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7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9/923

  但是叶茂不一样,他是李信的晚辈。
  不管是在当年的征西军,还是后来的镇北军中,李信都是叶茂的上司,叶茂也对李信这个师叔十分信任,如果叶茂做了陈国公,在叶鸣不反对的情况下,叶家会向靖安侯府全面靠拢。
  到时候,李信在大晋朝堂的声音,将会暴涨一大截。
  要知道,叶家的影响力不仅仅是一个镇北军那么简单,叶老头当年带兵二十多年,北伐八年,麾下猛将不计其数,叶鸣这些年做镇北军大将军,也带出了不少将领,叶家在整个大晋军方的影响力,都是极为可观的。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李信送走了叶鸣之后,回家洗漱了一番,便倒在床上睡着了,第二天依旧是天不亮的时候,就从床上爬了起来,在自家后院里站拳桩,他刚摆好姿势,羽林卫的中郎将谢岱,就赶到了靖安侯府。
  被下人带到李信面前之后,这位中郎将恭敬低头,抱拳道:“下官见过太傅。”
  “奉陛下之命,特来太傅府上听用。”
  李信仍旧做着这个姿势纹丝不动,开口道:“我在用功,谢郎将稍等一会儿。”
  谢岱点了点头,就这么垂手站在李信旁边,等了大半个时辰。
  大半个时辰之后,李信站满了今天的拳桩,用毛巾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然后对着谢岱笑了笑:“早年在羽林卫里养成的习惯,现在每天早上不练一会儿,浑身上下不舒坦,有劳谢郎将久等了。”
  谢岱连忙摇头,开口道:“太傅身居高位,位极人臣,还能够不忘羽林卫的操练,令下官敬佩不已。”
  “也不只是这样。”
  李信笑着说道:“这套拳桩,是早年羽林卫里一个老校尉交给我的,当初他老人家说了,勤练不辍,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我这个人怕死,练这个是为了活的久一些。”
  谢岱低头道:“下官也有练过一些内家拳术,方才见侯爷吐纳之间,已经颇有气象,显然是得了内家真传的。”
  李信很少跟别人打架,但是他练了这么多年,别人夸两句他还是很开心的,闻言笑道:“听说是什么龙虎山的法门,瞎练的,不入方家之眼。”
  他负手走在前面,开口道:“谢郎将一个人来的?”
  谢岱恭敬低头:“下官奉命来太傅府上听用,带了一个校尉营过来,这会儿在永乐坊门口候着。”
  永乐坊是富贵之地,等闲之下各衙门的兵都是不会轻易进入永乐坊的,哪怕是羽林卫,谢岱也让他们在坊门口候着。
  “知道干什么么?”
  谢岱沉默了一会儿,低头道:“知道,听说是……抓人。”
  “不止是抓人这么简单。”
  靖安侯爷舒展了一番筋骨,然后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咱们这一次要抓的人很多,而且抓了之后,三法司的人多半不敢审,需要咱们自己审。”
  谢岱大皱眉头:“太傅,羽林卫没有讼案之权。”
  “现在有了。”
  李太傅笑着说道:“本官奉命全权负责此事,京城里的衙门都要配合本官做事。”
  “我已经给京兆府去了条子,让他们把京兆府大牢空出来了一半,留给我们存放犯人。”
  “一半……?”
  谢岱瞪大了眼睛。
  他虽然是山阴人,但是来京城也有几年年头了,自然知道京兆府大牢是个什么样的规模,京兆府乃是大晋最大最繁华的城池,没有之一,早在承德年间京城人口就突破了百万,人多了罪犯也就多,为此京兆府的大牢一扩再扩,只在承德朝就扩建了两次,太康朝又扩建了一次,到如今京兆府所有的大牢如果全部塞满了人,最少能装下四五千人!
  谢郎将咽了口口水,颤声道:“太傅您……要抓多少人啊?”
  “很多很多。”
  李信笑眯眯的说道:“而且其中有不少还是永乐坊里的人,谢郎将怕是不怕?”
  谢岱闻言,头皮有些发麻了,不过他还是咬牙说道:“万事有太傅在前面顶着,下官只不过是一个奉命办事之人,下官不怕。”
  “不怕就好。”
  李信带着谢岱一起,走进了靖安侯府的前厅,这时候下人已经把早饭都准备好了,李信坐在饭桌上,指了指自己对面,笑着说道:“我家人现在都还在永州,没人陪我一起吃饭,谢郎将赏脸,一起吃个早饭?”
  李信都这么说了,谢岱自然不敢不从,他硬着头皮坐了下来,小心翼翼接过靖安侯府下人递过来的碗筷。
  李太傅吃饭与京城里的那些贵人们很不一样,他一只手端着粥,另一只手夹菜,一边吃一边说道:“我已经让人去刑部要人了。”
  “刑部的老油条们,多半是不敢插手进来的,只能去找那些新入刑部的吏员,这些愣头青为了立功,什么都敢做,让他们来帮忙审这些犯人,咱们才能忙的过来。”
  “再有就是,你一个校尉营二百人恐怕不够,最少要一个都尉营。”
  说到这里,李信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本官要提醒谢郎将一件事,这桩案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甚至会持续好几个月,抓很多人,谢郎将既然被派来我身边,就要做好心理准备,进来可就抽不了身了。”
  谢岱是个心思通透的人,听到李信这么说,他已经大概知道了李信要做什么,闻言立刻低头道:“太傅放心,下官一切听太傅吩咐,绝不临阵脱逃。”
  “很好。”
  李信很快吃完了饭,带着谢岱一起出了门,他们两个人走到永乐坊南门口,见到一个校尉营二百个羽林卫,已经整整齐齐的等在了门口。
  李信先是看了这些人一眼,然后从袖子里取出十来个信封,递到了谢岱手里。
  “这些是今日要抓的人,你交给他们,让他们去把这些人拿了,押进京兆府大牢。”
  谢岱一一接过这些文书,点头道:“下官遵命。”
  靖安侯爷笑了笑:“你不用去,你带十几个人跟着我,咱们两去一趟永乐坊里的沈府。”
  
第二百八十八章
坐京城而动天下
  不是所有的宰相,都能够有钱住在永乐坊,不过宰相沈宽却是住在永乐坊里的,距离靖安侯府并不算太远。
  沈宽,出身吴兴沈氏。
  吴兴沈氏,是典型的江南世家,早在大晋立国之前,吴兴沈氏便人才辈出,数百年间见史书者一百五十八人,其中三十八人有正传。
  太祖皇帝建立大晋之后,吴兴沈氏作为江南世家,便开始在大晋朝廷里做官,最初的一百来年里,吴兴沈氏这种江南世家还要低那些北周世族一头,但是随着大晋一统天下之后,类似于吴兴沈氏这种江南世家,顿时抬头挺胸,逐渐接过了北周世族手中的话语权,开始主导仕林风向。
  像沈宽这种江南世家出身的人,在朝堂上平步青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四十年来,江南世家的势力在飞速膨胀。
  坊间把这个叫做文脉南迁。
  吴兴沈氏不仅出读书人,本身就是江南大地主,吴兴一地差不多三成的土地,都是他们沈家人的产业,沈宽拜相之后,吴兴沈氏更加兴隆,就算是江南东路的经略使上门求见沈家人,沈家人都不一定赏脸赐见。
  去岁,沈宽受封辅臣之后,吴兴沈氏的声望达到极点,四里八乡的读书人甚至各地的官员,见不到沈宽,就去吴兴沈氏的大门求见,争相成为沈家的门客。
  有这个家底在,沈宽自然不会缺钱,事实上他是大晋这几十年来家底最为丰厚的宰相,单单在永乐坊里,吴兴沈氏就有三处产业。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沈宽一般只收古董文玩,或者孤本珍籍,前人字画等等,甚少收钱,被坊间戏称为雅相。
  不过这位“雅相”,已经被李信亲手给杀了,而吴兴沈氏,这一次就算不被灭族,也会因此元气大伤,甚至直接被打落到尘埃里,兴旺了数百年的家道就此中落。
  太康朝时期,荥阳郑氏以及赵郡李氏那一批传承千年的北周世族,在几代天子不懈挖坑,以及李信这个填土人的努力下,差不多已经被埋进了历史的坟墓里,而这一次,大晋建国以来,就在本土的江南世家,也要因为沈宽一个人大伤元气了。
  永乐坊不小,但也不是很大,沈宽的相府距离靖安侯府,只有两条街的距离,李信与谢岱两个人只走了小半柱香时间,就走到了沈宽的家门口,靖安侯府双手藏在宽大的袖子里,淡淡的看了一眼眼前的沈府。
  “进去抓人,只要是这个宅子里的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部抓了。”
  谢岱微微叹了口气,躬身抱拳道:“下官遵命。”
  山阴谢氏与吴兴沈氏一样,都是江南世家,如今吴兴沈氏要遭难了,他这个江南世家的子弟看来,未免有些兔死狐悲。
  凡是世家大族,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仆人多,李信的靖安侯府,从前是齐王府,论占地已经是永乐坊里数一数二的存在,但是靖安侯府的下人加在一起也就百来个,沈府的宅子并不大,最多只有靖安侯府一半不到的样子,但是前前后后有数百个仆人之多。
  因为沈府人数太多,羽林卫的人手甚至都有些不够用了,谢岱抓人抓到一半,又调集了三十多个羽林卫过来帮手,前后进行了一个时辰左右,最后沈府里的下人们,被召集在了沈府的后院,而沈宽的几十个家人,则是被统统绑了起来,送到了大理寺大牢。
  这一次要抓的,不止是沈宽的家人,还有他的门生,故吏,甚至同族,同乡,抓了不一定要杀,而是要摸清楚到底谁参与了这一次“谋逆”之中。
  至于沈宽的这些家里人,是不必审的,因为沈宽已经确定谋逆,沈家会满门抄斩,这些人必死无疑。
  细究下来,吴兴沈氏也会受到牵连。
  早在元昭天子与沈宽有冲突的时候,沈府就被禁卫盯住了,所以沈宽的家人基本都没有能逃掉,全部被抓了起来,抓捕前后进行了一个多时辰,这个过程中,李信找了把椅子,静静的坐在沈府门口,闭目养神。
  这件事是要他去做,但是用不着他亲力亲为,只需要他露个面,把这口黑锅背下来就好。
  人全部抓完之后,谢岱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走到李信面前,低头拱手道:“太傅,沈家的人已经全部拿进了大理寺大牢,不过沈家还有数百个下人,现在被集结在后院,下官怀疑可能会有沈家人,藏在这些下人之中……”
  “你不嫌麻烦,那你就去查,把藏在里面的人找出来,丢进大牢里。”
  李信淡然开口:“今日只是第一轮抓人,今日抓的人我会让刑部的人去审,接下来羽林卫与刑部配合一下,他们审出一个人,你们就去抓一个人。”
  说到这里,李信顿了顿。
  “要是碰到有什么阻力,就说是奉了我的命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9/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