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大工业时代(校对)第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1720

  我也不能以此来要求其余家族、商行等做出改变。
  现在,我还没想好用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理由,去与他们商讨。
  所以,请给我一点时间。
  我还有事,先离开了。
  告辞。”
  说罢,转身就走。有人想要追上来,却被侍卫拦住。
  眼看着张家的马车渐渐远去,大家激动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
  而后,有人忽然懊恼的捶着自己的大腿,刚才说话语气太激动了。
  马车吱呀吱呀的离开坊市、离开郡城,向张家所在的长山镇走去。车队前后左右,还有张胜德雇佣的佣兵等。这一次张家运送的物资实在是太多了,必须要雇佣佣兵。
  好在一路平安,张浩回到家里,第一时间就去查看黄明山等人的进度。
  两天时间过去了,展现在张浩面前的,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结果。
  短短两天时间,在张胜业的监督下,在黄明山等七人的指导下,在赵白石、王旭河、李明峰、何正杰、白晓东五个生产小组的努力下,竟然一口气生产出足足50台风机。
  而现在,黄明山等七人,却正在设计和计算第二代风机了。
  张浩坐在讲台上,静静地看着黄明山七人认真的忙碌。
  数学与技术的合理结合,勉强可以算是科学的入门。
  好一会,黄明山才放下手中的工作,对张浩汇报说,第一代风机在运转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做了详细的计算,现在需要改进。
  张浩点头,鼓励了、并奖励了黄明山等人之后,开始下一步的教学了。
  数学,开始进入复杂化,多解方程开始出现,代数、几何等,还有基本的物理知识,新的单位、物质密度等等,一样样铺展开来。
  与此同时,这些新单位,也在张家内部,扩散开来。
  小时、米、千克、密度、各种本土化的数学符号等等,渐渐获得了认可,并促进张家在快速向工业化的门槛迈进;科技的大门,一点点的开启。
  这其中,也有几个小故事,张浩为了让一些单位更加合理,想出了不少怪招。
  因为一个小时只有一个时辰的一半,所以称作‘小’时。然后划分了‘分’和‘秒’。好在‘分、秒’的概念本地就有,只是度量不同,张浩只要借用下、再规范下就好。
  在引出‘米’的单位和概念的时候,张浩正在吃米饭,所以指着米饭说道:就用‘米’作为新的单位吧;一日三餐少不了米饭啊,‘米’真的是太重要了。
  至于说‘千克’的概念,也与米有关,张浩特意选了一些粒大饱满的灵米,称了一公斤,然后让大家数米粒;差不多一千多粒。于是,张浩就说:一千克就是一千颗米粒,‘颗’这个字不太合适,我们用‘克’来代替吧,主要是笔画少。
  至于说加速度、压强等,暂时没有用简化符号代替,直接用‘米/平方秒’和‘克/平方米’代替,以后根据需要再发展吧。
  总之,因为东征的脚步迫近,张浩不得不想方设法的加快张家的工业化转变,哪怕有些手段,听上去很可笑。
  不觉又是五天时间,第二代风机投入运行。新的风机体积更小、效率更高。
  当一台台风机取代了传统的风箱和工匠,张胜德、张胜业也感受到了工业的力量。
  张家的玄铁冶炼规模越发的宏大,普通风箱已经无法满足冶炼的需要。随着第二代风机生产完毕,张家的玄铁冶炼生产线上,再也看不到老旧的风箱。
  至于说第一代风机,渐渐被撤了下来,然后……丢入铁水里融化了。
  技术,是绝对不会外传的。至少暂时是这样。
  而在风机的生产过程中,当初特批的‘白晓东’和他的生产小组,却渐渐光芒大放,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在张浩的指点下,终于诞生。
  张浩、张胜德、张胜业就亲自监督第一条风机生产线投入运行。在白晓东的带领下,已经增加到三十人的生产小组,有条不紊的忙碌起来,以每小时4到5台风机的速度生产。
  全新的流水线式生产方式,渐渐展露出强大的生命力。
  但赵白石、王旭河、李明峰、何正杰四个小组也不甘落后,他们同样在张浩的指导下,开始钻研新的生产方式等。
  竞争的思想和机制,在张家内部渐渐萌发。
  年轻人,看到了新的希望。在张浩的有意引导下,大家开始学会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去研究四周的一切。
  一种学习和钻研的气氛,在这里酝酿。
  今天,张浩再次拿出了《算经》,对黄明山七人说道:“各位,第二代风机运行良好。但我们不应该满足一台风机、一个只能吹风的风机。
  我需要一种全新的风机、或者不能称之为风机,而应该是一种能够输出力量的机器。
  我们要用这种机器,来代替拉磨的人,甚至代替辛苦采矿的人。我们要用机器,来替代那些辛苦的工作,而把轻松的工作留给大家。”
  远处,工匠们喊着口号,正从事着沉重的工作。
  采矿、运输、粉碎、浇筑……
  全都是需要工匠们付出沉重的体力。
  黄明山七人的眼睛,渐渐明亮了,他们,找到了意义!
  (注:因起点暂不支持公式输入,因此只能用“米/平方秒”等方式来表示,这是加速度的单位m/s^2。)
第三十章
东征募捐
  夜色渐深,黄明山等人却依旧在思考。
  实际上,黄明山等人也发现,仅仅是风机,已经无法满足张家玄铁生产的需求。
  必须要有一种全新的机器了。
  但新的动力机器是什么,黄明山等人却没有头绪。
  张浩也不着急,想要让一帮习惯修行、习惯用法术来解决问题的修行者,完全转变过来,还需要一点时间。而这个转变,张浩不准备揠苗助长。
  精美的夜宵来了,然而黄明山等人却没有丝毫食欲。
  时间眼看到了深夜,黄明山叹了一口气,一点头绪都没有。
  “都散了吧,明天大家休息一天。”
  张浩说完就离开了,天天忙也不行,总不能将修行落下。这毕竟是修行世界。
  张浩要的,是那种寿命悠久的科学家,而非几十年就走入死亡、带走无尽的遗憾。
  如果另一个世界的那些科学伟人能够活的更久,或许,世界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黄明山带着思绪回到家里,却看到妻子正在用风车逗弄儿子,小家伙兴奋的拍手直笑。
  黄明山盯着风车,脸上忽然露出了笑容,快步走向妻儿,抱起儿子,一家其乐融融。
  黄明山高高举起儿子,自从有了充足的培元丹供给,小家伙气色就完全变了,身体越发的纯净,元气磅礴,体内经脉宽阔;从母体带来的一点先天灵气,正在一点点壮大。
  “叫爹。”
  “呀呀……”小小的黄渤还不会说话,只有眼神中透出孺慕之色。
  放下儿子,黄明山拿起风车,吹了起来。
  ……
  马车急速飞奔,张浩坐在马车上,听着愉快的鸟鸣,看着大地上飘荡的晨雾,无奈的打了一个哈欠。
  今天早上,又被大哥张翰给敲门了。
  五天时间里,张家又疯狂的生产了五百吨玄铁;两百多辆马车如同长龙,浩浩荡荡驶向郡城。
  这几天时间,张胜德也没闲着,也在不断奔走,为张家的玄铁寻找新的销售渠道。
  眼下这五百吨玄铁,有三百吨已被预订,来自多家‘商行’。
  “栖霞之国玄铁价格本来就低,最近价格更是降到了冰点。所以不少商行就打起了玄铁的主意。
  如果能将玄铁运到东方的晋阳之国,可以获得超过50%的利润!净利润可达30%以上。
  若送到更东方的国家,利润将可能超过100%!”
  张浩点头。
  张家暂时没有自己的商行,没有自己的商路,想要尽快出手玄铁、并换取家族发展的资源,就只能和商行合作。
  马车颠簸着抵达郡城、坊市,此时张家在坊市的‘店面’,已经是一个深宅大院。
  上次张胜德将四周的铺子全都买了下来。五天时间,一堵围墙将这里包围起来。
  院墙里,除了张家最初的三层小楼外,其余的全被拆掉;数以百计的工匠忙碌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17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