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23

  玉夫人停下脚步,回头缓缓跪倒在董承面前。
  “妾身,李郑氏,恭聆圣训。”
  董承面色不变,开口道:“京城之地,天子脚下,万般皆有法度,非是尔等可以肆意非为之所,此次念在两代平南侯屡立战功,朕也与李家有旧,便不与平南侯府计较,平南侯远征在外,为国讨贼,颇为辛苦,家中门楣名声,望爱之慎之。”
  说完这句话,董承脸上的严肃消失不见,这位太监亲自伸手,把玉夫人扶了起来,轻声道:“李夫人,陛下就说了这么多,奴婢已经一个字不漏的说出来了。”
  玉夫人脸色苍白,她伸手拉着董承的衣袖,开口道:“董公公,侯爷不在京城,妾身打理侯府,一向是如履薄冰,不敢有半点逾越规矩的地方,不知道因何触怒了天子,还请董公公明言。”
  说这话,她从衣袖里取出一张发黄的钱票,塞进了董承手里。
  这个世界,是有自己的纸币的,不过这个世界的纸币跟后世的纸币不是一个概念,这个世界的纸币类似于一个存款单,拿了这张存款单,就可以去钱庄提钱,同时交付给钱庄一定比例的保管费,因此这种“纸币”是不能直接消费的,一般是用来做大宗交易的时候使用。
  而且,整个大晋,也就只有大通钱庄等两三个名誉极好的钱庄汇票,能够让人信任。
  玉夫人塞给董承的,就是大通钱庄的一千贯不记名汇票,任谁拿了这张纸,都能够在大通钱庄里,取出一千贯铜钱。
  董承眯着眼睛,把这张汇票收进了衣袖里,然后轻声开口:“李夫人,近来可是为难了一个少年人?”
  玉夫人脸色微变,勉强一笑:“董公公这话,妾身怎么听不明白?”
  董承面色平静:“李夫人,这件事天目监已经查明白了,陛下也已经清楚了,此时再怎么分辨也是无用。本来这件事情,任由李夫人如何去做,也不会惊动到陛下,坏就坏在李夫人动用了京兆府去烧了那个少年人的房子,而京兆府是打着为陛下北山狩猎的名头去的。”
  说到这里,董承声音低沉了下来:“你们这无疑是联手败坏陛下的名声,陛下因此震怒,连这次北山围猎都取消了,京兆尹李邺因此被陛下贬了两级,险些丢了京兆府的差事。”
  董太监幽幽的看了玉夫人一眼,轻声道:“这件事情说到底,平南侯府是主谋,京兆府只是从犯,若不是陛下念在与平南侯府的旧日情分上,此时扛下这件事的应当是平南侯府,而不是京兆府。”
  “其中利害,李夫人是个聪明人,应该能够想的明白。”
  玉夫人脸色愈发苍白,整个人的身子都微微颤抖,她抬头看了董承一眼,颤声道:“董公公,劳烦您转告陛下,我平南侯府绝没有半点抹黑陛下的意思,这件事……”
  “好了,李夫人不用再多说了。”
  董承摆了摆手,沉声道:“此事到这里,暂时就算是告一段落了,陛下的意思很明白,侯爷不在京城,夫人碰到事情的时候,应该要温和一些,最好多想一想后果,不要等到侯爷回京的时候,才发现平南侯府已经做错了许多事情。”
  说到这里,这位天目监的太监起身告辞,玉夫人自然起身相送,送到平南侯府门口的时候,董承回头对玉夫人行礼,然后低头弯腰道:“夫人,奴婢再多嘴一句,此事之后,陛下与侯爷的情分,就被夫人用掉了一些,以后夫人做事的时候,可要想清楚后果,侯爷远在南疆为国厮杀,夫人不要让他有后顾之忧才是。”
  玉夫人脸色变得愈发不好看,她勉强点了点头,对着董承行了个万福,轻声道:“多谢董公公提醒,妾身这就闭门谢客,侯爷不回京城,我平南侯府都不会再开府门……”
  董承笑了笑,转身走进了自己的轿子,几个太监抬起了轿子,朝着皇城方向走去。
  目送董承远去之后,玉夫人神色变得极为难看,她深呼吸了几口气,对着身后的侍女开口说话。
  “去,把大公子请回来。”
  
第十九章
未来与当下
  在朝堂之上,别的什么东西都可以不懂,独独一件事情必须要明白,那就是要知道进退,该进的时候当仁不让,不该进的时候,就要毫不迟疑的往后退上几步。
  就比如说现在的平南侯府,京城的大字报事件,本来无论如何,平南侯府也会受到一些牵连,最低罚俸也是要的,虽然平南侯府不在意那点钱,但是只要官方的处罚下来了,平南侯府的面子也就没了。
  但是,皇帝与李家有旧,不愿意为难平南侯府,所以只让董承偷偷到平南侯府骂了玉夫人一顿了事,一点官方的处罚都没有,反倒是那位京兆尹李邺倒了大霉,平白无故从正三品的位置,掉落到了正四品。
  这就是帝制时代的亲疏有别,有时候你做了什么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身份。
  董承离开平南侯府之后,平南侯府就大门紧闭,宣布从今天开始闭门谢客,而那位倒了血霉的京兆尹,不仅被贬了官,还要继续苦哈哈的在京兆府上班,可谓是人间惨事。
  就在董承回宫复命的时候,穿着一身普通棉服的七公子,亲自提着一只羊腿,敲响了李信所在那个小院的院门。
  李信打开院门,对着这个神神秘秘的七公子拱了拱手:“见过七公子。”
  七公子把手里的羊腿,给李信看了看,然后笑眯眯的说道:“上次在你这里吃的那个烤肉十分爽口,本公子特意让人去弄了一只草原上的羊,刚刚才杀了,等会你再给本公子烤几串尝尝。”
  李信有些无语的看了看这个可能是皇族的七公子。
  这些家伙,是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为了几串羊肉串,特地跑一趟来找自己。
  不过他现在,也没有办法拒绝这个七公子,毕竟他们“一家三口”的身家性命,都还依托在这个七公子身上,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片刻之后,又一堆炭火被点了起来,几串羊肉串被放在了火架上来回翻烤,李信一边把一串烤好的羊肉串递在七公子手里,一边开口试探性的问道:“七公子来找在下……就是为了这个?”
  七公子狠狠咬了一口羊肉串,一边咀嚼一边开口说道:“主要是为了这个,另外就是告诉你,你的事情平了,大概明天京兆府就会撤销对你的通缉,天目监的人也不会再抓你,你不用每天躲在院子里了。”
  李信站了起来,对着七公子作揖道:“在下,多谢七公子。”
  这几天时间里,李信仔细的把这件事的来回想了一遍,最终发现自己的确太过冲动了,别的不说,就自己那张涉嫌“抹黑天子”的大字报,就足够被杀头十几次了,如果不是这个七公子,就算天子不找他麻烦,京兆府的人也大概率不会放过他。
  好在,这一次这个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七公子,帮李信解了这个围。
  七公子笑呵呵的说道:“不用这么客气,这件事主要是你自己会来事,弄了那首诗出来,本公子才能够顺势为之,否则本公子也没办法正面对抗京兆府。”
  李信重新坐会了炭火旁边,继续烤着羊肉串,过了许久之后,他才抬头开口问道:“七公子这么做……终归不会没有目的,在下能问一问七公子的目的么?”
  七公子把手里的竹签丢在一边,淡淡的说道:“这些事情现在跟你说也是无用,你只需要记住,你欠本公子一个天大的人情,以后本公子如果有要你帮忙的地方,你又能够帮得到的话,你不要不认账就是了。”
  李信沉默了下来。
  他心里多少猜到一些这个七公子的目的了,这个七公子姓姬,那么很大概率就是当今的皇子之一,如果他想要顺利登基,就必须要获得尽量多的大臣支持,而平南侯府就是很好的一个拉拢对象。
  因为平南侯府不仅位高权重,而且平南侯手里还有…兵权!
  想到这里,李信突然开口,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七公子…与李淳的关系不好?”
  李淳就是平南侯府的公子,李信的那个便宜兄长。
  七公子愣了愣,有些讶异的看向李信,然后释然一笑,轻声道:“也不能说不好,只能说不熟。”
  七公子犹豫了一番,然后开口道。
  “李淳与我一个兄长走的很近。”
  话说到这里,这个七公子几乎已经承认了自己皇子的身份,李信把一串烤好的肉串递了过去,然后开口道:“七公子,有些话在下要跟你说说明白,在下先前就说了,在下这辈子都不会再与平南侯府有任何关联,如果七公子想用在下影响或者控制平南侯府,那么七公子……大可不必白费力气了。”
  七公子把一根空空的竹签丢在一边,用绢帕擦了擦嘴,然后抚掌微笑:“好一个聪明的李二郎,通过只言片语,就能猜到这么多东西。”
  “你放心,本公子施恩,从来都不是强制性的,未来如何谁也说不清楚,以后你能帮到本公子就帮一把,不能帮那就拉倒,本公子也不会怪罪你什么。”
  说到这里,这个七公子呵呵笑道:“不过你这般聪明,就算不进平南侯府,将来说不定也能够有一番自己的事业。”
  李信把一串烤好的肉串,塞到自己嘴里,然后轻声开口:“七公子放心,在下是一个记性很好的人,今日七公子的恩情,在下记住了,以后有机会,定当回报七公子。”
  七公子眯着眼睛说道:“以后的事情暂且不谈,本公子现在就有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情,要你帮忙。”
  “七公子请说。”
  七公子指了指自己身前的这个火堆,眯着眼睛说道:“你这个烤肉串的法子,须得写下来交给我,以后有一段时间没有办法见你,本公子要把法子,带回家里去,让家里的那些下人们跟着学学。”
  李信闻言,顿了顿之后,开口道:“七公子……为何不能见在下?”
  “哦,忘了跟你说了。”
  七公子微笑道:“从明天开始,宫里的内卫监将会派人来保护你,有他们在,我不方便露面,免得给陛下知道这件事是我在中间当推手,可就不好收场了,所以以后的这段时间,本公子都不会再来见你了。”
  李信点了点头,回屋把羊肉串的具体流程还有配料都写在了一张纸上,然后递在了七公子手里。
  七公子接过这张纸,小心翼翼的收进了衣袖里,然后对着李信轻声笑道:“那本公子这就回去了,你若是有急事找本公子,就去得意楼寻九娘,她有法子联系到我。”
  李信对着他拱了拱手。
  “多谢七公子。”
  
第二十章
长辈
  京城里的这场风波,被限制在了一场很小的范围内,以至于除了承德皇帝和几个当事人之外,京城里大多数人都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过只要有心人能看到李信写的那份大字报,联系到围猎取消,京兆府的府君被降官两级,多多少少也可以猜出一些梗概。
  不过这事涉及到天子,李信那份大字报更是有诽谤天子的嫌疑,因此京城里没有人敢把这件事放在明面上来说,因此这场风波被最大程度的掩盖了过去,就算是知道的也装作不知道,大家只当是无事发生过。
  第二天的时候,大街上京兆府的官兵们消失不见,通缉李信的文书也不翼而飞,一直到了这个时候,李信忐忑不安的心思才终于定了下来,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他才完全相信了七公子所说的话。
  不管怎么样,他跟七公子毕竟没什么交情,两个人满打满算,也才认识了两三天时间,李信有一些防备也是正常的事情。
  好在这位七公子跟李信说的话,没有一句话是错的。
  这桩风波,真的如七公子所说的那样,被轻而易举的揭了过去,那些昨日还在大街上,如狼似虎的京兆府官兵,此时就像从来都没有存在过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天,李信这个人在大街上走了溜达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七公子所说的内卫监的人,不过想来也不奇怪,那些人就算奉命保护自己,也不一定非要在明处,他们躲起来的话,自己也发现不了。
  于是乎,在大街上采买了一些柴米油盐之后,李信便动身返回自己在大通坊的小院子,等他回到住所的时候,天色差不多已经到了傍晚,李信推开院门,发现院子里不止卖炭翁和卖炭妞祖孙两个,还多了一个满头银发的青衣老者,这青衣老者正坐在卖炭翁的床前,时不时问上一两个问题。
  卖炭翁满脸笑容,两个人老头显然聊的很开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