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6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7/923

  现在局势已经很明朗了,无非是看小皇帝站在哪一边。
  如果小皇帝站在几位辅臣那一边不愿意亲政,那么就与李信站在了对立面,那时候京城再待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了,李信真的会收拾东西回老家种田。
  一切,都抉择于那位少年天子。
  师兄弟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说话,很快就到了永安门附近,这个时候,李信才听到身后隐约有人在喊“李太傅”三个字。
  他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只见尚书台的几个宰辅,以及御史大夫还有大都督府左都督姬林,紧赶慢赶的,终于追上了李信的脚步。
  为首的正是尚书台的左相沈宽,这个已经五十岁的当朝首相,因为一路奔跑,这会儿正不住的喘着粗气,他狠狠喘了几口气之后,走到李信面前,先是拱了拱手。
  “李太傅,我等有事情,要与太傅商议……”
  大都督姬林与御史大夫严守拙,也都像李信拱手行礼。
  李信左右看了看,先是对着叶璘开口道:“师兄先回去罢,我与几位辅臣说说话。”
  “长安,凡事三思……”
  说完这句话之后,叶璘叹了口气,转身离开。
  “师兄放心,出不了事。”
  叶璘迈步离开,而李信则是留在了永安门附近,对着几位朝堂大佬懒洋洋的拱了拱手。
  “诸位拦着我,该不会是朝堂上说不过,想要在这里与我动手罢?”
  他把双手从袖子里伸了出来,呵呵一笑:“诸位除大都督外,都是文臣,动起手来,可能打不过我这个武夫。”
  沈宽脸色难看,不过他还是上前一步,对着李信拱手。
  “李太傅,今日之事,是……我尚书台的不是……”
  “调令之事,不管是尚书台还是大都督府,都会给一个让太傅满意的答复,陛下尚且年幼,还请太傅明日,大事化小……”
  “莫要再……难为陛下了。”
  他这话一出口,剩下的几个人都对着李信拱手行礼。
  “太傅容情。”
  发现不是要打架,李信又把手塞回了宽大的袖子里,眯着眼睛,看了这些人一眼。
  原来这些货这么着急追上自己,是为了……
  私了?
  
第二百二十章
告状精
  李信想要把这件事情闹大,闹大到哪怕是辅臣也收不了场的地步,而这个时候,几位辅臣自然是想把这件事情大事化小。
  因为再闹下去,他们不仅官位不保,就是身家性命,可能都要被悬在细丝上了。
  再跟李信闹下去,显然不符合他们的政治利益,所以他们很干脆的来向李信低头了。
  政客们最擅长的,从来都不是什么济世安民,而是妥协二字。
  只要牵涉到切身利益,他们可以没有限度的妥协下去。
  靖安侯爷大袖飘飘,静静的看着这几位宰辅,他眯着眼睛问道:“此事,是诸公先下手,诸公没有任何先兆,绕过本官调走我右营折冲都尉的时候,是何等的蛮横?”
  “这禁军右营是先帝交给本官,目的是要维护京城平稳,诸公包括大都督在内,丝毫没有把先帝还有我这个禁军将军看在眼里,就要左右禁军人事,李信想问一问诸公,意欲何为?”
  李信脸上的笑意收敛。
  “诸公欺李信势弱不成?”
  沈宽长叹了一口气,低头道:“太傅,此事去我尚书台做的不对,也是我们想岔了,我等可以与太傅保证,此事下不为例,绝没有第二次了。”
  “禁军右营还是太傅执掌,兵部也由太傅兼着,天子亲政之前,太傅官职不会改动分毫。”
  这是在与低头服软了。
  这位尚书台左相,低头苦笑道。
  “陛下今年才十四岁,坐东宫之时从未参与过朝政,太傅今日朝会之上,让陛下亲政,实在是太难为陛下了。”
  “我等非是贪权,实不忍心国事懈怠,事态至此,是大是小全在太傅一念之间。”
  说着,沈宽与几位辅臣对视了一眼,然后沉声道:“太傅,国事一日不可废驰。”
  “请太傅容情,事后,我等一同去太傅府上,登门致歉。”
  靖安侯爷笑呵呵的看向沈宽。
  “沈相,十四岁与十六岁之间,分别似乎不是很大,况且诸位不在尚书台,朝堂里不知道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尚书台,朝堂里没有谁,国事都不会废驰。”
  入尚书台拜相,几乎是所有文官,甚至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没有沈宽,还会有些宽,严宽来,六部的十几个侍郎里,大把可以进尚书台做事,没了谁,朝廷都一样运转。
  沈宽脸色难看。
  “太傅,没有你这么做事的!”
  政客最擅长的就是妥协,因此政客之间,都是互相妥协,你退一步,我也退一步,事情就谈成了,除非一边倒,否则很少会死磕到底。
  如今几位宰辅已经被李信逼得退后了十几步,而李信仍旧站在原地,一步也不愿意退,所以沈宽才会说他不讲规矩。
  靖安侯爷不屑一笑,转头离开。
  “诸公越过兵部插手禁军事宜,就是讲规矩了?”
  “既然谈不拢,那便不要再谈了,静等明日天子决断就是,天子如果站在诸公那一边,本官卷铺盖走人,反之,就要劳烦诸公也去卷一卷铺盖了。”
  说完,靖安侯爷负手离开。
  几位宰辅站在永安门门口,脸色都不太好看,沈宽看着李信的背影,闷哼了一声:“此人做了十年宠臣,竟骄横至此!”
  大都督姬林皱了皱眉头,开口道:“沈相慎言,李太傅在太康一朝劳苦功高,论功勋无人能出其右,可不能说是宠臣。”
  沈宽咬了咬牙:“他固然有功,但是居功自傲,鼻孔朝天,已经当朝要挟天子了!”
  在承德朝就是宰辅的中书令公羊舒,捋了捋自己雪白的胡须,微微咳嗽了一声:“诸公,无论在这里如何大叫大嚷,也于事无补。”
  他叹了口气:“太康九年初的时候,诸公都在朝,多少应该知道一点那时候发生了什么,就连先帝都没有拿他怎么样,咱们太轻率了。”
  公羊舒在这些人里资历最老,他一说话,其他人都安静了下来,姬林对着这位老宰辅拱了拱手,苦笑道:“公羊相公,还请您老人家出出主意罢。”
  公羊舒缓缓开口:“老夫已经七十好几,再过几年就八十了,做不做官都不是如何要紧,但是诸公恐怕放不下手中名利。”
  御史大夫严守拙微微低头:“请老兄赐教。”
  公羊相公眨了眨眼睛,叹气道:“站在这里无用,依我看,我们还是去坤德宫,见一见太后娘娘比较好。”
  他语重心长的说道:“毕竟我们四个辅臣,可比一个辅臣要让人放心的多。”
  他话中的“一个辅臣”,就是指李信了,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天子成功亲政,几位辅臣被罢相罢官,那么这位太傅经过这件事,一定会成为朝堂上话语权最重的人,没有之一。
  那时候,他就会成为唯一的一个辅臣。
  到时候,臣权就会威胁到君权,这一定是为君不愿意看到的,而天子年幼,这个时候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太后娘娘了。
  听到公羊舒这句话之后,几位宰辅以及辅臣,都是眼前一亮。
  沈宽更是面露喜色。
  “公羊兄说得对,四个辅臣,总比一个辅臣要好得多。”
  “我等同去坤德宫,求见太后娘娘。”
  说完,几位宰辅在永安门调头,朝着后宫方向走去,他们身份非同一般,都是平日随时可以见到皇帝的人,几个人结伴同行,宫里的宦官立刻层层通报,很快惊动了内侍监,内侍监的少监萧怀,一边派人去坤德宫通报,一边亲自领着几位宰辅,朝着坤德宫方向走去。
  他们很顺利的见到了太后娘娘。
  本来,元昭天子也在坤德宫里,与自己的母亲诉说朝堂之事,但是听闻几位宰辅过来,天子不愿意让人知道他在坤德宫,因此提前回避了。
  几位宰辅,在坤德宫的正厅见到了谢太后,白发苍苍的老头子们,都缓缓的跪了下来,口称太后。
  谢太后才三十多岁年纪,她也没有同时见过这么多宰辅,顿时有些慌张的伸手虚扶。
  “诸公快快请起。”
  几位宰辅在太康朝的时候私下见皇帝一般都是不跪的,这时也只是走个过场,闻言纷纷站了起来。
  谢太后勉强笑了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7/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