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2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1/655


在他心里,始终对赵显有些畏惧。
赵显当初还是落魄世子的时候,就敢对他下鞭子,如今当年的那个落魄的肃王世子发达了,岂不是要吃人?
胖子王爷有些战战兢兢的看了一眼赵显,低声道:“不敢当王叔的称号,本……孤是昨日进的京……”
说到这里,这位胖子有些悲伤的叹了口气,低声道:“本来父王薨逝,孤应该在姑苏守孝才是,奈何天子大典,不得不来……”
胖子抬起头,对着赵显勉强一笑:“说起来不怕肃王殿下笑话,父王薨了以后,孤仿佛开窍了一般,对以往的所作所为懊悔不已,以前不知事,在肃州府得罪了肃王殿下,还请殿下海涵……”
赵显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这个体型巨大的胖子,心里暗暗嘀咕。
这胖子…给人附身了?
脑子里是这么想,但是话可不能这么说,赵显拍了拍赵长镜厚重无比的肩膀,呵呵笑道:“以前大家都是世子,都少不更事,如今各自接过王爵,自然要成熟不少,以前种种,本王早就忘了。”
说到这里,赵显回头看了一眼仍旧坐在两座院子门口的西楚皇子跟丹阳郡王,暗自皱了皱眉。
这两个家伙,居然不给老子面子?
他对着三个亲王歉然一笑,轻声道:“三位王叔稍后,本王一定让三位王叔住进这三间院子里头。”
三个亲王对视一眼,各自朝着赵显拱手:“有劳肃王殿下。”
赵显潇洒的摆了摆手,带着几个青衣卫,迈步走到了那个翘着二郎腿的西楚皇子面前,毫不客气的一巴掌拍在了他的脑门上。
那皇子看起来不过十四五岁年纪,一惊之下勃然大怒,指着赵显鼻子怒骂道:“南人安敢欺我!”
赵显毫不客气,又是一巴掌拍在了他的脑门上。
这时,这名皇子身边的西楚卫士再也看不下去,对着赵显怒道:“七皇子乃是我大楚派来参与南启皇帝登基大典的使节,你们南启便是如此待客的吗?”
说着,他就要抽出腰间的佩刀。
这名护卫的手,刚刚放到刀柄上,一柄狭长森然的青丘刀,就已经递到了他的脖子上。
他抬头一看,只见那个欺负自家皇子的南启王爷身后,站着一个面无表情的负弩少年,这少年手臂笔直的握着一把刀,斜搭在自己肩膀上。
“五步之内,对王爷拔刀者死。”
少年声音冷漠。
赵显适时转身,对着耍酷的赵希说道:“收刀。”
“是。”
赵希“唰”的一声收回佩刀,仿佛从未拔出来一样。
赵显又指着这个西楚皇子,对着这卫士咧嘴一笑:“别误会,我是他姐夫,姐夫打小舅子,天经地义。”
这卫士犹豫了一番,最终还是咬牙,放下了自己按在刀柄上的右手。
赵显半蹲了下来,看这个这个十四五岁的西楚皇子,微微一笑:“小家伙,你在项家排第七?叫什么名字?”
来自郢都的七皇子疼的龇牙咧嘴,又有些害怕赵显再次动手,只能咬牙切齿的说道:“项魁!”
赵显了然的点了点头。
“在郢都很不得宠吧?”
项魁瞪大了眼睛,盯着这个素未蒙面的“大姐夫”,结结巴巴的说道:“你……你怎么知道?”
赵显嘴角勾出一抹弧度。
“姐夫我跟你那个老爹闹翻了,我大启新君的登基典礼,他估计想到就恶心,但又不得不来,你这小子但凡在他心里有一点地位,都不给被派到临安来。”
赵显拍了拍项魁的脑袋,在他耳边轻声说道:“所以,在临安老实一点,本王还能尽一尽做姐夫的义务,替你姐照顾照顾你,否则你要是不小心死在临安,都没有人会替你收尸,明白吗?”
只有十四五岁项魁被赵显这句话给吓惨了,他脸色苍白的点了点头,随即立刻蹦了起来,连忙招呼着带过来的家臣,收拾行李前往外藩行驿前院的木楼里去了。
“解决了一个。”
赵显微微一笑,转头走向那个已经是“爷爷辈”还这么不懂事的丹阳郡王。
他刚刚走到赵成器旁边,这个头发上银丝密布的丹阳郡王,就率先拱手行礼:“丹阳郡王赵成器,见过肃王殿下。”
赵显愣了。
这老头,刚才不是还一副鼻孔朝天的样子吗?
还未等他反应过来,站在院子门口的赵成器,就推开了这座独立院落的大门,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赵成器有要事要与殿下私下商谈,只是限于身份,非用此种手段,实在是无法私下见到肃王殿下,还请殿下恕罪则个。”
老家伙一改先前的倨傲,变成了一副老好人模样。
赵显随之释然。
的确,以他跟赵成器两个人的身份,老家伙不用点手段,还真不好私下见他。
毕竟二王不相见啊。
第334章
赵成器的野望
自从大启世宗文皇帝平定外藩叛乱以后,启国对于藩王的限制就愈发刻薄,先是收去了封地的自治权和军权不说,后来几代下来,各地藩王就连祖制上规定的亲王可有一卫三千人的私兵也不敢再养,心甘情愿的当起了朝廷豢养的猪猡。
再后来,朝廷对藩王的管制更加规范化,比如说藩王不得擅离封地,不得前往其他藩王的封地,不得私下会面,不得干预朝政等等。
当然,赵长恭是一个特例,赵显也是一个特例。
所以赵成器进京之后,故意摆出一副倨傲的模样,不惜得罪另外三个世袭罔替的亲王,在外藩行驿强行占了一个亲王才能居住的院子,就是为了把这件事情故意闹大。
他肯定是事先打听好了赵显在临安的职司是宗卫府大统领,一旦宗人府下属的外藩行驿出了事,并且事关藩王,赵显就不得不亲自前来处理。
这样一来,他就有机会跟赵显单独说话。
这一番思量下来,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也可以说是小心的过了头。
不过大启正处在新君嗣位的关键时候,这种时机最忌讳被人捉住把柄,那赵成器这般谨慎,也就可以理解了。
赵显深深的看了一眼赵成器,随即微微一笑:“叔祖相邀,宗显岂敢拂逆?”
赵成器连连摆手:“当不得殿下叔祖的称呼。”
两个人一边客气,一边携手迈步走进了院落之中。
说来也巧,当初他初进临安城之时,也在外藩行驿住过几天,当时他住的,也是这间院子。
进了院子之后,赵显身边只带了一个负弩的少年赵希,其余宗卫都被他留在门口,与丹阳郡王府的家将们一起,把这座院子守得水泄不通。
两人在院子里的凉亭里坐下,赵成器独自一人,而赵显身后则站着负弩的少年赵希。
赵成器面带犹豫的看了一眼赵希。
赵显轻声说道:“族老有什么话尽管说,侄孙如今正在风口浪尖上,不知道多少人要动手杀我,这少年人是侄孙的最后一层甲胄,如果不是他,宗显死也死了几回了,说句难听的话,赵宗显生死都操之其手,别的就更没什么可忌讳的。”
赵成器连忙摆手:“殿下莫要一口一个侄孙了,可折煞老夫了。”
“辈分摆在那里,应当的。”
“那殿下唤一声族老便好,“叔祖”二字切莫再说了——”
赵显也不执着,微微伸了个懒腰,轻声道:“族老这般着急要见晚辈,可有什么大事?”
赵成器低下头,微微苦笑:“殿下一肩挑着两个世袭罔替的王爵,老夫的事情说出来殿下可能会笑话,赵成器不才想保住先父传下来的这顶王爵……”
启国的宗室制度,除了几个天恩亲封的“世袭罔替”的王爵以外,其余王爵都是要代代衰减的,比如说丹阳郡王赵成器,他的父亲是祁王,他只能是郡王,而到他儿子那里,就只能剩下一个国公的爵位了。
按照这样算下去,五六代人以后,祁王一脉将会成为庶人。
而这位已经年过半百的丹阳郡王,显然不甘心接受这个下场,想要通过赵显来改变这种代代削爵的局面。
赵显闻言,低头喝了一口茶水之后站起了身子,语气淡然:“族老找错人了,大启规矩已经很明朗,除了陛下恩旨,谁也不能改变祁王一脉代代削爵的结果,晚辈觉得您应该进宫求见陛下,而不是费尽心思来见我。”
赵成器见赵显有要走的意思,脸色微变,急忙说道:“殿下,按照大启规矩,军功可以续爵,也可以升爵!只要我丹阳王府得到足够的军功,就可以把这个王爵传承下去!您曾经执掌过西北两部边军,只要您肯帮忙,不过是顺手而已!”
赵显微微皱眉:“大启规矩,外藩不得从军从政。”
赵成器低声道:“殿下,您的父王赵长恭,早年就从军了,也从政了。”
“我父从军的时候还未就藩,只是大启的三皇子!”
赵显冷眼看了一眼赵成器,微微冷笑:“那是大启上下被齐楚两国百般欺凌,齐人数次越过长江,西陲的函谷关更是摇摇欲坠!朝中竟无一员大将可堪重任,我父那时年仅十七岁,若不是没有办法,你以为他愿意舍弃临安繁华场,去战场上当一个厮杀汉?”
赵成器低眉道:“老夫与老肃王差不多年纪,他的事迹老夫比殿下你知晓的清楚……”
“老夫的意思是,请肃王殿下替丹阳王府向朝廷,向陛下请个旨,老夫膝下有四子个个自小习武,参习兵书,人人上得战场,俱愿意替大启效死,请朝廷给他们一个报效大启的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1/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