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校对)第9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9/1307

  但是这一次却因为个过于意外也过于特殊的原因,给了曼努埃尔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米格尔不只是葡萄牙王子,他也是西班牙双王长女的唯一孩子,是他们的外孙。
  只是这个身份,就足以能让那对夫妻面对这件事进退两难。
  自己的女儿涉嫌谋杀了自己的外孙,这不论是怎么说都会让那对夫妻陷入窘境,而不论他们做出什么样的回应似乎都是不合适。
  身后的房门打开,从外面的房间里传来了虽然很低却颇为激烈的争吵,玛利亚身子动了动,回头看向站在身后的侍女:“发生了什么?”
  “陛下,他们要带胡多卡医生走。”侍女小声说,看到玛利亚露出了愤怒神情,侍女又小声报告着“他们带来了好几名士兵。”
  玛利亚微微闭上了眼睛,她努力平息着胸中要爆发出来的怒意,在想了想之后摆了摆手:“让胡多卡医生跟他们去,我要让所有人知道我是清白的。”
  侍女神色微微一变,胡多卡医生是玛利亚的私人医师,阿拉贡的伊莎贝拉的死让双王夫妻悲伤之余又担心玛利亚也会遭遇同样命运,所以他们特意安排了个艺术精湛的私人医生跟随着她来到了葡萄牙宫廷。
  对这个胡多卡医生,玛利亚十分信任,他不只是她的医师也是她的谋士和亲信。
  之前被带走的只是些仆从下人,可现在当听说葡萄牙人要带走胡多卡医生时,玛利亚身边的人都慌了。
  他们知道接下来要被带走的很可能就会是他们,而做为有着相近习俗和经历的伊比利亚同胞,这些人很清楚葡萄牙人会怎么对待他们。
  玛利亚能够感觉到身边人的恐慌,可她这时候已经没有任何办法。
  她捉摸着希望在宫廷里找到能够帮助她的人,只是现在外面发生的一切她都无法知道,这就让她陷入了茫然之中。
  事实上,在宫廷里支持玛利亚的人还是有的,而且不少,这些人要么与卡斯蒂亚或是阿拉贡关系匪浅,或者因为担心可能会引起强邻的激烈反应,这些人强烈的反对软禁王后,同时要求曼努埃尔尽快寻找“真正的凶手”。
  这种从一开始就直接把玛利亚排除在凶手之外的言论引起了很多人的愤怒,于是整个里斯本宫廷中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亚历山大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的新宫。
  作为教皇的使者,他的到来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很多人试图抢先一步向这位罗马公爵阐述自己的看法,这导致亚历山大刚一出现就被围了起来。
  不过曼努埃尔显然已经想到了这个,所以当国王的替身侍从出现后,人们不得不看着亚历山大被引进了国王所在的房间。
  唐·安东尼奥留在了外面,他先是走到那些最可靠的贵族们中间低声议论,在得到所有人认可之后,这些人开始四下串联。
  唐·安东尼奥的举动当然瞒不住别人,于是那些支持王后的贵族们也立刻行动起来。
  每个人都想尽量拉住从面前经过的人向对方说出自己的看法,希望得到对方的支持,一时间宫廷里到处都是窃窃私语和讨价还价。
  亚历山大见到曼努埃尔的时候有些意外,只是2天不见,曼努埃尔似乎显得老了许多,他的脸上透着不健康的灰白,一双眼睛浑浊不清,当望着亚历山大时,他的眼神完全没有反应,直到亚历山大低声向他问候,似乎才清醒过来。
  “公爵请你告诉我,如果我要离婚,教廷会有什么反应?”
  曼努埃尔一开口就让亚历山大暗吃一惊,原本以为会有些挫折的计划,却好像因为曼努埃尔的这句话变得异常容易了。
  只是亚历山大知道这个时候绝对不能轻举妄动,他小心翼翼的回答:“陛下,我无法回答您的这个问题,不过我可以为您向梵蒂冈询问。”
  曼努埃尔默默点头,然后他转过身看着躺在床上,已经穿上了华丽袍子,却没有一点生机的儿子。
  亚历山大在那里望着国王的背影站了很久,然后他无声的鞠躬行礼,退出房间。
  从新王宫里出来的亚历山大看着头顶飘过的一缕阴云皱着眉,正如他对唐·安东尼奥说的,米格尔王子的确不是他杀的。
  亚历山大可以对那不勒斯的腓特烈父子这么干,可他对一个才2岁的孩子干不出这种事。
  但是,究竟是谁谋杀了米格尔王子,又为什么偏偏是在这个时候?
  亚历山大买怀疑云的回到住处,然后仆人给他送上了一封信。
  信里只有一句话:“想知道是谁杀了王子吗?”
第二十八章
埃武拉
  “想知道是谁杀了王子吗?”
  只这一句话,就足以吸引任何一个稍微有点好奇心的人去探究那个刚刚发生的悬案背后的秘密。
  被好奇心好奇心驱使最终送了命的不只是是猫,人更是如此。
  亚历山大相信任何人在看到这封信后都会忍不住一探究竟,不过这里面并不包括他。
  在把那封只有一句话,没有署名也没有任何标志的信里里外外的仔细看了一遍后,他确认了至少三件事。
  第一件,写这封信的人显然用的是他不习惯使用的那只手,这样可以确保不会被人从笔迹上察觉出来。
  第二件,这封信使用的信纸和墨水都是最普通的,在里斯本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买到,这就又断了个线索来源。
  第三件,虽然不是最重要,却显然引起了亚历山大注意的,是送信的那个小孩子说,给他信的这个人是个衣着普通,却有着个光头的男人。
  亚历山大不会相信这一个如此小心翼翼的人会给人留下这样明显的线索,所以从开始他并没有指望从送信人这里发现什么蛛丝马迹,而送信的小孩说到那人是个光头的特征,却让他似乎有了一丝怀疑。
  按照常理,一个人能够给陌生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往往就是他身上最突出的那些东西,很显然和一张或许仔细想就能够描述出来的脸相比,一个光秃秃的脑袋往往会更吸引人。
  而且这种吸引很容易就能让人忽视他身上其他的东西,譬如这个人长得什么样。
  这让亚历山大心里不由闪过个念头,这个送信人自己也许是认识的,至少应该是见过,而这个人之所以会以一个光头这么明显的特征出现,就是为了让那个送信的小孩忽略他身上其他的地方。
  或者,这个人完全可以不露面呢,让那个孩子到一个空房子拿信,然后只需要把信留下而那人不再出现就可以了?
  这个念头在亚历山大脑海里只闪了一下就立刻被否认,他知道这是只有在故事里才会出现的情节,毕竟要想让那孩子去一所空房子至少得告诉他才行。
  或者他可以戴着时下流行的面具?
  但是这个人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
  亚历山大心里捉摸着这种种可能,然后他得出一个答案。
  这个人,或者说他背后的指使者似乎就是为了引起他的好奇。
  亚历山大决定对这封信置之不理。
  既然这个人给他写了信,那么就不会因为他的不予理会罢休,相信很快接下来就会再来找他。
  所以亚历山大并不着急,他现在要做的事很多。
  对葡萄牙王国来说,米格尔王子的死的确是件可悲而又震动全国的大事,但是对亚历山大来说,虽然同样让他感到意外,可接下来能想到的只是如何利用这件事推动他的计划。
  与以唐·安东尼奥那些人的接触,让亚历山大大体知道了葡萄牙贵族当中有多少人对玛利亚有着敌意,这其中有些人是坚定的反对者,而有些人只是不希望玛利亚依仗她的娘家作威作福,而有些则纯粹是因为玛利亚对开辟新殖民地的消极态度令他们不满。
  这就让她的反对者显得十分复杂,或者说在某些特定时候这些人当中未必不会有人倒向玛利亚。
  同样的,支持王后的贵族们也不是那么坚定不移,他们当中也有人可能会改变立场。
  而这一切的关键,都在曼努埃尔身上。
  如果国王态度坚定,那么很多支持玛利亚的人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改变选择,至少相当一部分人会保持中立。
  亚历山大的推测很准确,不论是对里斯本宫廷,还是对那个神秘的来信者。
  米格尔王子的薨逝让里斯本人悲痛,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沉浸在了巨大的哀伤之中,城里的教堂已经连续2天都在不停的敲着丧钟,据说因为这个体力活太重,已经累倒了好几个敲钟人。
  米格尔是曼努埃尔如今唯一的儿子,虽然以国王的年纪和身体还是可以有孩子,而且他也的确已经有了个女儿并不需要太过担心继承人问题,但是因为王后陷入了谋杀继子的流言之中,这就让里斯本宫廷陷入了难堪之中。
  对王后身边人的审讯依旧在继续,继胡多卡医生被带走之后,王后就再也保护不了身边的人了,他们被一个个的带离,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而玛利亚身边则多了些陌生面孔。
  很多支持玛利亚的贵族感觉到了形势变得严重起来,他们一边不停的向国王进言,一边派人向卡斯蒂利亚送去了消息。
  这种行为其实已经是妥妥的葡奸了,自然引起了曼努埃尔的愤怒,他当众斥责那些给伊莎贝拉报信的人是抱他丈母娘大白腿的叛徒,然后下令禁止那些人再和玛利亚见面。
  这其实就是公开宣布对王后的软禁,到了这时人们才意识到曼努埃尔在这件事上态度的坚决和不容置疑。
  玛利亚提出和国王见面的要求再次被拒绝,那些名义上是伺候其实是监视的随从们甚至没有把她的这个要求转告国王就直接拒绝了她,而与此同时曼努埃尔再次召见了亚历山大。
  在这种时候间隔不久先后两次召见一位外国人的举动引起了太多人的关注,联想到亚历山大的身份,很多人得出了个惊人的答案:国王似乎正酝酿离婚!
  这个说法一出现,所有人就不禁大吃一惊,即便是在反对玛利亚的人当中,除了那些真正的反对者,很多人也在这个时候闭上了嘴巴。
  人们不敢想象如果曼努埃尔真的和玛利亚离婚会发生什么,一想到那对双王夫妻因此而爆发的滔天怒火,人们意识到事情可能真的闹大了。
  所以当被召见的亚历山大经过1个多小时与曼努埃尔的密谈从国王房间出来后,人们不由自主的围了上去。
  同时和亚历山大被人们围住的是里斯本总主教布若宗。
  只是不论是总主教还是亚历山大都对与国王的密谈闭口不言,这就更引来了人们的诸多猜测。
  而在回到住所后,仆人给亚历山大送上了第二封没有署名的信,这次送信是另外一个同样说不清对方什么样的孩子。
  这一次,信里只有一个地址:“埃武拉”。
  亚历山大知道埃武拉,那是座位于里斯本东南丘陵谷地,距里斯本大约30法里左右的城市。
  埃武拉是座古城,从罗马时代开始就因为有罗马军团的驻军堡垒而形成了村庄,然后这个村庄随着时间逐渐变成了一座虽然规模不大,却因为交通便利颇为热闹的城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9/13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