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7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9/923

  几个衙门都在皇城里,因此没过多久,两位宰辅就被请到了尚书台,沈宽亲自抱着一堆西南来的奏书走出尚书台,看了看两个辅臣,冷笑一声:“两位,随我一同去未央宫告状去也!”
  大都督姬林,经过上一次的事情之后,谨慎了不少,尤其是对尚书台提高了不少警惕,他看了看沈宽手里抱着的奏书,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
  严守拙笑了笑,开口道:“什么事情,惹沈相这么大火气,沈相要去告谁?”
  “自然是靖安侯李长安!”
  沈宽抱着一堆奏书,一边走一边冷笑道:“诸公都是老臣,他李长安在京十年是个什么性格,诸公应该清楚,这厮仗着当年的功绩,向来嚣张跋扈,是绝不肯吃亏的,怎么可能甘心离开京城,灰溜溜的回老家去?”
  “他离京两个字,西南各州府一齐上书,要朝廷免赋三年!”
  沈相闷哼一声。
  “西南自太康九年开始,朝廷已经很难约束,这一次他们连赋税也不想交了,哪怕是当年造反的平南侯在西南的时候,每年的赋税也是分毫不少!”
  他回头看了一眼大都督姬林,微微欠身:“大都督,朝廷恐怕要立刻动手收回西南了,大都督府可以调动天下兵马,您是大都督府的大都督,不能不问事,必须要跟我们一起去见一见陛下!”
  姬林脸皮子抖了抖,他闷声道:“沈相,如果朝廷或者陛下有什么吩咐,派人送到大都督府就是了,大都督府不便参与政事。”
  上一次禁军右营的调兵令,是他应沈宽所请,从大都督府开具的举荐,结果被李信大闹一番,尚书台又甩锅给了大都督府,弄得他这个刚做了几年的大都督里外不是人,差点就要滚回家养老了。
  这件事至今让他心里还有些后怕,决心不跟这些大头书生打交道了,如李信所说,他是个武官,与文官厮混在一起,的确不太合适。
  说罢,姬林就要转身离开。
  姬林看了一眼这位宗室出身的大都督,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
  “大都督,你也是辅臣,遇事退三分,如何对得起先帝的信任?”
  大都督闷哼了一声。
  “大都督府是调兵的,如果朝廷决定要打仗了,本督自然会去未央宫议事,商量怎么打。”
  “至于要不要打,不关我的事。”
  说罢,这位大都督头也不回的走远了。
  沈宽有些忿忿的看了姬林一眼,怒道:“亏他还是大晋的宗室,先帝遗命的辅臣,居然这样不济事。”
  他回头看向御史大夫严守拙,开口问道:“严司空司掌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不会也要临事缩一头罢?”
  严守拙本来也不想参与这件事,等天子的态度明确之后再说,被沈宽这么一激,只能硬着头皮说道:“我与沈相同去未央宫。”
  “好!”
  沈宽将手中的西南奏书,分了十几本给严守拙,两个老头子一人抱了十几本奏书,气冲冲的朝着未央宫去了。
  沈宽如今主持政事,他想见还未亲政的皇帝,自然是随随便便的事情,元昭天子本来正在听讲师授课,听到沈宽来了之后,连课也不听了,直接换了衣服,在书房接见了两位辅臣。
  两个老头子见了天子之后,先是把一堆奏书放在地上,然后下跪对天子行礼。
  严守拙没有说话,但是沈宽却声音铿锵。
  “陛下,西南诸州府,同时上书要求免赋三年,公然开始罢税了,此等行径,分明是在向陛下示威,向朝廷启衅!”
  “靖安侯李信,出京不过数月,西南就有此大变,臣请陛下立刻派禁卫前往永州,拿李长安回京问罪!”
  “另外,西南诸州府怕都已经不是跟朝廷一条心了,如今的西南,比起平南侯府主政西南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平南侯府尚且在泰康年间造反,依老臣看来,如今的西南恐怕距离举旗造反也不远了!”
  “朝廷当先下手为强,即刻往西南调兵,宁可一时剧痛,也要剜掉西南这块烂疮,否则再这样下去,西南就要自成一国,成为大晋将来的后顾之忧了!”
  “武皇帝披荆斩棘,才创下的锦绣江山,决不能给贼人盗了去!”
  他对着元昭天子深深叩头。
  “请陛下圣断!”
  
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有念头
  如果是旁人对天子说出这番话,天子说不定会亲自拔刀砍了这人,但是说话的是朝堂三辅臣之中的两个,天子也没办法不重视,他让萧正把这三十多本奏书都捧了上来,放在了他的御案上。
  天子翻开其中一本,细细看过一遍之后,合上微微皱了皱眉,然后翻开了第二本。
  总共三十多本奏书,哪怕是沈宽本人,也没有耐心一本一本的看完,到后来只是简单扫一眼了事,但是元昭天子就这么一本一本的详细看了一遍,等他合上最后一本奏书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时辰过去了。
  天子叹了口气。
  “诸公,西南那边的情况,朝廷应该派人去西南核实,如果西南真的闹旱灾了,朝廷该免赋的就免赋,该赈灾就赈灾,没必要这么一副不共戴天的样子。”
  元昭天子看了沈宽一眼。
  “沈相以为呢?”
  话说到这个份上,如果是太康天子说出来,那么下面的大臣已经可以听出其中偃旗息鼓的味道,多半就不会再说下去了,但是说出这话的是年幼的元昭天子,沈宽等人又是辅臣,理论上现在是几位辅臣在执政,而不是这个年幼的皇帝。
  于是,沈相微微皱眉:“陛下所言极是,的确应该派人去西南核实情况,但是朝廷应当做的准备,也必须要做,不然再这样下去,西南便会再也无法控制了!”
  他低头道:“再有,远在永州的李侯爷,也应该抓到京城里来问罪,就算不问罪,也要带回京城来看着,不能让他继续留在永州了!”
  天子苦笑着看了一眼沈宽。
  “沈相准备用什么罪名,带太傅回京?”
  沈宽愣住了。
  的确,李信明面上与西南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会儿他正在永州老家尽孝,朝廷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西南的事情扣到他的头上去。
  就算朝廷蛮不讲理的去做了,那位李太傅也不是吃亏的主,到时候会发生什么,谁也想不清楚。
  沈宽默然无语。
  御史台的御史大夫严守拙,对着天子拱手行礼,恭声道:“陛下的圣意是?”
  元昭天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这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人,学着李信的模样,两只手揣进袖子里,走到了两位辅臣面前,微微叹了口气:“如今朝廷是沈相与严司空在主政,朕有什么意见,两位能听么?”
  哪怕是天子亲政之后,尚书台都有制衡君权的权力,更何况如今的元昭天子尚未亲政,事实上沈宽大可以跳过皇帝,直接对西南动兵,不过那样做无疑会引起天子的嫉恨,两年以后天子正式亲政,就难逃牢狱之灾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几位辅臣对这个少年天子的意见,还是很尊重的。
  沈宽低头道:“陛下玩笑了,无论是江山还是朝廷,都是陛下的,陛下的圣意,臣等自然遵从。”
  元昭天子点了点头,很痛快的说道:“依朕的意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西南旱灾了,就派人去查就是,查个一年半载也没有关系,反正到最后都会查出来西南遭了灾。”
  道理很简单,如果朝廷真派御史去西南查明旱灾,那么无论是哪个御史去,只要回来,多半都会对朝廷报旱灾。
  因为如果说实话,多半走不出西南。
  天子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声道:“两位的意思,朕心里都明白,但是现在不是跟西南翻脸的时候,咱们君臣且忍一忍,静等时机。”
  说到这里,天子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再有,西南与朕的老师走没有关系,没有真凭实据之前,两位还是不要到处乱说比较好,两位还在朝廷执掌中枢,朕那个老师却黯然离京,交出了手中一切的权柄,回家乡赋闲去了,他既然已经认输,二位当宽容一些。”
  沈宽眉头大皱。
  他低着头,对天子沉声道:“陛下,李侯爷与西南有没有勾联,朝廷上下的人心里都清清楚楚,再说了,就算这件事可以暂且放下不提,但是西南的事情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若再不加以遏制,将来便更加艰难了!”
  他低着头,咬牙道:“臣请增兵汉中,就算暂时不对西南动兵,也要守住西南门户,以备不时之需!”
  “朝廷总不能对此视而不见,不然西南的那些人,将会更加猖獗。”
  哪怕是元昭天子,被人顶撞了几句之后,心里也有些恼火,他甩了甩袖子,闷哼道:“罢了,两位是先帝遗命的辅臣,朕尚未亲政,不便参与国事,沈相与严司空商量着办就是了,何必来问朕?”
  说着,这位少年天子也来了脾气,转身负手离开。
  他这一发火,沈刚跟严守拙两个老头,立刻跪在地上,叩首不语。
  元昭天子没有理会他们,而是径直从书房走向未央宫的寝殿,他刚走到自己的寝殿,便愤怒的摘下了自己头上刚换上不久的天子朝天观,随手丢在了地上。
  “两个老匹夫,以为朕什么对西南都不知道!”
  “这两个人,一点也不了解老师!”
  他发了一通脾气之后,又摔碎了几个瓷器,然后坐在寝殿的台阶上不住的喘着粗气。
  “父皇不止一次要对西南动兵,甚至已经让裴进对西南动手了,到头来西南安然无恙,老师也安然无恙,这两个老匹夫,论手段远不及父皇,如何就有这么大的胆气!”
  元昭天子痛骂了几句之后,从台阶上坐了起来,有些颓然的坐在了自己的软榻上。
  老实说,他现在的权力远不如几位辅臣,如果几位辅臣要西征,他甚至没有办法阻止。
  想到这里,他看向了正南方的永州方向,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喃喃自语:“老师,你到底要干什么……”
  “不管什么事情,都可以慢慢谈啊……”
  天子喃喃自语了一会儿之后,终于恢复了一些精神,从软榻上坐了起来,深呼吸了一口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9/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