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校对)第12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1/1307

  所以乌利乌没有急着去和亚历山大会合,而是首先到了巴里亚里多德,因为他觉得在这里或许对姥爷更有用。
  今天乌利乌回来的很晚,或者干脆说已经是凌晨,睡在窗边的阿隆索听到动静迷迷糊糊的爬起来向外面看了眼,让他意外的是今天乌利乌不是一个人。
  有几个人和他一起匆匆进了贝鲁格特家,可没过多久就又急急忙忙的离开。
  从窗子向外看去的阿隆索注意到那些人到了街上之后就各自四散分开向着不同的方向走去,很快他们的身影就消失在了街口。
  阿隆索还想再睡一会儿,不过却被乌利乌吵醒了。
  他看到回到房间乌利乌似乎显得异常兴奋,而且虽然看上去有些疲惫却显然并不打算立刻休息。
  天色渐渐稍微亮了的时候,正迷迷糊糊打着盹的阿隆索忽然被一阵隐约听去如同沉闷的震动声响惊醒了。
  那声响来自他的身下躺着的木床,这让阿隆索不由猛得一个机灵,就在他以为是地面在动时,他听到了外面如同从大海深处涌来的巨大波涛般的声浪。
  阿隆索一下坐了起来,他听到楼下父母也显然被这动静惊醒,他爬在窗台上向外望去,霎时被看到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
  阿隆索发誓从没见过这么多的人,其实即便是老贝鲁格特也没有见过这种场面。
  当初胡安娜夫妻第一次进入巴里亚里多德的时候虽然盛况空前,但和现在这情景相比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气氛。
  沉重,压抑,愤怒和可以明显感觉到的茫然与彷徨。
  人们从一条条的街道上出现,纷纷向着王宫的方向涌去,很多人手里举着十字架和卡斯蒂利亚王旗,不过更多的是代表着死亡与不幸的黑色旗帜。
  如果仔细看会发现其中很多显然是用撕扯开的袍子绑上之后临时充作旗帜,不过正因为这样,就更凸显出人们的悲伤与那似乎已经压抑不住的愤怒。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老贝鲁格特隔着门缝看着外面从自家门口经过的人群,看到从楼上下来的乌利乌,他不由开口向摩尔人这么问。
  不知道为什么,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一切和这个摩尔人有关,可老贝鲁格特就觉得他一定和这事有瓜葛。
  “胡安娜,死了。”乌利乌从发呆的夫妻俩人中间穿过去,他站在门口稍微听了听外面的动静,然后把包头巾裹在脸上,在贝鲁格特夫妻呆愣愣的注视下,打开房门走了出去。
  “胡安娜,他说的不会是……”
  女人呆呆的看向老贝鲁格特,看到丈夫同样难看的神色,她知道自己应该是没有猜错了。
  “我的上帝,这是怎么了。”看着每个从门口经过的人都向房里看上一眼,那样子好像在质疑为什么他们不跟着一起走出去,女人哆哆嗦嗦的想要关上房门。
  可老贝鲁格特伸手拦住了她。
  他抬头看看躲在楼梯口向下偷看的儿子,向女人点了点头,然后就抓起一旁的衣服快步跟着走出了房门。
  老贝鲁格特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人群当中,而女人则发现街上的很多人家也已经打开了房门,不但是男人,连一些女人也跟着走出了家门,他们纷纷融入街上的人群,在那些旗帜的引导下,从各条街道向着王宫的方向源源不断的涌去。
  斐迪南想要在人们还不知道实情的时候迅速解决胡安娜之死引发的危机的打算,就此失败。
第二百八十章
进军:巴里亚利多德!
  几个骑马的人在道路边的树林里探头探脑的向大路上看着。
  这片树林的地势颇高,所以从这里很容易就可以看到道路尽头的情景。
  这几个人身上的服饰各自不同,有的人很坦然的把主人家的纹章露在外面,有的则遮遮掩掩显然不想被别人看到。
  而且虽然聚在一起,可他们之间似乎也多多少少的相互疏远,有些甚至还隐约露出敌意。
  “怎么还没有来?”一个人似乎因为不耐烦对熟识的朋友问。
  “不可能那么快的,听说公爵是要带着马德里人向巴里亚里多德进军的。”回答的人看了眼在马上也翘起身子向远处不停探望的同伴摇摇头“我家老爷说这可是大事,肯定不会那么随意的。”
  “可是不是说已经出了马德里了,”之前问话的人不耐烦的说“那位公爵为什么不只带军队呢,带着一大群平民每天能走多远?”
  听了他的抱怨,同伴只是耸耸肩,对贵族老爷们的这种事情他们不是很懂,至于那位公爵为什么要自找麻烦的带着一大群看上去的确没什么用处的普通平民,这也不是他们需要关心的。
  这些人都是巴里亚里多德的贵族们派出来探听消息的,因为听说罗马忒西亚公爵已经公开宣布进军巴里亚里多德,其中一些心思活泛的人已经开始考虑在一边应付斐迪南的同时,一边是不是该“喜迎王师”了。
  这种看似两边下注的把戏对贵族们来说并不困难,而且他们相信即便是斐迪南也很清楚他们在做什么。
  远处的地平线上蔓延起了一片淡淡的烟尘,这些人立刻骚动起来。
  他们知道那应该是大批的队伍才会引起的变化,而且算算探听来的消息,马德里的队伍也差不多应该已经到了。
  从马德里出发经过塞戈维亚渡口,然后从对岸登陆向巴里亚里多德前进,这段路上除了因为渡河有些困难,沿途还算平静。
  在那个叫黑潭村的附近,亚历山大授命由马德里主教主持,举行了一次简短而又肃穆的安魂弥撒。
  整个过程虽然因为是在进军途中简化了不少,但是却弥漫着浓浓的悲哀与沉重。
  作为卡斯蒂利亚王子和胡安娜的表兄,亚历山大在弥撒之后进行了简短的演说。
  他没有大段的引用圣经或是回顾历史,因为这会让下面那些平民因为听不懂而完全不知所谓。
  他只是愤怒的质问“这一切是因为什么!”
  为什么胡安娜会放弃她的王位逃离巴里亚里多德?
  为什么她会遭遇这样的可悲命运?
  为什么自从登基之后,人们几乎从未见过女王履行她应尽的职责?
  还有为什么这样的噩运会降临在他可怜的表妹身上?
  一个个的质问引起了马德里人的共鸣,人们大声回应,跟着发出愤怒的质疑。
  当然面如此的怀疑,没有人能回答他们的质问,于是民众被点燃的怒火再次熊熊燃烧起来。
  “去巴利亚里多德!”
  人们开始呐喊起来,即便是一些原本只是想到女王殉难的地方来凭吊一番的人也被这愤怒感染,跟着大声怒吼起来。
  亚历山大从马德里带出的军队并不多,除了要确保在自己离开后依旧能够牢牢的控制这座城市留下的军队,亚历山大还把贡萨洛落在了马德里。
  局势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让亚历山大多少还是很满意的。
  从一开始他就不倾向于在卡斯蒂利亚引发一场旷日持久的第二次王位争夺战争,那样不但势必将影响以后西班牙的统一,更可能会给其他国家趁机插手的机会。
  葡萄牙的国王们始终对称霸伊比利亚抱着幻想,虽然一直以来葡萄牙都被卡斯蒂利亚死死的压制着,但只要有机会他们总是要这个强邻发起挑战。
  这从当初葡萄牙积极插手伊莎贝拉与胡安娜的争端就可以看出,而曼努埃尔的野心丝毫不比他的那些前任稍逊,甚至更加强烈。
  这也是为什么亚历山大不惜抛出新大陆整块肥肉,把葡萄牙人的目光引向了大洋,他需要足够的时间。
  卡斯蒂利亚必须在没有受到严重破坏之下尽量和平的解决王位过渡,这也是他和箬莎在塞维利亚会战胜利之后却一直迟迟没有向北方进军的原因。
  这固然是因为贡萨洛的军队虽然惨败却实力依在,这不能不让他们担心,可能会遭到可能会被切断退路的威胁,更重要的是他们担心,这可能会引起卡斯蒂利亚人的反感,以至引发全民的反抗情绪。
  一个依靠外国势力试图夺权的王子总是不被人喜欢,那样在很多人眼中他和斐迪南之间的争夺就不过是纯粹的争权夺利。
  贵族们会依照形势决定该投靠哪一方,普通民众会因为厌恶战争而袖手旁观。
  而斐迪南因为拥有正统继承的优势,无疑占据着很大的主动,这可不是亚历山大希望看到的。
  所以他才决定冒险独自北上。
  不过这看似冒险的举动,在亚历山大自己看来,其实还是很有把握的。
  因为他知道贡萨洛最后会怎么选择,而贡萨洛的决定则直接影响着马德里人。
  现在看来一切还算顺利,亚历山大并没有带太多的军队,相反跟随他进军巴里亚里多德的平民却要多得多,而且这个趋势还正在逐渐增长。
  一路上越来越多的人闻讯赶来,很多地方已经得到消息的民众纷纷加入了这场“和平进军巴里亚里多德”运动。
  这其中不乏一些地方的士兵和底层骑士,贵族和商人,有些地方甚至整队的军队也加入其中。
  按照亚历山大发出的公开宣言,这场进军是和平的,他们只是要为女王的遭遇像巴里亚里多德讨要一个公正,这就让这场进军本身与所谓叛乱,夺权清晰的区分开来。
  至少对于平民和很多普通小贵族与骑士们来说是这个样子的。
  这是一场注定可能会拖延时间很长的进军,虽然从马德里到巴里亚里多德的道路还算畅通,但是这支没有什么纪律约束,更是因为随着前进越来越壮大的队伍走走停停的,以致要比预想的时间长得多,队伍才来到距巴里亚里多德几十法里外的库埃利亚尔郊外。
  不过早在他们到来之前,关于这支和平进军队伍的情况早就为贵族们所知,同时因为城里发生的变故,原本已经摇摆不定的巴里亚里多德的贵族们开始纷纷打起了各自的盘算。
  有些人悄悄的派人出城,他们想要知道那位公爵究竟有多少把握可以成为巴里亚里多德的新主人。
  而另一些人虽然表面不为所动,可以密切关注着不住变化的局势。
  特别是在两天前巴里亚里多德发生了由平民爆发的围攻王宫的变故之后,巴里亚里多德的局势骤然变得紧张起来。
  谁也说不清那些平民是怎么突然出现的,他们从四面八方聚向王宫,当不得不出面的贵族们先是矢口否认,之后又不得不被迫承认女王的确已经殉难之后,人们开始呐喊着要找出凶手为女王报仇,接着就渐渐的变成了要斐迪南公开向卡斯蒂利亚王室交出权力。
  这些要求瞬间震动了那些贵族,他们意识到这聚会已经从简单的为女王致哀变成了一场随时都可能演变为暴动的逼宫,这样不论是否对此暗暗窃喜的贵族们都不禁胆战心惊。
  他们知道这样一场完全不受控制甚至因为愤怒已经蒙蔽了理智的暴动一旦发生,就会变成一场彻底的混乱,那个时候作为贵族他们谁都无法幸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1/13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