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大工业时代(校对)第2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0/1720

  宪法中没有提及贵族制度——刘欣雨暂时还不敢光明正大的说,‘我反对贵族制度’。但宪法中没有提及,这本身就是一种表态——栖霞之国这边,以后再也没有贵族了。
  却说刘欣雨等人返回临时驻地后,就开始讨论建都问题。
  有人说,在旧址上建造;有人说另寻地址,原本那里不祥;有人说干脆直接迁都算了,将都城向东方迁移到‘建武郡’。
  建武郡,这个名字好啊,而且向东方迁都也能表明女皇您的神武。尤其是我们刚刚打败了晋阳之国,我们这次迁都的意义,可就非同凡响了。
  大家争吵不已,但最终刘欣雨拍板:“迁都建武郡!责令工部着手选址建都。”
  刘欣雨确定了,当即有一片赞美飘来。
  但刘欣雨的目光却飘向张浩:“张浩,这次讨论,你似乎没有开口?”
第二七九章
谈判
  刘欣雨一句话,就引导无数目光聚焦张浩。
  张浩很平静的说道:“陛下,张浩对工商业了解,但对建都等并不了解。张浩自付无法给出正确的建议,因此只能藏拙。
  没想还是逃不过陛下的法眼。”
  “哦……是吗?”刘欣雨似笑非笑的看着张浩,“不过,我还是想听听你的建议。我们的工商业部长阁下!”
  张浩摸了下鼻子,想了下说道:“我还真有一个建议,但……可能会比较荒诞。”
  “说说看。”刘欣雨陛下很开心。今天终于成为女皇了,心里美滋滋的。而且不知为什么,女皇陛下很想‘调戏’一下张浩。
  张浩看着刘欣雨眼神中带有一点似乎小恶魔一般兴奋的表情,心头顿时警惕——有妖气!看来成了女皇后,刘欣雨有点兴奋了。
  张浩稍微思考下才缓缓说道:“殿下,我说一个小故事。故事很简单,有一座围城,城内富庶,权贵云集;城外是荒野,万民居住。
  城内富庶,却需要城外输血,但权贵又担心外的百姓作乱。他们提心吊胆,将自己困在城内。而内心深处,他们却渴望城外。城外广阔、自由、平静。
  但城外的人却不这么想。他们向往城内,想要成为人上人。但城内却封闭了通道,并对城外充满了警惕。
  城外的人想要进入城内、想要成为人上人,就只有一个方法……攻打城池!把它抢到手。
  此后,围城的故事,周而复始。”
  张浩说完了,就不再说话。而是静静的等待。故事很简单,但也很发人深省。
  刘欣雨微微皱眉,她尝试的问:“你是说,城市……不要城墙?”
  “陛下果然睿智。其实我认为,建造一座城池很没有必要。不排除城墙防御很好,但如果敌人打到帝都了,有城墙又能有多少用处?
  相反,建设城墙,其实是典型的画地为牢、固步自封,自绝于人民。只要有了城墙,就会将社会分割成为两部分:城内和城外!而这必然引发内外的相互冲突。
  我认为,帝都不应该建城墙,应该以最开明的姿态,面对全国。
  一个帝都真正的城墙,应该是这个国家的人民。而不应该将国家的希望,寄托在冷冰冰的城墙上。”
  吴方海立即表示反对:“如果没有城墙,我们一旦战争失利,我们用什么来防御?战争中胜败乃兵家常事,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会永远胜利。”
  “吴将军,我虽然不太懂的军事,但我却明白,防守、是无法取得胜利的!只有进攻、再进攻,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或许这说法有些偏激,但我有足够的证据。
  就以这次卫国战争为例,有哪一次战争,是依靠防守取得主动的?没有,一次都没有!
  第一次大胜,是火炮出现,我们在火炮之后采取主动攻击的方式,斩杀、俘虏敌军超过七万。
  此二次大胜,是我们转折数百里,攻占了槐山关后,继而占领了晋阳之国的云海关。
  第三次大胜,是北方独孤俊杰诱敌深入,一口气斩杀敌军128名元婴期。若非最后化神期出现,我们有望歼灭晋阳之国整个北方军团。
  而吴将军您一路撤退,也是以退为进,同样采取的是主动进攻的方式,而非被动防守。
  一直到最后我们斩杀两名化神期,乃至最后战争胜利,我们也还是在进攻。
  只有进攻,才能取得胜利。
  连老百姓都知道,只有千日做贼的,而没有千日防贼的!”
  吴方海微微皱眉,他知道张浩说的偏激、有很多谬误,但他一时间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反驳。
  而且张浩的理由真的很合适,至少眼下很合适。
  吴方海还在思考,张浩又补充说道,“我认为,只保留边防以及边防附近的城市留有城墙,就足够了。
  另外,这一次护国战争中,有一个很明显的转变,那就是……技术的进步!
  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变化,最是明显。这一次无论是火炮、玄铁、钢铁,都至关重要。所以接下来,我们应该向技术方向转变。而工商业的核心,也是技术。
  全国如果所有的城池都建造城墙,那将会是一笔天文数字;但如果将这些费用投入到技术研究中呢?
  城墙会老化的,它需要不断地加固、维护。但技术却是不断进步的;只要技术成熟了,那就是一棵摇钱树。
  比如张家的玄铁技术!
  很多人都怀疑,大洋集团的玄铁成本应该很低了,但来自张家的玄铁,依旧会被哄抢。”
  “哦……那大洋集团的玄铁成本有多少呢?”刘欣雨灵活的插入一句话。张浩别的话她似乎不关心,就关心这个。
  张浩看了一眼旁边的刘景明,淡淡的笑道:“传统的……五分之一!”
  其实更低,但张浩和刘景明说过这个成本价,那是帮刘景明铸造玄铁币、稳定市场货币价值时候说的。
  刘欣雨点头,然后问道,“张浩,技术……怎么研究?”
  “市场!”张浩笑道,“市场的需求,自然会促进技术的进步。我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自由市场的经济模式。
  比如我们最需要的灵米吧,市场每时每刻都需要大量的灵米。好的灵米,大如拇指,晶莹剔透若宝石,但价格昂贵;差的灵米若黄豆,只能喂马,无人问津。
  而市场的期望是质量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低。
  只要殿下放开市场,允许自由竞争、并且是保证合法的自由竞争,拥有灵米产出的商行、甚至是农民,就会尝试改进种植技术,提高亩产量。
  过去世家大族一直另加在农民头上,让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但如今不同,陛下只需要在各个郡县设置专门的交易所,允许农民自由买卖自己的物品,并保证当地不会有欺压百姓的事情出现。
  我相信最多三年,百姓就能显著的改善灵米的亩产量、以及质量,而价格会极大地降低。
  还有就是纺织行业,据我所知已经有不少商行在纺织机上,已经取得了进步。只是过去市场以及没有盘活,加上棉麻丝等受限制,导致技术无法落实。
  如果陛下设立专门的纺织交易市场,我相信两年内就能看到变化。”
  “说的有道理。但无论是三年还是两年,朕都觉得……时间有点长!”刘欣雨终于开始自称‘朕’了。第一次自称,似乎还有点小小的别扭。
  张浩立即回答道:“那就促成专利制度。让有些人可以凭借技术授权生存,那么他们就能专心研究技术。
  比如张家的黄明山等人,就一直在负责技术研究;他们只研究技术,而将成熟的技术交给别的生产部门。
  再比如张家,张家在大洋集团内部、在炼器公会内部,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促进了双方的共同成长。
  炼器公会、以及大洋集团的各个代表们,获得了技术,可以最快的投入生产;而张家则获得了财富的支持,可以继续更多的技术研究。”
  刘欣雨若有所思,她渐渐明白了未来国家的发展方向。但一时间还有些朦胧。此后几天,刘欣雨就与众人讨论这些。
  一个全新的国家,需要考虑的有太多太多。
  而这几天时间里,也纷纷有各种策略出台。
  扩建坊市,并重新梳理坊市的管理体系,将一切都抓在国家手中,增建专门的农贸市场,纺织市场等,允许自由交易,同时警惕各种可能的违法活动。
  为了保证市场的良好运转,违法的惩罚力度很大,严重的甚至可能会被判死刑。乱世用重典,如今百废待兴,决不允许宵小出头。
  还有税收,农业产品税收很低,只有百分之一的样子;而到了修行物品的税率,就高达十分之一。
  十分之一,也基本上是国家以前规定的税率。不同的是,以前虽然有税率,但国家命令难以深达地方,地方都被世家大族等把持。国家真正能收到的税收,只怕也就百分之二的样子。
  此外在张浩的促成下,还有为了商业流通而增修的全国道路。
  要想富,先修路。但修路费用可不低。都说金桥银路草建筑,修路的成本价很是昂贵。要一口气修补全国的通道,现在的栖霞之国根本就拿不出那么多钱了。
  而张浩的办法就很好:承包给个人。
  国家将各地区的道路重新勘定,根据品相、重要性等划分不同的等级,由各个工商业集团竞标修补。
  修路完成后,可以通过收取过路费的方式来收回成本、并盈利。国家规定过路费的最高标准,防止某些集团脑袋抽筋。
  对于一些竞标后、却不认真做事的商行,则给予严厉的处罚。最高处罚可以收回公路收费权,让投入打水漂。当然,国家也必须要指定一定的指标,不能随心所欲。
  为了试行招标规则,这一次在建武郡新建的帝都,就采取了招标方式。每一个城区的建设,都开放招标,并且留下永久性责任标示牌,一旦出了问题,立即寻找当事人,赔偿所有损失,严重的甚至会被判刑。
  又是一天傍晚,一件事情打断了这次前所未有的讨论。前往燕云之国谈判的严卿和郑友回来了。果不其然,燕云之国拒绝了——我们都占领了舟山之国过半的领土了,你竟然让我们退出去,那怎么可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0/17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