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3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4/655

第448章
用人制人
离开凌虚阁之后,赵显负手来到位于皇城之中的政事堂。
政事堂距离凌虚阁并不远,或者说正是凌虚阁距离政事堂不远的原因,成康帝才会如此钟爱凌虚阁,以至于十余年如一日的待在稍显低矮的凌虚阁里处理政务。
相比于凌虚阁来说,政事堂要更为低矮一些,一眼望去只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几间房子勾连在一起,平凡无奇。
这种院落,别说在皇城之中,就是放在清河坊的建筑里,也可以称得上寒碜二字,但是就是这一个不起眼的院落,主宰了启国上千万黎庶的身家性命。
赵显站在政事堂门口,抬头打量了一眼政事堂门口那块世宗皇帝亲自题字的金匾,心里颇为感慨。
这是他第一次来政事堂。
在成康朝的时候,哪怕成康帝对他再信任有加,也从未提过半句让他进入政事堂,哪怕是成康帝驾崩以后,政事堂也是由陈静之把持,他没有进入政事堂的机会。
现在,总算没有人能把他拦在这间小院落之外了。
原本,守在政事堂门外的,应该是内侍监的宦官,但是此时,政事堂外的守卫已经悄无声息的换成了赵炳麾下的内府青衣卫,这些青衣卫大半都认得赵显,不认得赵显的也认得赵显身上穿着的四爪龙袍,于是纷纷对赵显半跪了下来。
“卑职等见过王爷!”
赵显挥手道:“小点声,莫要扰了宰辅们。”
几个青衣卫恭声称是。
赵显推开政事堂的木门,迈步走到里头的宰辅班房,只见几张书案前,首相谢康跟次相高明玉正在奋笔疾书,两位宰辅都聚精会神,此时已经是隆冬,谢相的额头居然在渗出汗水。
赵显悄无声息的走到谢康身后,偷偷瞥了一眼谢康正在批阅的奏章,一眼就看到了江宁军开支麋费的字眼,这让赵显微微皱眉。
谢康也察觉到了自己身后站了一个人,初以为是宫里侍奉的小太监,也不以为意,过了片刻他才发觉不对,猛然回头,这才看到头戴冕旒王冠,身着四爪龙袍的赵显,正负手站在自己身后。
谢康眼皮子抽了抽,勉强一笑:“殿下怎么有空到这里来了?”
“恰好路过,就进来探望探望二位宰辅。”
叔侄俩的对话,把伏案疾书的高明玉也惊动了起来,老大人抖了抖自己花白的胡须,对着赵显拱了拱手:“见过肃王殿下。”
赵显对着高明玉点了点头,然后仍旧把目光放在谢康桌子上的奏章上面,微微皱眉道:“表叔,江宁军驻扎在夔州城,一应粮米都由西陈供给,咱们最多也就是支出些军饷,哪来的麋费一说?”
谢康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赵显说的是桌子上的奏章,这才苦笑道:“殿下,这奏章里的江宁军,不是被林大将军带去夔州城的那一支,而是江宁城左近的那一支。”
说到这个,谢康大摇其头:“殿下征西之时,从江宁军调拨了三万人,而后陈……陈静之令江宁军募新兵补齐,于是江宁守将曹钦就开始在江宁一带募兵,初时兵部报到政事堂的支出也就是一百万两银子,但是到上个月江宁军满编之后,居然报了三百万两,这笔亏空被督察院的御使查到,陛下没有亲政,他们只能告到政事堂来。”
“表叔这么一说,本王倒想起来了…”
赵显目光悠悠:“当初征西之前,本王一直想找机会收拾这个曹钦,但是苦于被陈静之束住手脚,现在好了,本王连借口都不用找,就可以拿这个曹钦下诏狱了。”
说罢,赵显把林青桌子上的这封御使奏书收进袖子里,微微一笑:“这件事表叔就不要过问了,回头本王让宗卫府去办。”
谢康微微皱眉,轻声开口道:“七郎,有件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赵显搬了把椅子坐了下来,淡淡的说道:“都是自己人,表叔有什么话直说无妨。”
谢康有些犹豫,但是最终还是咬牙开口。
“七郎你先前是宗卫府大统领,一心发展宗卫府自然无可厚非,但是你现在不再是宗卫府大统领,身份更是今非昔比,处理事情就应该把着眼全局才是。”
谢康轻声道:“宗卫府现在在临安城,已经是权柄最重的衙门,应该加以限制才是,比如说按照朝廷的规矩,像曹钦这样的三品武将,就算有罪,也该兵部会同三法司审理,而不是直接交到宗卫府,由宗卫府来断他生死。七郎你再这样继续放纵宗卫府的权柄,以后宗卫府必然会尾大不掉。”
谢康说的话,可以说是句句属实。
这也是赵显忽略掉的地方,他是宗卫府大统领出身,现在一朝翻身做了主人,自然而然的就会想着继续壮大宗卫府,这样就会把这个特务衙门变得越来越权重,一步步挤压其余衙门的生存空间,直至把整个大启的朝堂,都变得畸形起来。
赵显若有所思皱了皱眉,随即展颜一笑。
“表叔说的有理,以后本王会注意限制宗卫府,让宗卫府的规模保持在现在这个样子不会再继续扩张下去了。”
说到这里,赵显呵呵一笑:“不过那曹钦跟我有些私仇,还是把他交给宗卫府处理比较好,这就算是最后一次,下不为例如何?”
谢康无奈叹气。
高明玉则是打圆场说道:“谢相多虑了,这宗卫府之中都是殿下的嫡系,有殿下在,他们即便再如何权重,也不会生出什么乱子来。”
“现在不会,可是以后呢?”
谢康摇头道:“罢了罢了,不说这个了。”
他抬头看向赵显,问道:“殿下此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从兵变以后,谢康曾多次出去肃王府,知道赵显现在有些懒散,如果没有什么重要的事,他是绝不可能无缘无故跑到皇城政事堂来的。
“也没有什么大事。”
赵显指了指政事堂里堆叠如山的文书,开口笑道:“知道二位辛苦,这政事堂的活儿也着实沉重,因此给两位宰辅大人找了个苦力来。”
说罢,他拍了拍手,一个身着五品文官袍服的男子,很是恭敬的从政事堂门口走了进来,对着政事堂里头的三个人鞠躬行礼。
“下官严分谊,拜见肃王殿下,拜见谢相,高相。”
谢康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这人…不是陈静之的学生么?”
高明玉则是一脸云淡风轻。
赵显仍旧带着微笑:“严翰林原本就是政事堂行走,对于政事堂事务颇为熟悉,此次揭露陈静之七大罪,他也颇有功劳,因此本王准备仍旧让他在政事堂行走,帮着二位相国搬一搬文书,磨一磨墨,二位以为如何?”
谢康脸上挤出一个微笑,而高明玉笑得则要真诚的多。
“殿下安排,自然欢迎之至。”
“老朽也正愁着没个年轻人帮忙打理一些杂事,这政事堂如山一样的文书压在老朽与谢相两个人肩上,着实比山还要沉重。”
他们两个人嘴上不说,但是心里都明白,这个严分谊虽然在政事堂没办法说话,但是却可以充当赵显留在政事堂的眼线,帮着肃王爷观察他们两个的一举一动。
偏偏这个眼线,他们还拒绝不得。
这位肃王殿下,年纪轻轻,用人制人的手段就已经有些炉火纯青的味道了。
第449章
下马威
这个严分谊,自从倒向肃王府之后,赵显曾经单独考察过这个三十岁出头的书生,发现此人不仅才学不凡,而且权术之道,揣摩人心方面,很是有一些想法,恰好肃王府正是缺少这种人才的时候,赵显就把他收入肃王府麾下听用。
这严分谊虽然好用,但是也不是没有他的缺点,比如说此人在陈静之落难之时,毫不犹豫的反水泼自己恩师一身脏水,足见他的人品其实不佳,不过赵显之所以用他,也不是看中他的忠心,而是看中了他一身钻营的本事。
此人如果用的好,以后赵显可以不必挂心政事堂,只凭借这个严分谊,就可以远程遥控政事堂的走向。
赵显把严分谊带进了政事堂之后,跟着高老头一起商议了一番婚期,随即打了个哈欠,对着两个宰辅拱了拱手。
“今日忙了一上午,本王也累了,这就回府歇息,二位宰辅也要注意休息。”
谢康跟高明玉对视一眼,齐齐的弯下了腰:“送肃王殿下。”
赵显笑了笑,对着严分谊说道:“严翰林在政事堂里,要多听两位宰辅的话,勤快一些,好让两位宰相大人轻松一些。”
严分谊对着赵显一揖到地,声音恭敬无比:“下官谨遵肃王殿下吩咐,定然竭尽所能,辅佐二位宰相。”
见严分谊行此大礼,谢康面露不屑,而高明玉仍旧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脸上看不出任何异样。
送走了赵显之后,谢康重新坐回了自己在政事堂的主位上,看也不看侍立在一旁的严分谊一眼,转头对着高明玉说道:“高相,肃王殿下这趟来,是个什么意思?”
高明玉看了一眼严分谊,摇头呵呵笑道:“还能又什么意思,如谢相所说,宗卫府权柄过重就会尾大不掉,同理政事堂自然也会这样,殿下让严翰林来看着咱们,就是不想让政事堂权柄泛滥。”
说到这里,老头子转头对着严分谊笑了笑:“严翰林,你说是不是?”
严分谊擦了擦额头的汗,讪笑一声,不敢答话。
“晚辈只是来帮着两位宰辅做一些杂事,别的一概不知,高老大人莫要取笑晚辈了。”
谢康不轻不重的哼了一声:“自古以来,历代朝廷都是以士大夫治天下,宗卫府那等掩攒之地岂能跟政事堂相提并论?”
“咱们这位肃王殿下的想法,可能与前人有些不太一样。”
说话间,高明玉看了一眼严分谊,咳嗽了一声,微微一笑:“还有,现在严翰林也在政事堂行走,咱们两个说话也该谨慎谨慎,否则给人告到肃王殿下那里去,可没有咱们的好果子吃。”
谢康被这个老家伙逗趣的话说的一愣,随即也洒然一笑:“了不起就是罢官了事,难不成严翰林还能不许本相说话不成?”
严分谊被两个人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话说的满头大汗,连忙起身,对着两个人行礼道:“二位师相,晚辈有些不适,今日告个假…”
严分谊现在是在政事堂行走,担任的是民间所谓的“储相”一职,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称呼谢康二人一声“师相”是毫无问题的。
高明玉花白的胡须抖动,微笑着挥了挥手:“去吧去吧,记得明日早些来上班,否则累坏了我们这两个老头子,肃王殿下可饶不过你。”
对比来说,谢康就没有什么好脸色了。他不冷不热的说了一句:“可不敢当严翰林一声师相,上一个被严翰林这般称呼的……”
说到这里,谢康也住口不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4/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