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逼我做皇帝(校对)第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686

  
第77章
反击第一步
  贾诩去见孟老夫子了?
  感觉是八竿子打不到的关系,贾诩善权谋,儒学方面并不精通,他为何能见到极少见客的孟老夫子?
  孟老夫子是夏国儒学界的泰斗,京城中数一数二的大儒名仕,甚至教导过少年时的夏皇,是夏皇的启蒙老师,后来入朝为官,做过翰林供奉,历任吏部尚书并进入内阁,儒名满天下。
  在他古稀的年纪,夏皇有意赐封他太师之位,却不想他突然致仕,谢绝了夏皇的恩典,而是开创了跃文书院,致力于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栋梁,并且积极提拔寒门弟子,乃当之无愧的儒家大士。
  贾诩是如何争取到见他的机会?
  此事需要倒退到昨日。
  内廷司的刁难,让萧锐等人一肚子火,贾诩自然要展开行动。这三个月来,贾诩都在了解京城的文武百官,熟悉他们的身份、关系网、价值,方便更好地辅佐萧锐。
  这次内廷司的刁难,肯定是有人指使,不然内廷司的掌印太监不敢擅作主张,而内廷司是皇宫二十四衙门之列,文武百官的力量都不方便介入,也不能介入,那么就能找朝廷外的人,而德高望重的孟老夫子就被贾诩联想到了。
  贾诩便问萧锐:“殿下,在下记得你精通诗词,曾在集文殿学习时出口成章,如今心中可有好诗能吸引阅文书院孟夫子的注意?”
  萧锐眨眨眼,对高全喝道:“高全,笔来!”
  随后,贾诩携带诗句前往阅文书院,并将诗句交给了阅文书院的一名讲师,请他转交给孟夫子,并希望明日能来拜会。
  就这样,才有了今日贾诩拜访孟夫子一事。
  贾诩见到了孟夫子,只见他鹤发童颜,虽是耄耋之龄,却也是朝枚之年,精气神很饱满,充满文儒之气。
  贾诩不敢托大,连忙拱手拜道:“贾某拜见孟夫子,失敬之处还望恕罪。”
  孟夫子起身走来,请贾诩入座,并笑道:“贾先生客气了,老夫普通之人,何谈恕罪一说?贾先生替咸王殿下前来,是老夫招呼不周才对。”
  贾诩笑道:“本来咸王殿下要亲自来拜访,但考虑到刚刚开府,满京城的目光都在注视着,突然前来拜会,恐影响夫子声誉,便只能委托在下前来,有事相求。”
  孟夫子请贾诩坐下,他回到上首主位,旁边案桌上摆放着昨日贾诩送来的诗句,他又扫了一眼,颇是喜欢诗中的豪迈。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喜欢虽喜欢,但若是别有用心,投机取巧,就让人心生不悦了,所以孟夫子怀疑,这七殿下也脱离不了俗套,想着拉拢自己?那这借用文学的手段就显得卑劣了,令他不齿。
  联想到这里,孟夫子就更加不悦了,他向来嫉恶如仇,最厌烦这种溜须拍马、趋炎附势的勾当,更何况还是堂堂皇子所为。
  贾诩将孟夫子的不悦看在眼中,他淡定地喝了一口茶水。
  论儒学,我不如你。
  论心思,你不如我。
  果不其然,孟夫子上钩了,问道:“不知七殿下所求何事?老夫年事已高,恐无力操办。”
  贾诩却道:“咸王殿下恳求夫子同意,让一名奴隶籍身份的男童入院读书!”
  “嗯?”孟夫子一愣,似乎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问道:“贾先生,你说什么?”
  贾诩再次道:“咸王殿下恳求夫子同意,允许一名奴隶籍身份的男童入院读书!”
  顿了顿,贾诩留给他思考的时间,又解释道:“咸王殿下也深感惭愧,竟然恳求夫子这种事,但想要奴籍身份的人能入院读书,也只有夫子下令才能办到了。”
  孟夫子既纳闷又好奇,原来七殿下不是拉拢自己,只是求一个入学的名额,还是为了奴籍的男童,这其中有什么曲折?
  “咸王殿下贵为皇子,身份尊贵,为何会替奴籍男童忙碌?”孟夫子忍不住问道。
  贾诩叹息一声,反问道:“夫子,前些日子殿下在养心殿受罚下跪,并被夏皇训斥禁闭在家的事,你可听闻?”
  “有所耳闻,好像是七殿下擅自离京剿匪。”孟夫子自然不可能不闻窗外事,尤其是皇家的事,更是民间谈论的焦点。
  贾诩道:“没错,殿下受罚,的确是因为离京剿匪,但之所以跪这么久,还被夏皇训斥关了禁闭,却因为其他事。”
  说罢,贾诩将萧锐答应罪妇,照顾土匪之子,并拒绝夏皇的命令,没有将土匪之子交予东厂处置。
  孟夫子有些动容:“七殿下信守承诺,不卑不亢,难得,难得啊!”
  贾诩笑道:“虽然殿下跪了四个多时辰,被关禁闭十几天,但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殿下来求夫子名额,也是希望,能用儒学的培养,让他洗去匪气,树立正值品性。如此,也算对得起殿下的良苦用心。”
  孟夫子更加动容,道:“好,此事老夫赞同,明日便可将那名男童送来学习,老夫保证,不会让他受到欺凌。殿下如此胸怀,老夫岂能推辞?”
  贾诩立即起身深深鞠躬,道:“素问夫子乃天下良师,有教无类,今日一见,名不虚传。咸王殿下也果然料事如神,和夫子惺惺相惜。”
  “哦?你家殿下说了什么?”孟夫子被牵着走,立即好奇询问。
  贾诩眯着眼睛,闪烁精明,笑道:“咸王殿下说,孟夫子是一位真心教书育人的人,而不是为了追求利禄、世间虚名。殿下说夫子您一定会答应此事,不是看在他的面子,而是土匪之子也有读书的权利。”
  “哈哈…善哉,善哉…”孟夫子闻之,哈哈大笑而起:“咸王有如此想法,的确和老夫惺惺相惜,若有机会,定要拜会交流。”
  贾诩伸手入怀,取出一份卷轴,然后双手捧起献给孟夫子,说道:“咸王殿下万分感激夫子的帮助和信任,但赠送黄白之物太低俗,字画书法也入不得夫子的法眼,所以殿下亲自写了一篇文章,请夫子点墨指导。”
  “哦?我倒要好好欣赏。”孟夫子大喜,能写出龟虽寿,文章会差吗?
  
第78章
反击第二步:孟夫子驾临
  孟夫子接过贾诩呈递的卷轴,心中甚是好奇文章内容,于是连忙打开观赏。
  卷轴缓缓打开,映入眼帘是两个字的题名:《师说》。
  孟夫子一喜,莫非此文章是描写老师的?正和他的胃口。
  随后,文章第一句就让他无比激动和动容。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好,说得妙!一笔点出师者之价值!”孟夫子雀跃道:“老夫为何谢绝陛下恩典,开创书院?传道、受业、解惑,此乃吾之心愿也,亦是天下所有夫子的初衷!”
  他继续浏览,瞬间陶醉于文章之中。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圣人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为了结合历史,萧锐将文章进行了稍许改动,但未改的是韩愈大家的文章精髓。
  孟夫子喃喃念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读到感慨之处,撩动心弦,情难自抑间情绪奔流,他竟然热泪盈眶,道:“世人皆耻学于师,这是糟粕陋习,老夫治学,最大初衷便是改变这个态度!师道立,则善人多,师道传,则礼仪扬!在学习的层次,就该无贵无贱,无少无长,圣人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啊!为何世人看不透呢?看不透呢?”
  “留一手,断了传承。”
  “怕后浪推前浪,这才是糟粕啊!”
  孟夫子愤慨后,赞道:“没想到咸王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见地,难能可贵。”
  说完,他小心翼翼卷好轴卷,如获至宝,并对贾诩道:“此文章,老夫会好好珍藏。”
  贾诩高兴道:“殿下若是知道夫子如此喜爱,他定然欢欣鼓舞,可惜,他尚在禁闭期间,陛下并未收回成命,又担心影响夫子名誉,不能和夫子当面论述,此遗憾也。”
  孟夫子点点头,他现在也对萧锐万分好奇,想见见这样一位才俊,于是道:“老夫做事,何必管其他人揣摩?既然殿下不能来书院,老夫明日登门拜访,如何?”
  贾诩大喜,起身躬身,道:“在下先替殿下感谢夫子的重视,明日等候大驾!”
  “好,明日定到!”孟夫子哈哈大笑。
  随后,贾诩和孟夫子约定好时间,便告辞离开。
  出了阅文书院,贾诩上了马车。
  驾车的伍战法连忙问道:“贾先生,事情进展的如何?”
  “殿下的师说简直是利器,自然水到渠成。”贾诩笑道:“明日孟夫子就会亲自登门拜访。按照之前的计划行动,我们迅速回府,我要向殿下回禀。”
  伍战法立即驾车回去。
  萧锐在府中静候佳音,看到贾诩回来时面带笑容,便知事情搞定了。
  “殿下,明日巳时,孟夫子会登门拜访。”贾诩说道。
  萧锐笑道:“那明天就看内廷司的表现了。”
  “是啊,他们本色出演,连演都不用演了。”贾诩打趣道。
  一夜无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6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