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6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9/655


第883章
仁至义尽
王霜与林青两位大将军,在大名府城下大胜的消息,其实早在前一天就传到了肃王府,只不过赵显一向反感文臣干涉武事,让外行来管内行,无疑是最蠢的事情,不能忌惮武将做大,便因噎废食。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赵显主持的各种战争,临安朝堂一般都是插不上手的,不仅是插不上手,为了防止这些文官讨人嫌,在战事结束之前,一般临安城连前线的消息都不会收到半点,就算是谢康这种文官集团里的魁首,也只能负责筹措军资,不能从肃王府得到任何关于前线战事的消息。
正因为如此,当初王霜在大名府吃了亏之后,赵显第一时间便让宗卫府封锁消息,不能给那些讨人嫌的“外行”们知道这件事情,不然他们又会让肃王府烦不胜烦。
现在,前线的战事有了转机,赵显还没有来得及高兴,这些烦人的事情就找上了门。
大半个时辰之后,宗卫府的大统领赵炳匆匆赶到肃王府的书房,见到面色极其不好看的赵显之后,他立刻半跪在赵显面前,脸色苍白。
封锁消息这件事情,是赵显把他喊到肃王府亲自叮嘱下来的,如今临安城里到处都在疯传前线战败的事情,他这个宗卫府的大统领,难辞其咎。
其实这件事也不能完全怪罪赵炳,毕竟从王霜战败,到林青援兵,再到王霜在前线布局,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接近一个月时间,一个月时间,消息封锁的再怎么严密,也难免会有人传进临安城,这种消息用纸是包不住的,只要有有心人刻意宣扬,很快就能传遍大街小巷。
“卑职赵炳,见过王爷。”
赵显用中指的指关节轻轻敲了敲桌子,声音冷然:“大统领,如果本王没有记错,封锁大名府战败的消息,是本王亲自吩咐下去的,现在,临安城里怎么会变成了这个样子?”
赵炳抬起头,面色有些发苦:“王爷交待下来的事情,卑职自然不敢怠慢,从淮安侯在大名府吃了些亏之后,宗卫府便把这件事情严严实实的给捂住了,前面这些日子都没有出什么问题,可是最近几天时间,临安城里突然开始疯传这个消息,卑职也给王爷上了奏本,但是王爷这边迟迟没有回应,到了今天,才闹成这个样子……”
“你跟本王说了?”
赵显微微皱了皱眉头,语气疑惑。
赵炳瞥眼看向赵显书桌上厚厚一沓文书,苦笑道:“卑职的消息是前日与前线军报一起松送进肃王府的,想来是王爷太过紧张前线军事,没有太在意……”
赵显闭上眼睛,伸手揉了揉有些胀痛的眉心,缓缓吐出一口气。
这几天,前线的军报一直送到肃王府,赵显虽然没能参与到这场战事的谋篇布局,但是远在临安的他却做了一个旁观者,在宗卫府的军报里,王霜与林青如何布局落子,赵显都看的清清楚楚,这几天时间,他在临安城里也有些惴惴不安,一直到前线大胜的军报传回来,赵显心中一块大石头才算落了地,因此这几天时间,他的确没有怎么关心别的事情。
想到这里,赵显缓缓睁开眼睛,看向半跪在下首的赵炳,开口道:“罢了,是本王误会大统领了,毕竟也这么长时间了,临安城又没有闭锁城门,有消息传进来也是正常的,怪不得大统领,大统领起来说话。”
赵炳这才从地上爬了起来,站在下首半躬着身子,低声道:“王爷,这件事绝不是偶然的事情,是背后有有心人刻意宣扬,不然事情也不会再短短两三天时间,沸腾成这个样子,而且这些宣扬消息的人,不仅心怀不轨,而且还把大名府战事刻意夸大,有些甚至说我大启将士全军覆没,北齐就要打到临安城了之类的话,着实可恶至极……”
说到这里,赵炳顿了顿,继续说道:“不仅如此,卑职怀疑,这些人与上次刺杀王爷的那些人,多半是同一股势力……”
上一次赵显的妹子赵灵儿大婚,他这个大舅哥极为开心,于是纡尊降贵,以一个娘家人的身份去参与这场婚事,结果给了敌人可趁之机,那一把匕首险些一刀把他给捅死,当时赵显心中是惊怒交加,但是事后想起这件事情,他却是后怕不已,如今天下格局未定,甚至连临安城里的格局都没有完全安定下来,如果他这个时候遭遇了什么不幸,那么肃王府上下今后的命运,简直不可想象……
后来,宗卫府一直没有放弃追查这件事情,但是却怎么也查不到头绪,只是隐约查到了广陵萧氏头上,赵显顾及与赵睿最后一点情分,没有为难萧太后,于是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不过,从那件事之后,不管是赵显还是这些肃王府门下的属下,心里都很清楚的知道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这临安城里,还有一股与肃王府为敌的势力!
到了现在,前线的将士已经大胜,甚至整个北齐都要落入赵家手里,这些临安城暗处的鬼怪,还是不肯安生,非要在暗处兴风作浪。
赵显眯着眼睛看向赵炳,声音平缓:“你查到头绪了?”
赵炳缓缓摇头:“卑职无能,只是抓了一些在市井里头传播消息的泼皮,这些人都是在背地里收了银子,刻意诋毁侮辱肃王府的,目前已经全部被拿进的诏狱,但是他们背后的这些人,卑职等一直没有查到头绪。”
“不用查了。”
赵显微微眯了眯眼睛,冷笑道:“现在,整个临安城里,与我肃王府有不可调和矛盾的,便只有他一个人,不用查也能猜到是谁,只不过先前有件事,本王一直想不明白,现在多少能够想明白一些了。”
赵炳脸色变了变:“殿下的意思是说……”
赵显缓缓闭上眼睛,轻轻挥了挥手:“罢了,这件事你不要参与了,临安城里还在宣扬谣言的这些泼皮,都让宗卫府给抓起来,拿进诏狱关上一段时间,送去军器监里头做苦役去。”
军器监现在割据了一个山头,里面有很多需要出力的工作,工部的那些老师傅们不能全部亲力亲为,因此需要一些出苦力的人做事,这几年赵显已经在从大牢里挑人,进军器监“劳改”,成效很是不错。
赵炳深呼吸了几口气,然后咬了咬牙,对着赵显弯着身子,声音有些颤抖:“…王爷,您大利于国家,不必再受小儿的委屈,是他不义在先,您已经仁至义尽,此时动手取而代之,没有对不住任何人……”
赵炳当年是成康帝赵睿的死忠,如今也是彻底倒戈了。
他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那位蜗居深宫的大启天子,今年已经十六岁了。
第884章
上坟
从前,赵显自以为整个皇城,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事实上整个皇宫的皇城禁卫军,的确全部都是肃王府的嫡系,但是皇城里头那些内侍监的太监们,赵显可懒得搭理他们,因此全部交给了早年跟他相熟的陈公公打理,陈公公这些年也很识相,做事规规矩矩不说,也把小皇帝的一举一动,全部送到了肃王府里,这一切的一切,给了赵显一种错觉,那就是小皇帝已经全部被他拿捏在了掌心里。
正是因为这种错觉,导致赵显从前没有把任何坏事想到小皇帝的头上,因为陈公公送过来的情报里,明明白白的告诉了赵显,小皇帝没有做这件事情。
可是……
如果这陈公公,早已经倒向了小皇帝呢?
这个世界上,趋炎附势,贪生怕死,追名逐利的人固然如过江之鲫,但是肯为主而死的忠仆也不是没有,这位陈公公,平日里没有展现出半点破绽,见到赵显便是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早年甚至会故意苛待萧太后母子俩,用来取悦肃王府。
可是……如果这一切都是这位陈公公演出来的呢?
赵显想到这里,以前种种想不通的地方,便全部豁然开朗了。
只要这个陈公公配合,小皇帝完全可以瞒着自己做很多很多事情,他可以在背地里抹黑肃王府,也可以暗中动用广陵萧氏的力量,甚至是他那位消失不见的娘舅萧子俊,也可以为小皇帝所用。
那个表面上唯唯诺诺的小皇帝,那个在朝会上看到他便打哆嗦的小皇帝,远没有赵显以为的那么不堪,事实上早在几年前,这个“傀儡皇帝”就开始在暗处,默默反击了。
想到这里,赵显缓缓闭上了眼睛。
这几年时间里,他不能说为了南启抛头颅洒热血,但怎么也能说的上是耗尽心血,他今年才二十七岁,头上便有了几缕白发,有时候项樱都感到心疼不已。
他毕竟只是一个文科生,对于红衣大炮这种东西,他心里只有一个概念,军器监里的这些成品,都是他这么些年,钻在军器监里,跟那些被他启蒙过的学生们,一起抓脑袋研究出来的。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关于政治,经济上面的内容,本来他对于这些都是知道的不多,这些年也慢慢的学了起来,如今的赵显早已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政治家,但是他付出的这一切努力,换来的却是自己那个侄儿,在背后默默的捅刀子。
这个说法或许会有些卖惨的嫌疑,毕竟赵显这么多年所做的事情,并不是为了他赵寿,而是为了南启,为了肃王府,或者说肃王府的后人,但是毕竟是有利于国家的事情,身为皇帝的赵延寿却在背后捅刀子,让赵显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当赵炳退下去之后,赵显一个人在书房里待了很久,等到天色完全黯淡下来的时候,他才从书房里走出来,迈步走到肃王府的后院,走到了项樱的院子里。
“宋儿在哪里?”
赵显声音平静。
项樱意外的看了自己的丈夫一眼,然后开口道:“早先吃了饭,现在回自己院子里去了,估计这会儿在房间里温书,明日里有几个师父要考他经义,下午的时候还在我房里嚷嚷这件事呢。”
赵显缓缓吐了一口气,走到项樱身边,缓缓搂住她的腰肢,轻声道:“公主,今天晚上我要带宋儿去一个地方。”
项樱转脸看向赵显,有些诧异:“去哪儿?”
赵显声音温淳,轻笑道:“我是他爹,我不会害他。”
项樱瞪了赵显一眼,然后从赵显的怀里挣脱了出来,转身走向里屋:“现在刚入春没多久,夜里还是很冷,我去给宋儿寻件厚衣裳。”
…………
酉时正,也就是夜里十点钟左右的时候,父子二人坐上了肃王府那辆玄黑色的马车,一路朝着城南走去。
在这辆马车附近,影影绰绰大概跟了几百号青衣卫,就连大统领赵炳,也亲自跟了出来,目的自然是为了保护父子俩的安全。
毕竟,马车里的父子二人,一个人大启的现在,而另一个是大启的将来,每一个都是临安城里举足轻重的人物,万万不容有失。
马车里,赵显微微眯着眼睛,身影有些瘦弱的小世子,乖乖的坐在他的左手边,抬头看向自己的父亲。
“父王,这么晚了,我们这是要去哪儿?”
现在是隆武七年了,这个成康十六年出生的小世子,今年已经七岁了。
赵显收回望向马车外面的目光,转头看向自己的儿子,温和一笑:“带你去上坟。”
小世子赵宋,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第一次见到自己老爹这个样子,当即不再开口,规规矩矩的坐在旁边,一言不发。
肃王府的马车,自然没有人敢阻拦,马车从南城门出城,大概行了一个时辰左右,最终来到了一座不高不低的山脚下,驾车的赵希停下马车,回头对着马车低声道:“王爷,世子殿下,地方到了。”
赵显点了点头,掀开车帘走下马车,然后回头把自己的儿子也扶了下来。
这座山,其实并不能叫山,而应该叫陵。
皇帝以山为陵。
这座陵,便是南启的景陵,是大启昭皇帝赵睿的陵寝。
本来,赵睿身为赵显的兄长,赵显应该年年来拜祭他才是,但是赵睿是成康十六年病故,赵显同年兵变,心里总觉得有些对不住自己这个皇兄,因此这么多年以来,赵显都没敢来景陵来拜祭赵睿。
今天,他终于来了。
赵显左手拎着一坛成康十五年埋下的蓝火酒,右手牵着自己儿子的手,一路拾级而上,走过了漫长的神道之后,最终来到了昭皇帝的墓碑前,赵显指了指这块墓碑,面色肃然,沉声道:“给你伯父叩头。”
小世子虽然有些懵懵懂懂,但是也知道这种时候不能调皮,于是在墓碑前的蒲团上规规矩矩的跪了下来,恭声道:“侄儿赵延宋,叩见皇伯父。”
赵显摇了摇头,肃声道:“是伯父。”
小世子心中虽然疑惑,但是只能再度跪拜下来,叩首道:“侄儿叩见伯父。”
赵显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伸手揭开左手蓝火酒的封泥,一口气倒了半坛酒在墓碑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9/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