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655


说到这里,赵睿仿佛想起了十年前的旧事,他指了指这凌虚阁,轻笑道:“十年前,恭皇叔佩剑冲进这凌虚阁,问了朕一句话。”
赵显脸色恭谨,不发一言。
赵睿自顾自的喃喃自语:“他说,若孤率十万肃王卫马踏临安,陛下当如何?”
“朕无言以对。”
“恭皇叔甩下一句用祖宗基业谋权柄的不孝子孙之后甩手而去,自己解散了肃王卫,跑到肃州府去了。”
赵睿呵呵一笑:“后来朕每次想起恭皇叔,都会想起他临走之前那句话,细细想来,当年陈静之的确在赌,他在赌恭皇叔不敢造反。”
赵显抬起头来,第一次直视成康皇帝的眼神,轻声道:“因为父王一反,南启就没了。”
赵睿叹了一口气。
“不错。”
南启地处江南,本就是劣势一方,容不得任何大的动荡,一旦赵长恭起兵造反,齐楚两国趁势而下,南启必然一战覆亡。
“从那之后,朕便认清了自己,旁人口中那个圣明天子根本就不是朕。”
“朕只能刻苦勤政,以勤补拙,十年以来未敢松懈半点,为的就是保住我赵家的江山。”
“苦哦!”
他拍了拍赵显的肩膀。
“朕如今后悔的紧,如果这十年里有恭皇叔在临安,朕至少会轻松一半。”
“说不定朕能多活十年。”
这位成康皇帝追忆完往事之后,再次拍了拍赵显的肩膀。
“十年前的旧事,朕都跟你说了,朕不知道你如何想朕。”
“朕想让你出兵长江,恭皇叔去了,如果咱们老赵家你能站出来,朕会省心很多,还能多活几年也说不定。”
赵显叹了口气。
“皇兄莫说了,臣弟愿意带兵去长江边上了。”
“反正也不跟北齐打,臣弟就当公款旅游。”
“公款旅游?”
赵睿皱眉琢磨了一番,随即笑道:“这四个字倒也有趣。”
他随即正色起来。
“七弟,朕这次会派五万江宁军给你,常年驻守江宁的将军林青会给你做副将,这次如无意外,只是做做样子,应该没什么危险。”
“等你提兵临江,北齐和西楚都不得不给咱们一些好处,到时候朕记你一功,再让你入朝为官,也就不是那么突兀了。”
“林青将军?”
赵显呵呵一笑:“名字里带青的将军,一定不凡,臣弟此次就跟着这位林将军,做一做镀金的纨绔子弟。”
成康十五年五月末早朝,大内崇政殿,赵睿端坐龙椅,赵显面色恭谨的站在的宗室的位置上,不发一言。
“诸位臣工,西楚兵发凉州了。”
赵睿咳嗽了一声,继续说道:“朕准备陈兵江宁,伺机伐齐。”
他话音刚落,位列左侧首位的陈静之就直接出列。
“陛下,老臣以为,齐楚交锋,我大启应当坐收渔翁之利,而不是深陷其中。”
这位须发皆白的左相大人沉声道:“我南启国弱,起兵伐齐不难,可伤不到北齐的根骨,一旦北齐与西楚战毕,姜家必然南下报复,到时候我北部又是生灵涂炭。”
他是朝廷首相,刚说完话,侍中黄晋也出班陈奏道:“陛下,臣以为陈相所言极是,齐楚交战,我南启应该向两国贩卖粮草,兵械,而不是泥足深陷。”
赵显第一次完整的看到启国三日一朝的早朝,皮笑肉不笑的看了一眼这两位宰相。
这两个老货,倒是阴险的很,居然想到了发战争财。
赵显觉得自己有些小瞧了古人。
不过发战争财是有个先决条件的,就是自己本国固若金汤,两宋何其富也?
刀斧之下,一片焦土!
所以一个国家光有钱是不行的,稚子持重金过市,那是取死之道。
必须要同时削弱齐楚的时候,谋求自己武力上的壮大!
赵睿私下跟赵显谈了许久,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他坐在龙椅上,淡淡的扫视了一眼崇政殿里的文武百官。
随即龙吟滚滚。
“朕已决意伐齐,此事不必再议。”
“朕今日与尔等商量的,是派谁出兵,何时出兵,而不是出不出兵,明白么?”
第102章
帝王手段
(元旦快乐!)
赵睿是个性格温顺而且亲和的皇帝,平日里跟这些政事堂的宰辅以及各部的堂官都是有说有笑,很少发怒。
赵睿好脾气不假,但是他始终是一个皇帝,而且还是一个很合格的皇帝。
他登极十五年以来,除了前五年受到一些赵长恭的掣肘,后十年整个南启都是按照他赵睿的意志在运转。
即便是左相陈静之,站在厚厚一叠功劳簿上,也只能带着政事堂跟在赵睿的身后,听着这位温和皇帝的吩咐。
所以赵睿一槌定音之后,崇政殿的文武百官互相对视了一眼,纷纷跪伏在地。
“臣等,遵旨。”
赵睿嗯了一声,挥手道:“刘爱卿,兵部是你领着的,你有何想法?”
兵部尚书刘大勤出列,恭声道:“回陛下,臣以为,齐楚两国既然开战,那么我大启北边也就无须防守,那么一直驻防在江宁的五万江宁军可以腾出手来,供陛下差遣。”
赵显意外的看了一眼这个一脸正直的大胡子兵部尚书,心中默默吐槽。
这厮是皇帝的人!
赵睿点了点头,轻声道:“那就让江宁军动一动。”
“户部,国库充盈否?粮米充足否?”
户部尚书陈廷玉出班奏道:“回陛下,国库盈余足够,去岁所剩的粮米充足,今年也是大熟,即将春收,钱粮均无问题。”
赵显又瞥了一眼这个面色白净的户部尚书,暗暗撇嘴。
“看来这厮也是皇帝的人。”
“皇兄把兵权和财权牢牢攥在手里,难怪能在朝廷里说一不二。”
自古掌权最重要的便是兵权和财权,六部之中其他四部在太平年间自然重要无比,但是一旦动乱,兵部跟户部代表的财权跟兵权就会掌握所有话语权。
赵睿甚至都不怎么需要去管其余四部,只要攥紧这两个权力,皇位自然稳如泰山。
赵睿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看向朝中左侧的五个政事堂宰辅,轻笑道:“朕的几位宰相们,怎么都不说话了?”
陈静之脸色铁青,门下侍中黄晋,侍中高明玉以及中书令杨吉等人脸色都有些不大好看。
你两句话把出兵的钱粮都安排好了,还让我们说些什么?
过了片刻,左相陈静之沉声奏道:“陛下,此次出兵老臣并无意见,只是江宁军出动,是不是要换一换将军?”
文人都喜欢搞这一套,为了不让那些他们眼中的大老粗造反,喜欢搞什么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这种制度在现代并不会削减多少战斗力,但是在古代,那些士卒都是将军们辛辛苦苦带出来的,甚至是一起流过血的。
一旦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战斗力至少下降三成。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原因,最关键的是江宁军统兵的将军林青,是原先赵长恭麾下肃王卫的一个统领。
尽管赵长恭退出京城十年,而且已经病逝了三年,陈静之对于肃王一系的将领,一直都是持着打压态度的。
譬如这位林青将军,他十年前在肃王卫的时候,便是三品的武官,之后便被扔在了启国的西北边陲,一扔就是十年,现在仍旧是三品,纹丝未动。
赵睿轻轻开阖了一下眼皮,微笑道:“也好,这次伐齐非同小可,让林青带兵的确不妥,倒是要选个知根知底的放心人统兵才行。”
他扫视了一下下面的大臣,轻声道:“诸位臣工,可有人选?”
五位宰相对视了一眼,一时之间竟然想不出合适的人选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