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校对)第6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6/1307

  旁边的女人察觉到了苏丹的这个动作,她很温柔的挪到苏丹身后伸出双手用灵活的手指轻轻揉着苏丹的两鬓,同时身子轻轻前倾,用柔软丰满的胸口摩擦着苏丹的后背。
  拿起笔来认真的签上自己的称名,苏丹微微抬手示意一直低侍立在不远处的宦官把文件送出去。
  那是一份死刑判决书,被判处死刑的是个因为生意上的纠纷而杀了人的普通商人。
  在巴耶塞特二世之前,对于普通的犯罪处以死刑的标准是很宽松甚至有些随意的,不但维齐尔,甚至就是帕夏们都有权判处一个人的死刑。
  到了默罕默德二世时代,虽然有感于维齐尔和帕夏们的权力过大而收回了部分权力,但是因为对司法判决这种事并不关心,所以地方官员们依旧有着可以随意判决死刑的权力。
  直到巴耶塞特二世继位,死刑权才被收了回去,按照巴耶塞特二世的说法,杀死一个人是一件十分严重的事,这是绝对不可以草率下决定的。
  所以即便是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巴耶塞特二世依旧会抽出时间亲自审核那些上报的死刑判决,然后再亲手做出裁决是否应该执行。
  也正因为这样,苏丹的工作就显得比任何人都要繁重的多,甚至有时候连他身边的妃子都找不到个合适的时间接近苏丹。
  “您的工作忙完了吗?”身边的女人小心翼翼的问,见苏丹微微扭头,女人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一个苏丹的使命是永远没有个完的。”
  巴耶塞特宠溺的笑了笑,对这边这个妃子他是很喜爱的,正因为这样才会在出征的时候带上她。
  妃子稍稍有点露出少许不满,不过她这似乎不高兴的情绪掌握的恰到其份,既表示了被冷落的气恼又不会引起苏丹的反感。
  巴耶塞特露出了笑容,他的心里一边暗暗感叹着女人们天生的表演才能,又因为眼前的美人流露出来的妩媚而有所心动,只是苏丹刚刚伸出手把女人揽进怀里,一个宦官踩着轻碎的脚步走到了毯榻前。
  “我的主人,有来自梵蒂冈的使者带来的消息。”
  原本刚要和妃子温存的巴耶塞特立刻精神一振。
  对梵蒂冈的消息他其实已经等了很久了,虽然之前曾经来过几次报告,但是每次他都在看望之后就立刻开始期盼下一次报告到来的时间。
  如今罗马教皇是个很狡猾的人。巴耶塞特在很早之前就知道这个了。
  亚历山大六世在成为教皇之前曾经作为教廷的特使多次出使,虽然都是在欧洲,但是从那时候起他就已经展现出了一个狡猾多变的外交家的能力,而在成为教皇之后,他更是一出手就用著名教皇子午线证明了自己非凡的外交才能。
  就在所有欧洲人都对亚历山大六世那近乎荒淫无度贪婪堕落腐朽的生活口诛笔伐时,巴耶塞特二世对这位教皇却没有一点的轻视。
  在巴耶塞特看来,迷恋美色,贪图财富这些都根本算不了什么,如果一定要说是缺点,那也只是有时候如果因为贪图这些东西而耽误了正事,才叫错误。
  巴耶塞特对派到梵蒂冈的使者是很信任的,特别是之前连续送来的几份关于关于梵蒂冈与欧洲各国的报告,更是让他对自己的亲信十分满意。
  “告诉我,阿斯胡尔克又给我送来什么好消息了。”
  苏丹对跪在面前,亲吻了他的脚面的来人问“我已经等了太久了,为什么这次回耽误这么长的时间?”
  “请您原谅,伟大的苏丹,”使者再次趴伏在地上亲吻了苏丹面前的地面后才站起来,然后从缝在衣服里的暗囊里拿出了一个厚厚的布包“我的主人命令我把这个觐献给您。”
  “是什么,阿斯胡尔克的来信吗?”
  苏丹说着让人拿来银质裁刀小心的挑开布包,露出了裹在其中的几封信。
  每封信又是封着的,而且信上还有标注着时间次序的纸条。
  苏丹拿起日期最早的一封打开。
  “伟大的苏丹,万王之王,全世界的主宰和……”
  巴耶塞特很自然的跳过了这长长的开头。
  “我的苏丹,对于您命令我完成的使命我正在尽量进行,请相信我已经快要找到那个人,一旦确定我会立刻执行您赋予我的命令。
  我现在要向您报告的,是关于之前我认为梵蒂可能会对我们的帝国出现的态度我觉得有必要重新做一个修改,您知道做为您忠实的臣子,我把能够完成您的使命看得比我的生命更加宝贵,所以哪怕因此会让被视为无能,也不能为掩饰自己的错误而刻意隐瞒您。”
  巴耶塞特继续往下看。
  “之前我认为欧罗巴人已经被您的威仪和强大的奥斯曼军队的威力震慑住了,所以只要看到我们的旗帜他们就会望风而逃,进而一击即溃,但是现在看来我的这个想法似乎是有些天真了。
  我在这里丝毫没有轻视我们的军队,我依旧认为我们的奥斯曼军队是整个世界上最强大最可怕的,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欧洲人并非都是胆怯懦弱的。
  在罗马,关于那个希腊公主的传说已经在慢慢蔓延,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多少人真正知道那位公主的来历,但是关于她的消息正在渐渐增加,就如同之前波兰人与摩尔多瓦之间的战争引起的关注一样,虽然那位公主显然是个正教徒,但是她依旧已经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注意。
  陛下在这里我向您报告一件应该引起注意的事情,有一个欧洲贵族已经筹募了一支军队远征希腊,虽然这个人并不显眼,但是因为其特殊的身份,不能不让我怀疑这可能是那位亚历山大六世的一种试探,这个人是罗马涅的蒙蒂纳伯爵亚历山大·朱利安特·贡布雷……”
  “……正如如上所说,根据我得到的消息,这个蒙蒂纳伯爵得到了来自威尼斯的赞助支援,有可靠的消息证明根据一项协议,蒙蒂纳伯爵得到了一笔不低于30000弗洛林而且是一次性支付的军费,依仗这笔钱和来自热那亚的一支不少于2000人的军队支持,蒙蒂纳伯爵组织起了这次远征。”
  “伟大的苏丹我在这里着重说明这件事的原因,是因为威尼斯与热那亚之间的世仇是人所共知的,甚至便是在君士坦丁堡,当双方的商人见面时也会因为一点生意外的小事而发生冲突,这就足以证明他们的仇恨有多么的深,但是耐人寻味的是他们却都赞助了那位蒙蒂纳伯爵,原因只是因为他要到匈牙利或是东方的任何什么地方抵抗奥斯曼的军队。”
  “伟大的苏丹,说到这在这里不能不提起1444年的瓦尔纳战役,在那场战役中英明的穆拉德苏丹一举击溃了欧洲人的联军,进而为奥斯曼帝国统治黑海奠定了基础,在那场战役中欧洲人出动了一支联军,虽然他们的成员复杂,但是无疑那些军队的国家之前还是十分团结的。而我要说的是这位蒙蒂纳伯爵的军队却是来自相互仇视的两个城邦,一个出钱一个出兵,他们之所以会放弃长达几百年的仇怨,只是因为他们感觉到了威胁,而与这两个城邦比较起来,其他那些欧洲大国之间即便有更深的隔阂,可是在我们强大军队的威胁下,也有可能会选择共同抵抗……”
  巴耶塞特认真的看着阿斯胡尔克的报告,说起来苏丹对这个宠臣还是很信任的,虽然阿斯胡尔克对欧洲文化近乎痴迷的喜好令他不满,甚至也因为这个他有意疏远了这个信臣,但是巴耶塞特却知道阿斯胡尔克有着旁人所没有的智慧和远见。
  只是虽然如此,巴耶塞特对阿斯胡尔克的观点多少还有些怀疑。
  难道欧洲人要再组织一支十字军?
  苏丹不认为会有这种可能,不过阿斯胡尔克的建议他显然是不能不重视的。
  按照顺序又打开一封信,苏丹诧异的发现这次阿斯胡尔克报告的却而不再是那些国家的政治和军事,而是经济。
  “我的苏丹,比萨的生意好得让人嫉妒,整天都是进进出出的商船,这些来自地中海各地的商船在比萨登陆组成商队把货物送到欧洲内地,然后再带回当地的各种特产,近乎廉价的关税让商人们得到了足够丰厚的回报,而分别设立在法兰克福和罗马的交易所则成了这条连贯整个欧洲的财富河流的两个巨大的水坝,它们时而开闸放水时而落闸断流,可不论怎么做都是在积敛难以想象的巨大财富……”
  巴耶塞特耐心的看着,他知道阿斯胡尔克不会无缘无故的忽然写这些东西,而且尽管还不清楚阿斯胡尔克所说的财富究竟有多么庞大,但是从他的描述中,苏丹还是隐约感受到了那个数字可能会给他带来的震撼。
  可即便这样,当他看到可能是每年高达500至700万弗洛林的猜测时,苏丹还是不由为之一愣。
  “我坚信这么巨大的财富应该为我们的帝国和苏丹所有,而这一切都来自地中海上,所以我在这里郑重的向您,万王之王,至高无上苏丹提出建议,在发动陆上战争的同时,在海上发动一场真正的战争,以切断和夺取欧洲人赖以维持军队的财富来源。
  为此我的苏丹,我通过各种方法获得了欧洲人,特别是威尼斯人海军在地中海西岸的所有补给基地的情报,我已经把它们绘制在了一副地图上呈送给您,愿这幅地图能够为您的决定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巴耶塞特拿起了最后一封信缓缓打开,一副颇为精致的地中海西海岸地图出现在他的面前。
  而在地图上,一个明显的标记跃然在目,那个地方叫塔兰托。
第五十一章
巴耶塞特二世
  新军是奥斯曼帝国最精锐的军队,或者应该说是当下欧亚大陆上最精锐的军队。
  好几个开创性的世界第一让这支军队成为了从创立以来就拥有着世界上最先进军队称号的楷模,即便是做为敌人的欧洲人也在后来一直在模仿这支军队的很多特点,不过在很长时间里,却只能是一直在模仿,从来未超越。
  高高的白色平角帽,红色的上衣与斜披在外面的黑色短氅,挂着弯刀的绿色腰巾和黑色长裤,以及一双到脚踝的包头靴。
  这就是苏丹最精锐的新军的打扮,统一而又醒目,特别是如果是整支军队,那么在很远的地方看去就会给人一种强大的压迫和视觉冲击。
  与这时候的欧洲的军队不同,奥斯曼新军从一开始似乎就是以打破各种常规为目的而组建的。
  当很多国家和将领还在为冷热兵器孰优孰劣争论不休的时候,奥斯曼新军已经组建起了世界上最早的全建制火器部队。
  也是这支军队,在经过长期与欧洲人的较量后首先意识到了火炮的巨大威力,随后世界上最早的独立火炮团就此诞生。
  而与那些强大的武装相比,世界上的第一个成建制的战地后勤体系的建立似乎就显得不是那么显眼了,特别是对除了新军之外的其他奥斯曼军队来说,新军那种把精锐部队专门用来承担辎重运输任务的行为,纯粹就是在浪费资源。
  一个新军的白色平角帽的楔形帽徽直直的向天插着一束艳丽的野雉翎,随着他的脑袋动来动去的,那束野雉翎也跟着来回抖动,远远看上去十分醒目。
  这是个新军低级军官,相同的军服让他们与士兵唯一的区别就是帽徽上那醒目的野雉翎,这束野雉翎的作用除了能让别人辨别出他与士兵不同的身份,还有就是在战斗中让他的手下远远的就能看到他的位置,跟上他的脚步。
  奥斯曼新军是骄傲的,虽然在名义上他们是苏丹的奴隶,但是这个身份给他们带来的并非耻辱而是荣誉,特别是在征服了东罗马帝国之后,新军已经成为了荣耀的代名词。
  一骑快马在雨后泥泞松软的道路上奔跑着,马蹄过处溅起片片泥浆。
  春天已经来了,虽然下雨的时候显得很冷,但是那种即便是在潮湿的空气中也掩盖不住的温暖还是在不停的告诉人们,1499年的春风已经吹到了欧罗巴大陆的南方。
  马蹄翻起的泥点溅在行军的士兵身上,但是却没有人显出不满,因为士兵们都注意到了骑在马上的人肩膀上披着的一张色彩斑斓豹皮。
  这是苏丹的亲使,肩披豹皮就如同苏丹的威严笼罩在身,而一旦这种亲使出现,也往往意味着将会发生大事。
  看着苏丹亲使纵马的远去,走在队伍前的军官不由拿起斜挂在身侧的长耳号放在唇边,鼓起腮帮儿用力吹响,一时间加快的密集脚步踩在泥泞道路上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响响成了一片。
  巴耶塞特二世坐在四角耸立着马尾旌旗的御车上,透过一层层厚厚的帷幔看着外面沿着道路向两边绵延不绝望不到头的军队。
  御车微微晃动,放在车里桌上的纸笔也跟着晃来晃去,巴耶塞特不禁微微皱起了眉梢。
  从希腊出发,先是向东沿着距亚得里亚海只有一座迪纳拉山相隔的道路向北,在进入波斯尼亚后转而进入克罗地亚,再转向东方向布加勒斯特进军,如果仔细看看这条行军路线就会让人惊讶的发现,奥斯曼人完全是走了一条大弯路。
  或者干脆说是沿着整个巴尔干绕了个大圈。
  与当初穆罕默德二世经保加利亚直接向北威胁布加勒斯特不同,巴耶塞特二世这一次却是选择了一条不但与他父亲的方向截然不同,甚至连目的也截然不同的进军路线。
  在很多人看来,苏丹的这次远征有点仓促。
  虽然关于那个希腊公主的谣言与以往不同,这一次不但显得更加真实,也的确真正聚集起了一大批反对奥斯曼帝国的巴尔干贵族,如果让事态继续下去,或许还真的有可能再出现一次1444年瓦尔纳之战那样的欧洲反奥联军,但是苏丹身边的重臣们却没有一个认为那些人能真的威胁到帝国。
  或许经过多年与奥斯曼人的斗争,已经让欧洲人清醒的认识到了帝国的强大,从而会谨慎的组织起与当初不同的更可靠强大的军队,但是就如同现在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斯二世不是当初的瓦迪斯瓦夫三世一样,如今巴耶塞特二世也不是当初的穆拉德二世了。
  如果说1444年的奥斯曼帝国在与欧洲人对抗时还有种种并不能完全占据绝对优势的原因,那么55年后的1499年,对整个欧洲来说,奥斯曼就是个难以匹敌的庞然大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6/13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