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655


天色大亮,就在这些临安禁军开始清扫战场的时候,一身黑衣的赵希踏着城门楼厚重的血水,迈进了安丰城。
由于赵希跟赵显的关系很“近”,整个肃王府集团的人都对这个少年人很是客气,林青自然也不例外,当属下人通知赵希到了的时候,这位林大将军不顾身份,亲自到了安丰城城门处迎了一番赵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向来沉默寡言的少年人,就是正儿八经的“天子近臣”,是可以直接跟大启实君赵显说上话的人,这种人,哪怕是林青这种实权大将军,也不愿意得罪。
两个人见面之后,赵希很懂规矩的弯身行礼:“卑职赵希,见过林大将军。”
林青哈哈一笑,连忙把赵希扶了起来:“赵统领客气了,你是王爷身边的人,咱们也就是自己人,没必要讲究这些虚礼。”
赵希并不善于言谈,闻言勉强扯出一个笑容,瞥眼看向安丰城头的一地血迹,轻声问道:“大将军,这里昨日……有一场恶战?”
赵希从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跟随父亲赵苍学艺,那时候临安的宗卫府还有一些“查案”的兼职,所以赵希对于血腥味很是敏感,他在踏进安丰城的一瞬间,就知道这里的血迹很新很新……
此时,两个人就走在安丰城略显低矮的城头上,边走边说。
林青咧嘴一笑:“正准备跟赵统领说这件事,前日林某带着麾下将士攻城,在这里吃了些亏,所以昨天合兵一处,夜袭了安丰城,总算不负王爷期望,一举得胜,一夜破城不说,还杀敌近万,俘虏也有七八千人,那些俘虏林某已经派人着手押送回京,估计半个多月就能到临安了。”
前日率兵攻城的,本是林青的副将秦干戚,但是主帅却是林青,两个人都有责任,此时面对这个临安来的“天使”,林青很光棍的把责任全部担了下来。
赵希点了点头,继续问道:“战损呢?”
详细问清楚江北的局势,是赵显交给他的任务之一,至于如何搜罗江北情报,密布江北的宗卫府青衣卫固然是一个消息来源,可如果想知道军中的详细情况,眼前的这位林大将军,自然不得不问。
林青脸上的笑意收敛,低眉道:“算上前日伤亡的四五千人,加在一起我军伤亡……过万。”
说到这里,这个黑脸将军的声音低沉了不少:“这一次,是林某这个大将军没有提前打探清楚安丰城的情况,算是在这里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
他这句话,其实并不是跟眼前这个黑衣少年说,而是对远在千里之外的那位肃王殿下说的。
赵希低头把林青的话一字不漏的记了下来,然后从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一封火漆密封的书信,递在林青手里。
“这是王爷命卑职亲手交在大将军手里的亲笔信,请大将军查阅。”
林青双手接过书信,认真查看了火漆完好无损之后,才面色肃然的拆开信封。
信的内容很简单,大体的内容就是北齐很可能往江北大规模增兵,让远在江北的林青见机行事,但是行事之前无比要谨慎万分,如果确认北齐在江北真有什么大动作,那就果断带着这十余万大启兵马撤回江宁待命。
总的来说一句话,见机行事,但是可见赵显在江北战略已经整体趋于保守,甚至有了撤回江宁“保本”的打算。
毕竟现在的南启还太过弱小,如果与北齐硬着来,吃亏的只能是他们。
不过这封信,赵显只是给林青提出了一个方向,江北的大启将士具体该怎么做,还是由林青一个人拿主意。
这就是用人不疑。
不管是林青还是王霜,他们在外统兵的时候,远在临安的赵显最多只是在战略上给出一个方向,至于具体该怎么做,赵显从没有说过哪怕半句话。
这是对于前线大将最好的信任,也是林青跟王霜能够在赵显手下如鱼得水的原因之一。
林青静静的看完这封信之后,愣在原地久久没有说话。
一旁的赵希安静的等在原地,然后对林青报了抱拳:“大将军,王爷说了,在江北如何做,还是由你这个江北主帅一言而决,不过,大将军看完这封信之后,需要给卑职一个答复,让卑职带回临安去。”
这是赵显在跟林青要江北的具体“战术”,肃王殿下虽然不打算干涉江北的具体指挥,但是他需要知道江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林青沉默了片刻,然后手扶着安丰城的城头,闭上了眼睛。
“赵统领容林某想一想。”
赵希低头:“大将军请便,此事不急,大将军大可以明日再给卑职答复。”
林青闭目沉思良久,然后猛然睁开眼睛。
这个黑脸将军脸色肃然,对赵希沉声道:“此时,是齐人最害怕我们的时候,也是我大启收回江北的最佳时机,这会儿别说我们撤回江南去,就算咱们软弱一点,也会让齐人再度强硬起来,失去收回江淮的最佳时机,如果等到下一次机会,就不知道要多少年以后了!”
“与其如此,还不如就在江北打到底!”
“请赵统领转告王爷,如果王爷容末将在江北打到底,末将有六成把握可以一举拿回江淮!”
“如果不成……”
黑脸将军怒目圆睁,大声道。
“林青及麾下将士,愿意死在江北!”
第616章
两封军报
林青有这种想法,其实并不出奇。
冷兵器时代,能在战场上讨饭吃的汉子,不说个个勇猛无双,但如果他们碰到足够以命相博的机会,就没有几个人会当怂蛋。
此时,就算是相对沉稳一些的王霜在这里,他给赵希的答案八成也会跟林青一样,毕竟江北战功实在是太过诱人了,一旦拿下江淮,他们就是启国开国以来首次开疆拓土的功臣,这样大的功劳之下,得利的就不再是林青或者王霜个人,他们各自的家族都会因此大富大贵好几代人!
甚至与国同休!
这种泼天的功劳之前,由不得林青退步缩头,再说这些临安禁军在江北并不是没有赢面,刚才他跟赵希所说的六成胜算虽然略显夸大,但是四五成的胜算林青还是有把握的,对于他这种敢打敢拼的武人来说,四五成的机会,已经足够了。
赵希静静的听完林青所说的话之后,躬身对着林青弯腰行礼:“大将军所说,卑职都记下了,卑职这就折返京城,告知王爷,江北密布齐军,多有艰险,大将军务必保重性命。”
说到这里,这个向来不怎么喜欢说话的少年人声音有些郑重:“卑职跟随王爷已经三年,对王爷还算有些了解,对于王爷来说,大将军你的重要性比起整个江淮也差不到哪里去。”
黑脸将军看着赵希咧嘴一笑:“王爷教赵统领这般说的?”
赵希摇头,回头瞥了一眼遍地鲜血的安丰城,眼神坚毅了不少,他对着林青深深一躬:“大将军,卑职父亲就是死在齐人手里,卑职身有重任不能离京,请大将军替卑职多杀一两个齐人,就权当赵希替父报仇了……”
他父亲赵苍,是当年护卫赵显来江宁的四十个青衣卫的统领,当时姜无忌带兵袭营,四十个青衣卫悍然跟随赵苍杀入敌阵,结果只有赵慷等寥寥七人回来。
现如今,当初跟随赵显从江宁回来的那七个幸存的青衣卫,都在宗卫府里做了头目,最次也是一个副统领。
林青对赵希郑重抱拳:“上阵杀敌,本就是林青职责所在,自然义不容辞,倒是临安城里步步杀机,还请赵统领好生护卫王爷,莫要给贼人有什么可趁之机。”
说到这里,林青微微一笑。
“只要王爷在临安周全,咱们这些人就不会吃什么亏,后方稳固,这江北迟早是我大启的!”
赵希再次弯身鞠躬,沉声道:“如此,多谢大将军,卑职这就回京了。”
“赵统领一路保重。”
两个人互相行礼,然后赵希飞马离开安丰城,而林青则是带着一脸冷意,转身走向驻扎在安丰城的军帐。
安丰城一战,他麾下禁军至少伤亡了一万多,虽然拿战果来说已经是大胜,但是他的兵马在江北对比北齐来说实在是太少了,而南启国内除了姑苏大营这些杂牌军之外,又暂时没有什么余力支援江北,所以林青想要一鼓作气拿下江北,这场仗就只能精打细算。
安丰城下,死了太多人了。
没过多久,帅帐之中就传来林青的怒喝:“安丰城里有整整两万齐军,秦干戚攻城之前斥候营竟然毫无察觉!斥候营各级将官,各降一级,校尉将军黜为步卒,去前锋营听用!”
“传令下去,斥候营所有探子,详细查探江北敌情,若再有这种情况,一律军法从事!”
“在安丰城原地休整两日,两日之后,朝西北继续禁军!”
…………
这一边林青在大骂属下废物,另一边安丰城在一夜之间陷落的消息也传到了庐州城,庐州城的老将军田沛,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原本就有些愁眉苦脸的他更加无奈,这个田老将军只能长长一叹:“派人去燕都,把安丰城的军情呈交陛下。”
随军文书也脸色发苦:“老将军,这战损怎么写?”
安丰城一战,北齐一方的损失自然好写,整整两万人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寥寥几百人活着逃出安丰,但是安丰一战的战果就不太好写了,毕竟林青所部是夜袭安丰,当夜林青那边死了多少人,这些狼狈逃出安丰的齐军残兵,肯定是不知道的。
不过按照军中的惯例,这种时候肯定是要尽量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譬如说安丰一战北齐死了两万人,那南启至少要死上个四五万人才对,不然岂不是显得江北齐军太过无能?
田沛从军多年,自然知道这个文书话里的意思,老将军皱了皱眉头,然后用手敲了敲桌子:“就写南人伤亡不详,咱们不晓得南启到底死了多少人,难道随便编出一个数目欺瞒陛下?若陛下信了,让我们去攻打安丰城,到时候是你去,还是本将军去?”
经过上一次滁州城下一战,这些在滁州城下“幸存”下来的齐军,每一个人的斗志都被那些毁天灭地的火炮消弥不少,再加上田沛这个人本就是个守将,在这个时候,他连庐州城都不想迈出半步。
这名文书闻言,连忙点头,捉起毛笔开始起草文书,等一份文笔华丽的奏书写成,递给田沛看了看,老将军点头之后,就由军中信使,飞马送向了燕都城。
就在这份军报送往燕都的路上,林青带着麾下五万人,又开始继续在江北挞伐,这些江北齐军总体人数比起林青来说要多出倍余,如果他们集结一处,在江北这种平原地带跟林青本部硬来,尽管会在火炮的威力之下损失一些人,但是如果硬着头皮打到底,林青就算再怎么厉害,最后也只能带着自己的将士灰溜溜的回到江南去。
可偏偏滁州城一战,王霜打怕了这些齐人。
此时这些齐人把本部兵马和援军分散在江北的数个大城里,每一座城池人马也就是两万人左右,这就给了林青很大的机会。
就拿安丰城来说,凭借着火炮,林青可以在一夜之间攻陷安丰城,而在这种快速作战的前提下,北齐的其他城池是没有时间驰援安丰的。
更何况在庐州的北齐主力,还被秦干戚带着五万人死死看住。
林青本人在这个时候也极为清楚,他要做的是“取巧”,而不是跟北齐硬来,这个时候他并不是要把江北的齐军悉数歼灭,而是要在江北打出滁州城一战的那种气势,再借着这种气势,把这些齐人“吓出”江北!
最少也要吓得他们全部龟缩在庐州,不敢动弹!
于是,田沛第一封军报还没有传到燕都的时候,位于安丰西北的颖上再度陷落。
没过多久,第二封军报也从庐州府城飞速送往燕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