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逼我做皇帝(校对)第2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0/686

  “他?哼……他何德何能!要不是他爹熙国公运作,父皇看在国丈的面子上,岂会让他担任右侍郎?”萧锐讥讽道。
  崔昌文自然知道周明文的能力,而且他当年因为榜下捉婿,和周家闹得不愉快,幸好自己是在冯巩先大人手下做事,若是换做周明文,早就被逼辞官了。
  哎,寒门做官,无势力依附,说下去就会下去。
  “这次周侍郎做科举主考官,便能表现能力。”崔昌文说道。
  萧锐摇摇头,道:“他就不是做事的人,小事还可以,真到独当一面的大事,他会输得很惨。崔大人可有想法高升,愿不愿意尝试一下右侍郎?”
  此时,萧锐才第一次提出招揽的意思。
  崔昌文一愣,立即明白萧锐的招揽之意。
  他的呼吸骤然急促了。
  他能凭借寒门身份混到礼部司郎中,若是没有头脑必然是不可能的,他也看出以后的局势,朝廷会剧烈发生变故,没有站队的官员都会被淘汰,你不惹事,不代表别人不惹你,因为你妨碍别人走路了。
  崔昌文也明白自己要走稳,必须投靠一方,但是他的性格让他真的不愿意和那些皇子们同流合污。
  但是今日,他结识了咸王。
  咸王的内在和外在,都对他的胃口,虽然现在咸王实力不强,但是这也是好处,因为自己先投靠,将来若真是从龙之功,那就真的能光耀门楣了。
  而且,现在咸王已经给了他未来报酬,礼部右侍郎!
  按理说,都是投靠之人立下投名状,现在咸王这般礼遇,崔昌文有些受宠若惊。
  萧锐没有催促,毕竟第一次见面,他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趁着两人相谈甚欢,趁热打铁,他有所犹豫是对的。不过,还需要看看他的态度,如果断然拒绝,那就不太好拉拢了。
  只是让萧锐没想到的是,崔昌文连忙起身,拱手作礼,深深鞠躬拜道:“殿下心意,下官心领,能跟着殿下学习,未来能蒙受殿下指点,便是下官的荣幸,能不能高升右侍郎,下官恐才疏学浅,能力低下,还是不敢让殿下操劳谋划。”
  成了!
  萧锐大喜,还以为他会说心意心领,但能力不足拒绝呢,没想到的是怕自己操劳。
  不愧是有个性的人,不同流合污!
  萧锐慌忙起身,扶起他,笑道:“本王离开京城之前,崔大人必然会擢升礼部右侍郎,一言九鼎,崔大人静候佳音!”
  崔昌文还要劝阻,但看萧锐面露笑容成竹在胸,便知殿下已有把握,便也笑了:“殿下知遇之恩,下官铭记五内。”
  “哈哈……有崔大人此言,当浮一大白,可惜今日无酒,那就以茶代酒,我们同饮!不过为了保护大人,我们还是私下结交,暂时不要声张。”萧锐笑道。
  “下官明白。”崔昌文点点头,既然已经决定投靠咸王,他自然要为萧锐着想。
  “叮咚……任务完成,结交并拉拢崔昌文,降临值+40,当前降临值80/100。”
  降临值到手!
  而且通过系统的任务,萧锐还能验证崔昌文是否心诚,如果他不心诚,对自己在虚与委蛇,那任务便不算完成,既然是心腹,自然不会造假。
  两人聊到傍晚时分,才离开茶馆各自回府。
  
第227章
父皇那个大抠门
  腊月二十五,夏皇封笔,从今日起到大年初一,御笔都要封起来,表示感谢御笔辛苦一年,国家大事皆从其出的功劳。
  当然,不是说封笔夏皇就轻松了,碰到需要决断的大事,还能通过口谕甚至找内阁大学士代笔而断。但这种情况很少,所以夏皇还是能安安静静休息的。
  但是现在看来,夏皇是休息不好了。
  昨日让东厂调查了十三位罪臣,今日吏部尚书商晋就递上来折子,举荐了新官员,速度之快让夏皇哭笑不得,啥时候夏国的朝政能做到这一步,大夏国想要无敌于天下也就不远了。
  举荐的折子递上来就递上来吧,这不会影响夏皇休息,置之不理便是,但是皇子们一个个来了,其目的昭然若揭,阻止吏部的举荐,他们也要插上一脚。
  被几个皇子折磨的头痛,夏皇一生气,把折子打回内阁,同时让人给李明扬带句话:“好好审核!别动不动就转折子。”
  这次夏皇对这位转折霹雳手的首辅大人怨声载道。
  送走几位皇子,夏皇忍不住说道:“还是小七和小九省心啊,没有为了举荐官员而烦朕!对了,他俩今日来请安了吗?”
  “回禀陛下,两位殿下想必有事耽误了,今日未曾来请安。”海大富说道。
  夏皇点点头,一寻思后,笑道:“准备一下,叫上燕青、沐尘,朕要微服出宫!”
  “是!”海大富的心立即提了起来,同时暗暗祈祷,陛下曾经的喜好,千万别犯了。
  今年似乎是几位皇子同时开府,又开始挑选太子,所以陛下没有想着微服出宫,前几年中,哪一年不是以闭关祈福为借口,偷偷地微服私访,什么溜达高兴了,什么时候回来,有过最长的记录是出去了四个月,愣是没有被其他人发现,毕竟奏折、奏章处理的那么及时,没事还下口谕责骂内阁大学士,谁敢相信陛下跑出去了?
  很快,燕青统领和沐尘指挥使来到,两人都是五品巅峰武者,燕青箭法高超,箭无虚发,而沐尘是锦衣卫副指挥使,刀法高超。海大富还想叫点禁军,但被夏皇制止了,就带这两人。
  所以四个人换上便装,出了宫。
  “老爷,咱们去哪里?”海大富不仅换上了百姓的衣服,还在脸上贴了假胡子,这就好比越是头发少的人要想打理头发,这是内心的自卑造成的,海大富这个岁数了都没有享受过胡子扎手的感觉,也真是可怜。
  “去咸王府看看!”夏皇不知怎得,突然想到了萧锐,似乎是今天没来烦他。
  就这样,沐尘再前面引路前行,夏皇信步而行,海大富跟随,燕青背着弓箭殿后。
  四人闲逛来到咸王府。
  沐尘上前扣门,门官出来后,是位老翁,他问道:“四位,从何而来,找谁啊?这里是咸王府,王府重地不可随便打扰。”
  海大富刚想说话,却被夏皇抢先:“我们四人初到京城,听闻咸王名声,特来拜访!”
  老翁打量四人,看沐尘和燕青都不像普通人,便点点头,笑道:“原来是江湖中的能人异士,真不好意,我家王爷不在府中,你们稍等!”
  老翁折回王府,片刻又回来了,然后手里拿着十两纹银塞给了夏皇,并道:“四位可以住在京城,并留下姓名,等我禀告贾先生,贾先生禀告王爷后,王爷自会安排府中下人去请四位!”
  “咸王不在府?”海大富一愣,看向夏皇。
  夏皇掂量着银子,笑眯眯道:“老翁,咸王真的不在府上?想必这银子和刚刚说的话,都是你的客套之言的,咸王不想拒绝拜访人,又怕拜访者失望,专门让你们送钱留姓名,调查来历后再谈见不见吧。”
  老翁一脸惊色,没想到被眼前人猜的如此准确。
  的确,这是萧锐的主意,有很多人都想投入王府成为幕僚、护卫,所以有很多人等会登门自荐,萧锐不想全部拒绝,万一真的拒绝了高手了呢,但又怕都是歪瓜裂枣,所以便让门官赠银。
  夏皇点点头,接着道:“此法既能赚取名声,又能不落人口舌,不错。另外,看来咸王的钱财不少啊,他的俸禄够支撑这么府邸的开支,还能赠银?”
  老翁一脸狐疑看着四人,就在这时,李元芳和李逵正好回府。
  “张老,怎么了?”李元芳看到夏皇四人,立即询问道。
  老翁说道:“这四人拜访殿下!”
  李元芳的目光打量夏皇,当看到沐尘和燕青时,眼瞳收缩,这两人和自己岁数差不多,而且修为丝毫不弱于自己。
  与此同时,燕青和沐尘也在打量李元芳和李逵。这两人一个五品巅峰,一个可战五品,没想到咸王府卧虎藏龙,竟然藏有这样的高手。
  “四位,不知尊姓大名,我好禀告殿下!”李元芳心知四人来历不简单,连忙抱拳询问。
  夏皇勾了勾手指,李元芳一愣,随即走上前去。
  “你是小七从扬州府救来的人吧,怪不得他要亲自前往。”夏皇低声道。
  李元芳眼瞳猛收,此事极其隐蔽,整个京城只有贾诩、诸葛元霸知晓,不对,还有一人!再加上此人称殿下为“小七”,李元芳立即明白眼前之人是谁!
  他吓得就要行礼,却被夏皇拦住:“无需礼节,带我入府吧。”
  “是!”李元芳亲自引路,带着夏皇四人进了府。
  此时王府中,萧锐正和贾诩一边手谈,一边交谈。
  “殿下,我看了你写给沈万三的东西,惊为天人,殿下是如何想到的?”贾诩问道。
  昨日,萧锐思来想去,绞尽脑汁,把提纯白酒的大致原理、改良造纸术和竹纸造纸术的大致原理、活字印刷术的大致原理、香水提炼的大致原理等等,都告诉给了沈万三。
  萧锐只记得大概原理,还要多谢九年义务教育和遍览小说学到的知识,但具体如何做是真的不知道,惋惜自己没看穿越前必备十项技能,不然现在也发财和出名了。
  但就是描述的大致原理,也让贾诩和沈万三惊为天人。
  萧锐笑道:“做梦梦到的,让先生见笑了,不过那些都是大致原理,具体怎么实验,需要做什么工具,具体步骤顺序,能不能试验成功,还要看沈万三找人不断尝试了。”
  “殿下,这一点你放心,这个世界缺少的只是道路,而不会缺少努力。只要能找到道路方向,便能成功!”贾诩笑道。
  萧锐颇为赞同,别看后世科技水平发达,但古人的动手能力之强,也是现代人不敢比拟的,正如贾诩所言,他们只是不知道该做什么,所以做不出来。现在告诉了他们怎么办,就算方向错了些,需要试验迂回,他们还是能调准方向,到达终点!
  萧锐笑道:“先生所言极是,我也相信只要不断试验,必然能发明成功,这可是一本万利的好东西啊。”
  贾诩语气一变,郑重道:“殿下,何止是一本万利的事!单说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单单这两门发明,便能在十年内,让大夏国的儒学教育赶超大赵国,二十年内,大夏国便是真正的儒学治国!超越大赵国指日可待!”
  顿了顿,贾诩道:“寒门难出头,为何?赚的营生只够生活,谈何读书?笔墨纸砚哪个不需要钱,尤其是书本,一本雕版印刷的书籍不便宜,四书五经一套下来,寒门弟子如何承受,而且科举需要很好的书法造诣,不在纸上练字,终究是不行,每逢科举,有些地方都会出现纸比钱贵的现象,便是因为纸少人多。而一旦书籍普遍,纸张普及,寒门弟子可以买下书籍和纸张,只要学会习字,他们在耕地中可以读书,在挑水时可以背书,放牧中可以读书,给了他们敲门砖,这些寒门弟子想要出头,谁敢放松懈怠?就算他们无法出人头地,他们的儿子,他们便可从小培养,一代一代下来,养成学习的习惯,天下人即是读书人!”
  贾诩深深叹了一声,道:“也许历经几代,便会彻底削减世家影响,寒门崛起也不在话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0/6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