,夜扫九章堂?
  那一次,因为九章堂牌匾被锁在了仓库中,九章堂灰尘密布,年久失修,因而周祭酒还差点被人诬告。而这一次,甚至都不用别人诬告,自周祭酒以下都知道那见贤阁是什么情景!
  国子监的大学牌坊外,在这里做早点生意的小摊小贩们面对今天这人流极多,却生意极差的场面,一大堆人都有些欲哭无泪。平日里一个时辰不到,所有东西就都能卖完,但今天这却连三分之一都没卖掉,甚至还有人在推推搡搡中,被某些监生顺走了东西而没拿到钱。
  而且,刚刚中气十足和人对骂的一个小摊贩,此时此刻在几个同行那恼火的眼神注视下,也不知不觉生出了后怕。别看刚刚他骂的只是一个监生,说不定那就是个家境富裕,官面上兜得转的,回头对衙门递个话,他们这每日里的小本买卖还能做吗?
  可他又拉不下面子,在别人的怒瞪下,只能色厉内荏地冷哼道:“这些家伙总也要讲道理!太子殿下不是来了吗?人正在里头训示,大不了回头我拦住他老人家磕头求恳……”
  “褚大脚你就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你敢拦东宫太子?你冲出去往那一跪,你能把话说齐整了,我就把名字倒过来念!”
  这人的揶揄立刻就被另一个哄笑声给打断了:“王大,你别占褚大脚的便宜,就你那名字,倒过来就成了大王……呵,你要是真有胆子改名,我才叫服了你!”
  虽然还有彼此调侃的力气,但众人那仓皇却不是如假包换。可有人悄悄偷窥那些站在墙根底下的黑氅汉子,却发现这些人依旧如同桩子似的一动不动。
  这些小摊贩们都是土生土长的京城小民百姓,很熟识京城内外诸城门守军,也远远张望过宫门那些锐骑营健卒,但从来没见过这样明明是活人,却能够有如此站姿的人。如果他们看书再多一些,那么也许会琢磨,这是否根本就是傀儡。
  然而,他们到底没那么多见识,此时哄笑打趣过后,发现对方全无反应,不见有哪个打头的过来问两句,也就渐渐唉声叹气了起来。眼看日头渐渐升高,在这儿推车做生意的时限眼看就要到了,一群人方才焦躁了起来。
  就在这时候,里头突然匆匆跑出来一个人,对着那些黑氅汉子嚷嚷道:“太子殿下吩咐,把半山堂的榜单也一块贴出去!”
  此话一出,一众小摊贩就只见刚刚还以为是泥雕木塑一般的黑氅汉子们,终于一下子动了。然而,这些人却并没有如他们想象中一般,异常训练有素地去忙活,而是彼此互相看了看,最后方才有人开口问道:“榜单我们昨晚上都贴了,不见有半山堂的啊?”
  几乎是话音刚落之际,一个慢悠悠的声音就响了起来:“半山堂这榜单在我这儿,我原本想张贴到公学去的,既然太子殿下吩咐,那就贴吧!”
  现身的花七见刚刚开始活动身子的那些御前近侍瞬间站得笔直,甚至笔直中还透着几分僵硬,他脸上的笑容就更深了一些,于是一手拿着黄榜,一手提着浆糊,再次招呼了一声。
  见终于有几个人如梦初醒似的急急忙忙赶了上前,他把手中榜单和浆糊递了过去,等到几个人急急忙忙跑回,找到那最后一个恰恰好好的空位,开始在那忙活,他就笑眯眯地说:“从昨天晚上到现在,你们也算是忙了一个通宵,早起又在这守着,也算是辛苦了。”
  尽管御前近侍们绝对不会一嗓子嚷嚷出一声为人民服务,但诚惶诚恐谦逊几句,他们还是非常熟稔的。然而,又冷又饿的他们还没来得及客气,花七就笑容可掬地又开了口。
  “虽说夜半喝过一碗羊肉汤驱寒,但你们应该都还没来得及吃早饭吧?今天刚刚这一大堆监生摩肩接踵看榜单的场面,正好却害得在这儿做早点买卖的人都没了生意,也总该有个补偿。你们贴完了这榜单,去把各家没卖完的这些早点全都买下来。”
  “也算是我犒劳你们一夜辛苦,顺便补偿他们一早上没好好做成多少买卖。”
  张头探脑的小摊贩们听到这一番对话,一时不由得喜出望外。然而,还不等个别狡狯的在心中盘算着狮子大开口这档子事,就被花七接下来的话吓得打了个哆嗦。
  “吃完之后,要是觉得哪家以次充好,短斤缺两,东西做得不正宗,也记得告诉我一声。我回头和顺天府衙刑房捕头林老虎好好说道说道!”
  意识到这会儿面对的是个心地不错,却也不好糊弄的官爷,一群小摊贩们自然不敢漫天要价,老老实实地把剩余的存货全都卖了出去。即便二三十个御前近侍平时习武强身,确实胃口很大,可四处一打听,得知剩下的有几十碗面,百来个馒头,上百个烧饼、数百个饺子……他们还是不禁傻了眼。就算他们是大胃王,也吃不掉这些吧!
第六百六十八章
藏书和借书
  事实证明,食物这种东西,永远都不用嫌太多。虽然饿了一早上的御前近侍们在贴完榜单后,大吃大嚼,那些热气腾腾的早点却也只不过消灭了一大半,但剩下的食物依旧有去处。因为众人就只见花七那竟是如同传说的饕餮一般,一口气消灭了至少十人份的东西!
  而紧跟着,御前近侍中无人不认识的阿六从国子监出来,又消灭了十人份……于是,今天没能做成生意的小摊小贩们,剩下没卖出去的食物,也就差不多清空了。
  当这些小本生意的摊贩们上来千恩万谢外加套近乎的时候,花七却回避了众人打听自己来历的问题,笑呵呵地和人说起了家常,临到最后,他就咳嗽了一声。
  “好了,这会儿天光大亮,你们再占住这成贤街做生意,实在是不好看,都散了吧。虽说没见着太子殿下,但这辈子难得和太子殿下这么近,说出去也是一桩佳话,不是吗?都去好好宣扬宣扬太子殿下驾临国子监的事,给咱们太子殿下扬扬名!”
  几个大胆过来说话的小摊贩你眼看我眼,最后那当然都是一口答应,至于其他不敢过来的,也都把这话记在了心上。而花七更是耐心告诉了他们,今天贴的这都是什么榜单,太子殿下把监生都拎进去训诫又是怎么回事。总之,和蔼可亲,就像是个寻常邻家老叔。
  任凭是谁都看不出,这位衣着整齐,面上含笑的老叔,不但已经五十了,还是绝代凶人。
  阿六见惯了花七凶神恶煞的一面,此时见人笑眯眯地和一群小摊小贩唠嗑,他反而觉得极其不习惯。然而,别人却不知道花七那到底是何等凶人,此时一个个兴高采烈地回到赖以活命的推车前,收拾炉子,互相打招呼告别,推车……顷刻之间,成贤街就再次冷清了下来。
  见四周围彻底安静了,那些黑氅汉子又已经退到墙根底下去守榜了,阿六若有所思地皱了皱眉,随即却一声不吭就往国子监里走。倒是花七憋了老半天没见人发问,此时忍不住笑骂道:“你小子就没什么想问的?”
  “没有。”阿六仿佛丝毫不觉得自己直接把天给聊死了,但是他不用回头,也知道花七这会儿是什么表情,当下就轻哼了一声,“就算你想吸引人过来,人也不会来得这么快!”
  “哦,不信这些家伙传话的速度?要不要和我赌一赌?”花七轻轻搓着手指头,一脸的狡黠,“要是回头太子殿下和张学士他们出来时,这里已经有人闻风而至,你就输我一百贯?”
  “没钱,不赌。”阿六鄙视地扫了一眼花七,头也不回地继续往里走,直到了那大学牌坊底下,他这才哂然笑道,“你连太子殿下都敢骗过来,更何况是其他人?”
  这一刻,墙根底下那些眼观鼻鼻观心,装作自己不存在的御前近侍们,不由得齐齐陷入了惊悚。
  他们听到了什么?今天太子是被他们的新任顶头大上司给骗来的?这消息如果传出去,人会不会吃不了兜着走,能不能达到把这个心狠手辣的家伙撵走的目的?
  花七没好气地搓了搓脸,却丝毫不在意阿六在人前道破自己的这一设计——毕竟,他昨夜夤夜造访张园,却是对阿六把话说明白了,而撺掇四皇子去鼓动三皇子之后,却也去乾清宫中留了一张字条给皇帝。
  他很清楚,皇帝也希望三皇子多多出现在公众场合,多多表现出身为一个太子的见识和担待。而三皇子今早能顺利出来,就说明他这撺掇顶多在事后被皇帝骂一顿。
  而眼下花七很有自信,堂堂东宫太子带着众多讲读官莅临国子监训诫监生,再加上外头这长达几千个人的排名表,哪怕那些小摊小贩未必会把这件事的所有细节宣扬出去,甚至会以讹传讹,但也必定会在短时间之内吸引来第一批人。
  他当然不希望三皇子也和这些小摊小贩一样,被匆匆赶来的太庞大人流直接堵在国子监回不去。总要有人恰逢其会,有人失之交臂,这样的故事方才会流传千古。
  虽然有所预计,但花七还是错误估计了三皇子这一行人在国子监中停留的时间。
  满是灰尘的见贤阁,就连岳山长和肖山长这等不愿意过分得罪国子监学官的外人都实在是看不下去,一时摇头叹息。
  而翰林院那些心里有数的学士们哪怕很想三缄其口,可当张寿轻飘飘地说这藏书阁尘封也是由来已久,不能都怪如今的一众学官,他们便一下子醒悟了。
  如今这些大小学官们的前任,甚至前前任,不少都还在朝中,当年是祭酒和司业这一级别的,如今有人已经赫然跻身内阁,有人已经赫然一部尚书乃至于侍郎,在太常寺大理寺光禄寺担任正卿的,那也很不少,就连当时品级低微的博士们,眼下也已经有不少仕途正好。
  相形之下,如今国子监的这些学官们却是举步维艰,身上背了不少恶名,不把责任推在眼前这些学官头上,难道还要推给他们那些正如日中天的前任甚至前前任们?
  庆幸今天那位素来说话不好听的太子詹事刘志沅刘老大人不在,身为翰林院掌院学士,隐隐作为东宫讲读官之首的孟学士立刻率先把这件事给定了性。
  “见贤阁竟然颓败成这个样子,实在是有违太祖皇帝当年设立此地的本意。如今外城兴隆茶社附近那算经馆正在紧锣密鼓地动工,日后据说还会设立借阅室,供人借书阅读抄录。堂堂国子监藏书阁,若是连这等民间筹资建造的地方都不如,岂不是笑话?”
  “如此管理不善,确实是可悲可叹!看看这些书,朽坏的朽坏,充数的充数,就连书架似乎都已经被虫蛀了……”
  另一个接口的侍读学士满脸激愤地评价到朽坏的书架时,陡然就住了口。
  书架这种东西不可能没事就换,往往是沿用十几年甚至更久,一个不好就要把周祭酒他们的前任给牵连进来。
  他立时痛心疾首地改口道:“这样的藏书阁,空有其表,其实难符,实在是可惜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3/5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