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5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5/923

  一身黑衣的太康天子,扶着棺木,垂泪不已。
  “大兄,你失落西南,朕不惜兵发十万,去西南迎你回京,好容易把你迎回了京城,还未得空抽出时间见大兄一面,大兄怎么就这么走了……”
  这句话看似无心,但是背地里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秦王殿下在西南不是造反,而是被人裹挟了。
  可能是姬喾已经死了的原因,太康皇帝没有选择把这件事情闹大。
  天子不顾形象,涕泗横流,哭的很是伤心。
  “长兄如父,长兄如父。”
  “朕先失父亲,再失兄长,痛煞我也……”
  此时,太康天子似乎摒弃了两个人一直以来的仇怨,趴在棺材不住的抹眼泪。
  李信站在灵堂门口,看了一会儿灵堂里的场景,心里难免感叹了一句。
  “演技略显浮夸啊……”
  
第六百三十九章
如何处理
  不管怎么样,最起码此时的太康天子哭的很认真,而且很忘我。
  李信躲在门口偷偷看了一会儿,见他哭的太伤心,都没有忍心去打扰他。
  这个时候,他的确是应该哭的,换了李信在他那个位置上,也得狠狠哭上几嗓子,不然大家台面上过不过去。
  不过哭是哭,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那就谁也说不清楚了。
  不过靖安侯爷可以肯定,这会儿这位大晋的陛下,即便心里不想笑,心情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天子哭了一会儿,用余光发现了等在门口的李信,他从黑色的袖子抹了抹眼泪,悲痛的说道:“大兄是朕之长兄,长兄薨逝,朕心甚痛,着令京城各户,挂白幡三日,祭奠秦王。”
  他说完这句话,秦王府的几个遗孀对视了一眼,都跪在地上给天子磕头,垂泪道:“未亡人多谢陛下恩典。”
  其中,有一个端庄大方的秦王妃,也就是曾经的太子妃,颤抖着从地上站了起来,然后走到天子面前,从袖子里取出一封书信,垂泪道:“陛下,王爷他回京之后的这几天,一直郁郁寡欢,今天王爷出事之后,妾身等在王爷的书房里发现了这封书信,应是王爷的遗书……”
  看到这里,李信心里就松了一大口气。
  既然那个胖子,死之前按照先前约定的剧本演下来了,那么接下来要处理就简单的多了,有了这封遗书,就算朝野上下的人心中会有腹诽,但是最起码明面上怎么也能说得过去了。
  很多事情,大家明面上说得过去就行了,至于背后的真相,没有多少人会去真正追究,毕竟死心眼在这个游戏里活不了太久。
  当初有一个叫做薛子川的御史,跟着李信一起去西南做监军使,他就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死心眼,结果他就死得很干脆。
  天子把这封书信拆开看了看,随即又滴下眼泪,他对着这书信长叹了一口气,开口道:“大兄虽然犯下了大错,但是你我手足兄弟,什么事情都可以好好说,朕未罪大兄,大兄何苦罪己?”
  说着,天子又宽慰了秦王妃几句,然后才踉踉跄跄的从灵堂里走了出来,李信对着天子恭敬弯身。
  “陛下。”
  天子此时眼睛还有些微红,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裳,然后微叹了口气,对着李信问道:“昭陵那边如何了?”
  李信微微低头。
  “李慎于先帝享殿服毒自尽,陈公公按先帝遗诏把他葬在了帝陵之侧。”
  说到这里,李信顿了顿,然后继续说道:“不录名,不设碑,只要一些年岁,天下就再没有知道那里埋了一个人。”
  天子看了李信一眼,随即感慨道:“父皇他还是重情分的,不然凭李慎的罪行,千刀万剐也不为过,岂能让他陪葬帝陵?”
  李信低头称是。
  天子拍了拍李信的肩膀,笑着说道:“朕的陵也在修了,过几天朕也让他们给留个缺,等你我百年之后,长安你就葬在朕的身侧,不同于李慎,朕给你竖功德碑,录名,配享太庙!”
  李信沉默了一会儿,随即微笑道:“陛下就饶了臣罢,臣活着在朝堂上就已经很累了,哪天如果死了,就埋的离京城远远的,不跟那些达官贵人抢地方,也躲一个清净。”
  “臣生前替陛下做事,死了之后便过自己的去了。”
  天子瞪了李信一眼,随即哑然失笑:“整个天底下,也就只有长安你,敢这样与朕说话了。”
  说着,天子伸手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亭子,笑着说道:“咱们去哪里说说话。”
  李信恭声应是,两个人一前一后走进凉亭下面,天子率先坐下,李信犹豫了一下,也跟着坐了下来。
  坐定之后,天子指了指不远处的灵堂,沉声道:“长安,大兄虽然写了遗书,说是自杀,但是他毕竟刚回京城没有就好,便这么突然薨了,京城上下定然要说朕的闲话,这件事情必须好好处理,不然流之后世,朕也脸上无光。”
  李信微微低头:“陛下能否把那封遗书给臣看一看?”
  太康天子很痛快的把书信递了过去。
  李信拆开看了一遍之后,微微点头,开口道:“陛下,既然秦王殿下已经在书信里说明了自己是因为勾结平南军,愧见天子,这才饮鸩自尽,那么这件事就好办的多了。”
  天子皱眉道:“这书信不能公开,不然我天家的颜面便丢了,而且还有朕给大兄泼脏水之嫌。”
  “用不着公开。”
  李信低眉道:“陛下拿着这封书信,明日召集三省的宰辅还有六部九卿公议,给秦王殿下议罪就是,凭着这封书信,秦王殿下最少也是谋反的罪过。”
  天子皱了皱眉头,正要说话,就听得李信继续说道:“六部九卿议定了罪过,陛下一定要否了,就说念及兄弟之情,再加上死者为大,不忍心秦王殿下死了还要背负骂名,对外不说秦王殿下是自杀的,就说他是暴病。”
  “这样,陛下既摆脱了杀兄的恶名,还能在朝廷上下得一个仁义守悌的名声。”
  天子看了李信一眼,然后开口问道:“恐怕坊间还是会有非议……”
  “所以陛下就要对秦王府厚待一些,时间长了,自然能转变民间对这件事的看法。”
  说到这里,李信低头道:“而且陛下可以派人在坊间,宣传一下这件事的“真相”,时间一长,事情自然大白于天下了。”
  “若坊间真有那种造谣生事,乱嚼舌根子的人,陛下直接让禁卫或者京兆府拿人就是,这样最多两三个月,这件事就可以平息下来了。”
  天子低头,从头到尾想了一遍李信所说的话,最后缓缓点头:“长安说的有理,那朕便按此办理。”
  从李信当年进京,弄了一个大字报出来之后,如今的京城,比起从前更加重视“舆论”的重要性,京兆府甚至明文贴出了规矩,除了朝廷之外不许任何人在大街上张贴东西。
  太康天子也渐渐的明白了,舆论这种东西,可以引导,也可以利用。
  两个人又说了一些具体的细节部分,天子就从凉亭下面站了起来,然后对着李信说道:“长安,朕出宫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会儿应该回宫处理政事了,这秦王府的事情,朕就全权交给你处置,羽林卫的人也任你调动,无论如何,尽量把这件事的影响力压到最低。”
  靖安侯爷恭敬低头。
  “臣,遵陛下旨意。”
  天子负手离开,李信跟着送了几步,然后缓缓开口:“陛下,李邺家里似乎不该全死……”
  天子好像是没有听见他说的话,迈步走远了。
  
第六百四十章
探监
  李邺一家救还是不救,都不是李信这个靖安侯可以决定的,人直接关在刑部大牢里,如果皇帝不松口,李信除了劫狱或者劫法场,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
  他固然想救一救那个曾经对他有些照顾的李府尊,但是这种事情尽力试一试也就是了,不可能也不值得让李信豁出性命去。
  他刚才跟天子开了这一句口,就已经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心,至于以后结果如何,不是李信所能决定的事情。
  太康天子扭头走了,把秦王府这个烂摊子都甩在了李信头上,这是一件需要花费心力的事情,他在亭子下面思索了一会儿,就迈步走向了秦王府的灵堂。
  此时,灵堂里哭声一片,几个秦王殿下的儿子,跪在棺材面前,哭天抢地。
  这位曾经的太子殿下,是个贪好女色之人,府上姬妾成群,因此这会儿还有不少女人的哭声此起彼伏,李信迈步走到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面前,微微弯身:“秦王妃。”
  从北周再到大晋,从前的时候皇子太子娶妻,一般都是优先从世族,尤其是从北周世族里挑选良配,但是从承德天子开始,大晋开始刻意打压北周世族,因此当初这个承德天子的长子娶妻的时候,并不是从世族里选择,而是从大晋京城的官宦家族里选了一个女子。
  秦王殿下虽然好色,但是对于自己的这个发妻一直非常尊重,两个人感情也十分不错,他不远千里从西南非要回到京城里来,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要见一见这个发妻。
  秦王妃一身白衣孝服,本来正在低头抹眼泪,听到李信的声音之后,猛然抬头看了李信一眼,然后再次低头:“未亡人见过李侯爷。”
  李信还礼,沉声道:“王妃,如今这个局势,你明了否?”
  秦王妃黯然,低声道:“妾身也知道夺嫡之争凶险,但是王爷他已经去了……”
  李信摇了摇头,左右环顾了一眼,见附近没有多少人,然后缓缓说道:“我受秦王殿下嘱托,尽量照顾秦王府一脉。”
  “夺嫡之争,非是秦王殿下一条人命填进去,就可以当做无事发生过的,当今的陛下宽仁,如果换一个心眼狭窄一些的,此时秦王府上下,早已经鸡犬不存。”
  说到这里,李信顿了顿,开口道:“如今,陛下那边已经确定了,秦王殿下未曾谋反,再加上我也拖了人去陛下面前替秦王府说话,这两年应该是没有多少事情,但是秦王妃务必要在心里对局势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说到这里,靖安侯爷已经满脸严肃。
  “那就是,秦王府以后虽然还是秦王府,但是却不是从前的王府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5/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