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5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2/923

  不过这些人也不敢怠慢,立刻下去通报了,没过多久,一个四十岁出头的中年人,一路小跑跑了出来,走到了李信面前,低头道:“下官赵德,见过李侯爷。”
  李信对着这个品级不高,但是实权很大油水也很大的监正笑了笑,开口道:“兵部奉陛下之命,要从军器监采买一批军器,本官特意来军器监,与赵监正商量商量。”
  赵德深深低头,恭敬道:“侯爷要找下官,派个人来递个话,下官自然上门求见,哪有让侯爷亲自上门的道理……”
  “下官惶恐。”
  李信笑了笑,开口道:“咱们进去说?”
  赵德连忙让开一条路,躬身道:“侯爷请。”
  李信这才迈步走进了这座占地数十亩的军器监,军器监内部是一片片低矮的平房,随处可以闻到一股非常浓烈的炭火味道,来往还有不少一身都是黑灰的匠工,远远的绕开赵德,不敢靠近。
  一行人很快到了监正的班房门口,赵监正弯身把李信请了进去,然后请李信坐在主位上,靖安侯爷也不客气,大咧咧的在主位上坐了下来。
  他跟这个军器监的监正地位相差太多,他如果不坐,那才有问题。
  坐下来之后,李信笑呵呵的看向赵德,开口问道:“赵监正,军器监里还存有多少箭矢,刀,枪还有步卒甲胄?”
  但凡是前线军人的刀甲兵器,大多都是出自军器监,当然了,一个军器监不可能满足整个大晋的武器需要,除了军器监以外,大晋各地的地方也有很多可以制备兵器的地方,不过几十年来,公认的是军器监出品的刀甲质量最好。
  不过京城的军器监也只是制刀制甲出名一些,大晋还有另一座“军工厂”,制备的弓弩,长枪之类,都比京城的军器监出名的多。
  另一座军工厂,自然是旧北周京城里的“将作监”了,北地的人善射,因此那一个将作监里制出来的弓弩十分厉害,大晋只要是有品有级的武将,都希望手里有一把将作监制出来的长弓。
  北方弓来南方甲,这是四十年来大晋所有人的共识。
  其实也是四十多年时间,南北对峙的时候,南晋和北周两国特征的些许缩影,只不过那个擅射擅骑兵的北周,被一个叫做叶晟的莽夫给生生打烂了而已。
  赵德低头沉声道:“回李侯爷,这些年大晋承平,从五年前一直到现在,都未有大规模战事,因此军器监里储备的甲胄不多,只有不到一万副,刀弩约有两万副,箭矢可以提出来五万支。”
  李信皱了皱眉头,开口道:“军器监里,就这么多储备?”
  太康天子三年前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打仗的钱粮,还有需要准备的物资,那么按照道理来说,军器监这边也应该早早的开始生产相关的军用物资才对,没道理一直到现在,才这么点东西。
  赵德苦笑道:“侯爷,我们军器监没有户部的拨钱,能够有这些储备便不错了,兵部那边没有文书,军器监连铁矿石也买不起……”
  李信微微皱眉,觉得有些奇怪。
  不过该做的事情他还是要做的。
  “你这些东西,兵部全要了。”
  李信大气的挥了挥手,开口道:“你算一算要多少钱,明天来我府上告诉我,然后派人去我府上搬钱,从今天开始,军器监全力生产,兵部至少要两万套甲胄,十万支箭矢。”
  “这只是暂时需要这么多,之后陛下应该会给军器监下旨。”
  这第一批的物资,是要送给云州城的,如果北边的战事真的打起来,这三百万贯肯定是不不够看的。
  李信曾经估算过,想要打下宇文诸部,一切顺利的话也至少五万三千万贯钱的投入,才能打下来!
  赵德深呼吸了一口气,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恭声道:“下官,遵命!”
  李信也从主位上站了起来,瞥了一眼外面正在做事的工匠,淡淡的说道:“赵监正,本官知道军器监有军器监的规矩,你们要从里面钱本官也懒得过问,但是本官提醒赵监正一句话,这是陛下亲自交待下来的事情,你们拿钱可以,但是不要过分了。”
  “军器监的收入,最少要有一半真切的落进工匠手里,因为朝廷从今天开始,需要大规模的军器,赵监正听明白没有?”
  武皇帝时期的军器监,所有的收入都是分给了工匠,但是再好的规矩也会变味,几十年过去,如今的军器监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军器监了。
  赵德心中一凛,随即恭敬低头。
  “下官,谨记侯爷教诲!”
  
第三十章
长者相召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事实上几乎没有人是纯黑或者纯白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活在灰色里,只是有的人偏白一些,有的人偏黑一些。
  要想在这个世界上好生生的活下去,就得适应这个灰色的地带。
  如今的军器监是个什么样子,李信大概是知道一些的,这个在自己面前客客气气的赵监正,在那些工匠面前就又是另一副模样,克扣工钱,吃铁矿的回扣等等能捞钱的事情他大多数都做了,当然了也免不了要给兵部的官老爷们送钱去,毕竟军器监的钱要从兵部流过来。
  以李信现在的地位,想要把这个赵德换下去,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是他懒得去做这件事,毕竟这不是他应该管的。
  这是皇帝应该管的事情。
  天底下不平事太多了,李信管不过来,没有触碰到他的底线,他都不会去管。
  不过口头的提醒还是要有的,最起码要让赵德在这件事情上略微收敛收敛,否则事情办砸了,他这个兵部尚书也会丢脸。
  赵德恭恭敬敬的把李信送到了军器监门口。
  李信坐在陈十六驾驶的马车里,再一次闭上了眼。
  这件事情大有蹊跷,如果皇帝三年前就开始准备北征,那么军器监不可能到现在都还全无动静,最起码也该有不少储备才是。
  但是京城这边的军器监,偏偏就是没有储备,如果这个赵德没有欺骗自己的话,那么……
  李信深呼吸了一口气,看了北边一眼。
  那么北边那个旧北周国都的将作监里,兵器多半已经堆积如山了。
  想明白这一点,李信缓缓吐出一口气,不再为这件事情操心,毕竟北征的事情并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做好兵部的差事。
  军器监这边已经搞定,另外就是采购祝融酒的事了,负责酿制祝融酒的御酒司是皇家的买卖,目前应该是内廷八监其中的一个太监在打理,既然是天子自己的生意,那么事情就好办的多了,象征性的给一点钱,让他们把酒送到兵部去就是了。
  反正兵部是不可能按照市价从御酒司买酒的,就这个价格,爱卖不卖。
  不卖我兵部就不要了。
  只要李信保持这个态度,御酒司那边不可能不服软,毕竟这是他们的老板要去打北边,又不是李信的兵部要去打北边。
  搞定了军器监的事情,李信回了靖安侯府,走到府门口,就看到羽林卫的人已经开始往自己家里搬钱,很显然,李信写给谢岱的那个条子起了作用。
  或者说,户部给了面子。
  靖安侯爷眯了眯眼睛,负手朝着正在指挥的谢岱走去。
  “谢郎将,户部发钱了?”
  谢岱连忙回头,恭声道:“回侯爷,户部已经拨钱了,最迟明天下午,卑职等就能把数目点清楚。”
  李信拍了拍谢岱的肩膀,微微一笑:“做得好。”
  “明天下午,军器监的人回来侯府里收钱,到时候麻烦谢郎将与他们交接清楚,至于军器监的甲胄刀弩之类的物资,本官也让军器监准备好了,等这边钱算清楚,就请谢郎将带着这四百号兄弟,押送到云州城去。”
  说到这里,李信笑着说道:“不过这么多东西,你们一个都尉营多半是不够的,回头本官与陛下说一声,你们羽林卫的右营一起押送这些东西去北边罢。”
  谢岱目瞪口呆。
  他愣愣的看着李信,呆呆地问道:“李侯爷,这些不是应该兵部的人去做么……如何还要让我羽林卫去押送军资……”
  李信脸不红心不跳,懒洋洋的说道:“这件事已经得罪了兵部,干脆就不麻烦那些兵部老爷们了,就羽林卫自己去做,还要放心一些。”
  “怎么,谢郎将不愿意?”
  谢岱连连摇头,开口道:“不是……只是有些突然。”
  靖安侯爷笑呵呵的说道:“去一趟北边是好事情,当初本官也是奉命押送东西去云州城,回来了之后就被提拔了一级,谢郎将等从北边回来,说不定就是羽林卫中郎将了。”
  谢岱苦笑一声,对着李信低头道:“多谢侯爷吉言。”
  李信笑了笑,负手进自己家里去了。
  ……
  第二天一早,李信刚站完拳桩,准备坐下来歇息一会儿的时候,侯府里一个下人,送了一份请帖到了李信手里。
  并不是什么婚事的请帖,而是单纯有一个老人,请李信过府一叙。
  李信接过请帖,左右看了看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出门去,原因很简单,这个请帖的主人是一个他不好拒绝的人。
  张渠。
  当今的尚书左仆射,三省诸相之中的首相,整个太康朝廷之中权柄最大的文官,没有之一。
  这么一个大人物,虽然影响力没有李信的业师叶晟高,但是论权柄的话,已经超出了叶晟不少,这么一个朝堂大佬递帖子请李信去他家,李信怎么也要给面子去上一趟。
  把请帖塞进自己袖子里之后,李信没有选择坐马车,而是从后院牵出了自己的那匹墨骓马,翻身上马。
  这个墨骓马是李信当初那匹乌云马的兄弟,乌云因为壬辰宫变那天夜里受了重伤,前几年已经撒手人寰,这匹墨骓马,算是靖安侯府里最神骏的马匹了。
  李信翻身上马之后,回头对陈十六说道:“等会如果有一个姓赵的人上门,就让他在偏厅里等着我,我最多下午就会回来。”
  陈十六恭敬点头:“知道了,侯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2/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