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3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2/655


“本来确实是一件好事。”
萧铃儿垂下眉目,低声道:“只是蝉蜕大师如果能撑到今年,就刚刚一百岁整,那才是大圆满,在九十九岁圆寂,太可惜了。”
赵显眨了眨眼睛,回想起了那个牙齿都没有了的大和尚,心里也有些唏嘘,但是仍旧开口笑道:“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对于大和尚来说,一百岁走跟九十九岁走,也没有什么分别。”
“嗯。”
萧铃儿点了点头,轻声嗯了一声之后,就低下头再也不说话,这时他才清晰的感受到,两个人之间的气氛,明显不如从前那般融洽了。
人生哪能如初见啊……
想到二人初见时,赵显颇为感慨的叹了口气,轻声道:“犹记得,我从浑浑噩噩之中苏醒过来的时候,家中只有一个老黄,那时我腹中饥肠辘辘,我让老黄去做饭,他回答我说,府中没米了。”
说到这里,赵显自嘲一笑:“时至今日,整个临安城也不会有人想得到,两年前我会窘迫到那个地步,当时哪里会去想什么封王拜相,只是填饱肚子要紧,于是走到大街上,找寻生路。”
“不怕玲儿妹妹笑话,当时为兄的想法是找家店面给别人帮帮忙,挣点吃饭钱,可是显庆街上人人都认识我这个傻子王爷,于是只能转头走向知府衙门,求助萧世叔。”
“现在想来,当初萧世叔拒而不见,是再情理之中,而玲儿妹妹你能够出手相助,却是在意料之了。”
赵显从怀里取出一个绣着兰草的嫣红色钱袋,轻轻摆在石桌上,然后从里面倒出一块被切去了大半的碎银子,轻声笑道:“当时为兄拿着这块银子,去钱庄兑钱,那钱庄掌柜切了我一两银子,给了一千二百钱,后来在肃州府混的熟了,才知道那个黑心掌柜黑了我二百钱,现在想想还心疼不已。”
赵显指着桌子上这块被切去一大角的碎银子,低声叹道:“当年就是这五六两银子,救了我的性命啊。”
萧铃儿也目光复杂的看了那个钱袋一眼,却并不接赵显的话,只是低头问道:“七哥…你…娶了两个夫人了吧…?”
赵显尴尬的摸了摸鼻子,点头承认:“是啊,一个是先帝赐婚,一个是高老头逼婚,好在我运气不错,两个夫人都算得上是识大体的女子,也没有生出太大乱子。”
萧铃儿点头“嗯”了一声,又不愿意说话了。
赵显长叹了一口气,尝试着伸出手把萧铃儿的柔荑握在自己手里,萧铃儿轻轻挣了挣,却没有挣脱,于是不再挣扎,只是脸色通红的低下了头,不敢抬头看赵显。
赵显目光温柔,轻声道:“记得当年从肃州府来临安的时候,我承诺过你,从临安回去便娶你过门,这两年时间因为太多事情耽搁了下来,如今天下间没人能拦得住我做任何事情了,你可还愿意嫁?”
萧铃儿愣在原地,随即泪如雨下。
“七哥…我今年已经十九岁了,我等了你两年了……”
两年前,萧铃儿还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丫头,这个年纪放在后世只是一个高中生,但是在古代却已经是为人妇的年纪了,后来赵显被成康帝赐婚,萧铃儿黯然回到广陵,以萧安民这两年在朝中平步青云的势头,这两年时间里,踏上萧家给萧铃儿说亲的媒婆都不计其数,可是萧铃儿硬生生的没有嫁人,可想而知她到底承受了多大压力。
一个十九岁的女子,在古代已经是大龄剩女,萧铃儿能等到今天,已经实属不易。
眼见佳人在自己面前垂泪,赵显自然不能全无反应,他坐到了萧铃儿身边,把她轻轻搂进怀里,声音靡靡:“莫哭了,以后没人能在欺负咱们了。”
萧铃儿依偎在赵显怀里,哭了一会之后,抬起头看向赵显:“七哥,我父亲那边……”
赵显心里好笑,萧老头早已经把这丫头卖给了本王爷,她倒还在担心萧老头答不答应这门婚事……
“放心。”
赵显霸气侧漏:“萧老头要是不答应,本王就把他再丢进诏狱里头去!”
萧铃儿伸出粉拳,轻轻捶了捶赵显的肩膀。
“讨厌…你不许对我爹无礼…”
“好好好,回头我跟他好好说,行了吧?”
两个人温存了好一会之后,赵显抬头看了看天色,今天他一大早出门,从弄玉斋再到萧老头这里,天色已经到了傍晚,夕阳西沉。
赵显从袖子里取出一块通红的玉壁,塞在萧铃儿手里,脸色严肃:“玲儿,这块玉是我肃王府的传家之宝,是父王流传下来要我送给未来媳妇的,跟项樱成婚的时候我都没有给她,现在送给你,你要好好保管!”
这块玉壁……其实是他刚才从石三子那里顺来的…
“以后等咱们生了儿子,再把这块玉壁传给他,让他送给咱们的儿媳妇!”
萧铃儿大为惶恐,连忙拒绝:“既然是肃王伯伯传下来的,七哥你应该交给王妃才是,这要是给外人知道了……我不能要……”
“放心,咱们俩都不说,没人知晓的……”
赵显不由分说,把这块绯红色的云龙纹玉壁塞在萧铃儿手里,然后起身道:“七哥还有些事,今天就先回去了,萧世叔他刚刚得脱牢笼,你便在这里好好跟他说说话,等这段时间过去了,七哥就向萧家下聘,把你娶进门去…”
萧铃儿手心出汗,紧紧的握住手里的玉壁,然后重重点头。
“七哥…玲儿等你!”
第479章
风起云涌
走在回家的路上,赵显心里开始犯愁了。
该怎么跟项樱……解释…咳…说这件事情呢,上次娶高雅儿,用的是绣球,这一次总不能再找一个绣球吧…
而且自己趁着项樱怀孕的这段时间,连娶两个媳妇,未免太不地道了。
赵显强忍住让赵慷去买绣球的冲动,决定把这件事先按下来,一切都等项樱生了孩子再说。
项樱肚子里的孩子,极为重要,如果是个世子,那么肃王府的统治就会在临安城扎根,赵显那些手下人也就可以彻底放下心来,跟着赵显干到底。
到那时候,赵显才有机会着手新政。
否则,肃王府连个后嗣也没有,朝野上下便会觉得根基不稳,难免会生出一些异心,当赵显推行新政的时候,这些墙头草就会出来搞事,有些投机之人以及那些利益受损的乡绅士族,说不定还会趁机想办法联络小皇帝,合谋推翻肃王府。
历史上因为得罪既有利益者吃了大亏的统治者比比皆是,大部分的皇帝都不得不在有限的空间里腾挪身子,不敢越过这条红线,然后王朝在这些既得利益者的蚕食之中每况愈下,最终改朝换代,推倒重来。
事实上,除了那些开国的君主有能力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外,后世的君主绝大多数都被愈发沉重的框架拘束住,最终渐渐死在框架里。
他们不是不想变,是有心无力。
而赵显现在同样面对这个问题,如果他现在就这样干巴巴的推行新政,必然会引起强大的反弹,到时候整个肃王集团都会危若累卵,尤其是在小皇帝尚且活着的情况下。
变革国体,可以说是千难万险。
想要变通,首先就是要肃王府能够扎根,有了后嗣这一脉才能长久,别人才能死心塌地的跟着赵显干下去。
再者就是赵显必须要在启国建立起强大的威望,比如说拿回被北齐占了数十年的江淮地区,再或者一举平灭西楚,开疆阔土,这样一来,他的威望就不会输开国君主多少!
到那时候,赵显就可以想怎么变就怎么变。
有人不服,提刀杀人头就是!
但是现在不行,现在赵显只是初掌临安,统治的基础建立在兵权之上,而且他还不是正儿八经的皇帝,如果贸然推进变革,就是单纯的在找死了。
所以赵显的下一个目标,是越过长江,把启国的国土北疆重新推回淮河边上,只要拿回江淮地区,赵显的威望就会超过启国历代大部分皇帝,到那时候,才有变革的希望。
赵显一边考虑着朝廷的事情,一边已经回到了肃王府,此时天色已经全然黑了下来,他打了个哈欠,却没有到项樱或者高雅儿的房间之中,而是钻进了书房里头。
书房里,赵显一众女学生之中最为出彩的那个“班长”李香莲,把一叠抄录下来的文书摆在了赵显的桌子上,然后带着几个丫头跪坐在旁边,对着赵显说道:“老师,这是今天我们整理出来的,其中有政事堂送来的,也有宗卫府送来的消息,还有几件政事堂宗卫府都不能决断的事情,也都摆在老师的书案上了。”
赵显望着自己书桌上厚厚一叠文书,不由摇头苦笑。
这还是经过李香莲她们精简出来的,也就是说,如果是政事堂和宗卫府送来的原件,怕是至少能够堆满整个书桌。
这就是当权者的苦处,他们固然可以站在高处摆弄风云,但是他们却也不得不死死地攥住自己手里的权柄,因为权力这个东西,人人想要,你稍不留神,就会给人抢了去。
就拿赵显现在来说,他只要两三天不关注政事堂,政事堂就有暗中调拨地方军队入临安城“平乱”的机会。
虽然现在的政事堂里,都是赵显的“自家人”,但是人心隔肚皮,而且人心易变,谁也说不准谢康和高明玉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所以,赵显几乎每一天都要查看政事堂的大事概要,以及宗卫府经手的一些重要消息,只有这样,他才可以保证自己时时在掌控临安城。
这种日子,虽然不用上朝,但是可比他从前天天上朝要辛苦太多了。
赵显摇了摇头,看了一眼自己写几个脸色严肃的女学生,淡淡的挥了挥手:“今日天色晚了,你们也辛苦了一天了,先回去歇着吧。”
这几个女学生,都是肃王小学里头出类拔萃的几个丫头,也是赵显培养出来的第一批“秘书班子”,以后可要辅助赵显打理朝政的,自然不能累坏了他们。
李香莲等几个丫头相互对视了一眼,都各自站了起来,对赵显行弟子礼:“老师辛苦,学生们告退了。”
“去吧去吧。”
几个丫头鱼贯退出了赵显的书房,赵显摇了摇头,看向了书桌上起码半米高的文书,只能一屁股坐在了太师椅上,摇头苦笑。
这些东西等他看完,起码要半夜了。
以前项樱还会帮着他处理这些东西,但是现在项樱即将生产,赵显也不想劳累她,只能自己去打理这些繁杂之事。
在书房鼓捣了一个多时辰之后,赵显起身伸了个懒腰,这时书房门口出现了一个娇俏的影子,声音轻柔:“王爷,妾身给您熬了些米羹,大半夜的,您吃一些吧,免得饿了肚子。”
这个影子体态婀娜,显然不是挺着大肚子的项樱。
而且项樱也不用敲书房的房门,她从来都是自顾自的推门进来的。
赵显笑了笑,懒洋洋的说道:“进来吧。”
高雅儿推门而入,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
赵显把她手里的米粥接了下来,捧在手里喝了一口,然后指着还未处理完的一半文书,眯着眼睛懒洋洋的说道:“为夫累了,你念给为夫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2/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