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逼我做皇帝(校对)第6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2/686

  张良接到消息后,并没有吃惊,而是拿着消息去面见萧锐。
  萧锐正在浏览京都传来的公文,朝廷有七位内阁大学士主持工作,基本无恙,所以他也能放心的在这里久留。
  只是当看到张良拿来的情报后,气得他拍桌喝道:“岂有此理!韩信好大的胆子!”
  其他人不知情况,吓得内心一颤,还是第一次见陛下发这么大的脾气,韩信搞出了什么事?
  张良笑道:“陛下息怒,韩信料到陛下不会同意他铤而走险,所以先斩后奏。现在他已经出发,已成定局。”
  萧锐气愤道:“这个韩信,太胡闹了!横穿四郡去山原郡,去夺取秦岭三关,这何止是铤而走险,这是自找死路。一旦被人围堵包围,那就是全军覆没的可能。蒙毅绝非善类,乃是当世名将,万一发现他的意图,那七万多儿郎就危矣了。”
  “陛下初闻此消息都难以置信,更何况是其他人。蒙毅虽然是当世名将,智谋高远,但他自身也有缺点!他会考虑到秦岭三关的重要性,甚至可能派兵镇守山原郡,但是他太稳,以至于他不会相信韩信敢铤而走险直取秦岭三关。其次他心善,换做是我,直接放弃漠河郡和青川郡,回防山原郡。但蒙毅很可能想和元国求和,不想放弃北方五州。”张良虽然身在藏西州,却对东启区域的情况了无执掌,并且尽在掌握。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可是张良的本事。
  萧锐看着一脸笑容的张良,说道:“看来子房早就猜到韩信会这么做了,是不是你给韩信出谋划策?”
  张良摇了摇头,道:“微臣不敢!微臣有这个想法,毕竟如果真的夺下了秦岭三关,那意义重大,大大缩短了拿下东启十六郡的时间。但太凶险,所以微臣虽有想法,但不敢声张。韩信是自己的谋略,和微臣不谋而合。”
  贾诩也笑道:“陛下,韩信不是好大喜功之人,他既然敢这么做,必然经过深思深虑,既然已经开始,那就促成这件事。”
  萧锐点了点头,然后看向张良和贾诩,问道:“两位先生,接下来该怎么帮他?”
  张良和贾诩对视一眼后,贾诩先道:“陛下,我立即通过鹰信联系郭嘉,让他说服铁木真和蒙毅和谈,先把蒙毅的注意力引到元国上面,为韩信打掩护。”
  张良则道:“陛下,陈庆正在颖郡围剿秦军,现在立即抽调他的十万兵马,放弃颖郡,继续西去,在赵都郡和严州郡的南面制造动静,吸引赵都郡和严州郡内秦兵的注意,让韩信的兵马能从北面穿行。他们一部分伪装成押送俘虏的秦军,一部分伪装成起义军和难民,又远离人烟,虽然速度可能慢了些,但行踪得到了保证。”
  “其次,速速调派更多的兵马过去,抢占东部的各郡,以此让秦国朝廷产生误区,不会意识到我们的真正意图。”
  萧锐听后,立即说道:“就按照你们的方案来做。成事在人谋事在天,韩信这次铤而走险虽然很凶险,但一旦成功,便是不世之功!朕能帮些什么吗?”
  张良笑道:“陛下坐镇这里,便是对韩信最大的鼓舞。”
  萧锐立即笑了。
  ……
  郭嘉收到贾诩的秘密鹰信后,立即去找了铁木真。
  铁木真二十余岁,有着元人的魁梧,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很有威严。
  “先生怎么了?”铁木真起身,恭敬问道。
  郭嘉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承认,铁木真有称王的资质,单单这礼贤下士姿态,就会让更多人忠心耿耿。
  可惜,郭嘉早就遇到了明主,就算不遇到明主,郭嘉也不可能效忠铁木真,因为非我族人其心必异。
  郭嘉伸出右手放在胸前,行了一个草原的礼节,然后说道:“头领大人,秦国的蒙毅将军派来使臣多日了,头领准备怎么回复?”
  铁木真伸手请郭嘉坐下,并道:“此事我考虑再三,迟迟拿不定主意,正想请教先生。”
  郭嘉笑道:“头领廖赞了,郭某只是提些建议,若是疏忽之处,还望头领海涵。”
  “先生这话见怪了,先生拥有大才,必能助我一统草原,未来更是能一扫诸国,建立一个新帝国。”铁木真郑重道。
  郭嘉点点头,便道:“既然头领有此大志,但便无需考虑再三了,我们可以和秦国合作!”
  铁木真一怔,道:“先生的意思是和秦国合作对付夏国?是啊,现在夏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已经赶超我们和秦国了,若是任其发展,恐怕更难应付。”
  郭嘉继续道:“夏国是需要压制,不然会越来越强。但是夏国又不好对付。可汗已经派兵南下,可惜遭遇大败。我们现在也可以挥兵南下,攻打夏国的甘州和肃州,但夏皇在那里屯了重兵,我们根本捞不到好处。所以在我看来,自己变强才是王道!纵观夏国变强的过程,他是一边扩充土地,一边收纳百姓,事实证明,拥有土地和百姓,才拥有变强的资格。头领,我们蒙古部落是游牧民族,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现在到时候改变了。我们应该抢占土地,招揽百姓,而这片东启十六郡,就是最好的区域。这里有肥沃的土地,十六郡的庞大面积,四千多万人口,一旦全部收入囊中,蒙古部落将拥有第一大部落。”
  顿了顿,郭嘉继续道:“所以郭某的意思,是和秦国虚以委蛇,表面上合作,获得充足的好处,然后退军让蒙毅掉以轻心,让他好好和夏国对打。两方势力不相上下,最后不管哪一方胜利,都是惨胜。到时候我们便可继续挥兵南下,拿下十六郡……”
  郭嘉的声音仿佛带着魔力,钻进了铁木真的心里。
  铁木真听后,愣了许久,才悠悠道:“先生这句话说的没错,自己变强才是王道。我们能打夏国,可惜夏皇太狡猾,只守不攻,在边关筑墙修城,还派重兵看守,根本不给我们机会。既然无法从夏国身上变强,那就从秦国下手。东启十六郡是好地方,若是能被蒙古部所得,我根本就不用看可汗屈可律的脸色了!”
  “头领说的极是!而且头领的未来不该局限在草原,而是整个神州大陆!现在应该跳出草原了。”郭嘉循序诱导。
  铁木真极为认可的点头。
  这时,郭嘉笑了笑,又道:“另外,这次还是重创可汗的大好机会!头领和蒙毅合作后,便可将拿下东启十六郡的计划告诉可汗,可汗听后必然欣喜,而且他必然要插一脚,因为他怕头领你会越来越强大。所以他一定会派遣兵力参与,时候,让可汗来围剿十六郡的残余势力,头领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妙啊!”铁木真眼前一亮,立即起身拜道:“先生大才,有先生辅佐,铁木真大业可成啊!”
  郭嘉连忙起身,还礼道:“头领对我有知遇之恩,郭某自然鞠躬尽瘁相报。不过头领,这次可是让蒙毅大出血的机会,郭某建议还是和蒙毅当面商谈结盟一事!”
  铁木真点点头,道:“我现在就去安排!”
  说罢,铁木真匆匆离去。
  郭嘉嘴角微微扬起一个弧度,转瞬即逝。
  他看向东南方向,仿佛穿过疆域看到了萧锐。他知道,自己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啊!
  很快,铁木真的要求传到了蒙毅那里。
  双方相距百十里,距离很近。
  蒙毅并不惊讶铁木真会同意结盟,毕竟元军被他挡在这里,他们根本抢不到什么好处。现在只要他们退兵并且承诺不侵犯,蒙毅便给他们粮食。
  所以何乐而不为呢。
  “夏军到了哪里?”蒙毅最担心的还是夏军。
  身旁副将道:“飞鸽来信说,夏军还未出东祁郡,不过按照速度应该快了。”
  蒙毅点点头,道:“蒙放呢?”
  副将道:“已经出发了,有蒙将军带兵去守山原郡,秦岭关卡必将高枕无忧,将军不用担心。”
  蒙毅这才松了一口气。
  如果元军真能退兵,那他就能腾出手来专心对抗夏军了,没有了后顾之忧,蒙毅还真不怕夏军,再怎么说,东启十六郡也是秦国的地盘。
  而且朝廷也传来了好消息。
  白蒙和蒙恬击败了襄王秦羽和庄王秦项的先头军,嬴皇占据大势,镇压两王只是早晚问题,等局势缓和,便可派兵支援蒙毅了。
  “立即给铁木真回信,明日约定在汉桥口碰面。”蒙毅吩咐道。
  副将抱拳领命,立即下去安排。
  与此同时的韩信,他作为先行军,伪装成“秦军”,押送着夏军已经快出东祁郡,马上要进入严州郡。
  严州郡是南北走向,所以东西跨度不长,按照韩信急行军速度,最多三天,便可进入赵都郡的地盘。
  而赵都郡作为曾经赵国的都城,这里驻守了好几万秦军,所以一旦进入赵都郡,就得格外小心了。
  
第654章
颜小小生产:保大人,还是保婴儿?
  韩信领兵进入了赵都郡时,蒙毅和铁木真的结盟洽谈正在开始,陈庆之则领兵在严州郡和赵都郡的南部活跃,吸引秦军注意力,为韩信的行军提供了便利。
  萧锐虽然替韩信担心,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希望他们遇水搭桥、遇山开路,遭遇困难能逢凶化吉,成功进入山原郡,拿下秦岭三关。
  似乎是战事成双,就在东启区域内战火连起之时,燕国京都飞来了鹰隼,位于燕都中的西厂暗探禀告了一件大事:
  魏国再再再次举兵攻燕了!
  没办法,魏国和燕国是世仇,当年燕国能成立,就是燕国开国皇帝抢了魏国的土地。当年还没燕国时,魏国的强大不逊色于秦国,可惜当年燕国一连三个昏君,导致燕国朝局混乱,而燕国的开国皇帝是魏国的统兵大将,立即揭竿而起,自立为国。
  所以仇恨就这样产生了。
  这次魏国攻打燕国,和以前还不一样。
  如果说以前魏国攻燕,还有所保留,毕竟魏国内部斗争严重,分封的诸侯拥兵自重,需要留一些兵力威慑诸侯,那现在燕国得到了新作物,这更让魏国担心和惊恐了。
  魏国也在遭遇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此消彼长之后,燕国会越来越强,到时候反过来,那就是燕国开始欺负魏国了,所以魏皇开始慌了。
  为此,魏皇联络国内的诸侯,并许下重诺,拿下燕国后根据出兵兵力共分之!
  皇帝的话一言九鼎,魏国各路诸侯也意识到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所以纷纷响应魏皇号召开始出兵。
  这一次,共集结了一百三十万兵力,分为七路,开始进攻燕国,规模乃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
  以前燕国和魏国之间的沼泽险地也因为酷夏也晒干了,燕国失去了最后的天然屏障,接下来只能正面迎战了。
  新登基的萧七夜年纪太少,根本无法处理国事,所以大小之事由三位辅国大臣负责,当然了,长公主燕玲珑也参知政事,在其中扮演非常很重要的角色。
  面对魏国的进犯,燕国上下都很担心,毕竟魏国的凶恶昭然若揭,魏皇想要缓和国内局势,攻打燕国就是突破口,所以这次才会出动史无前例的兵力,而且抱着覆灭燕国的决心。
  燕玲珑和三位辅国大臣商量后,立即调动一百万兵力进行抵御,流年不利又碰战乱,新作物还没普及,这对燕国而言又是一场新灾难。
  萧锐看完情报后,就递给了张良和贾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2/6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