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6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6/923

  剑阁距离锦城并不是特别远,也就五百里左右,马车只在路上走了三四天,在第四天的上午,就到了锦城城门处。
  如今的锦城城墙上,几面“李”字大旗迎风招展,看起来很是威风。
  李信与沐英走下马车,他抬头看了看这几面大旗,无奈的摇了摇头:“谢敬应该还在锦城里,给他看到这几面旗子,回京之后多半会参我谋反。”
  沐英一边招呼城楼上的汉州军,一边微笑道:“那些人不值一提,侯爷一句话的事情,他们便永远也离不开西南了。”
  两个人这些天坐下来细谈了很久,此时的沐英已经不再一门心思想要李信造反,不过对于大晋朝廷,他还是不太有好感。
  李信没有说话,径直上了马车,马车缓缓开动,驶进了锦城。
  因为城中百姓需要生活,因此虽然西南局势紧张,但是锦城城门还是正常开启的。
  在李信的要求下,锦城这边并没有用多大的阵仗来迎接李信,一行人就坐在靖安侯府那辆黑色的马车里,很低调的到了锦城府的府衙。
  在锦城已经做了好几个月府尊的赵嘉,在府衙门口等着李信的马车,见李信下车之后,他上前两步,对着李信深深低头拱手:“见过侯爷。”
  李信颇有感慨的拍了拍赵嘉的肩膀。
  “辛苦幼安兄了。”
  赵嘉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什么,他看向李信,开口问道:“侯爷是怎么从京城里出来的?”
  按照常理,在这个时候,天子无论如何都不太可能放李信出来,因此赵嘉才会有此一问。
  李信脸上露出一个笑容。
  “可能是叶家在北边大捷,多少让天子觉得局面可以控制了,所以他才肯放我出京平息西南。”
  赵嘉皱眉道:“这个理由,恐怕不够让侯爷出京罢?”
  靖安侯爷沉默了。
  过了一会儿之后,他无奈的叹了口气:“多少还有些当年的情分在,天子相信了我一次。”
  赵嘉诧异的看了李信一眼,随即低头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里面说。”
  说着,他让开了一条路,让李信走在最前面,他与沐英两个人分列左右,把李信迎到了府衙的后院。
  这座府衙,还是当初成汉时期建成的,当初是成汉的京兆府,因此颇为气派,比起一般地方的府衙要大上不少,后院里不仅有一排房子,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后花园,算是府衙之中的“极品”,比起赵嘉在溧阳县的那个县衙,条件要好上许多。
  三个人最终,在府衙的书房里坐了下来。
  李信坐在主位上,然后从袖子里取出一卷圣旨,轻轻放在桌子上,开口道:“这是陛下敕封蜀王的圣旨。”
  他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朝廷同意西南有一个蜀王,但是却不能同意西南有一个成汉,也就是说西南最多只能作为大晋的一个藩国,成汉李氏可以成为大晋藩王,却不能称帝。”
  赵嘉还在低头思索这件事其中的利害,一边的沐英已经开口道:“侯爷,那西南各府,是归蜀王管,还是归朝廷管?”
  李信面色平静:“按理说,藩王不能干政,自然是归朝廷管的,但是咱们手里有兵权,如果能够把平南军的人马顺利编入汉州军,有这十万人在,不管谁来西南,西南都是咱们说了算。”
  赵嘉早几天就已经知道了平南军要编入汉州军的消息,因此并不吃惊,他皱眉思索了一番之后,抬头看着李信:“那侯爷的意思是,谁来做这个蜀王?”
  李信笑着看向沐英。
  “沐兄的儿子,不是已经暂时改姓为李了么,就让沐兄的儿子做这个蜀王就是,现在西南各府势力不一,就算有个真正的蜀王,说了也不算,还不如让一个小娃娃做这个蜀王,这样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都会安心一些。”
  沐英脸色微变,他连忙站了起来,对着李信低头道:“侯爷误会了,我家绝没有做蜀王的意思,只是西南李家的宗室已经没有血脉了,就先用我儿子替代,先前我与家父已经商量好了,等侯爷到了西南,可以请侯府的小公子,来做这个蜀王。”
  说到这里,他深呼吸了一口气,抬头看着李信:“侯爷家里的公子,刚好也姓李,连姓也不用改……”
  李信面带微笑。
  “沐兄,你把我想的小了,我先前就跟你说过,我不会做这个蜀王,我不做,我的儿子也不会做。”
  他看向沐英,缓缓说道:“沐家本身就是西南世家,如果不是要借成汉的名头做事,沐家直接做这个蜀王也没有什么问题,我以后可能不在西南,没有道理让我儿子平白无故跑到西南来,做这个异姓王。”
  沐英面色复杂,他抬头看向李信。
  “侯爷……”
  李信伸手,把那卷圣旨轻飘飘的丢给了沐英,淡然道:“拿回家去,就当是我给我那侄儿的礼物了。”
  这一卷圣旨,可以封出一个大晋朝廷认可的异姓王,而且还是可以世代顺递的那种,可以说是天底下最贵重的礼物之一了。
  沐英伸手接了过来,深深地低着头,两只手都有些微微颤抖。
  他手里拿着的……可是王爵啊,大晋的王爵!
  就这么轻飘飘的被……丢了过来?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对李信深深低头。
  “侯爷以后要是再有子嗣,可以来西南承继……”
  李信白了这厮一眼,打断了他的话。
  “瞧你那没出息的模样,收起来罢,我家用不上这东西。”
  
第一百五十九章
凭什么?
  本来西南这片地方,天高皇帝远,朝廷固然可以像太康初年那样,用禁军西征,再一次横扫西南,但是长途行军本来就耗费巨大,朝廷这两年又把大部分精力投在了北方,而且裴进已经西征了一次,并且以惨败告终,如果朝廷还要强行对西南再次动武,能不能成功尚且两说,就算能成功,也是得不偿失。
  从裴进兵败之后,大晋朝廷就一直是处在进退两难的地步。
  因此,太康天子才不得已放了李信出京。
  不过这一切,在李信来到西南之后,都将会迎刃而解。
  在李信到达锦城的第二天,沐英就对外宣布,朝廷承认了成汉宗室的地位,并将成汉的小王子李笈封为蜀王,同时,蜀王也愿意向大晋朝廷投降,成为大晋西南的一个藩王。
  不过,汉州军在剑阁的驻军并不会撤掉,也就是说名义上西南仍旧归属大晋,但是实际上西南就是一个半自治的偏安小王朝,在西南这片地方自己做主。
  这样下来,太康天子那边保住了面子,朝廷也保留了颜面,而西南或者说汉州军这边,保住了里子,双方就达成了暂时的妥协。
  当然了,这种妥协只可能是暂时的。
  毕竟达成这种妥协的前提,是朝廷无力攻伐西南,或者说不太方面攻伐西南,一旦大晋朝廷腾出手来,或者说朝廷那边拿到了“天雷”的方子,那么双方达成了这种“约定”,将会在第一时间土崩瓦解,大晋的兵锋一定会再一次压到西南这片土地上。
  没有办法,自先古第一位皇帝一统天下以来,历代所有的王朝,心心念念的就是神州一统,没有哪个有作为的皇帝,会愿意看到自家的版图缺失一角,哪怕真打起来会得不偿失,为了一统天下,也肯定要打。
  诸夏文化里,面子有时候远远比实际上的利益重要的多。
  不过不管怎么样,西南这边还是暂时稳定了下来,在接下来一段不短的时间里,朝廷应该都不会对西南有所动作,最起码要等到北边的战事彻底结束之后,朝廷才会有心思把目光放到西南。
  当然了,在这段时间里,京城那边一定会源源不断的派人到西南来,用尽一切手段,把“天雷”拿到手里。
  大致安排了西南的事情之后,沐英离开锦城去了一趟汉州,准备与李朔那边进行沟通,然后商量具体整编平南军的章程,而李信则是留在锦城,住在了锦城府的府衙里。
  这天,赵府尊办完公务之后,便提了两壶酒到了府衙的后院,让下人炒了三四个小菜,与李信一起坐在后院的亭子下面喝酒。
  这会儿已经是四五月份,天气慢慢变得热了起来,两个人坐在凉亭下面吹着凉风,颇为惬意。
  赵嘉端起酒杯,敬了李信一杯酒,仰头饮尽之后,感叹道:“这西南的酒水,远不如京城炽烈。”
  李信也放下酒杯,看了赵嘉一眼,微微一笑:“幼安兄想说什么便直说就是。”
  赵嘉没有接话,而是看了一眼李信,开口道:“侯爷你到了西南,对于朝廷来说,西南这边的问题就算是解决了,可是西南的问题解决之后呢,侯爷你要何去何从?”
  “回京城去,还是留在西南?”
  赵嘉不慌不忙,开口道:“回京城去,不免还是被困在靖安侯府的下场,说不定还会更糟,可是留在西南,侯爷你又不愿意彻底与朝廷翻脸来做这个蜀王,总不能以一个闲人的身份,一直留在西南。”
  李信点了点头,颇为赞同赵嘉说的话。
  “幼安兄说的很对,如今的我,还真不知道自己应该留在西南,还是回京城里去。”
  靖安侯爷缓缓叹气:“原本我在京城里,还有羽林卫可以动用,就算有什么危险,自保总不是难事,但是现在,不管是禁军还是羽林卫,千牛卫等三禁卫,我全部插不进去手,京城里各个衙门里,我人缘也不是很好,回京城之后,一旦出了什么事情,连一个能替我说话的人都没有。”
  赵嘉给李信到了杯酒。
  “叶家倒是可以给侯爷说话。”
  李信微微苦笑。
  “我是武将出身,叶家也是武将出身,我要是真到了被杀头的地步,叶家出面替我说话,我只会死的更快一些。”
  赵嘉点了点头,抬头看向西南:“那不回京城呢?”
  李信沉默了。
  他仰头把杯中酒倒进嘴里,吐出一口浓重的酒气。
  “不回去,我又不甘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6/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