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3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0/923

  这位太康天子即位以来,可以说是乖巧听话,基本上都是按照几位宰相的意思处理朝政,一时半会叫杨荣说出什么具体的错处,他还真说不出来。
  天子深呼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杨卿是德高望重的老臣,朕不为难你,如果刑部查出各地灾情属实,朕便焚香祭天,向上天请罪,如果各地灾情有瞒报之处,那杨卿你这个御史大夫,也就不要做的。”
  杨荣长叹了一口气,低头道:“臣,多谢陛下。”
  天子又扭头看向李信,李信也恰好在这个时候抬头,两个人默契一笑。
  接下来,就是大朝会一些常规的的事情,这场朝会一直从早上开到了中午,中午的时候,天子就跟文武百官一起,在未央宫用饭,一直到了下午未时,大朝会才散了去,文武百官各回其职。
  李信与刑部尚书周迁,被留了下来,叫到书房议事。
  两个人并不是一起进书房,而是依次进去,先是这位周尚书被叫了进去,说了大概小半个时辰之后,他才从天子的书房里走了出来,这个时候李信在门口等候,见到这位略显瘦弱的冬官尚书之后,李信对着他拱了拱手。
  “周尚书。”
  周迁连忙还礼:“李侍郎客气了。”
  李信笑着说道:“陛下与周尚书说了些什么?”
  周迁略做犹豫之后,回答道:“无非是让我刑部查明各地灾情真相。”
  李信呵呵一笑:“周尚书准备怎么查?”
  “自然是照实去查。”
  李信摇头道:“周尚书是朝堂里出了名的耿直之辈,晚辈在这里劝周尚书一句,周尚书听一听?”
  李信现在在朝廷的地位超然,虽然官职没有到极点,但是只简在帝心一条,就让他隐隐有自成一派的味道,周迁也不敢怠慢。
  他拱手道:“李侍郎请说。”
  李信面色肃然,低声道:“周尚书记着,到了底下,无论那些人是不是谎报灾情,都必须是谎报灾情。”
  “十一处出了灾情的地方,最少要有一半以上是假报的,周尚书明白了没有?”
  周迁抬头看了李信一眼,若有所思。
  “李侍郎的意思是?”
  “这关系到陛下有没有失德。”
  李信面色严肃:“如果刑部也说各地有了灾情,那陛下应该如何自处,难道真让陛下祭天请罪不成?”
  “陛下才登基半年,尚未有什么国策下发,便真有灾情,也跟陛下没有干系,陛下把这件事交到周尚书手里,那就是信任周尚书,陛下不能明说,但是周尚书应该心里明白陛下背后的意思才是。”
  周迁深深皱眉。
  如果这是另一个人跟他这么说,他多半是嗤之以鼻的,但是这位兵部侍郎,是陛下面前最大的红人,他的意思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代表陛下的意思。
  过了片刻之后,他才缓缓的说道:“这种大事,陛下没有文字下来,刑部不敢颠倒黑白。”
  李信微笑道:“这种事情,陛下不可能给你留字,不过我却可以给周尚书写一封信,如果事发了,周尚书尽管推到我头上就是。”
  关键时候,敢于给领导背黑锅,是一个优秀员工的必备素养。
  说着,李信淡然道:“再者说了,这些人,多半是真的谎报灾情了。”
  周迁犹豫了很久,最后开口道:“如果查明了各地确有灾情,又不能直说出来,那那些受灾的地方,岂不是要生灵涂炭?”
  “那你就回来,私下里跟陛下说。”
  李信面色平静:“到时候就算户部不给钱,陛下也会从内帑里出这份赈灾的钱。”
  周迁这才对李信拱了拱手。
  “多谢李侍郎,受教了。”
  李信也对着他拱手还礼,两个人错肩而过。
  李信迈步走向天子的书房。
  书房里,天子正在把玩一件玉器,见李信进来了,天子脸上露出笑容。
  “那些文官太过骄横了,不是长安,朕一时半会也想不到该怎么治他们。”
  李信低头道:“御史台是文人喉舌,掌握了御史台,陛下以后就好过多了。”
  天子点了点头,笑着问道:“那个周迁?”
  “陛下放心,臣已经跟他把话说明白了。”
  李信笑了笑:“无论如何,这件事情也不会影响陛下的名声,只要刑部的消息传回来,陛下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撤了杨荣。”
  这是君臣两个人的一场双簧。
  天子感慨的拍了拍李信的肩膀。
  “长安你回京之后,朕做事就得心应手了很多。”
  “陛下夸奖了。”
  天子顿了顿,开口问道:“长安你说,如果各地的确是谎报的,该是谁下的手?”
  李信沉默了一会,然后缓缓说道。
  “不管是谁,都只能算到齐王殿下头上去。”
  
第三百九十四章
朕之兄弟也
  历来夺嫡,没有哪个人成功之后会温情脉脉的,太康天子之所以放老四出京,没有动手,是因为这会儿他还没有坐稳。
  而这件挑拨各地谎报灾情的大锅,只有两个人能背的起,一个是平南侯李慎,另一个就是这位曾经的四皇子姬桓,在不能立刻跟李慎翻脸的情况下,这件事不管是不是姬桓做的,最后都要扔到他的头上。
  天子沉默了一会儿,最后长叹了一口气:“恐怕天下人会说朕太过凉薄。”
  李信微笑道:“不妨事,到时候由臣来对齐王府下手就是了。”
  靖安侯的意思是,这口锅,我给你背了。
  天子微微皱眉。
  “长安,朕知道你一片赤诚,但是咱们以后的日子还长,你不能把什么过错都揽在自己头上。”
  这位太康天子长叹了一口气,语气真诚:“你不要想太多,朕对你绝没有什么坏心思,这新朝到处都是敌人,朕要依仗你的地方还有很多。”
  李信笑眯眯的说道:“这也不是什么罪过,齐王殿下撺掇各地谎报灾情,诋毁陛下,已经算是死罪,到时候臣去处理,放过齐王一家的性命,也不会是什么过错。”
  天子拍了拍李信的后背。
  “信哥儿,难为你了。”
  “不碍事。”
  李信微笑着说道:“臣与陛下的目标都是一样的,有朝一日帮着陛下南疆平定了,臣就老老实实做自己的驸马都尉,不出来做事了。”
  天子郑重摇头。
  “长安你这个心思要不得。”
  太康天子面色肃然:“你我两个人,算得上是患难之交,说句俗气一点的话,长安与朕有恩,朕虽然不是父皇那样的仁君圣君,但是也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无论如何,朕在一日,你李长安就在一日。”
  天子微笑道:“朕已经想好了,等太子开始蒙学,就让他正式拜长安做老师,这样朕以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给你封一个太子太傅了。”
  太子太傅,就是太子的师傅。
  这个职位名义上是东宫官,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实职,一般只授给尚书台的宰相,或者是大都督府的左右都督。
  大都督府,是大晋名义上的最高军事机构,节制内外军事,朝堂之上与李信一起站在第一排的那四个军方大佬,就是出身大都督府。
  大都督府的左右两个都督,一个同知,还有一个禁军大将军裴进。
  以前太康天子还在潜邸的时候,那位谢王妃,当今的谢皇后就曾经提过,要让世子拜李信为师,只不过那会儿李信没有点头。
  这会儿太康天子旧事重提了。
  李信微微低头,笑着说道:“朝堂之中饱学之士,有本事的人不知凡几,哪里轮得到臣这个年轻人来做这个太傅,臣在这个侍郎的位置上少说要做十年以上,才能熬出资历,陛下莫再要捧杀臣了。”
  天子面色严肃。
  “朝堂里有本事的人是多,但是当初帮朕登基的,只有你一个李长安。”
  李信摇头道:“还有叶家。”
  “叶家已经足够高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0/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