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大工业时代(校对)第5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5/1720

  资本主义虽然重视资本的运作,但道德却是人类文明社会的根基,这一点不容动摇!
  之前无论张浩怼玄冥教、还是这次南宫智怼玄真教,都把握了道德的脉络,所以才能占据上风。
  但这样的方法确实不好操作。
  第二个方法是:躲。不是有仙山吗?不是要探索烛龙之洲吗?不是要去东方吗?张总您出海总是没有问题的吧,那谁也不能说什么。
  这个方法确实不错,但是张浩却不放心自己离开后的大洋集团。不是不放心人员,现在人员还是比较可信的;张浩主要是担心现在大洋集团的各种研究项目都到了关键时刻。
  比如元素周期表以及化学、微生物研究、计算机等。
  甚至,张浩已经在暗中开始研究飞机了,黄明山等人已经被张浩安排去研究相关技术和试验等。
  这次战争一旦爆发,只怕不是短时间内能结束,一旦离开太远,张浩将难以为大洋集团的发展指引方向。
  除非,电报技术进一步发展。但现在电报技术已经达到极致,想要短时间内爆发一截,几乎不可能。
  第三种方法,就是:出工不出力、坐山观虎斗。不过这种方法听上去很理想,但却更加的不好操作,说不定就弄巧成拙,弄的两边都不稀罕、两边不讨好!
  第一种方法简单干脆,最好操作;但道德有亏——实际上更加棘手;
  第二种方法是最完美的,但张浩将失去对大洋集团的指导;
  第三种方法,张浩考虑了一下,就划掉了。
  沉吟许久,张浩终于深吸一口气,“我去探索仙山。柳梅前辈不是发现了可能通往内层的门路了吗,就这个吧!
  去烛龙之洲或者是东方的舰队,是追不上了;如果单独乘坐飞舟追击,那也太明显了。玄武山,就是唯一的选择!”
  大家对视一眼,缓缓点头了。
  张浩转头看着窗外,心头却另有想法。从玄武山到大洋集团这里,距离虽然远了些,但如果中间有战舰中继转发,电报信号还是能往来的。
  另外,如果建立更加高大的天线,增加电压,或者是形成天线阵列,或许也可以直接通信。也许,是时候将天线升级成为雷达了。而雷达,其实就是天线阵列的变形。
  其实电报的有效距离,可以很长很长;在没有阻碍的虚空,可以传递几十光年,直到被星空的电磁环境干扰并消磨了。
  只不过大地不是平的,大气环境也是阻碍,这需要相当的技术攻关。
  预计少泽之国与玄真教还要八天后才会‘打猎’,张浩决定第七天早上出发。在这之前,张浩决定‘指导’一下电磁通信技术了。
第五九六章
超远距离通信
  大洋集团的研究室中,诸多十几岁的面容正在认真的忙碌。这些人都是最近几年北斗学府和大洋集团共同培养的精英。
  三台试验专用的电报机正在滴滴作响;这三台电报机更加复杂、体积也更加庞大,其中很多零部件都是可以更换的。
  张浩只是给出了一些‘猜想’,而这些精英们就能去论证、试验。
  电报研究的总负责人,是葛冬……的弟子:唐天东。这是一个目前只有16岁的少年,但却已经撑起了通信系统的天空。
  此时进行的试验,是两种。一种是:超大功率、长波和超长波通讯的研究;一种是短波的研究。
  长波通讯,因为波长长,衰减弱、穿透性强,可以传播到很远。唯一的问题是因为大地是曲面的,因此距离过远会影响通信——实际上,这也是目前地圆说的一个有力证明。
  还有一种就是张浩最近开金手指点出来的:短波也能进行长距离通信,但方式截然不同,而是依靠电磁层反射!
  其实正常情况下,在发现地磁场、太阳辐射、电离层等之前,张浩不应该点出这个;但眼下情况不是特殊吗。虽然有点揠苗助长,但偶尔来一次应该无伤大雅。
  试验已经进行了三天,长波通信还好,只要大功率、长波就好,了不起加一个超高的信号发射塔——现在的信号发射塔,已经高达千米,各国都在建设这种信号塔,有的甚至直接在山上建设。
  比如说大洋集团最高的一座信号塔,海拔至少有八千多米高度,建设在曾经九阳宗的主峰、余阳山上。
  栖霞之国最高的信号塔,是国家在‘荆山’建设的,女皇一声令下,耗用了足足40万吨黑钢以及部分钢铁作为骨架,更动用了上百化神期(金身境界),加上荆山本身的高度,信号塔高达上万米。
  修行世界利用强大的修真者等,创造了太多的奇迹。如今,超过万米高度的信号塔,不能说屡见不鲜,但也不少。如少泽之国、沧澜之国、红莲教等有海外舰队的大国、或者圣地,大都有这个疯狂的建筑。
  但是电磁层反射就麻烦了,张浩只记得有这么个东西,还是短波;至于说短波频率、发射角度等,却不知道了。当时也只是看一些科普节目记得一点大概。
  相比之下,长波通讯是简单粗暴的典型,而电磁层反射技术,就是电报技术中的高科技了。
  此时的试验,大洋集团也没有多少理论指导,完全是硬着头皮在研究。这种情况下的研究,大洋集团也只能‘从经验中总结技术’了,而不是直接从理论推导技术。
  所以这一次也只能不断试验、然后收集数据,最后确定。
  这样研究所得的技术,很脆弱,因为以后也只能根据少许数据来调整技术。相反,如果从理论出发所得的技术,可以随意调整、并达到巅峰。
  但暂时也没有更好的选择。而且偶尔来这样一次试验,其实对大洋集团的科学研究也很有帮助。
  信号不断发出,每一次不同角度、不同波长发出的消息都不同,远处接到这个信号的、属于大洋集团的基站,会将接收到的信号发回来。这一次试验的信号,不要求转发,谁接到、谁发回来就行。
  如今大洋集团的基站最远已达滔土之洲南段、以及西昆仑;这两处地方都在三万公里以外。
  还有玄武山那里,这个距离大约有四万公里的样子。
  信号一波波发出,不同角度、不同波长、不同方向都要经过反复的测试。
  滴滴的声音,在实验室中响起,不断有信息返回,记录员需要将每一条信息记录、然后在地图上标注出来。
  这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张浩这一次却看得津津有味,就在旁边静静地等待。
  一直到了傍晚,得到了一个大概的数据:用超长波通信,可以达到两万公里距离,再远就开始出现问题,有时候就算能接到消息,也出现丢失信号的情况。
  而用10米~100米的短波通信,在合适的角度范围内、电磁信号还不能太弱也不能太强,竟然可以传到四万公里之外!
  就在刚刚的试验中,竟然接到了远在外海仙山的返回信号!不过,返回的信号是经过两次中转后返回的。
  “真的能成?”唐天东震惊的看着数据。
  此前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超长波通讯;但是长波、乃至超长波通信却出现了瓶颈。电压不断增加、信号塔不断升高,但信号的有效距离提升,却越发的困难。远距离通信的信号丢失情况,已经无法忽略,一段信息要反复发送数遍、甚至十几遍,才能传达过去。
  张浩看着唐天东惊讶的表情,笑了笑,“天东,技术以后再研究。过几天我就要亲自去探索仙山的第二层了,还有五天时间。你看看五天时间能否建造一个新的电报系统。”
  “好的老师。”唐天东称呼张浩为老师,因为张浩确实亲自教导过他、以及很多北斗学府的学生。
  这个世界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思想,张浩当然要好好的利用这个优良的传统。
  第二天,张浩正在处理事情,却有人来报,周珏和柳青青来访。
  张浩顿时就有点震惊了,这一对新人咋来这里了?
  “来拿图纸啊!”见面了,柳青青落落大方、也很是直接,张口就要图纸。“张总,成亲的前一天,您可是允诺给红楼一份完整的战舰技术资料,这都半个多月了,资料呢?”
  张浩笑了:“还以为什么事情呢,就为这件事情啊,资料已经准备一半了。既然嫂子来了,那就先将已经准备好的一半让嫂子带走吧。”
  “好啊。”柳青青才不知道客气。老娘转头将周珏给泡了,为了啥,不就是周珏背后的关系吗:杏林堂、大洋集团等。
  张浩请周珏和柳青青坐下,拿起桌子上电话就打了处去。而后张浩对周珏和柳青青说道:“舅哥、嫂子,稍等一会。资料在造船厂那边,也就是海边,送到这边至少要两个小时。”
  两个小时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柳青青把着机会,问张浩商业集团的管理情况。
  张浩此时有时间了,倒也不着急,和柳青青说的比较详细。当然,都是大方向上的,具体的、尤其是涉及到大洋集团运行的是不会说的。而且红楼和大洋集团不同,有些经验红楼不仅无用、反而可能有害。
  但就算如此,柳青青也听得认真,最后甚至都从张浩桌子上拿过来纸笔记录起来。
  周珏也听得津津有味。现在周珏已经不太插手大洋集团或者是杏林堂的情况,他现在老老实实做自己的户部部长。
  如今户部已经改成财政部、兼管税收等,原来统计人口等的职能,已经划到了新的部门。
  听张浩说商业的情况,对于周珏来说确实是至关重要。如今的资本主义,依旧有很多脉络让人难以捉摸。
  资本主义爆发的太突然,发展又太迅猛,各种新鲜事物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加上资本主义又引发了国家的变革和时代的变革,千头万绪的。
  谈论大约两个半小时,资料就送来了。秘书先打电话进来,确定张浩这边方便,就有人将资料‘抬了进来’。
  咚……
  咚……
  一个个差不多1.2米的木箱子摆在地面上,足足摆了8个!
  柳青青愣了,“这……是战舰的图纸?你不会是将港口所有战舰的资料都拿来了吧?”
  “确切的说,是技术图纸,包括设计等。而这确实是一艘战舰的资料,还只是六成。剩下的四成还在整理之中。嫂子可以打开看一下。”
  柳青青:……
第五九七章
仙山第二层
  柳青青看着前面八个箱子,想了下终于还是打开一个箱子看了下。却见里面竟然是一卷卷的天麻纸,这些天麻纸上全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图案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5/17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