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大工业时代(校对)第2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4/1720

  ……
  却说随着刘欣雨贷款、以及购买了专利授权后,却在栖霞之国造成了极大地影响。
  大家忽然发现——哦,原来游戏可以这么玩!
  从绿舟银行贷款、然后再去大洋集团购买设备、购买技术授权,然后就能自己发展了。等以后发展好了,再偿还贷款!
  短短几天时间里,不知多少人涌向绿舟银行,申请贷款。一时间热闹无比。从门可罗雀到摩肩接踵,只用了不过三天时间。
  但是真正能申请到贷款的,却不多。不是随便过来一个什么人就能申请贷款;而且想要贷款,必须要有担保人。
  于是,大部分通过贷款的,都与大洋集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无形中也是大洋集团的一次膨胀。
  当然考虑到不能做的太过分,绿舟银行也会适当的考虑别的。
  而这其中贷款最多的,当属杏林堂。周书海亲自出面,直接贷款1000亿元,而这些贷款又几乎都用到了大洋集团身上。
  周书海购买了大量的炼丹专用玄铁、并与张家的工程师合作共同打造一个炼丹生产线!
  是的,炼丹生产线。周书海终于决定疯狂一吧——其实是这几天里,张浩和周雪瑶做了不少思想工作。
  等到铁公爵号完工,最迟明年年初,就准备南下探索滔土之洲;届时应该能得到海量的药材——大家信心十足。而这就需要强大的炼丹能力。显然,用炼丹师来炼丹,是不够的。
  过去栖霞之国资源匮乏,杏林堂都忙得连轴转呢;以后要是打通了航线,一次航行回来,就要几千吨药材,想想就让人绝望。
  在张浩和周雪瑶一起做思想工作的努力下,周书海终于决定上一条丹药生产线。但如何建立丹药生产线,周书海却毫无头绪。
  所以,周书海只能和张家合作,利用张家的工程技术优势来打造生产线。但是,既然合作,那么专利问题,就要好好谈谈了。
  张浩开口要60%的专利,而周雪瑶默默地坐到张浩旁边,气的周书海不断拍桌子——这还没嫁出去呢,就这么不听话了。
  一直讨论到最后,张浩和周书海都没有达成协议;最后大家约定,看研究过程了。到时候根据研究过程的贡献来计算专利比例。
  结果刚刚开工不到两天,周书海面色就白了——他忽然明白为什么周雪瑶要站在张浩那边。因为,自己除了炼丹的问题拿得出手之外,生产线的各种问题,他几乎束手无策。
  而这一次的生产线,主要是针对筑基丹及以下丹药的,也就是炼气期使用的丹药——筑基丹也是炼气期使用的。
  所以这些炼丹技术啊、手段经验啊等等,张家也不缺。反而是张家的那些技术等等,周书海两眼一懵!
  什么功率啊、阻力啊、力矩啊、传送带效率啊、蒸发冷凝啊、水浴加热啊、催化剂啊、温度控制、计量系统啊等等,周书海只能在一旁看着。也就一个药材清洗池他看得懂。
  其实周书海的炼丹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炼丹能力和工业化能力,是两个概念。
  如果做比喻,更像是实验室科学和生产工程。实验室中的科学技术,想要转换成为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其中需要很复杂的转变、需要另外的专业知识。甚至很多实验室产品,因为生产技术不足,都无法量产。
  而周书海就是那个科学研究室的主任。而现在要研究的生产线,需要的专业知识只到小学水平,用不到周书海这个大师。
  偶尔遇到困难了,都是周雪瑶出手指点的。作为一个正式的化学家,周雪瑶对生产线的解决方法,也让周书海看不明白。但有些地方也很是惊艳。
  温度不好控制?用水浴加热!温度超过沸水温度?没关系,密封加热!只要控制好压力,温度就能控制好。而显然,这些专业化知识,周书海并不具备。但周雪瑶却早就轻车熟路。
  生产线从最初研究到最终定型,只用了不到二十天——修真者做事就是快,当然也得益于张家的成熟且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而这期间,周书海除了看着、就只能等待。
  最后张浩用很纯洁的眼神看着周书海:“爹……”
  “啪!”周书海一巴掌将张浩拍翻。
  张少爷爬起来,“伯父,这是专利授权书。张家占据60%的专利股份,周雪瑶占据40%。”
  周书海气哼哼的签了字,然后咆哮着将张浩赶了出去。
  张浩离开杏林堂后,看了下天空,不得不叹了一口气:又开始忙碌了。
  眼看到了年底,工商业博览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而在开始之前,张浩必须要去场馆看一下,看看是否有什么需要修改的;还有报名安排等等,张浩都需要亲自检查一下。
  不是张浩不相信别人的能力,而是大家……没有经验啊!相比之下,张浩在另一个世界至少参加过展会、也知道相关情况。不说细节如何,但照葫芦画瓢还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张浩和周雪瑶刚刚回家,就遇到了麻烦。
  穆鹏程带着穆莹莹,找来了!
  那一刻,张浩头大如斗。身边还跟着周雪瑶,却与穆莹莹正对面了。
  穆莹莹看张浩的目光,让旁边的周雪瑶看的一清二楚。周雪瑶以传音的方式,在张浩脑海中哼了一声,却主动走向穆莹莹,然后两个女孩就离开了。在即将离开张浩的视线之前,一起转头瞅向张浩。目光让张浩头皮发麻。
  “咳咳……”穆鹏程提醒张浩注意,“张浩,我们穆家也想申请一次贷款,并想向张家以及大洋集团,申请一大批的、小技术专利。”
  张浩皱眉:什么叫一大批的小技术专利?
  “我们想建立一个工厂,专门用来生产……标准件!”穆鹏程目光灼灼的看向张浩,“张浩,我发现一个小小的问题,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随着贷款和专利授权的进行,一种叫做‘标准’的事物,也开始扩散了。
  如今大家张口闭口,都是标准。
  我在想,最近这标准的扩散可真够快的啊,过去一直没有怎么被接受,如今却随着专利授权而大行其道。
  我总觉得,这里面有故事啊!”
  “你想多了!”张浩翻了翻白眼,自然是不肯承认的!
  那啥,都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而张浩也确实是借助专利授权来暗中传播标准。
  标准,看上去很普通,但却奠定了工业的基础。而掌握和创造标准的企业,就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其实标准既然能被广泛接受,自然是有其好处的。统一标准,是工业化的必须条件。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工业化。想做工业发展,就绕不开标准化。
  但是标准固然是个好东西;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而张浩确实是通过暗中推行标准化、来让张家和大洋集团掌握主动权。但这事情……张浩是死活都不会承认的!所以张浩用疑惑、无辜的眼神,回敬穆鹏程。
  穆鹏程看着张浩好一会,眼神中满满的都是不信。“算了,我们穆家想生产标准件。包括螺丝、螺母等紧固件、还有齿轮、主轴、轴承等传动件、以及工字钢、标尺、温度计、压力表、计时工具等测量工具。”
  “喔……要求……挺多吗?你想好了?”
  “没啊,这不带着妹妹过来看看你,顺便问下你的意见嘛!”
  张浩:……都觉得我好说话是吧!
  (货币特别解释:对于修行者来说,一块灵石就相当于一元。普通百姓用的玄铁币,修行者是看不到眼里的。)
第三〇七章
展馆
  【前面货币价值解释。没说清楚。首先,新的钞票面额,100元=一块灵石。1元=10玄铁币。
  但是,对修真者来说,在他们看来,一块灵石就是最低的货币面额了。在修真者眼中,一块灵石就相当于普通人看待一元的样子——不太放在心上。这是修真者、普通人、不同社会层对货币价值的不同看法。】
  张浩被穆鹏程的无耻给震惊了。合着你根本就没想好,是来问我的意见啊;问意见也没问题,你带你妹来干嘛!我已经够头痛了。
  但是……好吧,周雪瑶和穆莹莹已经离开了,张浩只能一头黑线的接待了这个腹黑的家伙。
  穆鹏程倒真的很不客气,这家伙到了张浩这边直接一屁股坐下,自己给自己倒了杯茶水,张口就开始滔滔不绝。
  “我最近观察、考虑很久了,我发现,随着专利授权的进行,随着工业化的扩张,一种叫做‘标准化’的规则出现了。
  而制定和推行标准化的大洋集团,就像是推行工商业方面、技术方面的法律一般。对,我就是这样理解的,标准、就是技术层面的法律。”
  “而后我又观察,发现很多机器设备都是用了同样的螺丝啊、螺母啊、齿轮啊等等。这些东西技术含量相对来说不是很高,但却很重要。而最重要的是,到现在为止,竟然只有张家、大洋集团、炼器公会能少量的生产。
  而且、而且,最严重的是,竟然还不够用!”
  “要生产一台机器了,最后发现竟然缺少螺栓,你知道我当时是什么表情吗?”
  张浩优哉游哉的喝茶,笑眯眯的看着穆鹏程,不说话。看的穆鹏程心头发毛:“你这是什么表情?”
  “其实你不用说这么多的。螺丝螺栓等等技术,张家之所以不大量生产,就是等着技术授权的。只是没想到你来的这么快。而且要求这么多。紧固件、传动件、计量工器具,你确定能吃得下?
  这些零部件涉及到的技术专利可不少。不说别的,仅仅一个螺丝、螺母,就要涉及到五大项有效专利。包括挤压、攻牙、冲头、搓牙、材料、专业线材生产等技术;其中细节技术数十计。
  螺丝螺母如此,其余的也差不多。各种技术加起来,只怕要过千!”
  “嘶……你们怎么弄这么多技术……要疯啦……”
  “是啊,不疯魔不得活啊!有道是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不要命的怕什么?怕疯魔啊!”
  “……”
  “你知道一艘钢铁战舰涉及到多少技术吗?说出来你都不敢相信,仅仅是条目,就列举了一本书那么多。200页的、正反面都写字的那种。”
  穆鹏程终于忍不住了:“……你们整理造船技术干嘛?”
  “工商业博览会啊,我们准备在博览会上展出,届时或许能授权部分技术呢。比如铆钉制造与应用技术、钢板技术、工字钢挤压技术等等。
  其实这些技术不仅仅能应用到造船上,也能用到别的行业。比如桥梁、弩床、建筑、生产线等等。如此可以极大地促进栖霞之国工业的发展和建设,尽快、完整的、完成产业转型!”
  穆鹏程微微皱眉:“总觉得你做事……很急。你似乎连修行的时间都不多!你这样广泛的散播技术,有什么好处?”
  “我说,我这是在为全人类着想,你信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4/17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