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6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7/655


赵炳走了之后,赵显把目光放在了另一封书信上,那封信的信封上,写了几个极有力道的行楷。
岳父大人亲启。
第919章
外公与外孙
给项歧的信,是要用宗卫府的暗卫偷偷送进郢都城,但是给老丈人项云都的信却不用这么麻烦,赵显直接让礼部选了一个胆子大的年轻官员,带着大启的国书还有赵显的书信,启程前往郢都。
文人们的风骨,永远是在这个时候最能体现出来,从前这些大启的官员,见到齐楚两国的人心里都要颤上一颤,如今不一样了,大启翻身做主人了,这些大启的读书人,现在每个人都心比天高,恨不能自己亲自上战场,一剑转战三万里去。
临安的大启使者,名叫崔正清,乃是隆武五年的进士,位列二甲第九名,这几年一直在礼部里磨砺,现在是礼部主客司的主事,负责大启的外交事宜,因此这一趟出使西楚的差事,自然就落到了这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身上。
崔正清带着一队一百多个人一起出使西楚,他们的速度并不快,因此当他们到达夔州府附近的时候,林青已经到达夔州多时,做好了一切进攻的准备。
这个使者团一路不停,在半个月后,来到了郢都城下。
在上一次夔州城下惨败之后,西楚至今都没有恢复元气,所以这些楚人现在也多少有些畏惧南启,因此他们也不太敢为难来自于南启的使团,就这么把他们放了进去。
于是,崔正清顺利的在郢都的承天殿殿里,见到了这个统治了西楚三十多年天元皇帝。
说起来,赵显初来这个世界时的三位天子,如今只剩下这位西楚的天子尚且健在,其余两位早已经撒手人寰,南启甚至已经又换了一个皇帝,而这位天元皇帝,仍旧坚挺的活着。
仪式,项云都现在年纪已经很大了,赵显上次被困郢都的时候,他就已经五十多岁了,现在这位天元皇帝,已经年过甲子。
这个年纪,在普通人身上并不出奇,但是在皇帝身上就很了不得了,皇帝命格太贵,一般人禁受不住,便会短寿,所以历代天子出了开国皇帝以外,其他的继承者都很少有福泽能够长寿。
而项云都,已经六十多岁了。
崔正清站在承天殿里,手捧金丝织成的大启国书,对着眼前这个头发雪白的老人家弯下身子,拱手道:“外臣崔正清,见过皇帝陛下。”
此时,大启的士兵尚且未曾犯境,因此郢都也没有出现什么慌乱,郢都朝堂的官员看到崔正清这个样子,都纷纷怒喝:“大胆南人,见到陛下还不下跪!”
崔正清微微昂起头,语气傲然:“外臣是大启臣子,又不是西楚臣子,为何要跪?”
这些郢都官员勃然大怒,就要上前与崔正清为难,坐在龙椅上的项云都微微摆了摆手,淡然道:“罢了,不要吵吵闹闹的。”
他说完这句话,又转头看向崔正清,他脸上项家特有的络腮胡子,已经变成了雪白色,看起来像是一头成年的老狮子一样。
这头老狮子眯了眯眼睛,声音不怒自威:“如果朕没有记错,现在你们南启的皇帝,应该是赵七的儿子,也就是朕嫡亲的外孙,便是你们大启的这个条子,到了朕面前,也要恭恭敬敬的给朕磕头,你们引着做臣子的还一副这个模样,这便是你们号称礼仪之邦的礼数?”
崔正清镇定自若,拱手道:“陛下,我大启天子跪您,是骨肉血亲,并不是地位尊卑。”
“那你们南启的那个肃王呢?”
项云都声音隆隆:“早些年他到郢都的时候,还不是乖乖跪下给朕磕头?”
崔正清仍旧不卑不亢:“陛下,肃王殿下是您半子,跪您是应该的,外臣等跟您一无血亲,二无辈分,故跪不得。”
项云都之所以刻意强调,他是赵显以及赵延宋的长辈,就是想借着这个,确定两国的关系,毕竟论国力,西楚现在确实不是南启的对手,这位天元皇帝不清楚这些南启使臣的来意,只好出言试探。
但是几句话问下来,这个南启的年轻官员,态度极为强硬,显然这一次南启来之不善。
项云都年纪已经很大了,他现在想事情都要比以前迟钝了许多,一口气问了这么多问题,他也有些累了,于是便低头问道:“罢了,不说这些旁枝末节了,贵使不远千里来到郢都,有何贵干?”
崔正清面色严肃,双手把手里的国书捧过头顶,恭声道:“奉我大启天子之命,特来与陛下递交国书。”
项云都微微眯了眯眼睛,轻轻挥了挥手,一旁的大宦官毕甲顿时会意,走下御阶把这份国书捧了上来,摊在项云都面前的御桌上。
国书的内容很简单。
宣战。
“自前周以来,神州割裂久矣,今我大启肃王显,于家中得获先秦传国玉玺,足见气运在大启,朕不忍辜负天意,意欲恢复前周旧观……”
短短几行字,赵家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项云都微微眯了眯眼睛,然后把目光从这份国书上收了回来,看向御阶下面的南启官员崔正清,声音低沉:“朕的孙儿想重复九州,自然是极好的志向,正巧这也是朕数十年来的心愿,朕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现在北齐姜氏已亡,天下只剩项赵两家,咱们两家又是亲家,不如这样,你我两家就此并成一家,让朕的外孙儿到郢都来,朕立他做皇太子,待朕百年之后,便把皇位传给他,如此,九州重复旧观,咱们也皆大欢喜,岂不是两全其美之事?”
崔正清眼皮子抖了抖,抬头看向御阶上的项云都,皮笑肉不笑的说道:“陛下说的不错,外臣回临安之后,定然告知我大启天子,只是不知道等到我大启天子驾临郢都的时候,这郢都城里还会有多少生灵……”
这个年轻的礼部官员,显然不知道什么是害怕。
这一下就连天元皇帝也动了真火,这个老人重重的拍了拍桌子,声音冷然:“既然这样,那朕也没什么与贵使好谈的了,正巧朕还没有见过朕那外孙,贵使回临安之后,告诉你们大启的天子,就说朕在郢都,等着他来看朕!”
崔正清淡然拱手,从衣袖里又取出一封书信。
“既然如此,国事以了,外臣便告退了,这是我大启肃王殿下托付外臣递给陛下的一封家信,请陛下过目。”
大宦官毕甲,再度走下御阶,把赵显的亲笔信接了过去。
这个大宦官淡淡的看了一眼信封上的字迹,然后才慢慢递到天元皇帝身边,声音温醇。
“陛下,是大驸马的笔迹。”
第920章
一封信的威力
“岳父大人亲启。”
“自成康十五年一别,小婿与岳父大人已近十年不见,家中发妻亦深为思念岳父大人,企盼能朝夕侍奉,以尽孝道也。”
“奈何邦国迥异,相聚不能,大公主多次欲远赴郢都,皆因时势隔断,不能得全孝心。”
这第一页纸,都是问好的场面话,虽然看起来恭敬,但是没有任何实际上的内容,天元皇帝面无表情,继续翻开第二页纸,赵显凌厉浑厚的字迹,跃然纸上。
“今时移世易,北齐姜氏自然覆亡,天下仅余两家,强弱之势显而易见,你我两国乃姻亲之国,大公主更是我大启天子生母,小婿不忍再多死伤人命,企盼岳父大人能够通明事理,小婿可以保证,郢都项氏与郢都百姓,不会受到任何伤亡。”
“以后,项氏世代也大启楚王,仍居在郢都城,郢都附近的五郡之地,皆由项氏世代掌控……”
这封信里,赵显给了项氏许多优渥的条件。
比如说项家不用像姜家那样,居住在临安城里,仍旧可以居住在郢都城,并且有自己的封地。
西楚总共加在一起,也就只有几十个郡,刨除项家西南诸王的封地之外,真正能掌握在项家主脉手里的,也就十几个郡而已,现在赵显一口气承诺五个郡给项云都,实际上也就只是把西楚皇帝的名号削成楚王,地盘减半而已。
看到这里,这封信也就结束了,落款处写着赵宗显三个大字,并且盖上了肃王府的玉印。
项云都微微眯着眼睛,又重头把这封信看了一遍,最后随手把这封信丢在了一边,沙哑着嗓子说道:“信里的赵七,还是一样的嚣张跋扈。”
大宦官毕甲,弯着身子,把桌子上的两张信纸整整齐齐的放好,然后低声问道:“陛下,要不要把这封信,给诸公看一看?”
天元皇帝闷哼了一声,然后缓缓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沉声道:“吩咐下去,即日起郢都城关闭四门,郢都禁军全力备战,勒令西南诸王,立刻派兵进京援护郢都!”
郢都朝堂与临安朝堂和燕都朝堂都不太一样,朝中主要是武将占据上风,闻言这些武将立刻躬身抱拳,声音隆隆:“末将等,遵命!”
天元皇帝有些意兴阑珊的挥了挥手,淡然道:“好了,都散了吧,今日的朝会就到这里,成愈成相国与大司马留下来,朕有事与你们商量。”
天元皇帝的话刚说完,站在一旁的大宦官毕甲,就低头轻声提醒:“陛下,大司马抱病在身,已经许久没有上朝了。”
上一次西楚出征的主帅,是韩家的韩重,这个韩重本来资历不够,是大司马屈辛一手推上去的,后来韩重在夔州府下大败,项云都虽然没有责怪屈辛,但是这位大司马却自己告了病,已经许久不曾上朝了。
天元皇帝闷哼一声:“让人去屈家叫他,只要没死,就让他来见朕!”
毕甲无奈点了点头,转身吩咐宦官去屈家喊人去了。
文武百官都散了之后,天元皇帝并没有离开承天殿,他一个人坐在龙椅上,默然发呆,相国成愈就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也是一言不发。
良久之后,项云都缓缓睁开眼睛,对着一旁的毕甲说道:“去把朕的那几个皇子叫来,这件事也该问一问他们。”
当今天下三国之中,只有南启的赵家人丁稀疏,另外两家都是根繁叶茂,项云都虽然没有元庆帝姜堰那样,一口气生了十几个皇子,但是膝下还是有六七个儿子活到了成年。
这个时代的幼儿,并不是每一个都能安全长大的,很多就会在小时候夭折,即便是皇家也不可能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养的活,就比如说成康帝赵睿,他并不是只有赵寿这一个儿子,相反他是有三个儿子,只是另外两个都夭了而已。
项云都,一共有七个儿子成年,但是并不是都在郢都,有四个被放出了郢都,外放做藩王去了,也就是说,在这场夺嫡的游戏里,七个人之中已经被淘汰了七个,还剩下三个候选人。
这三个人,分别是大皇子项歧,二皇子项仪,还有最年轻的六皇子项陌。
大概一个时辰之后,三个皇子都各自从自己的府邸中赶到了皇城里,每个人都恭恭敬敬的跪倒在项云都面前叩头,口称父皇。
项云都淡淡的挥了挥手:“起身吧,站在一边。”
三个皇子闻言,都恭恭敬敬的站在的旁边,不时瞥向御阶下面的相国成愈,不知道自己的父皇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承天殿里的气氛,很是压抑。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须发皆白的大司马屈辛拄着一个拐杖,在一个屈家后辈的搀扶下,缓缓走进了承天殿,老头子走到御阶下面,就要放开拐杖,下跪行礼。
项云都摆了摆手,微微叹了口气:“罢了,大司马比朕还要长上一辈,不必行这些虚礼,毕甲,去给大司马搬一把凳子过来。”
大司马屈辛,是从前大将军韩当的业师,而韩当是与项云都一起长大的玩伴,论起辈分,屈辛的确比项云都高上一辈。
眼见众人都到齐之后,项云都淡然道:“毕甲,把这封赵七的信,给他们都看一看。”
毕甲恭声称是,然后双手捧起赵显的书信,交到了已经坐下的大司马屈辛手里。
大司马草草的扫了一眼,脸色微变,然后长长的叹了口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7/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