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大工业时代(校对)第13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9/1720

  有一点,大洋集团的高层都明白的很:以大洋集团目前的技术情况和底蕴,也只能组织一支舰队、探索一个星系。一来一回,最快也要三十年时间。稍微耽误一下,就是五十年。这还是考虑到引力弦的速度。
  这样的舰队,要拥有开发建设星系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三五艘飞船去转一圈。初步估计,至少要派遣三千飞船才行。
  可如今蓝星集团面临大战,各种资源开始紧张;再等到三五十年后,后方的世界之门那里也随时可能爆发战争、而且还是两个世界的战争。
  因此随便考虑一下就能明白,大洋集团探索卫星系的机会,在可以预见的百年时间内,将只有一次机会!
  一旦第一次不能成功,后续必将困难重重。尤其是蓝星集团其余的成员会不会有别的心思就不得而知了。
  而且以目前大洋集团的发展速度看,再有三十年,大洋集团的发展空间将达到极限。大洋集团迫切的需要一块完全属于自己的领土!
  整个大洋集团上下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就算压力再翻一倍、还是要负重前行。巨大的生存压力让大洋集团不仅不能放缓脚步、反而还要不断加速。
  想要缓解集团内部的压力,必须要采取别的方法。比如,联姻,通过联姻来冲喜。或者探索外太空,让集团内的压力有发泄空间。
  总之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大洋集团高层,对眼下三个卫星系展开讨论。但渐渐地,大家将讨论重点放在了一号卫星系和二号卫星系上。只是这个过程中,白玉堂始终没有发言。
  一号卫星系、也就是双鱼星云,是看上去最有潜力的,但距离有点远;距离天元星16.5万光年。
  二号卫星系,也就是绿洲星云,潜力也不小,距离就近了不少,与天元星的距离是15.7万光年;但这个星系与天元星的距离,正在拉开,每秒拉开27公里,那么一年就能拉开8.5~8.6亿公里。
  这个距离……也许可以忽略。当今宇宙飞船动辄每月上千光年,几亿公里毛毛雨啦。哪怕按照每年8.6亿公里计算,想要拉开一光年的距离,都需要约1.1万年。
  只是想要选择绿洲星云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绿洲星云内拥有浓厚的星云!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星球全年笼罩大雾,这样的星球的工业发展、生活等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而这就是绿洲星云的情况。
  此外根据天文望远镜观察,通过掩星观测的方式,绿洲星云中疑似存有大量的、而且还是超大块头的星空巨兽。
  对于这个,赵大河重点解释:“所谓的掩星观测很简单。如果一个人从灯光前面走过,会遮掩灯光,造成灯光暗淡。同样,若一颗行星从恒星前面路过,也会因为遮掩部分恒星光芒,而使得恒星光芒有微弱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是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但通过高精密度望远镜矩阵我们能发现十万光年外微弱的变化。
  绿洲星云距离有点远,但经过技术调整,能勉强观测到一些外围的、蓝巨星的掩星现象。但我们发现这里恒星变化快速、且没有规律。不管是频率、还是遮掩的光芒强度等。
  一开始我们以为是飞船。但很快就排除了。因为飞船的航线一般都比较稳定。
  大家应该知道,飞船在星空中速度很快,为了安全飞船的航线都是固定的。就算是周天大世界那些小国家,都会有这样的安排。
  最后综合考虑,参考参谋部的意见,我们认为是星空巨兽。而且整个绿洲星云中,这样的星空巨兽只怕不是少数。这些自由发展了不知多少年的星空巨兽,也许不是我们现在能对付的。
  毕竟我们推测过,绿洲星云很有可能是一个大星系剩余的内核。这个大星系的原始大小,估计有现在周天大星系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大小。这样的地方诞生星空巨兽,完全可以理解。”
  张浩听了,忍不住问道:“这个情况观测多久了,有多少把握?”
  “对于这个现象,我们观测了半年了,并且是调用了几乎所有的望远镜组成了超级阵列观测的。
  这个超级阵列的望远镜,形成了一个虚拟直径达到12万公里的超级望远镜,观测准确度……应该在九成以上。”
  虚拟望远镜,是大洋集团一种望远镜技术。通过将大量望远镜排列成为一种阵列,通过计算机将所有的望远镜链接起来,形成一种蜂眼一般的结构。只不过这个蜂眼有点大,可以达到12万公里。
  通过这样的技术,可以将大洋集团当前的望远镜技术发挥到极致,可以发挥出单体望远镜百万倍的灵敏度。当然,成本也水涨船高。
  但通过这样的望远镜技术,大洋集团也受益匪浅。
  张浩稍微有些沉吟。从目前看,绿洲星云无疑是最合适的。但若这里真的有大量的星空巨兽,就另当别论了。
  沉吟一会,张浩忽然说道,“有没有可能这样做。我们可以派遣一支舰队前往双鱼星云,但中间拐个弯路过绿洲星云。”
  “这个怕是不行。两个星云之间距离遥远。”
  张浩又说:“那若只是尽量靠近绿洲星云,近距离观察呢?”
  赵大河沉吟一会,看了看星图,说道:“若想不影响前往双鱼星云的行程,最多靠近五万光年。然后就要掉头前往双鱼星云。
  不过若能前进五万光年,我们的观测也许能清晰一倍上。”
  不过这时候,一直沉默的白玉堂却开口了,“我觉得,探索鲤鱼星云或许更好一些。”
  “哦?”大家将目光聚焦到了白玉堂身上。
  却见白玉堂站起身来,走到了讲台上,走到了星图前面,他手指划过天社星座,“诸位,天社星座暂时已经基本独立了,不再受控于红河帝国皇室,也不再受控于玉井帝国。甚至有情报表明,天社星座正在勾结‘天纪帝国’。
  天纪帝国位于玉井帝国东方,这种星际大国之间都是对峙数万年的世仇。
  可现在蓝星集团面临大战,玉井帝国怕是无法顾及到这里。那我们也许就能有机会,从玉井帝国手中购买天社星座,也从红河帝国皇室手中购买天社星座。
  天社星座几乎位于周天大星系、周天大阵的边缘,对玉井帝国来说几乎没有多少意义。红河帝国也鞭长莫及。所以我认为不管玉井帝国还是红和帝国大帝,都会赞同。
  天社星座只是红河文明军方割据政权,但这样的割据并不得民心。而且天社星座发展时间短。几乎没有多少底蕴。我们在获得了名义上的所有权之后,完全可以强势攻占这里!”
  “还有一点更重要。”说着白玉堂手指划过天社星座,“天社星座细长,大家看看像不像一个导轨呢,一个引力弦的导轨。若能将天社星座纳入我们的势力范围,我们就能利用天社星座的引力弦‘发射’舰队,更快的抵达鲤鱼星云。
  至于说鲤鱼星云偏小的问题,短时间完全不用在意。这里足以支撑大洋集团最近的需求。”
  白玉堂的建议,一瞬间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是啊,大洋集团、以及天元星文明现在已经成长为一方霸主了,不用再如同过去那样小心谨慎。
  此前高达尚还从皇室手中拿到了‘景辉16星’这个小星团,并完成了占领。那么现在染指天社星座,似乎也没什么。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的,大家此前其实也讨论过,就是飞船的燃料。目前飞船的核燃料,一次最多航行上万光年。想要横跨十万光年星空,就算加上储物空间技术,中间至少也要补充两次燃料。
  想要前往卫星系,就必须考虑补给站的问题。因此,天社星座的意义,无形中又增加一层。
第四五零章
购买星座?
  白玉堂提出的建议,给讨论会带来了新的转机;超远距离星际航行,确实要考虑燃料问题,尤其是前往卫星系过程中,沿途物质匮乏,补充燃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沉默中,白玉堂继续说道:“诸位,大家也许没有注意到,那就是我们太保守了。我们现在承受的压力很大,但很大一部分压力是因为我们自我约束造成的。
  当然了,自我约束有必要,毕竟我们要与那些大帝国周旋,不得不谨慎。
  但过分的自我约束、以至于谨小慎微就没有必要了。张总可能天天和那些大罗金仙们接触,没注意到大洋集团的转变。
  大洋集团发展的太快了,不仅民众没有反应过来,我们集团的处事方式也没有很好的转变过来。
  是时候放开手脚干一番了!这件事情操作好了,也许还能引导国集团内的压力合理的释放。而且天社星座本身也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基地,可以满足大洋集团当前发展对空间的需求。”
  众人顿时热烈起来,这个方案确实不错。虽然鲤鱼星云有点小,这里的发展潜力,大约只有明辉帝国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但短时间内倒也足够大洋集团折腾。
  换个角度看,要是占领的卫星系过大,以大洋集团当前的能力甚至都无法做好防御。
  有时候并不是越大越好,合适才是最好的。以目前大洋集团的能力,尤其是技术实力,开发鲤鱼星云才是最恰当的。至少一个距离近,就是最大的优势。
  旁边的永恒也完成了计算,开口道:“我刚刚根据集团当前的引力弦技术做了一个推测。若能在天社星座找到引力弦,那么我们往返鲤鱼星云的速度,可以提升到每月八千光年的样子。
  若以后建立了星际高速通道,理论上速度可以突破每月一万光年。那么开发鲤鱼星云的难度将完全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另外根据大洋集团以往的技术突破速度,我估计最多五年时间,大洋集团在引力弦技术上,将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以后我们可以将鲤鱼星云当成跳板,近距离接触绿洲星云。从鲤鱼星云到绿洲星云的距离,不足10万光年;确切的说是9.7万光年。
  绿洲星云若其中真有大量星空巨兽的话,从鲤鱼星云出发,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份资源,并且还能将绿洲星云纳入怀中。
  从长远规划看,我们若能将绿洲星云、鲤鱼星云、连同我们当前的位置打造成为一个环状领地,那将让大洋集团更加稳固。”
  听上去似乎更好了。永恒的数据大家还是相信的,作为一个智能生命,永恒在数字上的天赋自然无需多言。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竟然渐渐完善了一份发展计划。不过这份发展计划第一条,就是张浩要亲自接触玉井帝国的人,商讨购买天社星座的事情,获得准许。
  明面上,红河帝国毕竟是玉井帝国的附属国家,大洋集团需要先得到玉井帝国的准许。随后张浩还要亲自与红和帝国大帝交流,确定最终交易。
  不过虽然大体确定了鲤鱼星云,但大家还是做了一个备用计划。一旦天社星座不行,大家就准备将目标转向双鱼星云。
  谁也不知道玉井帝国等是否也会对鲤鱼星云感兴趣呢。
  随后大家又讨论了一下国内的情况,会议进入最后的最后阶段,就是白玉堂此前提到的大洋集团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
  经过几天考虑,大家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梅倩云首先说道:“我建议金融上实行货币宽松化政策。大洋集团一直以来都实行恒值货币体系,当然这是大洋集团的经济根基,不能动摇。但我们依旧可以对社会放水。比如,贷款。
  贷款是个好东西,100元可以贷款开出200的票据;1000元就能开出3000的票据。数量越多、贷款数量越多,可操控的空间就越大。反正所有的资金都是银行内部流动,外界并不知道具体情况。
  其实很多时候,货币的作用就是一个媒介,一个相互信任的媒介。只要能提供这样的媒介,一张支票就足够。
  只要工业发展跟上,一切就没有问题。大洋集团工业根基雄厚,真要贷款出了问题,完全可以用工业品冲抵市场,平衡混乱。
  只要社会上闲散资金多了,民众手中的资金也将宽裕,社会紧急情况就能得到缓解。
  当然这样的情况不能多。我这几天计算了一下,当前大洋集团绿舟银行总资金规模,有21万亿白虎币,其中流动资金高达15万亿。短期固定资金约有3万亿。长期固定资金为3万亿。
  此外还有大洋集团准备的储备资金1.7万亿。
  其实目前银行的货币已经有些过分的宽裕了。暂时最大可以动用的资金,可达2万亿。保守起见,暂时可以对集团内开放1万亿白虎币的贷款项目。若这些贷款作为专项贷款,扶持中小企业等,我们可以向社会放水7万亿到8万亿的规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9/17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