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23

  这一天下来,不止是他累,这个小丫头也累坏了,趴在自己怀里,哭着哭着就睡着了。
  李信抬头看向七皇子还有崔九娘,声音平静:“当初李信进京的时候,被平南侯府赶出京城,流落到破庙里,若非这位老人家,恐怕李信已经冻死在了那座破庙里,老人家对我有救命之恩,我却……连累他丢了性命。”
  李信自然不会跟这两个人说卖炭翁是自尽的,他必须要让这两个人认为自己与平南侯府势不两立,这样以后才有机会跟这魏王府借力,去应付平南侯府。
  魏王殿下脸上虽然没有表情,但是心里却暗暗叫苦。
  他之所以这么看中李信,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把李信送进平南侯府,让他认祖归宗,换句话说,他需要的是平南侯府的二公子,而不是李信这个人,现在李信却有些与平南侯府不共戴天味道,让他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这位魏王殿下的意思,崔九娘都是清楚的,她轻轻叹了口气,开口道:“李公子,这件事确实是玉夫人做错了,以后必须要让玉夫人给一个说法才是。”
  她说话很奇妙,并没有把这件事上升到平南侯府这个层面上,而是止步于玉夫人,潜台词是这件事与平南侯府无关,是玉夫人一个人的行为。
  七皇子眯了眯眼睛,轻声道:“等平南侯回京,本王亲自出面,替信哥儿向那位玉夫人要一个说法。”
  这两个人三言两语,就把矛盾全部转移到那位玉夫人头上。
  事实上,玉夫人的确是七皇子的敌人。因为玉夫人的那个儿子李淳,与他的三皇兄姬桓走的很近,而七皇子找到李信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把他送进平南侯府里,就算不能夺权,也要帮着看住平南侯府,不能让平南侯府手里的兵权为他人所用。
  如果能扳倒玉夫人还有那位小侯爷,让李信继承平南侯府的爵位,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李信伸手缓缓的拍着怀里的小丫头,抬头看了七皇子一眼。
  “殿下的意思是,我不应该怪罪平南侯府?”
  魏王殿下叹了口气,声音诚恳:“本王这是为了你着想,一个人到最后,总是要归根的。”
  中国人都有落叶归根的想法,尤其是古人,对于自己的根,或者说自己的家族看的极重,有时候你把一个人踢出家族,从族谱里把他消了去,甚至比杀了他还让他难受,所以才有这么多人,为了自己的小家慨然赴死。
  李信抬头看向七皇子,目光平静:“殿下,你知不知道,我其实不是一个人进京的。”
  李信声音平缓,如同在讲一个故事。
  “我是跟着舅公一起进城的,然后我们俩被赶出了平南侯府,赶出了京城,狼狈的像是两条狗一样。”
  这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人,语气虽然平静,但是颇有些骇人。
  “舅公被活活冻死了,方才坟堆旁边的那座新坟就是舅公的坟墓。”
  李信第一次直视这位七皇子,开口道:“在下知道,自己没有什么本事能够让殿下看重,殿下之所以青眼有加,多半也就是为了我这个平南侯府私生子的身份。”
  这个少年人看向七皇子,语气铿锵有声。
  “在这里,我要跟殿下再重复一遍,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再跟平南侯府有半点关系,就算有,那也是互为仇敌!”
  说到这里,李信深呼吸了一口气。
  “李信言尽于此,殿下以后无论对李信态度如何,李信都不会有任何怨怼之心。”
  
第四十一章
衣服
  马车里的气氛,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地步。
  在京城这个舞台里,没有人会像李信这样,把话说的这么明白,因为有些话一旦说明白了,尤其是会导致双方都下不来台,这个道理其实李信也是明白的,不过不入平南侯府是他的底线,因此李信才会毫不犹豫的说出刚才那段话。
  七皇子脸上的表情微微有些僵硬,过了许久之后,他才摇了摇头,轻声道:“罢了,这件事也不好强求,以后再走一步看一步就是了,今日你也疲累了,先回京城里再说。”
  李信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他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这位七皇子对自己的态度稍稍冷淡了一些,不过他并不在乎这个,一来是因为这件事必须要提前说清楚,否则将来更不好收场,二来他也不是很愿意卷入夺嫡之争中来,因此对于七皇子的态度,李信不是特别在意。
  一旁的崔九娘轻声笑了笑,开口道:“李公子现在年纪还小,这些事情都不着急,反正平南侯回京的时候,你们父子两个总是要见上一面的,到时候什么话都可以说的清楚。”
  这个笑容温婉的女人,很聪明的把这件事的关键从李信身上转移到了平南侯身上。
  李信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最终没有说话。
  他还要靠着这个七皇子保命,现在不能跟他们翻脸。
  马车里的气氛尴尬了起来,双方谁也没有说话,被李信抱在怀里的小丫头,一动不动,睡的很是香甜。
  到了亥时左右,马车在大通坊门口停了下来,李信抱着丫头跳下马车,对着马车开口道:“多谢殿下相送。”
  七皇子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这段时间发生了不少变故,你就在家里好生歇息一段时间,你是个顶聪明的人,便是不回平南侯府,也可以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说着,他拍了拍李信的肩膀,轻声道:“等开年之后,本王会替你在京城里谋一个差事,等你有了官身,平南侯府的人便不敢再动你了。”
  这个时代,平民与官员之间,有着一个天大的鸿沟,甚至可以说是两类人,比如说平南侯府随意打死一个普通老百姓,未必会有什么事情,了不起罚一些银子,或者拉出来一个人顶包而已,但是如果平南侯府无缘无故杀了一个有官身的人,就会引起官场的公愤,他们会一起站出来对平南侯府施压。
  原因很简单,今天你可以无缘无故的杀了他,谁知道明天是不是要杀我?
  哪怕是平南侯府这种京城里的豪门,也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弄死一个有官身的人。
  李信点了点头,语气恭谨:“有劳殿下了。”
  老头子死了,李信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但是人死了,日子还是要过的,如七皇子所说,弄一个官身才能保证能在平南侯府手底下活着,而活着才能继续过日子。
  七皇子笑着点了点头,轻声道:“过几天就是年节了,这段时间京城里还有宫里都有不少事情要忙,本王可能没有工夫来瞧你,你有什么事情,就去得意楼找九娘,京城里的大多事情,她都可以帮你办妥。”
  李信轻轻点了点头,已经听明白了这位七皇子的意思。
  要知道前两天在魏王府时候,这个魏王殿下还说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去魏王府找他,短短几句话的工夫,李信的“等级”从魏王府,降低到了得意楼。
  不过这对于李信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告别了七皇子的马车之后,李信抱着沉沉睡去的小丫头,回到了自己的院子里,他先是打了盆热水,然后叫醒小丫头,给她洗脸洗脚之后,就守在卖炭妞身边,等她沉沉睡去之后,李信才回自己屋子里睡下。
  卖炭翁去了之后,这个小丫头的情绪一直很不稳定,这段时间李信必须要好生看着她才行。
  在李信看着卖炭妞睡觉的时候,七皇子的马车已经停在了得意楼的院子里,得意楼三楼崔九娘的卧房里,七皇子姬温已经褪去外衣,半躺在床边,神态温婉的九娘半蹲在地上,服侍着他洗脚。
  此时,这位魏王殿下已经不复方才的温和模样,他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低低的哼了一声。
  “这个李信,好不识抬举。”
  他之所以多次对李信递出橄榄枝,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够把李信送进平南侯府里,现在李信短短几句话,就把他的计划破坏的干干净净,由不得这个七皇子不心生恼怒。
  正在给他洗脚的九娘停下手里的动作,轻声道:“王爷,他心里对平南侯府有一股怨气,这股怨气只有平南侯李慎能够消散,怨气未散之前,咱们不好强求他。”
  魏王殿下缓缓闭上眼睛,低声道:“你的意思,李信会跟平南侯府和解?”
  崔九娘轻轻点头。
  “血浓于水,他能够从永州不远千里敢来京城,自然是为了重回李家门墙,不是那位玉夫人从中阻挠又做事太过,惹恼了他,此时他说不定已经是平南侯府的二公子了,他既然来了京城不愿意走,将来终归是要进入平南侯府的。”
  说到这里,崔九娘顿了顿,继续说道:“殿下您也不急在这一时,咱们现在继续对他施恩,将来总是能够用得到他的。”
  崔九娘这话说的其实一点都不错,如果是上一个“李信”,不管受了多大的委屈,有机会进入平南侯府,成为王侯公子,那个李信怎么也会咬着牙低头进入侯府去,但是现在的李信已经不是那个倒霉孩子了,如今的李信,身体里有着一个完整的成年人灵魂。
  七皇子闭上眼睛思索了片刻,最终缓缓睁开眼睛,沉声道:“你说的不错,他既然留在京城,心里多多少少是想重回平南侯府的,这个时候不能急躁。”
  说到这里,这位七皇子咳嗽了一声,轻声道:“以后继续交好他就是了,等开春给他谋一个一官半职,将来他无论如何也要对本王心生感激。”
  九娘微笑道:“王爷英明。”
  七皇子看了这个风姿绰约的九娘一眼,眯着眼睛笑道:“论起英明,九娘你可比本王英明多了。”
  崔九娘脸上挤出一个笑容,正要开口回应,冷不丁听到了七皇子略带命令式的语气。
  “脱衣服。”
  崔九娘愣了愣,然后眼神暗淡了下来,低着头开始解自己的衣带。
  她虽然很是聪慧,又帮着魏王府打理这么大一个得意楼,但是在这个七皇子面前,她也不过是一个玩物罢了。
  一阵晚风吹来,吹熄了卧房里的红烛。
  
第四十二章
饺子
  马上就要过年了。
  虽然家里少了个人,但是这个年还是要过的,不然生活未免也太无趣了一些,经过几天的时间之后,卖炭妞的心情渐渐好了一些,不再每日躲在房间里哭泣,李信在厨房忙活的时候,小丫头也会穿着一身笨拙的棉衣,跟在李信身后帮忙。
  过年自然是要吃饺子的,李信从市集买了十几斤猪肉,剁成肉末之后,再加上蛋液之类的辅料弄成饺馅,弄出了满满半盆饺馅之后,李信又擀了一些饺皮出来,然后教小丫头怎么包饺子。
  这个饺子,是李信上辈子最爱吃的食物,没有之一,以前在家里过年的时候,他一个人就可以吃三大碗饺子。
  当然了,这一部分原因因为小时候家里穷,吃不上肉,过年的时候可以吃这么一顿肉,自然觉得是美味珍馐,后来长大了,也没能改变这个映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