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大工业时代(校对)第10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5/1720

  大洋集团现在发展的虽然不错。但想要挑战十分之一的光速,依旧有些痴心妄想。
  要知道,永恒当初离开的时候,用的加速技术,也还是光帆手段,用的是太阳的光芒,且前后加速一个月的时间,才将速度提升到大约光速的三成。
  永恒离开的时候,为什么不使用发动机加速?很简单,发动机怕是难以胜任这种需求。
  玄黄文明的技术尚且如此,那大洋集团现在就想要挑战光速的十分之一,确实有点……痴心妄想。
  但现实情况却逼的大洋集团、乃至整个天元星文明,都不得不向这方面努力。大家要面对的,是来自红河文明的威胁,是玄黄文明的旧敌,是危险未知的广袤星空。
  大家,需要为生存,争取空间。
  这一次,张浩的目光,盯在了粒子加速器上。如果粒子加速器足够小,它是否可以作为飞船的发动机呢?
  要知道,大洋集团最新建造的粒子加速器,可以将质子加速到0.99光速!
  这是一个研究的方向,而且似乎看得见摸得着。
  此外就是电浆发动机技术,依旧有强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按照林颖豪给出的理论,电浆推进技术,还可以升级。升级的技术,就是目前已经渐趋成熟的电磁弹弓技术。
  目前在实验室里,林颖豪、冷风雪带领的团队,已经制造出长达三米左右的、比较稳定的电磁扭力弹簧、或者说一种电磁的绳索。
  这种疯狂扭曲的电磁‘绳索’,其内部温度可达三万度,小小一根电磁绳索储能可达三千个单位的电力!这,已经可以看做是一种超级电池,也许让这疯狂扭曲的高温绳索‘冷静’一下,就可以制造出能量块来。
  张浩看着实验室中、足足七十条正在试验的电磁绳索,眼神中也有些震撼。真没想到,林颖豪等人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突破如此关键的技术。
  此时,这七十条电磁绳索,正在测试中。距离大规模生产,已经指日可待。实际上目前已经测试比较顺利,遇到一些小问题,也基本上都解决了。
  林颖豪还在张浩旁边解说:“现在是静态测试,基本上没有问题了。按照计划,明天将开始动态测试。动态测试成功后,将进行破坏性测试。三步测试都成功,才会考虑实际应用。”
  正说着,忽然有警报传来,一条电磁绳索忽然激烈颤抖,随后就如同疯狂的蛇一般扭曲。
  林颖豪见状,二话不说,刷的一个缩地成寸的神通就蹿到仪器前面。
  几乎同时那电磁绳索崩溃,高达三万度的高温瞬间绽放。张浩隔着三十多米都能感受到高温。
  而林颖豪却直接冲入绽放的高温中,刹那间从另一边冲出,手中拿着设备的核心。
  此时林颖豪身上衣服破破烂烂,脸上、手臂上还有不正常的红晕。那可是三万度的高温,可以瞬间气化钢铁。但林颖豪却毫不犹豫的冲了进去,就为了抢救一点实验数据。
  看着林颖豪脸上的笑容,张浩脸上也忍不住露出赞赏、以及淡淡的敬佩。大洋集团的技术之所以进步迅速,完全是科研人员拼命换来的啊。
  这样的试验,如果是曾经的世界,大家只能回收残骸、重新设计、重新寻找问题。如此,至少也是一两个月的时间就耽误了。但在这里,林颖豪直接就抢了下来,回去查找一下数据,也许几个小时就能找到问题。
  一次小小的试验就能节约几个月;那一场大型试验下来,节约数年时间也太正常了。
  实际上林颖豪的速度比张浩想的还要快。他将设备连接到计算机上,直接找翻到了几个固定的页面,很快就找到了问题。
  “电容刚刚出现一点问题,有保护电阻烧毁。根据实验统计,从电阻烧毁,到电磁弹弓不稳定,有0.12秒的时间差。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种可以在高温、大电流、大电压下自动恢复的保护装置。
  不对,原来的既然触发保护,说明原来的已经有问题了,那应该设计跳转线路。若跳转线路还出现问题,那应该让电磁弹弓可以快速的、稳定的消散。
  还有,刚刚为什么会触发电容电阻过载,也要寻找原因。如果是因为人员疏忽而导致的,那要有相应的处罚。”
  张浩还在旁边看着,林颖豪就已经进入了工作状态。不过很快的,林颖豪就将问题交给了手下的研究人员,自己回到张浩这边,继续讲解技术。
  总之根据目前情况看,电磁弹弓技术,即将成熟。而按照林颖豪的说法,电磁弹弓技术,理论上可以将工质加速到无限接近光速。不过理论上只是理论上。
  考虑到电磁弹弓的高温、不稳定等,目前林颖豪认为,冲击百分之三的光速,还是可以企望的。
  “百分之三的光速……也很不错!继续努力。需要什么,直接提出。”
  林颖豪也不客气,“需要电浆发动机部门和核聚变部门的配合。”
  “可以。不过这两个都是重要部部门,我先去沟通一下,再在董事会上讨论一下。”
  科研部门之间的合作等,必须得到董事会的确认。这是权力的制衡。科研的力量太大了,大到了大洋集团都不得不小心的权衡。
  一旦科研失控,谁也不知道会引发什么灾难。比如周雪瑶最近就处罚了一个擅自研究人、兽基因杂交的疯狂研究生。这家伙竟然想人为制造出人面狮身像~主要是受到烛龙之洲此前的、兽兵途径功法的影响。
  实际上,兽兵功法不过是外丹功法的补充;而外丹功法不过是洞虚境界的一个演练。
  视察了电磁弹弓技术后,张浩又视察了高功率微波的研究。高功率微波的研究,却暂时陷入瓶颈。目前微波的有效距离,不超过千米。
  超过千米后,微波的波动将开始衍射,进而失效。哪怕增加功率、增大设备,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但高功率微波也有好处,设备比较简单、安全性较高、体积较小。
  张浩看了一下后,却说道:“既然暂时无法形成远程攻击,那就将攻击距离限制在千米看之内。准备作为给机甲配备的近战武器、另类的防御技术等。
  目前适合太空战斗的、以冷核裂变为动力的机甲,已经进入测试阶段。”
  冷核裂变的‘冷’也是相对的,其温度依旧高达两千多度,不过经过特别的技术处理,可以形成小型便携式核岛,外部温度可以控制在50度之下。
  此前机甲用的是核电池,但核电池效率太低。核电池安全,但质量和能量产出比例低,让机甲极为笨重。
  至于说用上品灵石和阵法等手段制作的机甲,却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上品灵石的能量储存量并不多,只是比较精纯、对修行者来说更易于利用。但也仅此而已。对太空时代的机甲,已经跟不上应用了。
  按照张浩的设定,也是大洋集团军事参谋人员经过反复考虑后,敲定了机甲的战术。
  在太空中远程战斗,当然是飞船。可如果近战呢?而根据大家从玄黄文明遗留的资料中可以看到,在过去的太空战斗中,有相当部分战役,是近战。
  还有一点支持近战的理由,那就是时空的不平滑。激烈战斗的时候,四周星空环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为了追求效率,双方发生激烈的近战——如果天元星这边的力量能挡住红河文明的第一波攻击的话。
  而近战中,高功率微波竟然可以击碎原子级别材料、可以影响结界等,就让张浩对近战,给予了厚望。
  视察了场能方面的研究结果后,张浩就来到了材料研究基地。材料,才是一切的根本。没有优秀的材料,给了你技术都造不出来。
  而目前这里正在研究的,正是原子级材料!而且因为大洋集团已经明确中子与灵气的关系、质子、电子与点此场地关系,所以大洋集团研究的原子级材料,本身可以是优秀的灵材、也可以是优秀的超导体,当然也可以是无磁材料、或者无修真属性的材料。
  张浩视察了一圈,很满意暂时的科研成就。
  但离开研究基地,张浩看向广袤的天空,心中还是有巨大的压力:大洋集团现在的技术发展速度,绝对是奇迹的。但是,大家要面临的困难,却是地狱级的!
  只希望敌人发现这里尽量晚一些,让大洋集团和天元星文明多一点发展时间。
第八十六章
爆发
  时间的脚步,不觉已经来到天元32年夏天,太空中军事演习的舰队,已经环绕太阳一个圈,现在双方舰队正加速向木星冲去。
  一年的时间里,双方验证了几乎当下所有的技术,并顺便发展和延伸除了诸多技术、以及战术,为天元星科学、军事发展做出了难以想象的贡献。
  在这期间,双方的飞船等,都不断有补充、有‘陨落’,最新的技术,不断进步。
  当初各方筹集的70亿灵元,已经有超过40亿灵元奖励各种军事谋略、技术进步。其中大洋集团独揽8亿灵元!
  大洋集团当初注入到这个资金池的,也不过7.5亿。现在大洋集团还倒赚五千万。
  这还不算大洋集团这一段时间开发的、新的技术对外转让的盈利。
  甚至这一段时间,大洋集团仅仅是为各方提供太空级别的技术、设备、维修,还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等。所以大洋集团最近赚的手软。
  掌握核心技术,真的很重要。
  当然世界发展了这么多年,玄黄集团更是大量破解曾经的、玄黄文明的技术,也有不少的独树一帜的核心技术。
  在这场技术盛宴中,拥有核心技术的,大都赚的手软。而没有核心技术的,只能无奈的接受各种条件。
  如今,太空中还在演习的舰队,都已经脱胎换骨。大洋集团舰队的旗舰,都换了两次。
  现在,双方舰队正在向木星飞行,军事演习已经进入最后阶段。这一年的时间里,双方整体保持了平衡。而平衡的前提是,大洋集团带领的东盟的舰队,对抗西盟和玄黄集团的两支舰队。
  这期间,玄黄集团、西盟的舰队,更是不断斥巨资从大洋集团这边购买新的技术、设备等。包括但不限于时空不平滑计算软件、导轨炮技术、侦查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动力设备、尤其是人工磁场技术等等。
  不过大洋集团自己使用的人工磁场技术,已经是第三代产品,对外出售的是第一代、第二代产品。而在实验室里,第四代技术,已经进入最后的研究攻关阶段。
  随着与木星距离越来越近,大家用肉眼,都已经能看到‘传奇’卫星地表的山脉。
  对卫星的争夺,也进入最后阶段。
  但是当大家接近木星千万公里之内的时候,木星强烈的磁场几乎有天元星的百倍,经开始影响仪器、设备的稳定。再加上木星比天元星还要庞大的引力,直接导致了很多既有的数据、经验,都失去了效果。
  尤其是木星卫星众多,直径超过5000公里的卫星,竟然有四颗之多,这些卫星的旋转、加上木星、太阳之间的关系,让数据极为复杂。短时间内,大家都没办法精确计算数值。而没有精确数值,计算机控制的武器系统,就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不过好在,此时双方的战士们,已经有了充足的经验。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大家不仅在战斗,也在学习。学习当前的科学知识。
  大家纷纷采取人工操作的方式,继续战斗。
  但到了这时候,远程攻击的缺点,就开始出现了。远程攻击,炮弹飞行时间就要十几个小时。如果靠近了,那炮弹飞行时间,怎么也要几分钟吧。
  而几分钟时间里,对方的飞船,早就挪坑了!谁还会傻乎乎的等在原地接炮弹啊。
  面对这种情况,大家纷纷开始研究新的战术。利用木星特殊的环境,大家竟然开始研究出星际伏击战——躲在卫星后面、躲在星球阴影区,甚至是进入木星的行星环里。
  还有偷袭——围绕木星转一个圈,然后从背后发起攻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5/17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