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4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3/655


“林青,能做的本王都替你做了,现在就看你自己的了。”
第620章
老奴
军报一封接着一封送进了燕都城。
每收到一封军报,姜无忌的心情就会愈加恶劣,他心里很清楚,尽管朝堂上那些重臣并没有全力支持自己,但是这两年的连年战争,导致北齐的日子的确不好过,而且这一次是在他的坚持之下北齐才向江北增兵,如果江北一败再败,他这个天子的个人威望以及整个北齐的信心,都会受到重创。
等到第三封军报从庐州城送到燕都的时候,这个北齐的年轻天子再也忍耐不住,他愤怒的拍了桌子,对一旁的大太监韩钊恶声道:“去把田沛这个老东西给朕拿回京城,朕把二十万大军交到他手里,不是让他龟缩在庐州城的!”
这句话就是泄愤之话了,现在姜小白被软禁在自己的王府,江北全靠老将田沛的威望支撑,如果这会儿再度临阵换将,那么江北的战事北齐将不会再有任何机会。
满脸皱纹的大太监韩钊毕恭毕敬的弯下腰,对着姜无忌说道:“陛下…当真要在此时召回田老将军么?”
韩钊现在虽然当了燕都的大太监,不过他这个人年纪大了,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权欲之心,平日里也就是帮着姜无忌处理一些后宫的杂务,对于政事,韩太监几乎从不说话,但是今天,这个年近花甲的老太监,缓慢却坚定的问出了这个问题。
姜无忌闻言心中更气,他一把把桌子上的军报摔在地上,怒道:“短短十几天,江北再丢三座城池,每一座城都是有守军看守,也就是说十几天之内我大齐再度损失了数万健儿,而田沛他就只会龟缩在庐州城里半点也不敢动弹,再这样下去,朕增援江北的将士死个一干二净,他田沛也不会有任何作为,朕若还不拿他问罪,何以面对千万大齐臣民?”
韩太监不慌不忙的说道:“陛下说田老将军不敢打,老奴倒想提醒一番陛下,这江北的前任守将韩林倒是敢打,可结果如何?”
韩林带着二十万大军冲击滁州城,结果只剩下六七万残部,这个出身韩家的“国舅”,至今还被关在天牢里头,生死不知。
韩钊的话,就像一盆冷水,浇在了姜无忌头上。
这个北齐天子坐在龙榻上闭目冥思了许久,然后睁开眼睛看向韩钊:“按大伴的意思,这江北……”
韩太监摇了摇头,腰弯的更深了:“老奴一介残缺之人,哪里懂得什么军国大事,不过老奴比陛下多活了几十年工夫,对于人心还算有些心得,有几句话想说给陛下听听……”
“大伴但说无妨。”
从姜无忌幼年之时,韩太监就一直陪在他身边,可以说是看着他长大,因此哪怕姜无忌再怎么目中无人,对于这个老太监向来是颇为尊敬的。
“陛下先前怀疑雍王殿下伙同南启赵七谋反,可如果雍王殿下当真有什么反意,他又何苦回燕都来自投罗网?江北的军队大半是出身燕都禁军,凭借雍王殿下禁军大将的身份,就算不能全部调动,也可以伙同南启军队,把这二十万人悉数留在江北,不是么?”
老太监说完这句话之后,微微叹了口气:“退一万步说,哪怕雍王殿下他不忍心对我大齐将士下手,那会儿雍王府一家老小都到了临安,他若有半点反意,大可以直接留在临安,又何苦带着妻儿回燕都来?”
姜无忌微微一愣。
自打他知晓姜小白把女儿留在临安的时候,他就已经认定了自己这个皇叔是个叛逆,现在听韩钊这么一说,姜无忌才猛然惊醒,这件事情里有太多蹊跷了。
“不对……”
姜无忌摇头道:“如果雍王他当真对我大齐忠心,他又怎么会把女儿留在南启赵七的家中?”
“老奴原也想不通此中关节。”
韩钊微微叹了口气,轻声道:“不过近几天,总算想明白了一些,老奴斗胆问一句陛下,如果我大齐政通人和,将来陛下坐北朝南,能够在朝堂乾纲独断的时候,燕都城可容得下雍王殿下?”
姜无忌默然无语。
老太监继续问道:“可容得下雍王妃?”
姜无忌仍旧不说话。
从他登基以来,就一直没有打算放过姜小白,如果有一天他真能在朝堂上到达乾纲独断的地步,只怕姜小白一家都会相继罹难。
韩钊继续抖了抖自己宽大的宦官衣袖,长叹一声:“燕都城容不下他这么一个实权亲王,这一点老奴这个做奴婢的能想的明白,雍王殿下他自然早早的想明白了,从这点来看,他想保住自己的后人一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姜无忌皱眉:“那为什么是女儿?雍王他就不想给自己留个后?”
韩钊微微摇头:“这就不是老奴能够想的明白的事情了。”
姜无忌坐在龙榻上,一个人静静发呆了许久,然后他回头看向一直站在自己身后的韩太监,皱眉道:“大伴的意思是,要朕去请雍王出山?”
韩钊低着头说道:“老奴只知道,如果陛下不想重新启用雍王殿下,那么江北主将就万万不能再换了,否则军心离散之下,不说江北能不能守住,只怕现如今身在江北的大齐将士们,都未必能够活着回来!”
姜无忌颓然坐回自己的位置上。
经过韩太监这一番话之后,他心中的怒气已经消散了七七八八,只剩下满满的凉意。
韩钊从来都没有骗过他,所以当韩钊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姜无忌就已经相信了一个七七八八,如果自己的那位皇叔没有背叛大齐,那么他口中所说,南启那些足以毁天灭地的火炮……
岂不都是真的?
姜无忌默坐良久,心里仍旧拿不定主意,此时的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自信满满的八皇子了,经过赵显几次三番的打击之后,姜无忌对自己的判断力已经失去了信心。
他回头看了一眼韩钊。
“大伴……”
韩钊恭恭敬敬的对姜无忌行礼。
“陛下,老奴认为您应该去跟雍王殿下谈一谈了。”
前不久,他们叔侄两个人才刚刚“撕破脸皮”,这个时候让姜无忌去找姜小白,无疑是一种委婉的低头,这个北齐的少年皇帝低头沉思了片刻,随即暗暗咬牙。
“大伴,摆驾雍王府——”
第621章
哪边先放手
这一天没有人知道雍王府里到底进行了怎样的谈话。
燕都的人们只知道,那位被“禁足”在家中的雍王殿下,突然在朝堂之中起复,随后就被皇帝陛下任命为江北大总管,准备派往江北总揽江北军事。
不过在姜小白还没有离开燕都的时候,庐州城的第四封军报就送到了燕都城,被急递到了姜无忌的桌案上。
江北的巢县跟慎县,同时陷落,两城守军加在一起三万多人,逃出城的所剩无几,而对于南启军队的伤亡,北齐这边仍旧是一无所知。
这一下不光是江北战场,整个燕都朝堂都开始慌了起来,那些原本默默无声的文官们,开始痛骂武将无能,丢城失地,奇耻大辱云云。
偏偏这个时候,原本最应该发火的皇帝陛下出奇的冷静,他淡淡的看了一眼下首面无表情的姜小白,叹了口气:“皇叔……这江北究竟该怎么处理,你说一说……”
尽管姜小白这段时间被“软禁”在家里,但是因祸得福,他也因此得到了许多思考的空间,这段时间他把自己在临安城遭遇到的一切仔细想了一遍,还是在其中发现了一些端倪。
比如说当时他去军器监的时候,整个军器监的校场没有一门火炮开火,他看到的东西,只是赵显刻意想让他看到的。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姜小白心里的阴郁散去不少,南启军队在江北的一些诡异动作,包括他见到的火炮与韩林所说的不符,这些原本不对劲的地方也都有了解释。
南启根本没有那种足以毁天灭地的火炮,如果他们有,那他们就不会迟迟不敢进攻庐州城,直接把军队开到燕都城下也不是不可能!
听到姜无忌的问话之后,姜小白皱眉思索了片刻,然后轻轻叹了口气,对着姜无忌弯身行礼:“陛下,撤军吧——”
姜无忌面无表情:“说一说原因。”
“这些天臣在自家宅子思索,回想了不少在临安的所见所闻,想通了不少事情,先前臣在临安见到的那种威力奇大的火炮,很有可能是赵显故意拿出来吓唬臣的。”
说到这里,姜小白深呼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即便这是赵七用来吓唬臣的,可那火炮的威力臣是亲眼见识到的,也就是说南启哪怕没有能力大量使用那种火炮……”
“最起码他们是有的。”
姜小白眯着眼睛,斩钉截铁的说道:“就以那种火炮的威力而言,只要有十门以上,咱们在江北派再多的人也于事无补,而且就目前看来,南启的林青敢在江北这样肆无忌惮,丝毫不畏惧我大齐王师的围剿,他必然有什么依仗,也就是说南启很有可能拥有那种大威力的火炮。”
说到这里,姜小白对着姜无忌弯下了腰:“不管南启到底有没有那种火炮,咱们都不能拿着大齐将士的性命去赌,现在只有暂避锋芒撤回淮北一条路可以走,等以后咱们把南启琢磨透了,江淮之地随时都可以拿回来。”
姜小白深深的看了姜无忌一眼,然后摇头感慨:“这些年来,我大齐顺风顺水,所以有些闭门造车的味道了。”
“咱们对现在这个南启,几乎是一无所知。”
北齐的少年天子,听了姜小白的话之后,脸色变得愈发难看。
…………
江北战场。
慎县的县城之下,林青带着麾下将士在这里扎下营帐,此时林青的帅帐之中,林大将军双目赤红,他的副将秦干戚坐在一边,脸色也不太好看。
这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接连拿下北齐四五座城池,先后斩杀齐人五六万人,俘虏两万多。
这个战绩,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了。
尽管这几场战斗打的酣畅淋漓,每一场都可以称之为大胜,甚至打的北齐朝堂都对林青生出了畏惧之心,可林青却是有苦自知,取得这个战绩,并不是毫无代价的,短短一个月之内,林青麾下原本十一万大军,飞速缩水到只有四五万人!以至于原本分兵两处的林青所部,不得不重新合兵一处,才能继续有攻城的余力。
这也是秦干戚为什么出现在林青帅帐之中的原因。
脸色焌黑的秦干戚,对着林青拱了拱手,涩声道:“大将军,不能再打了……”
这个其实并不怕死的江宁军主将皱眉道:“这一个月来,大将军带着我们连下数城,但是都是以伤换伤,现在我军十一万人,只剩下五万人不到,军中已经有军心不稳的迹象,再打下去,八成会出现逃兵……”
“甚至炸营!”
秦干戚这话,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古时候的军队其实并没有太过森严几率,一场战斗里,如果伤亡过半,甚至到三分之一的数量,军队往往就会瞬间溃败,这也是滁州城下王霜能带着属下人肆意出城追杀齐军的原因。
而林青麾下,虽然是经过多次大战之后,人员才损失半数,不过数场大战下来,这些将士都身心俱疲,而且他们看不到生路,眼前只有一场又一场的战斗,难免心生绝望。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禁军出身将士还没有出现大规模逃兵,已经十分难得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3/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