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逼我做皇帝(校对)第4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8/686

  萧锐指着已经炸开的冰坝,说道:“如今冰坝已经掘开,冰棱可以往下游走,但是金沙河段弯度太大,过不了多久冰凌堆积还会出现冰坝。你万不可懈怠,立即组织人手整理这片河道,以此才能解决后顾之忧。什么时候解决了这里的麻烦事,本王什么时候回京,你的功劳,本王也会如实禀告陛下,论功行赏!”
  “殿下放心,卑职明白!卑职以项上人头担保,必须完成任务!”张宁立即立下军令状。
  萧锐点点头,地方官员就该有这样的觉悟,这样才能治理好管辖地,才能造福百姓。像苏明那种货色,抄家!
  随后,萧锐带领五千铁龙骑回曹州州城,直接住进了都指挥使司的军营中。
  一夜无话。
  次日,整个曹州州府一片火热,大量赋闲在家的百姓被招募,前去金沙河段整理河道,张宁凭借如朕亲临的金牌,把几个拖延的州府百官下狱,号召力立即就上去了。
  百姓是淳朴的,他们都知道凌汛的灾难,所以不仅是州府百姓,附近府县乡村百姓也踊跃参加,纷纷带上干粮拿起锄头、牵着牛车加入了其中。因为人数太多,一时半会都算不清,但粗略计算也得有近三万人。
  这可忙坏了张宁,他立即安排一千将士停下工作,改为维持秩序,并且引道百姓如何开挖工作。
  一时间金沙河畔热火朝天,百姓们在为了自己生活的家园而努力奋斗。
  萧锐查看了凌汛情况,果不其然,昨日炸开的冰坝又有堆积的迹象,上游温度高冰川融化快,下游温度低融化慢,再加上河流流动,冰凌堆积自然会形成冰坝。
  现在快速开挖这段弯曲的河道,把它整平坦,让冰凌往下游移动,只要不大量堵塞提升水平面,问题就不大。
  看完黄河情况后,萧锐和张良返回曹州州城,直接下令调查曹州刺史苏明,收集其罪证。
  苏明这种没脑子的贪官,想要查他太容易,萧锐拿到罪证后,直接派铁龙骑将其下狱并抄家。
  百姓听闻为之欢呼,指挥使的张宁也深感当今殿下的雷厉风行。
  又过三日,数万人开挖河道、筑河堤,终于将金沙河段的弯度解决,冰凌不在堆积,继续往下游移动。
  随后,萧锐带人顺着黄河河道往下游走,发现哪里的河道弯曲容易形成冰坝,就通知当地的刺史或者知府派人整理,就这样,萧锐顺着河道来到了济州。
  济州,别称泉城,自然是因为境内泉水众多,拥有“七十二明泉”,又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和曹州刺史相比,济州刺史就务实了,她早就招募百姓对济州境内的黄河河道进行整理,因为济州处于曹州的下游,一旦曹州凌汛决堤,下游的济州最是倒霉。
  萧锐进城后,听这位济州刺史汇报完情况后,满意地点点头,并重重表扬了他,便没有查他。
  这也让济州刺史提的心落了下来,生怕抄家小狂魔会一言不合就开抄!
  忙碌了好几天,凌汛灾情总算得以控制住,萧锐也能松了一口气,随后他让张良写一道折子,把来鲁东的经过详细记录,并派人加急送回京都。
  要提的是,萧锐来到济州后,铁龙骑的辅兵也到了。
  所谓辅兵是专门辅佐重甲骑兵的,共有一千人,他们每人骑乘一匹战马,并携带两匹战马,一匹为重甲骑兵换乘所用,一匹为专门负重所用。
  重甲骑兵虽然所向披靡,但附甲而行时,速度并不快,机动性受限制,所以便需要辅兵辅助。
  赶路时,重甲骑兵卸去重甲,由辅兵携带,如此能提升赶路的速度。其次,辅兵还负责粮草、食物、照料马匹、担当斥候等等辅助措施。
  重甲骑兵是所向披靡的,但也不是万能的!必须依托着大军。当没有大军补给做后盾时,辅兵的价值就体现了出来。
  夏皇组建铁龙骑时,就想把重甲骑兵的软肋克服,提高机动性及行军速度,如虎添翼的铁龙骑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辅兵的到来,让萧锐心头活跃了起来。
  济州距离燕都也就八九百里路程,这些天光忙着治理凌汛,并未关注北方战况如何,如今冠军侯有三十万大军戍卫北方边境,后续的兵力正在源源不断地给他送去,此时他应该和齐国、元国之军打得不可开交吧!
  所以心头活跃的萧锐就想北上,带着拥有陨铁打造的马槊和铠甲的铁龙骑,大杀四方,如同一柄尖锐的利刀直接撕开齐军和元军的皮肉。
  一旁的张良察觉到了萧锐的心思,顿时笑着问道:“殿下想北上?”
  “知我心者,子房也!男儿何不带吴钩,攻占敌国无数州!我也有此热血,可是因为是太子,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又呆在宫中远离战场,自然不敢乱来。但是现在不一样啊,马槊打磨好了,光明铠擦亮了,总不能还把它们藏起来吧。”萧锐由衷道。
  顿了顿,萧锐问道:“子房支持我吗?”
  张良笑道:“作为殿下的臣子,从身份上来讲,自然不能支持殿下去战场,殿下也明白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道理,一旦去战场出了差池,那就悔之晚矣。但是若从战略上讲,如今的大夏两面受敌,赵、齐、元三国攻打大夏,大夏也十几年休养生息没有兵戈,所以百官和百姓都心里发慌,都不知道能不能抵挡三国的进攻。”
  萧锐认可的点点头。
  当元军借道进犯大夏,虽然被冠军侯阻拦了阴谋,但消息传回京都,养心殿的几位都督和内阁大学士,面色都很凝重。
  连高官都担心,更何况是百姓啊!
  单打独斗不用怕,以一敌三就会让人多想。虽然陛下相信大夏的实力,但是他无法不让群臣和百姓多想。
  甚至乎,随着战争的纠缠,迟迟难诀胜算,一旦敌军在大夏境内散播谣言,那更会让百姓的心情更加急躁。
  军心、民心一旦不稳,再想修复就难了。
  张良又道:“所以,想要解决大夏子民心中的担忧,凝聚强大决心,大夏的军队需要在战场上大胜一场!只有特大捷报,才能横扫一切猜疑。但是现在的局势还属于双方胶着,不管是冠军侯,还是常胜侯,亦或是湘州的镇远侯,都难以取得压倒性的捷报。”
  “那么,还有其他办法吗?”
  “当然有!这就是刚刚属下说的,从战略和局势来看的话,殿下如果能领兵杀入齐国境内,大杀四方,如入无人之境的话,此捷报传回大夏,大夏的臣民会怎么想?”
  萧锐一激灵,眼前骤然一亮。
  是啊,臣民会怎么想?
  他们英俊无比的太子殿下随便带五六千人就杀入了大齐国,连攻数城,大破敌军,这是何等神威!
  侧面也反应齐国和元军是纸老虎,根本不是大夏的对手!此举立即就会凝聚大夏臣民自信心,也让军心稳固。
  突然,萧锐反应过来一件事。
  他惊愕道:“我们来曹州治理凌汛,陛下派辅兵前来,并带来了马槊和铠甲,是不是早就预料到我想北上?”
  张良哈哈一笑,点了点头。
  不愧是张良啊,早就看出了陛下的心思,他也没有对萧锐明说或者是诱导,因为他知道萧锐肯定会这么做的!这就是高智商啊,善于揣摩和推测,料事如神。
  萧锐忍不住地竖起了大拇指,赞道:“子房果然见微知著、料事如神。”
  张良却摇了摇头,道:“当今陛下才是神人也!他得知凌汛后,便猜到殿下会主动请缨,所以便有接下来一系列的操作。这份运筹帷幄的手段,属下甘拜下风。”
  拥有一个这样的父皇,真是半点谋反的心思都不敢有啊。
  张良又道:“殿下,当今陛下明白君子不涉险的道理,但陛下更加明白,一位储君更要有席卷天下的气势。殿下若是久居宫中,世人只知殿下是太子,将来是夏皇。但若走出去杀出一个血路,世人会明白夏国将出了一位拥有横扫天下气概的帝王!这是陛下对殿下的器重和信任,所以纵使前方危险重重,陛下也会让你去!”
  萧锐点点头,明白了陛下的良苦用心。
  自己的目标是一统神州,若打不出一个凶残的气势出来,如何争霸天下?
  “子房,我们现在就整顿兵马,出发!我的大刀已经饥渴难耐了!”萧锐跃跃欲试。
  谁知,张良却神秘一笑,道:“殿下,既然决定打齐国,那就玩场大的,让齐国能感受到胆寒的恐惧,所以我们不北上!”
  萧锐一怔,看着他运筹在胸的模样,立即明白了,早在自己离开京都时,他和贾诩、郭嘉就已经开始布局了!
  好吧,只有自己被蒙在鼓里!
  真尴尬!
  
第445章
渡海入敌国!
  不北上,那如何杀齐军和元军一个片甲不留?
  萧锐越加好奇,不知张良打的什么哑谜,连忙问道:“子房,你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啊?不北上,那去哪里?速速说来!”
  张良笑道:“殿下,此去北上,必然路过燕京,和冠军侯碰面,虽然冠军侯智谋深远,能看出陛下的用意,但现在北方边关交锋四起,敌人的暗探密布,殿下一旦出现,必定引起齐军、元军发疯似的进攻,因为殿下对他们而言诱惑力太大了。敌军疯狂,对我们的计谋极其不利,所以不能北上。来之前,属下已经和文和先生、奉孝沟通过了,相信两人也禀告了陛下……”
  说到这里,张良指向东方,说道:“此去东北方是东营府,靠近渤海。而平波侯驻扎在琴岛,防备敌军通过海上进攻。咱们大夏国的造船技术并不发达,支持不了大规模渡海作战,但是把我们五六千人和马匹送到齐国的领土,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且沈万三带领八艘海船北上,算算时间也该来到了!从东营府上船,跨过渤海就到了齐国的滨城,那里驻扎了齐国的海军,其目的也是防备大夏渡海进攻。所以我们不能在滨城上岸,而是绕过渤海湾进入黄海,继续往东北而去,在丹东上岸!”
  “丹东府并非齐国的大型海港,驻扎很少的海军,我们从那里上岸后,便可跃马往西北而去,直插齐国腹地之中,搅他个天翻地覆!”
  “原来是这样!妙啊!”萧锐眼前大亮。虽然是孤军奋战杀入敌国腹地,一旦包围必然全军覆没,但是萧锐的铁龙骑可是机动性也不弱的重甲骑兵啊!
  其次,这次带来的火药才用了一半,来时萧锐就好奇为何要带这么多火药,贾诩当时抚须笑道:“有备无患”,现在是明白了,早就在算计之中。
  再加上火药防身,想要全歼铁龙骑,一两万大军都不够塞牙缝的,最起码四万大军,而且还必须是骑兵!
  “那还等什么啊!子房,我们现在就出发!”萧锐立即喝道。
  张良点点头。
  随后,萧锐命李元芳、典韦和养由基整顿铁龙骑和辅兵,随即大军离开济州,往东北而去。
  次日到达东营府。
  此时东营府的黄河入海口停靠着十五艘大型海船,其中八艘正是随沈万三南下航海的海船,另外七艘是平波侯从琴岛调派而来。他们昨日上午便在此停靠,等待着萧锐的到来。
  负责此次运送的是平波侯麾下的一位总兵,他参见萧锐后,立即安排船员将战马送上船。
  因为担心战马受惊,所以特意将马匹的眼睛蒙住,马蹄子上也包上布料,避免踩踏甲板时受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8/6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