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太子妃(校对)第1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201

  五月初五端午节,又名浴兰令节。在大渊朝,也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上至朝堂,下至百姓,休沐五日,共庆佳节。
  一步入五月,端午的节日气氛就弥漫了起来;洛阳城内到处可以看到卖桃枝、柳条、葵花、菖蒲和艾草的。百姓们提着各种糕点、团子、酒水,或是拜访友人,或是举家出门游玩。
  洛阳行宫内,也是一派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太监们换上夏季的浅青色袍服,宫女们也都簪上石榴花或桃花的绢花,齐聚在一起挂艾叶,或是将菖蒲编织成老虎的形状,挂在门上,镇宅辟邪;
  集仙殿内,陶缇坐在庭前,兴趣盎然的看着玲珑捻着五色彩线与五色珠儿,编着长命缕。老话说,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陶缇托着腮问,“为什么要用黑色的丝线啊,编进去倒显得没那么鲜艳了。”
  玲珑笑道,“回太子妃,这白、红、黑、黄、青五种颜色,分别代表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同时也象征着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这五色便是遵循阴阳五行来的。”
  陶缇挑眉,“原来如此。”
  想了想,她也拿起丝线来,“玲珑,你教我吧,我也想编两根。”
  玲珑笑问,“太子妃是要编给殿下么?”
  陶缇被她说的莫名有点脸红,低低的嗯了一声,就跟着她认真学了起来。
  玲珑教得好,陶缇也学得用心,再加上这长命缕并不难编,只要能耐得住性子,就能编出来。
  约莫半个时辰后,陶缇就编成了两根五色长命缕,为了美观,她还在下面挂了两粒小彩珠。
  她美滋滋的寻思着,等下午裴延过来的时候,正好可以送他,他应该会喜欢的吧?
  这时,门口有太监来报,说是汴州刺史夫人卢氏前来请安。
  陶缇心下诧异,她是知道汴州刺史目前代管洛阳府这事的,但没想到刺史夫人会前来拜见。
  缓了缓心神,她对太监道,“请她进来吧。”
  玲珑这边扶着陶缇回了殿内,又吩咐宫女准备茶点。
  不多时,一位气质端庄、面相和善的美貌妇人在太监的带领下,缓缓地走了进来。
  她身着整套命妇朝服,头戴花冠,耳着明月珰,瞧着与陶缇娘亲张氏差不多的年岁,望之可亲。
  “臣妇汴州刺史郑泫之妻,卢氏,拜见太子妃,太子妃万福金安,芳龄永继。”
  “夫人请起。”陶缇温声道,又示意她坐下。
  卢氏端正的坐在下首,抬眼看向上座的陶缇时,眉目间透出一种温柔的慈爱来,“前两日便听说太子妃回来了,臣妇当时就该来向太子妃请安的。但我家大人说,太子妃你此番受惊不小,需要静养,臣妇才等到今日前来。”
  陶缇见这位卢氏说话温温柔柔,不卑不亢的,心头也对她生出几分好感,笑道,“夫人客气了。”
  卢氏弯眼笑,上下打量了一番陶缇,笑意更深,“太子妃没事就好。你母亲知道你出事后,可担心的不得了,连发了七封信给我,只恨不得长着翅膀亲自飞来洛阳寻你。”
  陶缇怔了怔,“夫人你认识我母亲?”
  卢氏温和笑道,“何止是认识,我与你母亲五岁就在一块儿玩耍,后来她嫁给了你父亲,我也许了人家,随着我家大人赴外就职,这才分开了。不过我们彼此惦记着,来往书信未曾端过,如今也有三十多年的情谊了……”
  陶缇这下也反应过来,敢情这位刺史夫人是张氏的闺蜜啊。
  她对卢氏的态度更尊敬了些,客气道,“那我得喊夫人一声姨。”
  卢氏倒也不生分,应了一声,两人有来有往的聊了起来。
  卢氏细细的看着陶缇的脸,感慨道,“我今日见着你,就仿佛见到你母亲年轻的时候,真像啊,不仅长得像,就连眉眼间这份灵气与俏皮,也像。”
  陶缇道,“我娘可不觉得我像她,她总说,她那样一个稳重规矩的人,怎么教出我这样的女儿。”
  卢氏正端着茶杯,听到这话,乐了,“她这是当了娘,在你跟前摆身份,唬你呢。从前我们三个密友之间,就属她最闹,鬼点子最多。”
  陶缇听这话,来了兴致,忽的又意识到卢氏嘴里的“三个密友”,联想到自己与裴延这桩婚姻,全因着张氏与顾皇后是好友,才订下这门娃娃亲。
  难道——
  她轻声问,“卢姨,你说的三个密友,还有一个难道是指先皇后?”
  提起顾皇后,卢氏脸上的笑意敛起,随即低低的“嗯”了一声。
第65章
  见陶缇好奇的看向她,卢氏慢条斯理的放下茶杯,缓声道,“顾皇后,你母亲,还有我,尚未出阁时,我们三家同住在永兴坊,年纪又相仿,是以从小一起玩到大。我们还曾在七夕夜里,设坛焚香,义结金兰。那时候,我们三人几乎是形影不离,你娘是最爱玩闹的,今儿个办宴会,明儿个逛街逗鸟,大后日又去庄子钓鱼骑马,好不快活。”
  陶缇实在难以将持重古板的张氏,与卢氏嘴里那位贪玩的鲜活少女联系在一起。
  卢氏见她这样,柔声道,“太子妃,似是不信?”
  陶缇讪讪一笑,“卢姨,你上次见到我母亲是什么时候呀?”
  卢氏道,“上回见还是两年前,我娘家一位姑奶奶病逝,我赶回长安奔丧,临走前去你家府上喝了盏茶。那会儿你正好出门了,不在府上,所以我也没能见你一面。”
  陶缇搜寻了一下脑内的记忆,两年前的张氏,好像也是那副难以相处的模样啊。
  难道张氏还有两幅面孔,在闺蜜面前一副,在女儿面前又一副?
  也是,华夏的家长嘛,大都喜欢强调那份在儿女面前的“威严”。
  相比于张氏的事,陶缇更好奇那位顾皇后的事,她看向卢氏,一脸乖巧道,“卢姨,你可以与我说些先皇后的事么?”
  卢氏轻轻瞥过陶缇纤细手腕上的白玉镯子,面容温和道,“这镯子,是先皇后留给你的?”
  陶缇一愣,手指下意识抚上那温凉的镯子,诧异道,“卢姨,你眼力真好,这都能认出来。”
  “这是沅沅……噢,顾沅是先皇后的名讳……这镯子是她一直戴着的,还是她封后时,顾老夫人亲自给她戴上的呢。”
  陶缇显然没想到这玉镯竟然传了好几代,心道,以后可得轻手轻脚,可别磕坏了这宝贝。
  “她将这镯子留给你,看来是极满意你当她儿媳的。我们三人之中,先皇后嫁的最早,我行二,你娘拖到最晚才嫁。出嫁前,我们三人就曾盟誓,若谁家有儿,谁家有女,就凑成一对,来个亲上加亲。”
  “后来,先皇后最先诞下太子,那年我入宫去看她,肚子里也怀着一个,她便盼着我肚里是个女娃娃,好与我做亲家……我没能让她如愿,生了个混小子。还是你娘这个后嫁的,第一胎就得了你这么个宝贝闺女……”
  说到这里,卢氏笑道,“你娘那时可得意了,特地写信给我炫耀,说她女儿以后就是太子妃了,会有天底下最好的婆母,和身份最尊贵的夫君。”
  陶缇脸上的笑意渐渐地消失,陷入了思考——
  从卢姨嘴里听到这桩婚姻,她好像突然有点理解张氏了。
  站在十六年前,张氏的角度来看,她的确是给自家女儿寻了一门天底下最体面的婚事。
  若是顾皇后没有早逝,若是裴延没有病弱,自己的闺蜜给女儿当婆母,不用担心女儿会被婆家磋磨。女儿嫁入皇家,一辈子锦衣玉食,养尊处优,未来还有可能成为天下最尊贵的女人。
  要怪,只怪命运太磨人,将她的如意算盘打了个稀碎。
  想来张氏心里也是很难过的吧?
  卢氏那边继续道,“我们三个人中,我是胆子最小,最没主意的,用你母亲的话讲,我就是块木头。你母亲呢,性情爽朗,嫉恶如仇,行事有些莽撞冲动……如果说她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焰,那么先皇后,就像一捧沁凉的清泉,又像一团绵软的云,最是温柔和气。”
  陶缇一下子就想到裴延,笑道,“那太子殿下的性格是随了先皇后吧,殿下的脾气也很好,我从未见过比他还要温柔的人。”
  卢氏并未见过太子,但一直听说太子贤明端方,如今又听太子的枕边人这般说了,心头更是想见一见这位故友之子。
  陶缇又问,“都说儿子肖母,殿下长得这么好看,先皇后一定长得很美吧?”
  卢氏黑色眼眸微微眯起,回想着先皇后的音容笑貌,不住颔首道,“曾经的长安第一美人,当然是极美的。”
  每个女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出众的美貌,可有的时候,太过美丽,却成为她们悲惨命运的开始。
  关于顾皇后的美,卢氏不愿多说,只草草几句,轻轻揭过。
  陶缇只当卢氏想起早逝的好友心中难受,也不再多问。
  她想起小厨房的锅上还煮着粽子,忙吩咐玲珑去端些来。
  不多时,玲珑就托着一水晶盘的粽子上来,搁在卢氏手边的桌案。
  陶缇热情介绍道,“卢姨,端午佳节,吃个粽子吧。今日通共做了六种口味的粽子,甜的有三种,豆沙粽、原香赤豆粽、蜜枣粽;咸的有三种,纯鲜肉粽、蛋黄肉粽、板栗肉粽……每个粽子上缠着的丝线颜色不同,你想吃哪个?”
  卢氏笑道,“吃个蜜枣粽吧。”
  陶缇道,“那你拿红色丝线缠着的,那个是蜜枣粽。”
  卢氏也不忸怩,拿起个翠绿饱满的粽子,轻轻剥了起来。
  那粽叶刚一揭开,洁白晶莹的粽子像是一座小玉山般,出现在眼前,一阵浓浓的米香涌入鼻尖。一口咬下去,紧紧黏在一起的糯米软软糯糯,分外清甜。其间藏着两颗大蜜枣,色泽鲜亮的金红,更是香甜无比。
  “这粽子可真香,不会太甜腻,糯米又糯又有嚼劲!”卢氏笑吟吟评价道。
  “卢姨喜欢吃便好,你吃过这个,也可再拿个咸粽尝尝。”陶缇浅浅一笑,自己也剥了个板栗肉粽尝了起来。
  相比于甜粽洁白的外表,肉粽整个呈现诱人的黄褐色,一打开就是满满的肉香。那包裹在糯米中心的五花肉,在蒸煮的过程中,将油脂扩散到每一粒晶莹剔透的糯米上,紧紧地包裹着,让每一口粽子都咸香软糯,满满的热量,又是满满的幸福。等咬到内馅,还能看到根根分明的棕红色肉丝,还有金黄色的板栗,那粉粉糯糯又香甜的口感,与粽子搭配在一起简直绝妙。
  这边两人吃着粽子、饮着茉莉清茶有说有笑,远在百里之外的长安皇宫,气氛却是格外的压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2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