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校对)第9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7/1307

  随着摘掉厚厚的头巾,康妮欧夫人露出了她那张很漂亮的脸,虽然因为一直以来在沙漠里旅行显得有些灰头土脸,不过她原本因为疲惫有些无精打采的眼神在这一刻瞬间精神了起来。
  “萨巴罗井……”康妮欧夫人看着远处那片隐约可见的绿洲心里也不禁暗暗激动,她知道这趟艰难漫长的旅行终于看到个希望了。
  那个高个子向导又赶了过来,不过这次他离康妮欧夫人远远的,说完话后就急匆匆的离开,看着他那逃跑似的样子,康妮欧夫人嘴角不禁露出一丝嘲笑。
  她知道这个向导应该是被吓到了,毕竟关于诅咒死了全家的女人在这里有着被视为是不祥之人,特别是自从几百年前出现了一个叫贾拉·杜尔的女人之后,在这个地方,寡居或是父兄死绝的女人被视为是凶兆的化身。
  康妮欧不觉得自己被视为凶兆化身有什么不好,这样至少可以给她减少很多麻烦,而且她觉得这样也能让她更有效的指挥她的队伍,因为即便是在他们自己人当中,也有人认为一个女人不足以担当这么重大的任务。
  只是康妮欧却对自己有着很大的信心,不论是在君士坦丁堡还是在意大利,她都是很顺利的来去自如,她相信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没有她的见识广,或许只有那个蒙蒂纳伯爵,他看上去像是个真的见多识广的人,因为在按照亚历山大说的那样,在派出了很多人向东方不停的试探之后,康妮欧夫人才惊讶的发现,虽然亚历山大没有去过东方,但是他却准确的指出了在奥斯曼人背后的一个十分强大的强劲敌人。
  波斯人的野心和那年轻得过分却有着罕见的进取心的伊斯玛仪让康妮欧夫人大感惊讶,她在意外与亚历山大对着远在万里之外的异教国家如此的形势如此熟悉的同时,也按照亚历山大的叮嘱积极的与这些虽然同样信仰异教,但显然却是奥斯曼人死敌的萨菲教团接触,然后她再次惊讶的发现这个异教教团不但拥有着很强大的力量,同时他们的领导者,一个年仅13岁的少年,却已经有着很多她所知道的欧洲贵族所没有的丰富战争经验。
  至少当听说这个还只能说是小屁孩的少年居然狠狠的把奥斯曼苏丹在东方的代理人给狠狠教训了一通之后,她就忽然发现或许这次长途旅行真的会有意外收获。
  于是在联系巴耶塞特二世的兄弟杰姆的那些残余力量的同时,康妮欧夫人开始频繁的与那些波斯人接触,另外按照亚历山大的叮嘱,她极力向这些似乎对自己的武力异常自信到傲慢的萨菲教团推销着能够帮助他们提升战斗力的火器。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这些波斯人似乎显得太过顽固,他们坚信自己披着铁片与厚皮革镶嵌的盔甲的重骑兵是无敌的,他们当中甚至有人公开嘲讽那些拿着火器躲在队列里面不敢站出来的士兵是懦夫胆小鬼,他们他们用连续几次战斗证明了他们的刀枪无敌论是货真价实而不是懒得虚名,这让康妮欧夫人一度在波斯人那里进展缓慢,一无所得。
  这种一筹莫展的局面甚至让康妮欧已经有些失望了,直到一个说不上意外的事情的发生,才让局势发生了变化。
  巴耶塞特二世因为意外负伤而不得不终止的远征不但影响了奥斯曼人在欧洲前进的步伐,关键是苏丹的负伤令他控制帝国的力量被迅速削弱了。
  苏丹的两个儿子在看到了机会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兄弟可能会提前对自己动手,所以在失去了苏丹的强力压制后,他们开始公开在帝国内部拉帮结派,甚至一些地方双方的军队更是直接发生了冲突。
  就是在这个时候,巴耶塞特二世的大儿子艾哈迈德为了扩充实力,派出军队向帝国东部与他的弟弟塞利姆结盟的卡拉曼人发动了进攻。
  这场原本注定应该在几年后发生的战争因为巴耶塞特二世的负伤提前发生了,虽然卡拉曼人依旧难免注定失败,但是在他们更东边的波斯人却因为这场战争中奥斯曼帝国军队那犀利火器展现出的巨大威力,和与他们一样崇尚刀枪无敌的卡拉曼人在这些武器前的惨相被彻底震撼了。
  始终被亚历山大在心目中视为小屁孩的萨菲教团教长伊斯玛仪一世主动召见了那个他一直没什么兴趣的康妮欧,在看到了她带来的火器表现出的强大威力后,伊斯玛仪一世终于决定考虑与来自欧洲的那些人谈谈生意。
  康妮欧就是这样开始了在波斯人,杰姆的残余势力,还有亚历山大之间穿针引线的工作,在经过了无数的试探,争论,讨价还价甚至是因为拒绝而险象环生的逃亡之后,康妮欧终于为双方谈成了第一笔交易。
  而这笔交易的参与者,却不只是波斯人和远在意大利的亚历山大。
  “那位伯爵想要我为他卖命,可这未必就不是他在为我效劳。”康妮欧夫人有些得意的想着,她知道亚历山大似乎和某些奥斯曼人里的权贵有某种瓜葛,否则他们只要想想通过地中海来往运送货物所冒的风险,就知道不会有人第一笔生意就肯下这么大的本钱。
  整船的大约上千件的火绳钩枪,还有十几门显然是刚刚铸造出来的火炮,这些足以准备一支很强大的军队的武器被封箱装船之后直接从那不勒斯起航运出,在经过了在西西里的短暂休整与最后的安排后,满载着这些武器装备的海船就一路向着地中海东岸驶去。
  他们的目的地是埃及海岸的马特鲁,一个距离著名的亚历山大港大约不到120法里的小港口。
  之所以不选择亚历山大港这个更便利的地方,是因为这船货物太过特殊,而出于小心谨慎的目的,做为参与了这次海运的阿斯胡尔克,不想让这船武器落在马木留克人的手里。
  自从一个叫贾拉·杜尔的宠妃谋夺了阿萨拉丁的阿尤布王朝后代子孙的江山,然后和奴隶出身的禁军统领结婚进而建立了马木留克王朝之后,已经过去了整整250年。
  如今的马木留克王朝正面临着奥斯曼人的巨大威胁,在经过了与奥斯曼军队的一连串战事后,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丢失了很多重要地区,阿斯胡尔克虽然不在乎苏丹一家打生打死的谁死谁活,但是他却担心如果那批武器留在马木留克人手里,一旦被奥斯曼人知道就可能会发现他参与其中的麻烦。
  所以按照他的意图,这笔生意交割的地方被安排在了相对僻静的马特鲁港,这里虽然因为位于沙漠边缘交通不便而显得人迹罕至,可正因为这样,只要那些货物离开港口上了岸,就不会被轻易发现。
  康妮欧这也是第一次来打到马特鲁,即便她是个旅行家的女儿,可从波斯跨越大半个安纳托利亚高原,然后再经过耶路撒冷和贝鲁特,接着又要穿过一大片可怕的沙漠来到这里,这依旧让康妮欧有种自己似乎已经从世界的一个边缘走到了另一半边缘的错觉。
  萨巴罗井是一个绿洲的名字,这里因为6口常年不会干涸的地下水井而著称,也正因为这里有着丰富的地下水,才形成了沙漠中最宝贵的绿洲。
  萨巴罗井绿洲有一座不大的土城,驻守土城的是埃及人一个当地法官和他的卫队,按照马木留克人的法律,这个法官有着逮捕,审判,和行刑的所有权力,可以说这个人就是萨巴罗绿洲的主宰。
  康妮欧给了向导一笔很丰厚的报酬,她已经决定回去的时候不再让这个人给她带路,她倒不是已经记下了怎么走,而是担心这个向导可能会泄露她们的行踪。
  一路上她已经注意到这个向导对他们的来历很在意,一直在有意无意的打探,这让康妮欧已经小心了起来,她猜测这个人不太可能只是因为好奇,那么他要么是在打探消息准备把他们出卖给埃及人,要么就可能是为那些四十大盗之类的强盗探路的。
  虽然已经派人几经联系,也知道那不勒斯那边的确已经如期发出了那条船,但是康妮欧还是很不放心,她知道这条船上的货物不只是一批武器或是波斯人用来交易的宝石象牙和波斯地毯那么简单,这将是在奥斯曼人背后埋下钉子的两条关键道路之一。
  另一条路,是直接穿过巴尔干半岛,从黑海岸边的摩尔多瓦沿着黑海一路向南,直达波斯。
  只是那条路按照亚历山大的说法已经有了其他人选,而对康妮欧来说,虽然这条经过埃及的道路显然绕了个很大的弯路,而且也不太安全,但是她却因为有着自己的原因,更愿意选择这条道路和来自欧洲的人交易。
  向导说的没错,从萨巴罗井到马特鲁的路上就好走多了,康妮欧依旧没有露面,在埃及女人也的确不适合抛头露面,所以她依旧躲在队伍里由一个手下带队,在经过一天的休整后,跟着些同样要赶往马特鲁的商人一起向马特鲁港出发了。
  因为是7月,一年当中最热的时节,所以即便路上好走了许多,可当他们终于感受到海风的丝丝吹拂时,旅行的人们依旧再次发出了激烈的欢呼,很多人甚至扔下身边的东西和货物向着高处爬去,然后他们站在能够看到远处碧波荡漾的地中海的高坡上发出了喜悦的狂呼。
  康妮欧也看到了大海,同时她也看到了远处蔓延着一片葱葱绿色的马特鲁港。
  只是让她没想到的是,当她带着队伍来到港口,按照事先往来使者们捎来的密信找到那条叫做“昔日”号的克拉克大帆船时,却被从船上下来的一个人吓了一跳。
  “伯爵?怎么会是你?”康妮欧看着穿着一身异教徒般宽松水手服的亚历山大不由大吃一惊。
  “不用吃惊,夫人,我只是搭个顺风船,”看着充满异国风情的港口,亚历山大微笑回应“我是去看亲戚的。”
第二章
美酒之乡
  一条晃晃悠悠的桶舱船从杜迭罗河被两岸树木掩盖的河湾里游荡了出来,站在船头的一个水手懒洋洋的斜靠在身后隆起船身很高的舱壁上,在他后面不远处,另外几个水手正在用力撑着船桨向前划着。
  因为地势的原因,杜迭罗河的水流在这一段很缓和,而且因为四周的地形较高,所以很难有风吹进来的河面上行驶起来就显得困难了许多,所以每到这片水域的时候,水手们就不得不靠划桨经过这段河道,好在再向前不远水势就会随着地形渐渐变得湍急起来,然后这些大船就可以一路顺风的一直漂到入海口去。
  沉重的桶舱船在河面上缓缓前行,一阵阵若有若无的酒香也随着在河面上四处飘溢。
  这种桶舱船是这里当地一种特有的用来运葡萄酒的船只,整个船的中间由一个如同巨大酒桶般的封闭船舱为主体,船身是直接建造在这个‘大酒桶’上的,在装满了整船的葡萄酒后酒桶会被用蜡漆封死,然后船就会顺流而下,等到了下游的目的地后,才会砸开封门,让酒水通过建在河岸边的长木槽,一直装满等在另一边的那些马车上的酒桶里。
  虽然这里的很多人都是以酿造葡萄酒为生,不顾这门营生大家却都做的十分火旺,几乎每个葡萄园都有着做不完的生意,以至当地的教会干脆就以葡萄酒作为代替什一税的物税,因为当地的葡萄酒是如此出名,所以教会往往只需要稍微一转手就能还赚到比什一税那点钱多得多的利润。
  这里是波尔图,葡萄牙北方最重要的城市,也是仅次于首都里斯本的北方重要港口。
  几个世纪前,当摩尔人来了之后,当时的哥特人统治者没有能抵挡住异教徒的入侵,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被屠杀殆尽,少数一些幸存者逃到了北方,当时的波尔图成为了与南方的摩尔入侵者对抗的重要据点,以至后来在漫长的收复失地运动胜利之后,波尔图依旧享受着由葡萄牙国王允许的其他地方所没有的荣耀和特权。
  这其中一项特权就是波尔图拥有完全自主的葡萄酒售卖权。
  这项权利让波尔图在原本就颇为显赫的地位上依仗着当地葡萄酒产业的蓬勃发展而迅速崛起,以至有一度里斯本宫廷里的那些贵族因为垂涎波尔图的葡萄酒生意,曾经试图收回这项权力。
  这受到了波尔图人的强烈反对,在上下一心的极力抗争之后,波尔图人保住了葡萄酒售卖权这项对他们来说无比重要的权利。
  桶舱船在河面上慢悠悠向前漂着,这样的天气里运输葡萄酒是个很麻烦的工作,除了必须封闭十分严实,还必须随时注意不要让运酒的船长期暴晒在阳光之下,否则葡萄酒就可能发酵,那就糟糕了。
  所以桶舱船总是尽量躲过一天当中最炎热的日子,而是在早晨和下午才会启运。
  这个时候正是早晨天气还算凉爽的时候,河道上的船也不多,正好适合让这些笨重缓慢的桶舱船经过。
  前面河面上出现了一道横着的阴影,那是座横跨杜迭罗河的石桥,桥上人来人往的身影把阳光隔出了一条条不时闪动明暗交替的光线。
  一个穿着件有些异域风格的半短外套的男人站在船后探出船身悬在外面的一块高起的木板太子上,这里的视野很开阔不但可以看到整条船上的情景,而且还能观察到河面上的情况。
  这块作为瞭望台的木板通常是船主或是老大们的位置,现在这个站在这块瞭望台上的就是这条桶舱船的主人,也是个当地的葡萄种植园园主,这从他能有自己专门用来送酒的桶舱船就可以看出这个人在当地算是财大气粗了。
  船主这时候正垫着脚尖看着桥面上,他注意到桥上似乎正有几个人站在上面向下看着他的船,这让他微微有点得意,毕竟这一船的酒就够他赚上一笔了,特别是在听说最近似乎有些来自海外的生意似乎特别好做之后,葡萄园主们就更是满心欢喜的准备大发一笔横财了。
  桶舱船从桥洞里滑了进去,站在上面的人一下子看不到了,而且这个船主也不打算再扭头去看那几个和他无关的人究竟长得什么样子,他只隐约记得其中一个似乎是个年轻人。
  “那就是那些装葡萄酒的桶舱船?”亚历山大站在桥上向下看着一条条那种样子古怪的河船从脚下经过,他向旁边一个带着当地的圆筒帽,一身同样是有着颇为典型的摩尔人风格的短上衣的中年男人问着。
  “是的,怎么您打算做这个生意吗,不过不是当地人可不那么容易被他们接受。”
  男人一边笑呵呵的说着,一边好奇的悄悄打量着这个据说是来自欧洲内地的贵族。
  说起来他没听说过这个叫乔迩·莫迪洛的罗马人,不过按照他的老板堤埃戈的吩咐,他不但必须尽最大的力量满足这个罗马人提出的所有要求,而且必须完全毫无保留的听从他的命令,这让这个叫卡特雷萨的当地男人很好奇这个年轻人究竟是什么来历,居然能让即便是在里斯本也是很吃得开的大商人堤埃戈如此小心翼翼的。
  亚历山大是在头天的时候到的波尔图,跟着那条叫昔日号的克拉克船在地中海上绕了一大圈后,昔日号经过了堪称如今这个时代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直布罗陀海峡,进入了大西洋。
  在进入大西洋的那一刻,亚历山大看着远处一望无际的宽广海面,再会头看看身后那繁忙的海峡,在这一刻他忽然觉得直布罗陀海峡好像变成了一个从旧世界进入了新世界的大门,到了现在依旧有无数人试图挤进这扇大门,以期获得梦想中追求的财富,但是亚历山大却知道,未来真正的希望已经悄悄改变,代表着旧世界的地中海将会逐渐失去它延续了千年的光彩,未来的曙光属于远在这大洋另一边的新世界,一个还未被人真正发现其存在的地位和价值的未知领域。
  不过亚历山大并没有贸然在卡斯蒂利亚,更没有在阿拉贡登陆,他与堤埃戈商量好的见面的地方是在葡萄牙,而且他刻意避开了里斯本,选择了波尔图做为两人会合的地点。
  亚历山大会选择波尔图,除了因为谨慎之外,还有个原因就是和波尔图的葡萄酒有关了。
  根据堤埃戈派人送回来的消息,亚历山大发现个颇为有趣的事情,似乎在波尔图有很多英国人在和当地人做生意,他们主要的营生就是大量的购买波尔图的葡萄酒然后运回国去,而波尔图人通过向英国人出口当地的葡萄酒,很是大赚了一笔。
  这原本倒是没怎么引起堤埃戈的注意,直到他无意中发现这些生意当中有些是与里斯本的一些达官贵人们有关系。
  堤埃戈立刻关注起了波尔图的葡萄种植园,然后他有些诧异的发现一些里斯本的贵族们似乎与波尔图关系密切,这些贵族很多人都从波尔图的葡萄酒产业当中发了财,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一点是他注意到这些人似乎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王后,阿拉贡的玛利亚的敌人。
  阿拉贡的玛利亚是代替她死去的姐姐,伊莎贝拉女王与斐迪南二世的长女阿拉贡的伊萨贝拉成为葡萄牙王后的,这位嫁给姐夫的年轻王后继承了她母亲的虔诚和她父亲的野心勃勃,在一心想要让葡萄牙成为未来的西班牙小老弟这方面,这位王后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这就引起了很多葡萄牙贵族的不满,他们原本就对于合并之后显得异常强大的阿拉贡-卡斯蒂利亚双王王国戒心重重,更何况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那两个王国正在向着完全统一的趋势发展,这让很多葡萄牙人担心一旦伊比利亚半岛出现一个强大的完全同意的特拉斯塔马拉王朝的强国,那么葡萄牙的日子很可能就不好过了了。
  或许当初正因为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当恩里克国王的女儿胡安娜与伊莎贝拉女王争夺卡斯蒂利亚王位的时候,当时的葡萄牙国王若望二世完全不顾伊莎贝拉女王的母亲是一位葡萄牙公主的关系,而是坚定的支持胡安娜。
  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战胜卡斯蒂利亚与阿拉贡的援军,胡安娜兵败之后不得不进入了修道院,而若望二世也不得不接受了那对夫妻其提出的的让下一任葡萄牙国王娶他们的女儿为王后的提议。
  如果说作为长女的阿拉贡的伊莎贝拉还算是个合格的王后,那么她死后接替她位置的妹妹,阿拉贡的玛利亚的就不是那么好说话了,这位王后结婚不久就开始干预她丈夫的事务,从最初只是修建教堂开始,到后来频繁的干预朝政,很多葡萄牙人已经开始在暗中议论,这位王后是要把葡萄牙变成她自己家乡的附庸。
  而作为国王的曼努埃尔一世却表现得颇为不尽人意,在妻子面前他显得异常软弱,很多事情他都听从王后的建议,这就让很多人不禁担心将来有一天葡萄牙可能真的会变成附庸,甚至可能会被强大的邻居吞并。
  堤埃戈正是在这种时候发现了那些贵族们的举动,他发现那些贵族通过波尔图的葡萄酒生意和英国人来往频繁,而其中有些更是从英国人手里购买或是直接用葡萄酒换取了大批的武器还有火炮。
  这些交易原本应该是很隐秘的事情,但是这个时代大多数的人显然都没有保密的习惯,虽然王后的手下居然也迟钝得连这么重要的事情都没有察觉,可堤埃戈却还是费了一番周折之后才逐渐打听清楚了这其中的种种关系。
  堤埃戈并不肯定那些葡萄牙人想干什么,或许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有什么打算,不过他还是立刻把这个重要的情报报告给了亚历山大,不过那已经是差不多半年前的事情了,然后他就去了卡斯蒂利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7/13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