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鬼水怪谈(校对)第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0

  前些天一直闷热无雨,旱到一定程度就该涝了,那年月兵荒马乱,老天爷也不给好脸儿,俩人又乏又饿,一看这雨下得黏黏糊糊,天也黑了,只好到附近一座土地庙里避雨,雨住了还可以赶回去过夜,雨不住那就得天亮再走了,这座土地庙年久破败,灰土蛛网遍布,冷飕飕八下子漏风,里面还住着个要饭的,庙中黑灯瞎火,加上这要饭的蓬头垢面脸比灶王爷还黑,根本看不清长什么样。
  要饭的看见有两个人进了土地庙,赶忙端起个破碗央求:“二位爷行行好,您行行好,给口吃的……”郭师傅和丁卯当天也没顾得上吃饭,身边揣了几个烧饼当干粮,看这要饭的也是可怜,便给了他一个烧饼。要饭的接过去缩在墙角狼吞虎咽。
  丁卯说:“哥哥,别让这要饭的传咱俩一身跳蚤,离他远点儿。”可这土地庙只是四面破墙架个屋顶,地方并不大,还到处漏雨,俩人只好拢了拢地上的干草,在对面的墙角坐下,一边啃着烧饼充饥,一边说起白天在陈塘庄打听到的消息。
  那要饭的也是个多嘴之人,听这俩人提起连化青,忙说:“二位爷可是想问河妖连化青的事?不瞒二位,小人我可知道不少,两位爷再赏几个烧饼,我把我知道的全告诉你们。”
  郭师傅和丁卯以为这要饭的无非是想多要个烧饼,便说我们出来一天也没吃东西,只带了这几个烧饼,都给你我们哥儿俩就得挨饿,顶天儿了再给你一个,说完又扔给那要饭的一个烧饼,要饭的千恩万谢,说道:“这陈塘庄不知道河妖连化青的人不多,真知道底细的却没几个,可我就是一个,因为我当年跟连化青一同要过饭,您两位要是不嫌小人嘴碎,且听小人给您念叨念叨……”
  二
  细雨如愁的夜晚,这要饭的在土地庙里,给郭师傅和丁卯说起了连化青的出身来历,连化青随的是母姓,当年陈塘庄有家大户人家姓连,家境很富裕,当家的员外膝下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女儿叫秋娘,到了该出阁的年纪,许配给东各庄一户人家,那家也是大户,旧时婚俗的讲究太多了,比如拜堂成亲之后的三天,夫妻之间要尽量少说话,话多寿短,第四天新媳妇可以回娘家,这回门儿究竟是哪天回,讲究也不一样,第四天回家是回四,第六天回是回六,回四夫妻两人来去都要见着日头,天黑了不能在娘家看见灯光,看见娘家灯死他乡,很不吉利。
  那时候有得是这种老例儿,尤其是大户人家,对这套迷信的婚俗看得很重,想成亲首先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前男女双方谁也不认识谁,好比是隔山买老牛,全凭说媒的一张嘴两边说,到女方家说男方怎么怎么好,家里有多少多少钱,到男方家说女的怎么贤惠怎么漂亮,说得双方家里长辈认可了,这还不能定亲,因为接下来是过帖儿。
  以前说递帖子,就是递名帖,说合亲事过帖儿也近似交换名帖,不过那帖子上除了姓名还有生辰八字,两家各自请算命先生来批,那年头没有星座这么一说,主要看属相,属牛还是属马,是不是犯克,有的属相不能相配,诸如白马犯青牛,天龙冲地兔,白天生的和夜里生的犯冲,属蛇配属鼠叫蛇鼠一窝,属龙配属虎主龙争虎斗,虎配羊也不好,那叫羊入虎口,这些都犯忌讳,属相对上了再看生辰,由算命先生根据哪月哪天哪时哪刻,推算出是什么命,命分五行,金木水火土,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也有一大堆名堂,全对上了都没问题,然后才能订亲。
  亲事订下来,接着就是选挑个好日子,两家送聘礼过嫁妆,如果是有钱的大户人家,办这两件事也要摆酒席请宾朋,炫耀财势,广收聘礼,过门儿成亲的日子要选双双日,六月六八月八,越吉利越好,事先三媒六证大宾保都要请齐了,那时候也有结婚证,称为龙凤帖,三媒六证全都得写上姓名,证明这门亲事合理合法,陈塘庄连家有钱,这些老例儿全不能免,婚事大操大办,成亲前一天要亮轿,只把空轿子抬到男方家门口,不仅是摆阔气,也是为了驱邪,把邪气全冲掉,免得将邪祟带进家门。
  亮轿这天要抬一乘空花轿,最高规格是八个人抬的八抬大轿,锣鼓班子吹吹打打,马队开道,旗罗伞盖跟随,一路上旗帜招展锣鼓喧天,把成亲的过程整个演习一遍,掌灯时分轿子抬到门前,门口早已挑起几串大灯笼,照如白昼,安排童子转轿驱邪,八个童子头戴太子盔身披大红袍,手提六角贵子灯,绕着轿子转圈,正转五圈,反转四圈,一圈不能多,一圈不能少,据说童子眼净,轿子里要有不干净的东西,转轿子的小孩中准有人哭。
  转完轿子这八个童子由全合人领着,离开男方家大门,直奔女方家里,全合人也叫喜娘,都是女人来做,喜娘必须上有父母公婆,下有子女儿孙,一个不缺,一个不少,如此才算全合,找全合人同样是为了图个吉利,由她带领八个童子,一行人到女方家里,按老例儿女方家应该提前开门迎接,并且在炕上摆把椅子,椅子上是假新娘,也就是一个大掸瓶,以前家家户户都有,筒子形状,直上直下没有瓶肩,瓶里插根扫房用的鸡毛掸子,上头顶上新娘戴的凤冠,瓶身围罩霞帔,椅子下边齐齐整整放一双龙凤绣花鞋。
  解放后这些迷信婚俗基本上全破除了,现在听这事儿都觉得渗人,炕上放椅子,椅子上给掸瓶穿上凤冠霞帔,当成个人似的在那坐着,可以前确实有这种风俗,而且这里边全有讲儿,掸瓶的瓶与平安的平同音,鸡毛掸子的鸡和吉祥如意同音,其实就是牵强附会硬往上安,主要是为了带童子进屋,上炕绕着椅子转几圈,这时天都黑了,要是屋里有鬼,这八个小孩里就会有人被吓哭,所以成亲之前的一天,最忌讳童子进屋就哭。
  童子哭未必是看到了什么吓人的东西,谁不知道小孩的脸是说变就变,这种事还有个准吗,但这太让人堵心了,大人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去哄,连家亮轿那天,全合人儿带着童子转完轿,刚要奔连家来,还没等抬腿,忽起一阵大风,飞沙走石,两家人也是大意了,以为不差这一节,当天没带童子进宅转屋。
  第二天是完婚的黄道吉日,新媳妇儿上轿过门儿,这一路上到男方家门口,还有不少驱邪的婚俗,以前的人们迷信,那是真讲究这些,就怕娶进来的是个丧门星,也不知是赶巧了还是怎么回事,连家秋娘出嫁,头天亮轿没有童子转屋,成亲那天进门之前还要开门栓,迈火盆,迈火盆的风俗较为普遍,有些地方寡妇再嫁,进屋之前要迈火盆,点上一盆炭火,从上头迈过去,这是担心亡夫的鬼魂跟着进家,还有些地方去坟地之后要迈火盆,也是恐有孤魂野鬼跟回来,连家秋娘成亲这天,夫家门口也摆了个火盆,铜盆里头象征性的放点炭火,寓意进门后日子过得红火,可是等到全合人扶着新媳妇往屋里走,却不知撞了哪门子邪,说什么也迈不过这个火盆。
  三
  连秋娘过门儿那天,夫家门口摆个火盆,横竖是迈不过去,老天津卫成亲是在掌灯之后,这点跟外地不同,外地娶媳妇大多是白天,这边把轿子抬到夫家门前,一般都是天黑掌灯的时候,大门前挑灯笼照着,其中有很多迷信的说头,也是从早上开始准备,新媳妇坐在童子转过的那把椅子上,让全合人给梳妆盘头,但是您别忘了,前一天童子没来连家转椅子。
  据说那天早上天一亮,秋娘按老例儿坐到椅子上,请来全合人梳盘头,女子没出嫁之前梳辫子,出嫁了要把头发盘起来,盘好头开脸儿,擦胭脂抹粉剪齐眉穗儿,梳洗打扮完毕,金银首饰全戴上,头顶凤冠身穿霞帔,腿上穿绿绸子彩裤,新人穿红挂绿,取红官绿娘子的意思,拿霞帔罩住了,绿裤子不能露出来让人看见,等忙活完这一通,还要哭着喊着不出门,表示舍不得嫁出去离开父母双亲,再上轿抬到夫家,就是掌灯时分了。
  有钱的大户人家嫁闺女,带的东西也多,专门有人跟着轿子送秋娘过门儿,抱着梳头匣子首饰盒子、有的抱着大公鸡、有的拿着铜盆、有的拿着瓷瓶,总之是各种各样的陪送之物,让秋娘上轿,这娶亲的花轿也是八抬大轿,内外两层大轿套小轿,当中是个轿芯,大轿不进院,小轿不进房,小轿抬到闺房门口,新人进去抬出院子,放进大轿抬上出发,一路上锣鼓鞭炮不在话下。
  夫家那边也是一早准备,由另一位全合人给新郎官梳洗打扮,身穿大红龙袍,绣着海水江涯的图案,胸前十字红花,脚蹬厚底朝靴,头顶双翅双插画的软盔,古代皇榜登科的状元怎么打扮他怎么打扮,因为成亲是人生大事,在旧社会叫小登科,拜天地的喜堂当中悬挂和合二仙图,还要供上福禄寿喜三星以及月下老人的神像,桌案上一对金蜡钎分列左右,钎上插大红喜烛,中间放香炉,后头摆粮斗,粮斗内红高粱堆得冒尖儿,拿三支射天箭插在粮堆上,旁边再放一对大掸瓶,架起一张弯弓,这也是镇宅保平安的意思。
  轿子送到门口,夫家这边不出来迎接,反而先把大门关上,这些旧婚俗的规矩讲究实在太多,繁文缛节,干饽饽——例儿多,正因为太多了,很少有哪家都做齐全了,另外根据各家情况不同也会有所调整,按老例儿轿子抬到门口,夫家大门拿门插官儿插上推不开,新人要在外头叫婆婆开门,这就算改口承认自己是婆婆家的人了,婆婆出来把门插官儿也就是门栓取下来,扭头赶紧进屋,先不能见儿媳妇的面,随后是新郎官出来,拿起弓对准轿子连射三箭,意为三箭及第,再避邪气,地上铺好红毡,才请新娘落轿,在全和人的扶持下迈火盆进正堂,要全按规矩办,应该是这么个过程,叫开了门,新郎官挽弓搭箭,对着花轿射了三箭,没一箭射中。
  此事原本怪不得新郎官,那时候早没人会射箭了,弓都拉不开,无非拿起弓箭摆个样子,射完轿子放好火盆,请新人迈过火盆进正堂,把邪气挡在门外,但新娘子是到火盆跟前,怎么也迈不过去。这可太不吉利了,全合人在旁边急得直跺脚,不住催促新娘子:“小姑奶奶你倒是抬腿迈步啊!”边催边在后头使劲推,结果新娘踩到盆边竟把火盆踏翻了。
  新娘自己也奇怪是怎么回事儿,感觉有人抱着自己的腿,掀开霞帔一看,迎亲送亲看热闹的人全傻了,霞帔底下躲着个面目清秀的小孩,三四岁的年纪,一眉横生,目有双瞳,抱着秋娘的两条腿不放,难怪迈不开步,可谁都没见过这个孩子,小孩不言不语,也问不出是从哪跑来的。
  四
  夫家一看不干了,首先新人过门踩翻火盆,这是带着邪气进宅,况且还有个来路不明的孩子,准是秋娘在家与人私通生了个野种,岂肯善罢甘休,说出天来这门亲事也得退了,当时就闹翻了,没办法又把轿子原样抬了回去。
  连家当家的听说这事也气坏了,看起来是明摆着的事,秋娘一个没出嫁的大姑娘,身边突然多出个孩子,必然是跟人有了私情,怀上身孕把孩子生下来了,大宅大门里这种事并不是没有,此乃家门不幸,辱没祖宗,往后出门再也抬不起头了,得让人在背后戳断了脊梁骨,当家的气得口吐鲜血,秋娘也是个烈性女子,⒌㈨2一时间羞愤难当,就在爹娘和两个哥哥面前,一脑袋撞到黄花梨木桌角上死在家中。
  秋娘父母伤心女儿惨死,后悔怎么就没拦一把,这孩子究竟是半路跑来的,还是秋娘偷着生下来的,至此谁也说不清了,但连家总觉得是自家骨肉,舍不得赶出去,就当自己家里人抚养,取名叫连化青,也不许家人再提此事,却挡不住外头流言四起,因为这孩子会水,就有很多人说当年秋娘出门探亲搭乘渡船过永定河,渡船翻了落进永定河里,满船的人全死了,只她一个脱险,回家就怀上了身孕,肯定是河妖撞生投胎,掉在永定河里大难不死确有其事,至于河妖投胎,反正是一个人一个说法,说的还都不到家。
  以前女子的衣服宽袍大袖,连家又是深宅大院,怀上孩子深居简出不易让人察觉,最后两个月推脱身子不适在房中修养,生下孩子都没人知道,秋娘大概把小孩托给别人收养,谁成想过门儿成亲那天,孩子又跑来抱住秋娘的腿不让进门,逼得秋娘在家自杀,看来这河妖就是个勾死鬼。
  反正是各种流言谣传,连家也是家丑不便外扬,对这些事绝口不提,关起门来过日子,可越是遮掩,外头的谣言越多,过了十来年,连家当家的老两口先后故去,家中两个兄弟争夺家产,趁机把连化青赶出家门,哥儿俩根本就不认这孩子,也不想养他这白吃饱的,最好饿死在野地荒郊,或是让狼撕狗掳了去,落得干净,从此连化青流落街头,每天在破庙窑洞里安身,依靠乞讨偷窃度日,随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连家失火,风借火势,火助风威,这场大火把连家偌大的宅院烧成一片焦土,连男带女大人小孩烧死一十七口,一个也没逃出来,听说那天夜里有人看见一个小丐,偷偷摸摸把前后院门从外面反锁上了。
  连化青的出身来历,说起来实在是扑朔迷离,人人皆有的生辰八字他都没有,陈塘庄的人们都离得他远远的,嫌他晦气,他要饭乞讨只能去城里,过夜再回来,为了活下来,偷鸡摸狗什么都干,有一天在土地庙里碰上另外两个小要饭的,跟他年岁相仿,也都是十来岁的半大小孩,连化青见此二人,立时起了歹意。
  五
  连化青对两个小要饭的说:“二位,咱都是没家没业孤苦一人,不如学桃园结义拜个把兄弟,相互间之也好有个照应。”
  这俩小丐一听很是高兴,说道:“太好了,正愁身边没个近人。”
  三个人当即结拜,没钱买香,撮土为炉,插上几根草当成香,对着土地爷的面叩头,结拜了兄弟。
  连化青岁数比这两个小丐大一两岁,当了大哥,对俩小孩说道:“以后咱就是兄弟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老言古语说的好——有父从父,无父从兄,你们俩没爹没娘,往后可得听我这当哥哥的话。”
  两个小要饭的齐声答应:“大哥说的是,从今往后你就是兄长了,我们全听你这当大哥的。”
  从这起,连化青就不出去要饭了,整天在破庙里睡觉,让那俩小的出去沿街乞讨,讨回来不管干的稀的,每次都是他先吃,那俩小丐寻思怎么说连化青也是大哥,我们讨来东西让他吃也是理所当然,可你总不能天天如此,心里虽然有些不满,嘴上却不便多说。
  这一年,恰好赶上荒年,庄稼大多旱死,饿死了不少人,要饭都没处要去。这俩小要饭的躺在破庙里快饿死了,连化青只好自己出去寻活路,也不知他从哪找来一点白饭,上头堆着菜,菜里还有块肉,饭菜不多,一个人大口吃两三口就能吃光,他把瓦罐拎到土地庙里生了堆火,要将冷饭煮热了再吃。
  两个小要饭的闻见肉香,急忙爬起来说道:“还是兄长有本事,一出去就找着吃的东西了,咱们有这口饭吃,就饿不死了。”连化青说:“兄弟们,这是我豁出命从城里饭庄偷来的,不成想让人撞见,为此挨了一顿棍棒,你们在庙里躺着睡大觉,好意思吃我拿命换来的东西?”
  俩小要饭的说:“大哥你何出此言,今天我二人饿得走不动了才没出门,平时还不都是我们讨来饭给你吃?”
  连化青说道:“今时不同往日,遇上这种罕有的大饥荒,人命还不如狗,我有这口吃的没准就能活过去,分给你们俩我也活不了,你们可别怪为兄薄情寡义,要怪就怪自己命不好,为兄我吃了这罐子饭菜把命保住,绝忘不了你们哥儿俩的好处,往后如能有个升腾,三节两供我拿好酒好饭祭祀你们,你们俩就安心死了吧。”
  六
  陈塘庄还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是连化青还在连家大宅里住的时候,曾有个算命先生经过陈塘庄,找这算命先生算过命的人都说准,连家老爷把算命先生请过来,让他给连化青这孩子看相,那算命先生见了连化青,看这孩子纵纹灌顶,目生双瞳,只说他是短命相,别的话人家死活不说,宁可把招牌砸了也不给这孩子算命,陈塘庄的人们说起这件事,都说算命先生看出这小孩是河妖投胎,故此不敢明言。
  不枉人们这么褒贬,别看连化青模样长得不错,心肠却是真狠,他不仅不给他这俩结拜的兄弟饭吃,还说什么你们俩穷命鬼活在世上也是受罪,与其活受罪倒不如死了舒服,说这话时他连眼皮子都没抬,只顾添加瓦罐下的火头,跟平时闲话唠家常没什么两样,说明他根本没拿这俩兄弟当回事儿,好像那只是有两条快饿死的野狗,以往说什么同患难共富贵,无非是让这俩小要饭的替他出去乞讨。
  两个小丐的心都寒透了,暗骂:“好你个连化青,我们俩瞎了眼才认你当大哥,怪不得人们都说你是河妖变的,磕过头拜过把子的兄弟你都这么对待,简直是披着人皮的活鬼!”
  连化青看出这俩小子直勾勾盯着瓦罐里的饭菜,说不给他们就敢抢,毕竟是双拳难敌四手,何况人急了拼命,真要撕打起来只怕不好对付,便说:“两位兄弟,为兄我刚才说的也是玩笑话,咱都是磕过头的把兄弟,哥哥我好意思让你们在一旁看着我吃独食吗?”
  两个小丐闻言颇感意外,抹着眼泪说道:“大哥你仁义,兄弟们错怪你了。”连化青说:“仁义归仁义,饭菜就这一份,先前我也说过了,一个人吃能活命,三个人分着吃全得死,不如咱各自说段数来宝,看谁说得最穷最可怜,这口饭就归谁吃。”
  两个小丐说:“行啊,这叫各安天命,你是兄长你先说。”
  连化青心想:“两个半大的孩子,能说得过我吗?我说一段堵上你们的嘴,然后再吃饭,你们俩就等着饿死吧。”
  当年要饭的都会说数来宝,也叫念穷歌,打着牛骨板触景生情临时编词,这可难不住连化青,只听他开口数道:“家在破庙住,草帘当被褥,头枕一块砖,身披烂麻布,三年没吃荤,今天才见肉。”说完话,他伸出手要去抓瓦罐里的饭菜。
  其中一个小丐拦住说:“哥哥慢着,你说的不算穷,你听听兄弟我的,我是没有容身处,烂草当被褥,头枕半块砖,常年露着肉,顿顿喝凉水,今天才见饭。”这小子比连化青说得穷多了,头一次见着米饭,说完也是伸手要取那瓦罐中的饭菜。
  另一个小丐挡下:“大哥二哥说的都不算穷,再听听我这个,我是没有立脚处,头枕胳膊肘,常年光屁股,蓝天当被褥,生下就挨饿,只等这口饭,两位哥哥肯定是穷不过我,当兄弟的不好意思了,我先吃点儿……”
  此时瓦罐架在火上已久,热乎乎的饭菜香气升腾,这小丐饿得眼都绿了,过去就想吃瓦罐里的饭菜,先前那小丐不答应了,也过去抢夺,俩人还理论,一个说:“三弟你胡说八道,生下来就挨饿怎么可能活到现在?”另一个说:“二哥哥你喝了十几年凉水都能活到现在,我为什么不能一生下来就挨饿?”
  俩人正在那争论不休,连化青不声不响地摸到一块大砖头,抄在手里,照这俩小丐后脑用力拍下去,一下撂倒一个,可怜两个小要饭的,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儿,便已横尸就地,连化青骂了声死狗,扔下手中砖头,搬开两具死尸,随后从火堆上拎下瓦罐,吹开扑面的热气,抓起饭菜往自己嘴里塞,忽听一个阴恻恻地声音说道:“好狠啊,为了争一口剩饭,你就敢下黑手害死自己的结拜兄弟,不怕遭报应吗?”
  七
  连化青猛一抬头,只见庙门外探进一个脑袋,是个脸上有道疤的瘦老头,单看长相也让人感到心中一寒,身后还跟着一只大马猴,看样子是位跑江湖耍猴卖把式的艺人,连化青心里也不免有些吃惊,却故作镇定地说道:“他们俩小要饭的耗子动刀——窝里反,为了争口剩饭,致使二人互斗身亡,与我何干?”耍猴的算是逮着理了,嘿嘿冷笑两声,说道:“行啊,瞪眼说瞎话。”连化青说:“你一个耍猴的多管哪门子闲事,在此凭空污人清白,是想讹人不成?”耍猴的说:“我不讹你,只想请你去河里寻一件东西。”
  原来这耍猴的途径荒山,无意中得到一本魔古道奇书,那些旁门左道的伎俩,并没有长生不死出神入化的法门,仅是些招魂走尸的邪法,其中也有不少阴阳阵法,他这个耍猴卖把式的江湖艺人,文化程度有限,也没什么野心,只想借此聚敛钱财,识出天津卫的风水形势,知道三岔河口有镇河的铁物,河底下能养尸,如果把活人淹死在河眼里,死后怨恨之气不散,等过些年闹水灾旱灾的时候再捞出来,那死人会变得全身生满了河苔,像长毛的僵尸一样,谁看见都得害怕,可只有这耍猴的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到时便自称身怀异术的高人,施展神通降服此处的尸怪,要在此建庙造塔永镇河眼以保平安,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这些个善男信女们,还不都得捐钱?
  那就能趁机发笔横财,无奈这耍猴的不会水,寻思要找个水贼为徒,当他的左膀右臂,听说了河妖连化青的事,关上关下顶属此人水性好,便一路找过来,正撞见连化青跟两个小丐争夺一口饭菜,从后拿砖头打死两条人命,又跟没事人一样坐在破庙里吃饭,耍猴的一看这孩子真厉害,能杀结拜的兄弟当然也能杀恩师,但眼下用得上这小子,只好花言巧语,对连化青许下承诺:“你要是愿意给我当徒弟,今后有吃有喝,为师还会传授你通圣之法,往后安身立命,谁也不敢欺负你。”连化青走投无路,听完这耍猴的老头一番话,不由得动了心,当场磕头拜了师,在庙后歪脖子树下挖坑,埋好两个小要饭的死尸,然后跟着耍猴的进了城,后来那耍猴的恶贯满盈遭了天谴,横死在李公祠菜园枯井,连化青侥幸逃脱,但有案底在身,也不敢在城中轻易露面,你们若想拿他,有个金头蜈蚣……
  八
  郭师傅和丁卯白天在陈塘庄走访,打听出几件有关河妖连化青的旧事,可都没这要饭的说得详尽,不止详尽,说是历历如绘也不为过,二人心想这乞丐声称当年跟连化青一起要过饭,因此知道底细,不过按此人所言,当初在土地庙要饭的两个小丐,早就让连化青下黑手用砖头打死了,此刻他们忽然意识到:“莫不是破土地庙里的死鬼在诉说冤屈?”
  郭师傅想到这里,心中顿时一惊,开口问那要饭的:“你是怎么知道得如此清楚?你到底是何人?”话刚说出口还没落地,忽然感到身上一冷,他和丁卯恍然似从梦中醒转,听到远处传来鸡鸣报晓的声音,揉揉眼看破庙外风雨已住,天光微亮,不知不觉打起瞌睡,竟已过了一夜,俩人起身去看坐在墙角的乞丐,却哪里有人,只有土地爷的泥像斜倒在墙边。
  不知是当年的屈死鬼诉说冤情,还是庙里土地公显灵,或许夜里是有个要饭的在说话,天亮就走了,二人又惊又疑,后几句话都没听清楚,只好先把土地爷泥像扶正,拨去蒿草泥尘,插烛也似拜了几拜。
  丁卯对郭师傅说道:“半夜听那要饭的所言,连化青曾在土地庙后的歪脖子树下埋尸,也不知道是否真有此事。”二人起身到庙后一看,还真有一棵歪脖子枯树,下过雨后土地松软,俩人到村里借来家伙,在枯树底下挖了一阵,不久泥土下就露出一个生锈的大铁盒子,里头装着两具枯骨。
  铁盒是以前土地庙里烧香用的香盒,民间传说铁器能辟邪镇鬼,连化青大概是担心那俩小要饭的冤魂缠腿,所以把死尸放进铁盒里,看得出当年事出匆忙,埋得并不算深,二人对连化青的所作所为咬牙切齿,当着土地爷的泥像起誓:“天公有眼,不管连化青躲在什么地方,豁出我们这两条命不要,定将此人抓回来绳之以法。”
  事后这两具枯骨被送到义庄,也经过了立案的程序,不过世道正乱,警察局眼前的大案要案都破不过来,一看这俩小要饭的已经死了十几年了,此等积年的旧案谁去理会,立了案也就不再过问了,但郭师傅等人则是铁了心要捉拿河妖连化青,到处寻访此人的踪迹,身边那些朋友全用上了,除了五河水上警察队,包括火神庙和山东钩子帮脚行的人们也都跟着帮忙,再加上李大愣认识的那些贩夫走卒地痞无赖,这张网撒开了,城里城外几乎到处都是眼线,因此说当差办案首先一个必须人头儿熟,但凡有些风吹草动都能知道,就这么折腾,竟寻不到半点蛛丝马迹。
  但是合该连化青气数将尽,鬼神都不容他,也是无巧无不巧,那天发生了一件很偶然的事,终于让巡河队发现了“金头蜈蚣”,这才引出“阴阳河遇险,恶狗村捉妖”。
第七章
荷花池下的棺材
  一
  话分两头,有一天大胖子李大愣去赶白事会,⒌⑨⒉某户有钱人家出大殡发丧,他冒充僧人去念经超度,蹭一顿吃喝讨几个赏钱,临走的时候顺手牵羊,偷了个蛐蛐儿罐子,寻思回去逮只蛐蛐儿放里面养着,拿回来一看罐子底,顿时两眼发光。
  只见那蛐蛐儿罐子底下,落着三河刘的款儿,可把李大愣高兴坏了,因为那个年代非常讲究这个,尤其是清朝末年,提笼架鸟,捧名角斗蟋蟀,在八旗子弟王公贵族当中蔚然成风,想当年满清八旗铁甲进关,横扫天下,刚开国时候的女真人生活在深山老林中,山林之中野兽多人烟少,那些女真人渔猎为生,按史书上记载,人如龙,马如虎,上山如猿,下水如獭,能骑善射,悍勇绝伦,这么厉害的民族,打进关内坐了天下,也是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可到了清末,这些八旗子弟,把祖宗的本事全部还回去了,连兔子都不会射,成天只顾吃喝玩乐,愣把大清朝给玩垮了,玩的东西五花八门,斗蟋蟀仅是其中一项,顶头的蛐蛐儿抵得过白银万两,名虫必须配名器,有好蛐蛐儿没好罐子也让人笑话,罐子又是传辈儿的东西,反而比蛐蛐儿更值钱,顶有名的罐子叫三河刘,是三河一位刘姓师傅做的,刘师傅手艺高超,他做的蛐蛐儿罐子在京津两地备受追捧,留到民国以后,变成了很值钱的珍品。
  其实三河刘的真罐子底下不落款,带款儿的全是仿制,唯恐别人不知道是三河刘,李大愣不懂这套,他以为捡到宝了,拿去找买主,有多大脸,现多大眼,让人家好一通奚落,破罐子一纹不值,气得李大愣把罐子摔在当街,碎片恰好崩到了路人的额头,划了个口子满脸是血,那位还是个惹不起的主儿,赔给人家不少钱才算完事,这些天走背字儿,急等着钱用,他找郭师傅去借,可郭师傅和丁卯忙于追查连化青的下落,只出不进,身上也瓢了底,仨人无奈,实在是闲不起了,被迫去帮短儿赚几个钱应急。
  帮短儿说白了就是打短工,北运河边上总聚着一群人,大多是泥瓦匠,哪家用人就到这来雇帮短儿的,工钱是一天一结,当天李善人花园的荷花池清淤,要雇七八个人挖泥,也不用你会什么手艺,有膀子力气吃苦耐劳不怕脏就行,工钱按天结算,一天一块钱,还管两顿饭,那些泥瓦木匠仗着有门手艺,又嫌天气闷热,不愿意干这种出苦力的活儿,那哥儿仨急等着用钱,既然有活儿也就不多挑了,况且给的钱真不算少了,在老龙头火车站货场上扛一整天大包也就是这么多钱,扛大包那活儿能把人累死,相比到李善人公园荷花池挖泥这份事情,可要轻松多了,仨人兴高采烈,以为捡了便宜,当天就跟着雇主去挖淤泥,没想到从荷花池下挖出一口棺材。
  二
  冰窖胡同李善人造的花园,始建于清朝末年鸦片战争前后,由本地一位姓李的大盐商斥资兴建,命名为“荣园”,清朝盐商有得是钱,盖的园子很奢华,仿着苏州园林的格局来建,民国中后期已经是半对外开放的公园了,解放后正式改为人民公园,公园门口是毛主席亲笔提的字,园中有片很大的水塘,长满了荷花,四周点缀的假山宝塔,亭台楼阁树木繁盛,每到盛夏的夜晚,满塘荷花绽放,凉风送爽,月夜下蛙鸣阵阵,风景宜人,是个乘凉消暑的绝佳去处,据说当年李善人花园刚建成之后,家里财路不顺,曾请风水先生来看,风水先生说这花园的形势妨主,因为池塘的形状如同奔马,奔马冲财,改风水要动两个地方,一是池塘边多种树,树多就把马拦住了无法奔跑,二是马腿一带的池塘面积扩大,李家依照风水先生所说,在花园里多值树木,扩大荷花池的水面,还在园中起了一座藏经阁作为镇物,后来几易其主,变成了随便进出的公园,面积不大,南北长三里,东西宽两里,公园内景致不错,尤以夏季观赏荷花着称,可就在这片荷花池的边缘,有块地方总是积满了淤泥,荷花无缘无故枯萎。
  园方只好雇人来清理淤泥,郭师傅和他的两个兄弟在内,一共找来七个帮短儿的,每人发了把铁锹,先把那些枯死的荷花拔下来,然后挖出淤泥,装到小车里推走,这份钱可不好挣,烈日暴晒,淤泥恶臭,顶着三伏天的毒日头挖淤泥,浑身的臭汗臭泥,好在钱给的不算少,一天两顿饭,馒头和绿豆稀饭管够,挖到第二天晌午,荷花池子被挖成了一个凹坑,坑底露出一些塌碎的古砖,扒开混着臭泥的残砖,下面露出漆黑的棺材盖子,干活儿的人们一看这下面有古墓啊,消息传出去,引来不少人看热闹,满池淤泥,这些人只能站到远处看,郭师傅就发现围着荷花池看热闹的,可不光是人,还引出来了一些很奇怪的东西。
  围观的人一个个伸脖子瞪眼,全盯着荷花池烂泥下瓦出的棺材,没人注意还有别的东西跟他们一块看,郭师傅可在旁边看了个满眼,心里很是纳闷,
  光天化日底下,没人觉得害怕,有人说挖出古墓这种事要报官,园方管事的也没主张,觉得荷花池下有古墓,理应挖出来移走,要不往后谁还敢上李善人花园来,可不管怎么说,也得先把棺材挖出来再作理会,那些干活儿的很兴奋,起哄说清淤泥挖出棺材,里头肯定有值钱的玩意儿,谁拿走就是谁的,当即接着挖泥,李大愣和丁卯也想动手,挖出来好东西可以分一份。
  郭师傅说:“我看这情形不太对,接下来可能要出事儿,咱别跟着挖了,不信你们往荷花池里瞧瞧,那是什么东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