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55


哪个女人不想见一见,满楼红袖招的男子到底是如何丰神玉秀?
这首词的影响远不止是肃州府内,而是像瘟疫一般,迅速四散。
众人纷纷向向琴大家追问是哪位大才填出这样风流的菩萨蛮。
赵显之名,在一日之间,传遍了整个肃州城的风流场。
紧接着就是在肃州城里的上层社会里传开,比如肃州知府的千金,萧铃儿。
萧铃儿这几天正在忙活筹办今年的踏春诗会,地点就在揽月湖边,一切的一切在张若谦庞大的财力之下,都已经准备的七七八八。
此时,她坐在自己的闺房里,把本届诗会的名字誊抄确认了一遍,然后美美的伸了个懒腰,然后对着自己身后的侍女招了招手,懒洋洋的问道:“小玉,最近有没有什么新诗呀?”
萧铃儿自小爱好诗词,所以当初才不顾女儿身份,参与了哥哥萧风和赵显等人创立的春秋诗社,更在萧风进京之后,成了诗社的骨干之一。
如今的春秋诗社,大多事情都是萧铃儿打理,张若谦负责出钱。
萧铃儿爱好诗词不假,但是她又没时间搜罗新出的好词好句,全靠着侍女小玉帮忙。
小玉掩嘴一笑,从袖子里掏出一页白笺,递给了萧铃儿。
“小姐,昨天揽月楼的琴姑娘,唱了一首菩萨蛮,词填的很好呢,您看一看。”
萧铃儿接过纸条,摊开一看,纸上用颇为秀丽的笔迹,誊抄了四十四字菩萨蛮唱词,萧铃儿细细品味了片刻,喃喃念道:“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念到这里,她眉头微皱,轻哼了一句:“浮浪子。”
紧接着读到下阕。
“遇酒且呵呵,人生有几何?”
她的眉头皱的更深:“怎么上下阙似乎不搭呢?”
虽然觉得怪异,但是这词写的极好,让她难免心神动摇,也就跟着菩萨蛮的曲子轻哼了几句,一旁的小玉笑道:“小姐您唱的真好,一点也不比那琴姑娘唱的差呢。”
萧铃儿眉头一竖,怒道:“你把我跟一个风尘女子相提并论?”
小玉打了一个寒颤,连忙赔礼道:“小姐,玉儿口不择言,还请小姐恕罪!”
萧铃儿又念了几句菩萨蛮,对着小玉摆了摆手:“算了,你也是无心的,在我面前我还是好说话,要是给我那古板的爹爹听到了,少不了你一顿打。”
说着她漫不经心的问道:“这词,是谁填的?”
小玉低头答道:“是赵七郎填的。”
“赵七郎?你是说肃王府的七郎?”
萧铃儿惊讶的问道。
“是呀,据说是前日夜里,张家的大公子在揽月楼请赵七郎赴宴,琴姑娘作陪弹了一首菩萨蛮,后来赵七郎就给填了这么一首菩萨蛮。”
“赵七郎……”
萧铃儿陷入了沉思之中,肃王府三年之前辉煌的时候,赵显以及张若谦还有自己的哥哥萧风三人,的确是风流浪子,一句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确是再合适不过了。
肃王府遭逢大变,他能写出“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的句子,倒也在情理之中。
想到这里,萧铃儿嘴角带笑。
看不出来呀七哥,你前些日子还在买《国朝名诗集录》这种稚子读物,没过几天就能写出“满楼红袖招”这种妙句,难不成真的是返璞归真了?
她嘴角带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笑意,喃喃自语:“现在玲儿更期待明天的诗会了呢。”
——————
相比心情复杂的萧铃儿,他爹萧安民的心情就简单的多了,一个字,愁。
赵显的词能传到萧铃儿手里,作为耳目更加众多的肃州知府,他自然不可能不知道赵显的近况。
而且他知道的远比萧铃儿多得多,比如张若谦送给赵显的一千两银子,还有正在翻新肃王府的工程队。
眼见着赵显的日子越来越好过,萧安民的眉头就没有舒缓过,明年他任期就满了,上面交待要难为肃王府的任务却给他搞砸了!
想到这里,这位以“清”字闻名的父母官就不由肝火大动,他烦躁的放下手里的公文,挥手唤来一旁侍奉的家仆。
“阿福,你去张家一趟,告诉张若谦,说本府要见他。”
阿福点了点头,问道:“老爷,在哪儿见?”
萧安民沉吟了片刻,随即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就在这府衙里,你把他唤来!”
阿福会意的点了点头,带着萧安民的拜贴,一溜烟向着城北的张家大宅去了。
张家的大宅子很好找,整个肃州府,除了肃亲王府,第二大的就是这张家了。
阿福拿着拜贴,递给了张家的门房,不多时张家的偏门打开,把他迎了进去。
见了张家老太爷之后,阿福说明来意:“张员外,小的奉着我家老爷的命令,来请大公子过府一叙。”
张员外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一副慈眉善目的富态模样,但是整个肃州城都知晓他不好惹,不管是黑道白道,从没有谁把主意打到他的身上。
毕竟一个从一穷二白的小混混,短短二十年就打拼成为肃州城乃至江南道首富的人,谁也知道不得罪。
张员外呵呵一笑,开口问道:“不知道萧大人唤犬子训话,可是有什么事情。”
说这话的工夫,张员外轻轻使了个眼色,一旁的侍女极为乖巧又不着痕迹的给阿福递了一张面额不小的银票。
阿福连连摆手,苦笑道:“本来张老爷问话,小的肯定知无不言,但是这件事小的真不知道。”
张员外思索了片刻,洒然笑道:“没关系,张家跟你阿福也不是第一次打交道,这钱阿福兄弟你拿去喝茶,小老儿这便让犬子去拜访萧大人。”
说着他皱眉对着身后的家丁叫道:“阿平,去把大少爷找回来。”
阿福犹豫了片刻,还是接过了银票,不住的向张员外道谢。
毕竟,一张面额五十两的银票,没有谁拒绝得了。
第21章
深不见底
肃州城知府后衙,萧安民书房。
阿福去张府之后没多久,张若谦就乖乖的到了知府衙门报道,然后就被告知在书房里等候,一来二去已经等了足足一个半时辰。
但是张若谦丝毫没有焦急的意思,而是悠然自得的给自己泡了杯茶,慢悠悠的等着知府大人。
当然,也仅限于泡茶而已,萧安民书架上的书他是不敢动的,毕竟读书人对于书房的看重,比起现代人对于金库也不遑多让。
终于,书房的房门被推开,满脸铁青的萧安民走了进来,怒视了张若谦一眼,然后坐在了主位上。
张若谦笑眯眯的给知府大人递了杯茶,陪着笑脸说道:“座师,又有谁惹您老人家不高兴了?”
张若谦是成康十三年,肃州府乡试取中的举人,由肃州府的府尊萧安民钦点,因此萧安民是张若谦正儿八经的座师。
萧安民没好气的接过张若谦递过来的茶水,刚想喝上一口,但是心情烦闷,又放到了桌子上。
然后他起身走到书房门口,吩咐了看门的衙役以及家仆走远,于是书房里只剩下师徒二人。
“若谦,听说前些日子你在揽月楼给了肃王世子一千两白银?”
张若谦微笑点头道:“不仅如此,学生还花了大钱,准备帮着翻修肃亲王府。”
萧安民勃然大怒,手里的茶盏被他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厉声道:“你知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张若谦微微摇头,蹲在地上开始收拾一地的碎瓷片,不慌不忙的答道:“学生知道。”
萧安民怒哼道:“不要告诉本官,你是为了跟赵七之间的狗屁交情!”
“本官跟你们张家打了多少次招呼,这肃王府帮不得,可是你!”
说到这里,知府大人怒气不减,指着张若谦骂道:“本官怎么说也是你的座师,日后事发了,莫怪本官没有提醒你!”
张若谦把一地的瓷片简单拾掇的一番,抬头笑道:“萧师为何如此气愤?”
萧安民冷声道:“五年前本官被派来知肃州的时候,上面给本官打过招呼,不能让肃王府过上好日子!”
张若谦由衷的拍了拍手,仍旧面带微笑:“萧师果然实干,短短两年,就把偌大的一个肃王府,变得家破人亡,只剩下一个疯癫的赵七。”
“胡说八道!肃王府破落干本官何事,本官充其量……充其量也就是……”
萧安民说到这里,猛然住嘴,冷冷的看着张若谦。
张若谦哈哈一笑,替他说完了这句话:“学生省得,萧师充其量不过是见肃王府落井,跟着下了几块小石头而已,至于推肃王府下井,可不是萧师您能够办得到的。”
“你什么意思?”
萧安民面带寒霜,冷漠的看着张若谦:“本官警告你,也警告张仲,天家家事,可不是你们一个商人之家能够掺和进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