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大工业时代(校对)第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1720

  一直到下午时分,‘专利’的事情,才传播开来。
  技术不能公开,但‘专利’这件事情,却可以公开。甚至公会还在墙上,光明正大的刻下了这个世界的第一部专利法,前来参阅者络绎不绝。
  ……
  当玄铁公会内风起云涌之时,张浩已经返回家族的冶炼基地,一场全新的变革,也在张家内部开始了。
  此时展现在张胜德面前的,已经是一台完整的‘汽轮机’了。
  真的是汽轮机,利用地热加热水蒸气,来驱动的汽轮机。
  张浩也看着眼前的汽轮机,眼神中有些激动。
  在张浩眼中,这机器依旧简陋;但不可否认,它已经具备的科技的神韵。
  因为技术的限制,现在汽轮机有两大技术难点没能解决。
  一个就是轴承问题。轴承问题上,暂时没有滚珠轴承,就只能利用炼器手段,暂时炼制了几对特别坚硬的滑环,算是临时应用。
  第二个就是,眼前的汽轮机的给水-蒸汽系统,是开路的、而非闭路。如此,蒸汽压力、效率等就会很低。
  其给水与蒸汽系统也很简陋。一个置放在十几米高度的水箱,通过几台阵法式抽水机提水。
  而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水顺着管路,进入地火上方的‘加热器’,这是十几根弯曲、并列的管子,水在这里变成了高压蒸汽。
  随着张浩亲自打开蒸汽通道的阀门,疯狂的水蒸气冲过汽轮机叶片,带来一片嘶鸣声;因为蒸汽管路是开路设计,噪声格外的大。
  蒸汽疯狂的冲过汽轮机,最后顺着粗陋的管子延伸到张家的结界外面,直接排放掉了。
  汽轮机开始缓缓旋转起来;渐渐地,有轰鸣声传来。
  有轰鸣声,是因为转子不平衡。
  没办法,眼下这机器,全都是手工打造的,能勉强转起来,已经难能可贵。就这,也几乎动用了张家所有的炼器师。
  在汽轮机的带动下,沉重的磨盘开始旋转、加速。
  为了增加速度,还有几个工匠上去帮忙推了一把。
  大约一分钟的样子,磨盘已经开始飞转。曾经,这是最沉重的工作,尤其是因为张家生产的扩大,负责磨盘的工匠们可是累坏了。
  现在却被机械所取代。
  工匠们欣喜的看着那自动旋转的磨盘,发出由衷的欢呼。
  张胜德、张胜业也都微微张大了嘴巴,难以置信。
  曾经,想要带动这庞大的磨盘,需要好几个工匠、甚至会用到牛马等;现在,除了抽水的机器用了两块低级灵石外,再也没有用到任何别的力量——地火被他们选择性忽视了。
  汽轮机带动一个硕大的、与磨盘等大的金属圆轮(连杆轮);圆轮外边缘垂直竖起一根竖轴,轴上链接一根连杆;连杆再链接到磨盘上的竖轴。
  随着汽轮机不断加速,磨盘的速度也在不断增加。
  “倒矿石!”黄明山大吼一声。
  一车车矿石倒入磨盘;磨盘几乎有没有减速,矿石被飞快的粉碎,犹如细沙。
  这效率,几乎是过去的数十倍!
  更大的欢呼,爆发了。
  机器飞快的旋转,轰鸣的声音,是那么的动听。
  黄明山等人沉醉其中,张胜德、张胜业也沉醉其中。张浩,更是沉醉其中。
  好一会,张浩才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接下来应该着手解决什么问题呢?
  嗯,是轴承!
  但要生产轴承,却需要机床。”
  轴承的研发与生产,需要机床来辅助。
  别看轴承很普通,却是工业初期的明珠技术,其加工技术和加工精度,远远超过一般零部件。
  因为有了轴承,才能保证机器的可靠和效率!而且加工轴承的技术,一点都不简单,需要相当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众人还沉醉在飞速旋转的机器时,张浩却已经在思考未来的计划。
  工业化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机床的诞生。
  有了机床,才会有‘机器生产机器’。
  现在有了机械原动机,是时候后上马机床研究了。
  旁边,张胜业忽然大喊一声:“小耗子,这机器多生产几台!”
  张浩立即喊过黄明山:“黄明山,将图纸交给白晓东他们,让他们按图打造。”
  “好嘞!”黄明山拖着白晓东,转身跑回教室——好吧,以后应该称之为研究室了。
第五十五章
日产玄铁三百吨
  磨盘飞快的旋转,来自机械的力量,正推动张家向工业的大门不断逼近;距离工业化,似乎只有一步之遥。
  赵白石、王旭河、李明峰、何正杰、白晓东五个小组,拿着全新的图纸,开始了比拼。
  在风机的制造上,白晓东的小组凭借流水线技术,一马当先。但其余的小组也不甘示弱,大家分别发展出了各自不同的生产技术。
  五台蒸汽轮机同时建造;按说这完全没有必要,但张浩却坚持如此。因为,要抢时间!
  抢的不仅仅是建造的时间,更是人才培养的时间。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想要培养人才,就需要实际动手能力。
  而张浩则已经带着黄明山等人,开始了下一步的研究。
  “轴承?”黄明山等人若有所思。
  张浩拿过一台最初试验型号的叶轮机器,指着主轴说道:“看到这里了吗?”
  主轴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凹陷,那是摩擦所致。
  黄明山点头:“少爷,这种情况,在马车上很常见。我观察了不少马车,其主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这是法术所难以解决的。
  现在普遍使用的方法,就是用低级的玄铁炼制一对滑环,滑环内填充牛油。”
  张浩也点头:“不错,这种方法用在马车上,还是可以的。但用在机器上,却不够了。因为,马车的车轮转速,一分钟最多也就两百多转、快的也不过三百转。
  但是我们的蒸汽轮机,现在转速已经达到五百转了。
  未来速度还将继续提高。
  在超高转速下,滑环已经不堪胜任。
  对此,我有一种想法。”
  “根据实际经验观察所知,只有圆,在前进的过程中阻力最小。那么,有没有办法在主轴和轴座之间,加入‘圆’呢?”
  说着,张浩用一根根圆筷子,插入主轴和轴座之间。
  这是滚柱轴承的雏形。
  一场新的研究,开始了。
  为了打磨滚柱,大家不得不尝试研究机床;为了研究机床,又不得不研究小型的、可以用灵石驱动的发动机。
  而后,齿轮、导轨、转动轴、刀具、夹具、减速器等纷纷出现;尤其是螺丝,也应运而生。
  仅仅两天后,第一台简陋的机床,就出现了。它的轴承,依旧是滑环;但机床的一些基本功能,它已经具备。机床的刀具,暂时以炼制法宝的方式制作的,硬度很不错。
  一根根玄铁圆柱被打磨出来,然后经精准的切割,成为一根根一厘米长度的圆柱。
  圆柱被装入同样用机床加工出来的轴圈。
  为了保证滚柱稳定,又增加了轴承保持架,是用薄铁片冲压而成——不用说,一台简陋的冲床也诞生了。
  同样诞生的,还有模具技术等。
  再经过两天不眠不休的努力,经过数百次摸索,第一个轴承,终于经过了检测。
  主轴插入轴承,再固定到轴座上;主轴中央穿着一个重达三百斤的铁环。黄明山用力旋转铁球,主轴疯狂的旋转。
  没有刺耳的摩擦声,没有吱呀声,它就那么无声无息的转动着,飞快的转动着,几乎没有减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17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