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佳婿(校对)第5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1/580

  “张学士,你刚刚是不是觉得那种场合特别沉闷无趣?”
  微微一愣之后,张寿就头也不回地笑道:“你不也是吗?我看你坐在那儿变换了不下五六种姿势,很显然是坐不住了,这才来了一招尿遁。”
  尿遁这两个字乍一听自然极其粗鄙,然而,被葛雍称赞为雄姿英发的梁叔厚却只觉得贴切至极,竟是连连点头道:“没错没错,我就是觉得,既然葛老太师是请大家来谈论学问的,要么就辩理,要么就讲经,尽在那引经据典地拉关系,岂不是有些本末倒置?”
  引经据典地拉关系……这小子还真敢说!这形容词真是绝妙!
  张寿差点没笑出声来,好在他一时忍住了,保持了他那风雅公子的形象。等绕到了后头净房,他本待想说要不要装个样子,谁知道这年纪轻轻的梁叔厚甚至连装样子都不愿意,东张西望了一会儿,这才挺起胸膛正视张寿。
  “刚刚葛老太师对张学士你和其他人介绍我和老师的时候,有些语焉不详。我姓梁,单名一个储字,表字叔厚,家里排行第三。我的老师姓陈,讳献章,表字公甫,号石斋。但在我们广东,全都称呼他为白沙先生。张学士你从前不知道,以后你一定会记住我们师生的!”
  白沙先生?白沙先生陈献章?明代四个陪祀孔庙的名儒之一?王阳明心学的发端?这种人竟没有被蝴蝶的翅膀扇没了?这一刻,张寿第一次觉得,绕了一个弯道的历史,好像竟是又回来了。
第七百六十八章
宗师,求救
  当张寿笑吟吟地带着自称梁储的少年回来时,一进书房,他就发现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在了他二人身上。而他下一刻就分辨出,与其说人们是在看他,还不如说是在看他背后这只比他小两岁的少年。这下子,他顿时有些迷惑了。
  难道还有什么他不知道的?
  没错,就刚刚在净房前头的对话——虽然这谈话的地点他想想也觉得很诡异——他已经从梁储口中套出了很多情况,包括人家中有四兄弟,等到过了腊月也就是明年正月时才十六岁,师从陈献章不过一年,因为这位赫赫有名的白沙先生回乡也就这点时间……
  可就梁储所言的这些话,却似乎并没有让眼前这些倚老卖老的老头子都关注这少年的理由。想到这里,他心念一转,很快就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这看似多话且性格有些跳脱,耐性不够好的少年,其实并不是丝毫没有城府,刚刚看似无话不说,其实还是隐瞒了一些东西。
  果然,下一刻,他就只听葛雍笑着招呼道:“叔厚小友这是回来了?我刚刚才对众人说,你少年中举,雄姿英发,足可见长江后浪推前浪,一山更有一山高。只可惜你老师今年不打算应试,否则这师生应试,却也是一番佳话!”
  张寿可知道,这年头的科场有多困难,别看他家里住着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举人,那是因为他如今的地位加成,这才能够往来无白丁,不然,你看看公学那一群学生,看看四皇子和小花生萧成认识的那个同学的大哥,那可比梁储要大得多,结果却还刚刚打算去考县试……
  别说秀才了,没有通过县试考核的读书人,那根本就连个童生都谈不上……
  因此,他也忍不住转身多打量了梁储两眼,随即笑了一声:“梁贤弟刚刚说了不少,却唯独忘了告诉我,你是今科的应试举人,这也实在是太谦逊了吧?”
  “兴许不是谦逊,而是他怕在张学士面前谈及功名,到时候徒惹不快。”一旁某个老夫子突然插了一句嘴,而话一出口,他就意识到了自己这话直接把张寿和梁储一块得罪了进去。然而,他正想要补救一二,张寿却已经慢悠悠地开了口。
  “我从小开蒙晚,经史甚至连粗通都谈不上,所以从前在半山堂给学生讲史的时候,也不能按照朝代变迁连着讲下来,只能挑一些我很熟悉的片段拿来讲。故而这功名二字,我这辈子是不指望了,可是,对于梁贤弟这样少年得志的英才俊杰,我还是很佩服的。”
  说到这里,张寿就笑看着粱储,微微点了点头道:“梁贤弟刚刚和我结识,之前在外头始终避而不谈自己,却在大谈特谈自家师长如何博学谦逊,孝顺亲睦,精擅琴艺,听得我都不禁对白沙先生更加心生敬仰。”
  陈献章刚刚心情几度起落,此时听张寿借着梁储所言称赞自己,他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从前就算有些名声,那也不过是一隅之名,结果,葛雍知道,张寿也知道?
  要知道,他此次来到京城,是因为在朝廷颇有名望的那位前国子监祭酒向朝廷举荐了他,他感念对方一再写信相邀,于是不得不来。
  哪怕对于那样一份举荐,朝廷日后给他的,或许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吏,可看在那位前辈一片真心实意的份上,他也会好好尽一份自己的心力,至少做满三年之后再回乡。
  可谁曾想,七八月间只不过如试水一般参加乡试的梁储,竟然真的桂榜题名,于是就以见识一下会试,以及送他这个老师上京为由,坚持送了他来。而他刚刚抵达,就收到了张寿的婚宴请柬,而且还是陆绾和刘志沅双双背书的,于是不得已带着梁储往张园走了一遭。
  结果,他今天又携着弟子糊里糊涂地成了葛府的座上嘉宾。这一切,都远远出乎他的预料。就为了他权衡再三,终究还是去了张寿的婚宴,哪怕他还未答应在公学讲学,可原本定下的国子监讲学之事,就被国子监那位现任的周祭酒给推了。
  哪怕周祭酒明面上的理由仿佛很充分,但陈献章更明白,这定然是源于张寿和国子监之间的宿怨。他对此没有什么怨言,反正真正钻研学问的读书人也不在京城。可今天的事若被眼前这些人传出去,流言蜚语就更多了。于是,他在心里叹了一口气,随即就欠了欠身。
  “我只是一介书生,不敢当张学士这敬仰二字,今日葛老太师相请,我也是诚惶诚恐。叔厚他年少,今科也只是长长见识,没有多大念想。只不过……”他突然词锋一转,却是泰然自若地说,“只不过就算科场一辈子蹉跎,也未必就代表一事无成。”
  “我的老师,开创崇仁学派的康斋先生,便是平生从未下过科场。而我也是昔日第一次会试下第之后,方才慕名前去拜入其门下。论功名,他不过白身,我却是举人,可莫要说是我,多少进士在他面前执弟子之礼,又有多少人能凭借功名,凭借官位,睨视于他?”
  说到这里,陈献章便目视此番送自己上京的得意弟子,语重心长地说:“叔厚,致知格物,会于一本,京城繁华,你莫要就此迷了眼!”
  张寿听得出来,这番话明显语带双关,既是告诫了梁储,也同样是告诉其他人,他志不在功名,甚至不在扬名,所以如若师生俩在京城遭遇什么手段,大不了拂袖而去,淡然归乡,今生今世不下科场,也未必就会弱了名头。
  果然,他就只见刚刚咄咄逼人那位老人家,面色突然变得很难看。而其他人这会儿也在三三两两打眼色。
  他本以为这是因为陈献章那暗藏机锋的话,却没想到葛雍突然呵呵笑了起来:“石斋说到吴康斋,他可真是名扬宇内。我早年去崇仁时,还特地去见过他。这些年他闭门不出,专心教授弟子,不但是师道楷模,而且……”
  仿佛是寻找一个合适的形容词,葛雍足足想了好一会儿,这才一字一句地说:“而且是儒林宗师。这宗师两个字,现在我不说,日后也会有人送给他。石斋你也是,广东白沙先生之名,我也闻名已久了。”
  其余几个老者,此刻大多数看向那位挑衅者的眼神都有些微妙,甚至还有人幸灾乐祸地轻哼了一声。
  这下子傻眼了吧,你本来只以为是个年纪轻轻的末学晚辈,结果却一脚踹到了铁板上,这简直是咎由自取的典型了。
  好端端的非要惹这位乍一看性格很平和的陈石斋干什么,没想到人出自崇仁学派吧?真以为崇仁学派那一批人是吃素的吗?
  陈献章那位老师康斋先生一手开创了崇仁学派,号称桃李芬芳,但一群弟子大多数都不下科场,绝意不出仕,所以乍一眼看去,那仿佛就是个民间学派,在官场上毫无影响力。可问题是,人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徒子徒孙已经一大堆了,说是第一学派也不为过。
  而且,在如今这年头,能够一心学问,无所谓功名前途的,那都是什么人?首先,资质绝对顶尖,这才能够去做这样的选择。其次,家里得至少是殷实,别看外头常常说谁谁刻苦读书几十年,清贫自给,死的时候都没有好衣服,买不起体面的棺木收殓,唏嘘不已……
  你看到有几个所谓清贫的书生能够清贫到自己种地,而不用一个佃户或长工的?
  至于什么死的时候都找不出好衣服收殓,买不起体面的棺木……那很正常,因为在这个年代,生病到病死这段时间,本来就和后世人晚年病倒一样,是最花钱的!殷实小康之家都可能因为一场病而倾家荡产,一个学者病死的时候耗光家财不也很正常?
  难道还真用得着担心下葬吗?昔日那么多学生弟子白教的?那么多同学都是白结识的?就一场群贤荟萃的丧礼,也许都足够惠及子侄后人很久了。
  所以,这样一个学派,由葛雍亲口认定是儒学宗师的吴康斋带头,一群家境殷实,学问顶尖的中坚弟子学成在各处继续收弟子,而这些第三代的弟子不少都是顶尖资质,不少都是家学渊源……最重要的是从上到下大多数人在品德操守上都无可挑剔,这能惹吗?
  只可惜他们之前被葛雍那介绍给带歪了,毕竟陈石斋三个字没那么有名……可陈白沙三个字,那却赫赫有名!
  见那个挑事的老者在其他人的目光注视下如坐针毡,满脸不自然,仿佛正在努力找理由试图先闪人溜之大吉,张寿不禁在心里叹息,任何时代都这样,一大堆人在一起,有人就是喜欢柿子挑软的捏,一旦发现踢到了铁板,却又立刻怂了。
  他本来觉得陈梁这师生二人很有意思,但如今发现人家赫然是一对牛人,他却没有什么锦上添花的意思了——难不成他还班门弄斧,去人家面前瞎扯两句王阳明的学说?开什么玩笑,他就算背出王阳明全集,他也扮不了那位被很多人称颂的圣人。
  而且,他又没打算笼络陈献章师生二人……小的就好好考会试,日后好好当官走正路,大的就回去继续好好教书桃李满天下,心学这种玩意挑资质挑心性,公学那些真正草根出身的学生,除非真的运气好撞上一两个出身贫寒的出类拔萃神童,其他的就算了吧。
  因而,眼见气氛不对,张寿这一次却装死没出声。而同样乖巧犹如鹌鹑的,还有刚刚尿遁用得理直气壮的梁储。他这回非常明白是自己的言行举止引来了这场纷争,情知回去肯定会惹来老师一番教训,他哪里还敢冒头。
  他不说话,陈献章面对葛雍的溢美之词,却不得不苦笑再谦逊推辞一番。而就在那个如坐针毡的老人家大概在琢磨着是不是要装体力不支告退的时候,外间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
  “葛老太师,我家少爷眼下能抽出空吗?赵国公府二公子身边的人紧急来报,说是二公子和人打起来了。他们不敢去禀告赵国公和大公子,也不敢去找大小姐,思前想后,就只能来葛府找少爷了。”
  别人听这话时,只听字面意思,此时只以为是赵国公府那位出名的纨绔子弟朱二,也就是张寿的二舅哥惹出事需要张寿去收场。然而,葛雍又怎会不知道也勉强算是自己徒孙的朱二现如今是什么状况?
  这都要成婚的人了,怎么可能这么不理智不冷静?最重要的是……阿六什么时候这么饶舌,一开口就说这么一大堆?这绝对有问题!
  本着没事找事,顺便也让朱二别无缘无故在眼前那些老人家这儿败了名声的心思,葛雍不紧不慢地问道:“朱二郎如今不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吗?他怎么会无缘无故和人动手?”
  面对葛老太师的质询,外间阿六答得不紧不慢。但熟悉他的张寿却能听出来,人正在紧急组织语句:“二公子正好寻访到两位曾经写过农书的士林前辈,没想到找过去之后,却发现两位是五十开外的老举人,正被几个年轻气盛的后辈七嘴八舌奚落,一怒之下就动了手。”
  说到这里,阿六顿了一顿,这才声音沉重地说:“结果如何,来找少爷的人没来得及看到,但大抵事情不小,所以人说还请少爷前去救急。”
  内中的张寿忍不住伸手扶额,心里第一感觉就是朱莹理解了自己的意思,于是设计了这么一出,好让他脱身。第二感觉就是——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话实在是太巧,而且闹得太大,可如果是假的……朱二回头怎么圆?
  心里暗自希望这事儿是真的,张寿顺势站起身来,对着葛雍拱了拱手:“老师,朱二郎那边的事情我不能坐视,能否容我先告退?”
  当我不知道你那花花肠子……这事儿没鬼,我这个葛字倒过来写!葛雍没好气地瞪了张寿一眼,但面对关门弟子那特别诚恳的眼神,他还是不得不没好气地说:“那也是我徒孙,你去就去,见了人记得替我好好骂他一句,君子动口不动手,他也太忍不住了!”
  可说到这里,葛老太师突然话锋一转:“新举人瞧不起老前辈,这都什么见鬼的风气!”
  话音刚落,刚刚还很乖巧的梁储立刻蹭得跳了起来:“居然有这种事,张学士,我也去!”
第七百六十九章
偏袒
  这姓梁的小子似乎很喜欢管闲事啊?怎么就和四皇子有点像呢?刚送走一个甩不掉的跟屁虫,现在又来了一个,陈献章这个当老师的虽说拦了一下,可梁储坚持要去竟然就偃旗息鼓了。这是不是太放纵了一些?葛雍也竟然没有帮着说话,于是他就没办法甩掉这小子!
  当离开葛府的时候,张寿只觉得特别头疼。然而,梁储此时却变成了特别安静老实的模样,哪怕跟着他上车之后,也没有东拉西扯,迥异于无时不刻不话多的四皇子。
  于是,张寿只能姑且就当这小子不存在,一路上死板着一张脸,就好似真是被二舅哥拖下水非常无奈的姑爷。而外间和车夫对调,再次亲自驾车的阿六也没有半个字废话,一路驱车紧赶慢赶,大约至少两刻钟后,他就停下马车,随即跳下车夫的位子,打开了车厢门。
  “少爷,到了。”
  听到阿六这声音,率先钻出车厢跳下车的是梁储,刚到京城没几天的他既然听说过张寿的名声,对阿六当然也不陌生。然而,他却只是瞟了阿六一眼,没有贸贸然探问,而是好奇地看向了车旁号称是赵国公府二公子身边来报信的那个护卫。
  而张寿跟在梁储身后下车,发现面前一栋二层临街小楼,那牌匾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苏州会馆。这下子,他的脸色顿时微妙了起来。要知道,他还带着阿六来这里品尝过大厨的手艺,而且,苏州会馆的华会首算是他的老相识了。
  就连苏州首富华家的华四爷,也因为他的牵线搭桥,而与顺和镖局的曹五联了手,如今正在运营海上镖船的业务。虽说才刚起步,但据说两边相谈甚欢,两人之前还谈妥和他的股份,并打算在原本说好他投资占的股份之外,额外送他一成干股。
  张寿倒是很想义正词严地回绝……可转念一想,到底还是笑眯眯收了。
  但在婚事前夕,他就转手送了皇帝,皇帝打算在临海大营和镇海大营中做文章,毕竟,某些利益是要平衡的。而皇帝的回礼也很大方,给朱莹的添箱是一条,私底下又慷慨大方给了他一家天津的商行。由此,华曹两家还不知道自家背后,多了一个简直是硬得扎手的靠山。
  张寿正在心里这么想,朱宜就轻咳一声,低眉顺眼地说:“二公子就是在这和几个举子吵起来之后又打起来的,我看到苏州会馆的华会首出来做和事佬,但二公子还不依不饶,甚至一定要强压人道歉,两边剑拔弩张,这才赶紧前来给姑爷报信。”
  张寿四下里扫了一眼,发现并不见朱莹的踪影,他心下稍稍有些狐疑。待听到这苏州会馆中仍然传来了有些嘈杂的声音,他不由得眉头紧皱了起来。
  如果真的是朱宜从这里过来给他报信,来回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整整闹了一个小时,这风波却依旧没平息的话,那么,事情肯定是真不是假,但这也着实闹得够大!
  果然,当他沉着一张脸走进去,听到的就是朱二那招牌式的嚷嚷:“我就是打你,怎么着?狗眼看人低,觉得人家一次次落榜下第,觉得人家也就写过几本农书,不像你们一本本诗文集子在外流传?我呸,能让那些什么楼什么院的姐儿们唱,就很长脸是不是?”
  “有本事你让人家听雨小筑的十二雨也唱唱你们那词,我好歹也说一个服字!”
  说这话时,朱二一脚踩在凳子上,一只手把一旁的高几拍得砰砰响,那种做派,像极了街头欺男霸女的纨绔子弟。张寿很久没见过人这幅模样,此时恍惚间又想起了自己拜访赵国公府的那一次,朱二冲进来要找自己谈谈的那一幕。
  那一次因为有阿六,于是朱二那是盛气而来,铩羽而归。
  而这一次,对面显然没人能治住桀骜不驯的朱二。就只见其中一个年轻人半边脸又红又肿,似乎是之前被甩过一巴掌,而另外两个恰也是满脸激愤。然而,张寿就只见四周围那些人看他们的眼神没有半点同情,反而还指指戳戳……这下子,他就立刻心里有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1/5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