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大工业时代(校对)第10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3/1720

  这是典型的样样了解、样样稀松。但在太空发展中,这样的人员却成了各方都紧缺的人才。
  以飞船技术为例,一艘飞船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技术人员能了解所有的技术。但科学顾问可以!
  实际上科学顾问本身,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他们在统筹了解一个系统工程之后,很有可能转职成为顶尖的工程师、系统集成代表等等。他们与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界限,十分模糊。
  但好处是,这样的人因为不接触核心技术,了解的也以表层为主,培养相对容易、也不怕泄密。
  比如现在,就有一个天文方面的科学顾问王宏,在给大家讲解太空方面的东西。如同王宏这样的年轻有为的人才,大洋集团这些年培养了太多太多。不过能在这里发言的,也足够表示王宏本身也非同凡响。
  “各位,我们这一次之所以要以木星卫星为争夺目标,是因为我们发现的这颗命名为‘传奇’的卫星,确实足够传奇。它,有发展成为太空居住地的条件,当然也有发展成为工业区的条件。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军事演习,我们会允许真刀实枪的战斗!
  请听我详细说来,大家只有了解这颗卫星的价值才会明白这次军事演习,大洋集团付出了多少。
  因为,这个卫星最初是大洋集团发现的。后来发射探测器等,也都是大洋集团独立进行的。”
  随后,王宏打开一份文档,一个看上去有点红褐色的冰封星球,出现在屏幕上。
  “这是‘传奇’卫星,其直径比月亮还要大,直径达到9000公里。体积上,几乎有月亮的两倍。不过因为该卫星含有大量的冰、以及数量不菲的固态氨气、二氧化碳等,其密度刚刚超过2点。
  因此,传奇卫星地表引力,只有1.3的数值!几乎只有金星表面引力的八分之一。
  如果……”
  “等等!”来自栖霞之国的军事统帅舒本南开口了。当年跟在吴方海身后的侍卫,如今已经成长为栖霞之国星际舰队的负责人之一。
  等大家都看过来,舒本南问道:“既然这个卫星上几乎全都是水,还有什么工业价值?”
  王宏轻轻一笑,缓缓吐出三个字:“核聚变!”
  然后,王宏才继续说道:“根据我们的探索,传奇卫星上的重水比例,超过千分之一!是的,千分之一。而在天元星上,重水的比例不足万分之二。
  这里靠近木星,我们认为其重氢大多来自于木星,或者是木星形成之初、早期宇宙中的物质。
  根据我们的计算,传奇卫星中蕴含的重氢如果全部提取了,可以支撑我们当前工业发展万年之需求!这么长时间,必定足够让我们进入高级文明序列!
  而传奇卫星周围,就是木星的多颗卫星,有充分的矿产资源。”
  众人这才倒吸一口冷气,这一次才算是真正的了解到这颗卫星的价值了。
  王宏继续说道:“根据我们的探索,这个卫星,竟然拥有磁场!这是目前发现的,我们星系内,唯一拥有磁场的卫星。
  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目前探索的、拥有固态表面的星球中,传奇卫星,是少有的拥有改造成为可居住地的条件。
  因为有磁场,所以传奇卫星上,竟然存在可观的大气层,且大气层中富含氧气、臭氧。
  传奇卫星上的大气层,有八十公里厚度。因为星球引力较低,大气压力有金星大气压力的八分之一。
  但这个大气已经十分可观。若不考虑气温,这样的大气层,已经足够部分植物生长了!足够筑基期修行者正常活动!”
  众人听了,越发的惊叹了。果然,这样一个星球,有改造成为居住地的潜力。只需要升温而已。升温,多简单的事情。
  虽然目前只有大洋集团在试验核聚变技术,但大家相信用不了多久,核聚变技术就会普及。因为核聚变的技术,大洋集团并没有藏着掖着。
  在这样的情况下,‘传奇’卫星的价值,已经无可估量。
  至于说筑基期修行者,在目前的天元星上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修行者——大洋集团的成年标准是18岁、并达到金丹修为;什么时候两个标准都达到了,就发放身份证,达不到连身份证都没有。
  如此说来,大洋集团将‘传奇’卫星拿出来作为这次太空军事演习的奖励,确实付出了太多太多。而大家也必须将这个星球争取到手。
  看到大家眼神中的坚定,慕容山嘴角有点抽——其实张总说了,‘传奇’卫星有点鸡肋。我们瞄准的,是星系最外围发现的一颗行星。而且传奇卫星的争夺,哪有那么简单的!
  那是一颗冰封的行星,直径大约有三万公里直径,张总命名为‘冥王星’。
  不过也不能否认‘传奇’卫星的价值。
  知道了这卫星的价值,那接下来自然就要努力战斗了,争取将这卫星控制在自己手中。
  此时东盟的舰队、西盟和玄黄集团的舰队,按照计划,大家将环绕太阳一圈,再向目标冲刺。第一阶段的军事演习时间长达一年时间,期间还允许增援等。
  时间滴滴答答过去。大家在统一思想之后,开始讨论太空的战术。
  目前大家的武器,主要是火药武器,因为技术进步,炮弹在太空的飞行速度为20倍音速——没有大气阻挠,让炮弹速度更快。
  不过20倍音速,也不过是10公里每秒。好在大家的舰队距离也不远——按照规定,在50万公里左右。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毕竟是星际战斗,不能如同地面那样束手束脚。
  50万公里,炮弹需要飞行13~14个小时!这样能充分模拟星空大环境下的战斗。
  根据当初从玄武山得到的资料分析,当初玄黄文明和红河文明的战舰战斗距离,最远可达千万公里以外。
  50万公里的距离,在太空战斗中,简直就是近在咫尺!
  眼看倒计时即将结束,慕容山站在指挥室里,静静的看着技术人员计算攻击路线。
  根据探测,目前舰队主力与对方距离,在51.3万公里,要计算炮弹的飞行时间、轨迹、光速传播消耗的时间,还要考虑炮弹飞行过程中太阳引力的干涉。
  飞行14个小时的话,引力真的不能忽略。
  太阳引力在天元星轨道位置,重力加速为0.006米/平方秒,14小时足够让炮弹在垂直太阳方向速度变化/增加302米/秒,垂直方向的位移可达7600公里——这样的误差,哪怕是瞄准金星都会脱靶!更别说瞄准飞船了。
  甚至如果是垂直太阳方向、向外太空发射的炮弹,炮弹飞行一段时间后还会‘掉下来’、砸到自己头上。
  10公里的秒速度,还无法挣脱太阳引力!
  慕容山脑海中滚过这些资料,当此时倒计时结束,慕容山当即下令:开火!
  一场太空时代带有演习、却也有竞争意义的‘战争’,爆发了!
  (举例:黑索金爆炸速度为8750米/秒,理论上可以制造出8750米秒速度的子弹。而最新的全氮阴离子盐爆炸威力还要大。依靠爆炸的力量,理论上可以制造出能追上彗星的子弹。)
第八十四章
时空不平滑
  两支舰队几乎同时开火。
  天元星的历史,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从今天开始,天元星的军事战争,将正式延伸到外太空。
  随着双方下达开火的命令,不仅各个舰队在关注结果,就算是后方,张浩等各方高层、乃至民间,都在关注这次‘战争’情况。
  这些年来,世界三大联盟表面对抗、实质合作的关系,也已经公开化。所以现在百姓们倒是不担心世界大战,但更关心:谁能抢到那颗名为‘传奇’的卫星呢?
  不过外人可不知道,大洋集团已经悄悄在向遥远的冥王星布局了。
  这世界的冥王星(张浩命名的),直径有三万公里,根据探测,质地类似于‘传奇’卫星,含水量很大;初步探测的地方,平均冰层厚度在上百公里。
  但冥王星拥有的资源,却更加丰厚。冥王星上已经发现了高达上万米的山脉。在一个直径超过三万公里的星球上,竟然还有上万米的山脉,而没有被引力给压碎。这说明星球引力较低。
  实际上根据目前探测,冥王星密度不足3个点,表面有大量凝固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氮气等。但王星上没有发现大气层,因为太冷了,大气都凝固了。
  而且冥王星上的冰层,重水含量同样可观。且这里的整体资源开发难度,比‘传奇’卫星更加便捷。
  不过冥王星上没有发现磁场,但大洋集团可以建造人工基地。而且最近,大洋集团的人造磁场技术,成熟了!
  不过开发冥王星的事情已经安排下去,张浩静静地等待就好。眼下更重要的是关注这一场太空战争。
  因为使用了火药式武器,因此能看到武器爆发时候,炮口闪烁的火焰。
  两只舰队已经开始疯狂的对射。胜利者不仅可以占领那颗颇具传奇色彩的卫星,更能得到丰厚的奖金。
  这一次军事演戏,一开始三大联盟共同拨款五十亿灵元。但后来又有各方企业集团参与,累计资金达到七十亿灵元。
  其中有二十亿灵元,将用来奖励演习中表现优秀的人呢。但胜利本身,就是最大的‘优秀’!
  在两支舰队后方,还有联合国派遣的三艘观察和救援飞船。飞船负责观察、记录、裁判所有人的表现,同时也将进行必要的救援。不过一旦被救援了,也即意味着‘战场上死亡’,就不能再返回演习。
  时间一点点过去,但是双方疯狂互射超过二十四小时后,大家却不约而同的停火。大家愕然发现,都没有命中对方!哪怕是一次!
  东盟和大洋集团舰队中,慕容山眉头深皱。过去的二十四小时时间里,平均每小时攻击三百次!就算炮弹需要14小时飞行时间,那最开始的十小时里,共发射了三千多颗炮弹,怎么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吧!
  要知道,现在可不是大洋集团刚发展时候的巨舰大炮。那时候打的准不准,三分看战舰和火炮技术、两分看炮手能力,一半看运气。
  但眼下的技术,那都是计算机严格计算过的。太空中没有那么复杂的、无法预测的天气。就是一些天体引力等。
  天体引力听上去很复杂,但只要一开始将规律计算好了输入计算机,计算机会自动纠正。
  所以说,理论上命中率不说百分百,百分之九十总归是应该的。
  然而现在,竟然是完美的……没有命中!
  这绝对有问题。
  那么,这个严肃的问题,最后就压在了科学顾问团队的代表王宏肩膀上。
  王宏倒也真有本事。他很快就确定:“所有的都没有命中,而且是我们双方都如此,那一定是有一个关键的因素没有考虑在内。而这个因素,应该是我们目前所不知道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3/17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