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5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3/655


赵显沉声道:“第一,可以杀官,不可以杀民。”
“第二,临安城该给的封赏一分钱都不会少给,但是前线将士无论在什么时候,如果被本王发现有奸淫掳掠的行为,无论何等军功,都抵消不了罪衍。”
说到这里,赵显顿了顿,最后才开口道:“第三,军中粮草可以与北齐当地豪强取要,却不可以害别人一家老小性命。”
“此三点,非是本王为难将士们,本王也知道将士们打仗用命,颇为辛苦,但是北齐也是九州,我们是一统天下的王师,不是草莽起事的匪寇,这关系到将来我大启能否顺利编户齐民,半点也马虎不得,师兄听明白了没有?”
自古能够真正开国坐稳江山的,就没有一个人小瞧民心谢谢你东西,刘邦一个无赖子,尚且知道约法三章,朱元璋一个农民出身,麾下将士宁愿睡墙根,也不愿意扰民,这才是成大事者的王者之风。
项羽,李自成,包括两晋时期的五胡十六国,都是缺少这种可以得民心的王气,所以要么不能长久,要么就直接昙花一现。
王霜听了赵显的话之后,恭敬低头道:“王爷放心,当年恩师统领肃王军之时,肃王军上下便对百姓秋毫无犯,末将统兵也是这样,若末将麾下有人犯了王爷定下的忌讳,用不着王爷多说,末将便直接斩了他。”
“好。”
赵显拍了拍王霜的肩膀,声音凝重:“师兄,天下分治百多年了,如今这种局面很有可能会在你我手上终结,这件事做成了,不管那些读书人对我们师兄弟有什么偏见,以后他们修订史书怎么都绕不开你我。”
“此是天时,也是大势,咱们要同心协力才是。”
王霜微微低头,肃声称是,然后他微微抬起头看向赵显,轻轻吐了一口气:“王爷,末将怎么说也算是半个肃王府家人,有一件事憋在心中许久了,想当年问一问王爷。”
不等王霜说出问题,赵显就眯了眯眼睛,轻声说道:“问本王何时坐上龙椅?”
王霜点了点头,毫不避讳的说道:“王爷,是时候了,论起功德,我大启百多年以来,除了开国太祖之外,何人能够胜得过王爷?当初王爷刚刚兵变之时,还要顾忌一些临安城里的风言风语,现在王爷您只要登基,朝野上下没有人不会不服,您的功德摆在这里,每个人都要为您歌功颂德。”
“功德”这两个字,原本就是政治词语,比如帝王庙号里的“祖宗”二字,就是有功称“祖”,有德称“宗”,只不过后来这个词给佛道两家“窃”了去,然后渐渐成为了宗教术语。
而赵显现在对于大启的功德,可以说是历代赵家人之罪,也就大启开国的赵太祖比赵显略胜一筹,甚至如果按国土面积来算,赵显这么些年打下来的土地,已经不比启国本土小上多少了。
如王霜所说,哪怕赵显再如何求稳,也到了称帝的时候了。
赵显微微阖上眼睛,轻声道:“师兄向来以沉稳著称,怎么就连师兄你也沉不住气了?”
“咱们现在正在伐齐的当口上,本王若是这个时候登极称帝,岂不是给了天下人由头,给了北齐谩骂本王的理由?”
赵显声音平静,心中没有半点波澜:“师兄且安心在前线打仗,伺机打到燕都去,至于这朝堂政事,本王自有安排。”
说到这里,赵显轻轻一叹。
“总归不会让你们吃亏就是了。”
第809章
临安半月事
临安城肃王府。
大概半个多月以前,临安城里来了一个特殊的老夫人,这个老夫人快到临安城的时候,肃王府的王妃娘娘亲自出城十里,把这个老夫人接进了肃王府,但是关于老夫人的身份,肃王府上下却讳莫如深,甚至是整个临安城都没有几个人知晓,隐约内情的几个临安高层,对此也是守口如瓶,没有任何人敢对这件事评论什么。
毕竟这个老夫人是王爷的生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大启的“皇太后”,不过赵显现在没有在临安,赵显没有公开这个生母之前,这些从属自然不敢在这件事上多说什么,只有当朝的宰辅谢康,亲自提了些礼品,前来拜会了这个素未谋面的“表嫂”。
谢康乃是老肃王赵长恭的表弟,两个人的关系也尚可,不过赵长恭一生忙碌,当年到处南征北战,赵显的母亲姜瑶就被他养在肃王府里,终日不曾见客,因此谢康只认得那位肃王府的正妃王氏,却不认得这个侧妃“姜氏”。
现在谢康官居一品,乃是当朝宰辅,身份何等尊贵,按理说应该旁人去拜会他才是,不过母凭子贵,姜瑶现在可以说是临安城里身份最尊贵的女人,因此谢康还是借着拜见姑母谢太妃的名义,去肃王府拜会了一次姜瑶。
两个人前后只说了讲三句话,谈话也就结束了。
姜瑶年轻的时候,其实是个颇为任性的姑娘,不然她知道女儿家,也不会从燕都跑到江北去游玩,被赵长恭凑巧给捉到,不过这么多年人世坎坷,再加上这十多年青灯古佛的生活,让姜瑶的性格平和了许多,她来到临安城,本意就是想亲自参与赵灵儿的婚事,顺便见一见自己的几个孙儿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肃王府骤然多了一个老夫人,自然在王府里引起的轩然大波。
好在赵显提前给项樱写了书信,详细说明了姜瑶的情况,项樱作为肃王府的女主人,也是恭恭敬敬的把自己这个素未谋面的婆婆迎了进去,该有的礼数都做完之后,就让赵显的几个儿女给姜瑶磕头。
现在赵显总共有四个孩子,两子两女,长子赵延宋,次子赵延康以及长女赵莯,次女赵馨。
此时,就算是年纪最小的赵馨也已经两岁出头了,四个娃娃在世子赵宋的带领下,挨个给姜瑶磕头,规规矩矩的口称“祖母”。
这个时候,世子赵宋已经七岁了,不过因为先天不足,看起来多少还是有些瘦弱,当他带着几个弟弟妹妹给姜瑶磕头的时候,老太太眼泪止不住的就流了出来,把这几个娃娃一个接一个的搂进怀里,然后把自己转了十多年的十四颗凤眼菩提子,拆了下来,分给了四个孙儿,其中孙女每个人三颗,两个人孙子每个人四颗。
佛家念经,转经纶,转佛珠都是由讲究的,比如说什么材质的珠子转一次积聚多少功德,如同做生意一样,都是明明白白写在佛经里的,你用什么佛珠念经,功德各不相同,从一倍功德到千倍万倍功德不等,其中佛珠材质以菩提子为最佳,号称无量功德,而姜瑶手里这串佛珠,乃是菩提子之中最为珍惜的凤眼菩提子,传闻手持凤眼菩提,可以修一切法。
姜瑶是信佛的,这串菩提子十多年里在她手中不知道转了多少次,念了多少经,也就是说这串佛珠在旁人眼里或许就是一串佛珠,在姜瑶眼里就代表着她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无量功德,要知道哪怕是见到赵灵儿和赵显这一对儿女的时候,姜瑶也没有舍得拆这一串佛珠,碰到了几个孙儿之后,才勉强割爱,把这串手珠硬生生给拆了下来。
项樱,高雅儿还有萧铃儿这三个儿媳妇虽然都不笃信教派,但是这个年代的上层人士大多通晓佛道,因此自然知晓这串手珠的珍贵之处,当下立刻找了几条红绳,给这几个珠子串在的绳子上,戴在了胸前。
在肃王府住了一两天之后,项樱又带着姜瑶去拜会了谢太妃,说起来姜瑶乃是谢太妃的儿媳妇,但是谢太妃之前久居深宫,姜瑶又只是一个侧妃,婆媳两个人却是从未见过面的,两代婆媳都是初次蒙面,也算是古今少有的事情了。
谢太妃乃是出身山阴谢氏的名门之后,本来眼界极高,而且这个时代的婆婆往往会苛待儿媳,好让她们不敢放肆,不过姜瑶生了赵显这么个儿子,谢太妃怎么也不会难为他,婆媳两个人坐在一起说了半天话,提起当年的肃王赵长恭,都是各自垂泪。
无论怎么说,姜瑶虽然是被老肃王掳来南启的,道歉她对赵长恭多少都会有一些感情,不然她在启国待了二十来年,就算找不到出逃的方法,想死还是很容易的。
由于赵显现在地位奇高无比,两代婆媳,相处的都还不错,只不过平日里项樱要操持肃王府内外的事情,还要处理政事堂送过来的文书,相对来说要忙一些,所以她干脆就让高雅儿还有萧铃儿两个人,代她孝敬两位老人。
转眼间,姜瑶来到临安城已经大半个月,赵显离开临安也有几个月的时间了,这段时间里,项樱大半时间都扑在了肃王府的书房里,与赵显的那些“秘书团”们一起处理临安城内外的事务,最初的时候,还没有出什么问题,但是当朝廷下发伐齐诏书,临安城内外都知道赵显不在临安城的时候,项樱就明显感觉到了吃鸡。
她毕竟不是赵显。
甚至她还不姓赵。
因此从肃王府之中流传出去的这些“政令”,便有些人开始阳奉阴违,甚至政事堂朝肃王府送过来的文书也越来越少,倒不是谢康有什么不臣之心,而是就连谢康这个肃王府的死党,也有些不太信任项樱。
毕竟他是一个士大夫,而且还是一个大儒,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的道理,谢康十岁的时候便读过,让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把政权交托在一个女子手里,谢康肯定是不太愿意的。
也就是说,谢康这些读书人,可以接受听赵显这个肃王的话,却不可能去听项樱这个肃王妃的话,哪怕两个人给出的意见可能是相同的。
在最近几天时间里,临安城坊间甚至还有有些不像话的歌谣传诵,有些临安城的无赖子,暗中对肃王府指指点点。
说肃王府不如改名叫项王府。
本来只要有林青坐镇临安,再加上宗卫府握在手里不失,项樱也不会在乎这些风言风语,可是,这天晚上,宗卫府给肃王府传来了一个消息。
西楚兵进夔州了。
第810章
妇人之仁
项樱是出身西楚的公主,这一点临安城上下几乎无人不知,正是因为这个身份,所以临安朝堂对于项樱在背后执政才会这么抵触。
项樱本身也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现在她不仅要照顾肃王府上下的一大家子,还要兼顾朝堂诸事,本就颇为心烦,如果不是肃王府无人支撑,必须有一个主事之人,以项樱的脾气早就撂挑子不干了,可是现在肃王府无人支撑,赵显不在临安城,她就必须好好撑起来这个家。
在外人看来,肃王府如今权倾朝野,光鲜无比,但是作为赵显的枕边人,项樱比谁都清楚赵显的压力究竟有多大。
这大启国外,齐楚两国正死死地盯着肃王府。
临安城里,也有不知道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肃王府,他们一秒钟也不会眨眼睛,都在等着赵显,或者说等着肃王府犯错。
从前赵显在肃王府处理政务的时候,哪怕是南疆的土人作乱打杀了官兵,临安城里某个侍郎的公子强抢的民女,赵显都必须亲自知道具体的情况。
当然,知道是知道,过不过问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身为君主,耳聪目明是最起码的条件,你必须要让你的下属有一种你什么都知道的感觉,这样他们做事才会有所忌讳。
一旦你不能“明察秋毫”,那就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赵显现在还没有御极,所以他必须对朝堂有绝对的掌控力,最起码是在临安城里,不能有人能逃过他的眼睛。
这就需要每日接受大量的消息,所以赵显这几年才会过的这般烦闷,一直到今年,临安城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之后,他才能够出京透气。
现在赵显离开了京城,但是肃王府该做的事情却不能放下不做,也就是说肃王府这个“机构”不能陷入瘫痪之中,因此项樱咬牙扛起了之前该赵显做的事情,每日里最起码要熬到三更天,她才有机会睡觉。
政事堂虽然送文书变少了,但是政事堂里还有一个肃王府的死忠赵恪,赵恪每日里还是会把政事堂里关键的文书抄录下来送到肃王府,这些文书,从前赵显也只是抽着看,而项樱则是每一本都翻过一遍。
赵显离开京城的这几个月,项樱过的很苦。
武媚娘尚且有北门学士替她处理政务,而项樱基本就只能靠自己。
现在,西楚犯边,项樱虽然身份特殊,但是该处理的事情却半点马虎不得,她立刻让宗卫府的人去请谢康还有林青两个肱骨之臣前来肃王府商议事情,大约一个时辰之后,谢康跟林青两个人前后到达肃王府,两个人在肃王府的偏厅里,面见了肃王妃项樱。
与平日里见赵显不同,从前见赵显,两个人都是在书房里跟赵显密谈,但是项樱乃是女子,男女之间就多了不少忌讳,因此他们三个人只能在厅堂里说话,并且还不能关门。
林青跟谢康都是微微低头不敢直视项樱。
这是这个时代最基本的规矩。
阿绣给谢康林青两个人到了茶之后,项樱清了清嗓子,开口道:“这次本宫请两位长辈来,是有一件大事要跟两位长辈商议。”
谢康跟林青对视一眼,两个人齐齐向项樱拱手:“王妃请讲。”
项樱从桌子上取下一封书信,让阿绣递到谢康手里,然后开口道:“这是宗卫府加急送过来的西陲消息,乃是夔州府西陲军主将杜将军的亲笔信,二位可以传看一番。”
谢康自小就是神童,看书都是一目十行,更不用提书信了,他只是简单扫了一眼,脸色就有些难看,然后伸手把书信递给了旁边的林青,对着项樱拱手道:“王妃,西楚无故犯我国境,应该是想掣肘我大启伐齐大军,我军在北齐境内节节胜利,此时正是关键时候,万不可因为西楚毁于一旦,因此老夫建议西陲军立刻放弃夔州以及西陈四郡,回守函谷关。”
说到这里,谢康沉声道:“函谷关自古都是天险,再加上西陲军也有不少火器,杜律此人向来稳妥,只要回首函谷关,坚持到我伐齐大军取胜,到时候西楚便再不足为患了。”
这个时候,赵显在齐州大败齐军的消息早已经传到了临安城,临安城里的隆武皇帝还在谢康等人的建议下,传宴三日,并且赦了江宁府整整三年的赋税,赵显在北齐境内的连连取胜,也让原本偏“鸽派”的临安朝堂,渐渐有了变成“鹰派”的趋势,所以谢康此时也不反对伐齐,不过他毕竟还是偏向保守的,并不敢建议南启两边同时交战。
此时,林青也已经看完了这封书信,他低头对项樱抱拳道:“王妃娘娘,现在王爷身在北齐,这种军国大事半点大意不得,之前王爷有过交待,若西楚兵进西陲,我大启能打就打,不能打便回撤函谷关,如今西楚火炮来犯,末将跟谢相一个意思,建议令杜将军率兵暂且撤回函谷关固守,等我大启伐齐大胜之后,再回首收……应付楚国不迟。”
林青是个心直口快的军汉,本来想说“收拾”楚国,但是想到面前这位王妃乃是西楚公主,这才硬生生住口,改称“应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3/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