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7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1/923

  赵嘉与沐英的儿子,都认了李信做义父,秩序李朔就不用这么麻烦了,他是李信的兄弟,而李家人太少了,李信分身乏术,无论将来如何,李家都是要在西南安家的,李朔这一枝,会成为李家在西南的军事根基。
  招呼着两个人进了屋子之后,李信才皱眉对沈刚吩咐道:“让兄弟们盯着朝廷的人,严密注意祁阳县城里的一切动静,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报给我,如果李宅附近有什么形迹可疑之人,直接杀了丢进祁山去。”
  李朔与赵嘉两个人,可以说是大半个西南,他们从锦城到永州来,是冒了风险的,无论如何这两个人不能出事情。
  沈刚恭敬低头:“属下明白。”
  李信顿了顿,吩咐道:“盯着朝廷的人,圣旨进县城之后再知会我。”
  “是!”
  沈刚低下头,下去做事去了。
  李信安排好事情之后,负手走进了自家宅子里,这个时候下人已经把饭食准备的差不多了,李信把独子李平带了出来,给赵嘉还有李朔行礼。
  李平是太康八年生人,现在也已经六岁了,他嘴巴很甜,称呼赵嘉为伯父,称呼李朔为叔父,这两个人听了这个称呼之后,都极为高兴,满身上下摸索东西,送给李平做礼物。
  赵嘉逗了一会儿李平之后,开口对李信笑道:“若是西南无事,我便辞了这个经略使的官职,到侯爷家里做一个西席先生,教授小公子读书。”
  李信摇头笑道:“幼安兄这个西席,我可请不起,你真留在我这里做了西席先生,沐英多半就要来找我拼命了。”
  赵嘉呵呵一笑。
  “小公子心思灵动,颇似侯爷,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李信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也就是靖安侯府的世子,但是现在局势如此,这个世子又不仅仅是世子这么简单,不管是赵嘉还是李朔,对待李平的态度跟对其他人都很不一样。
  这是西南的少主,将来李侯爷事业顺利的话,这位小世子……
  一群晚辈行礼之后,饭菜就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李宅里难得的围了一大桌子人,一群人坐在一起好好的吃了一顿饭,吃完饭之后,就已经是午后了,下人收拾碗筷的时候,李信领着赵嘉以及李朔两个人来到了后院,三个人坐在凉亭下面,李信亲手给他们两一人到了一杯清茶。
  李朔在李信面前还有些拘束,颇为乖巧,而赵嘉跟李信是老熟人了,就要放松不少,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之后,笑着说道:“侯爷这一趟宁陵之行,收获如何?”
  靖安侯爷皱了皱眉头。
  “这一趟宁陵。本意是去祭奠叶师兄的,幼安兄开口就说收获,有些俗气了。”
  赵嘉摇了摇头,开口道:“我在锦城都听说了,朝廷把叶四爷从汉中赶了出去,又没有让叶国公出京回到蓟门关,明显已经开始对叶家动手,这个时候侯爷去宁陵,不可能什么都没有说罢?”
  李信给自己也倒了杯茶,喝了一口之后,长叹了一口气:“说不动,也劝不得。”
  “照我看来,明年年初或者年中,北边的鲜卑部一定会有所动作,这几年宇文昭的实力愈发壮大,一旦他们主攻蓟州城,我担心镇北军抵挡不住,因此我与叶茂还有叶师兄说,如果镇北军挡不住了,可以先往回撤一撤。”
  说到这里,李信无奈苦笑。
  “叶师兄听了这话很不高兴,他的意思是,不管镇北军的主将是不是叶家人,镇北军都要在蓟门关死战。”
  “他们不愿意做大晋的开门人。”
  “这并不奇怪。”
  赵嘉自己倒了杯茶,喝了一口之后,皱眉道:“老爷子当年在北地横扫北周,叶家人被视为鲜卑人的克星,有老爷子的名声在,有万千百姓的信任在,此时侯爷让他们不要硬碰硬,他们自然是不肯的。”
  说着,赵嘉看向李信,开口问道:“侯爷您的意思是?”
  “谁也不想看到北地生灵涂炭。”
  李信叹了口气:“我不止一次跟朝廷上书,说要打掉北疆的隐患,但是时至今日,大患终究还是养成了,如今的宇文部全力进攻蓟州城或者云州城,不惜人命的情况下,有七八成把握可以打进来。”
  “他们能打进来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到时候北边就会乱成一片。”
  “老实说,我也想去帮帮镇北军,但是我人在西南,天南地北,我帮不了他们。”
  赵嘉摇了摇头。
  “事情没有侯爷想的那么严重。”
  “以如今鲜卑部的实力,或许可以破关而入,但是不管是蓟门关还是云州城,他们想要过来都得脱一层皮,到时候即便他们打进来了,也待不了多久,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要自己退回关外去。”
  如今的鲜卑部,或许有在一地作乱的能力,但是没有逐鹿天下的本钱,他们打进关内也不可能开始攻城掠地,最多就是抢点东西抢点人,然后再退回关外去。
  这是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时的常态,放到宏观上来看,鲜卑部就是相当于是一只大马蜂,时不时来叮你一口。
  说到这里,赵嘉看了一眼李信,然后缓缓的说道:“北边乱起来,对西南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只要宇文部入关,朝廷就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在宇文部身上,到时候我西南或许可以尝试出蜀。”
  这位一身白衣的读书人看着李信,幽幽的说道:“侯爷,忠耿的叶家人人敬佩,但是立下天大功劳的老爷子被关在院子里三四十年,您也是亲眼见到过的。”
  
第二十二章
沾染了寒气
  从太康八年,裴进征伐西南李信从蓟州赶回西南驰援汉州之后,靖安侯府便开始与朝廷貌合神离,也是在那个时候,不管是太康天子还是尚书台里的几位宰相,以及后来的元昭天子,都把李信当成了一个野心家。
  在他们的眼里,李信多半是一个从承德朝就开始阴谋造反,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坐上帝位的人。
  甚至于前一段时间在宁陵,连叶璘心里也有一些这样的念头。
  其实李信这个人,上辈子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白领,奋斗了十几年也只不过勉强挤进中产,他不是什么大人物,更不是天才,来到这个世界最开始的那几年,他也是跌跌撞撞,懵懵懂懂的在摸索。
  要说他有什么远胜过常人的东西,大概也就是得益于前世销售的工作,练出来的一点口才,以及一些拿捏人心的本事。
  这个世界上,比他聪明的人比比皆是,从叶晟,到承德天子姬满,再到现在坐在李信对面的赵嘉,这些人中之龙每一个都比李信这个普通人强出不少。
  他是一个普通人,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一半是靠运气,另一半是靠他的机变。
  当然,局势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李信已经不单单是他自己了,他代表了整个西南的意志,这个大集体的意志有时候会推着他往前走。
  比如说,现在的西南已经不可能与朝廷和平共处,将来必有一战,这一战李信想打得打,不想打也得打。
  但是,即便到了这个地步,听到赵嘉的话之后,李信还是微微皱了皱眉头。
  他缓缓说道:“幼安兄,假如大晋北边陷入战乱,鲜卑异族破关而入,我们这个时候起兵,即便占了京城,也会被天下诸夏子孙唾骂。”
  赵嘉摇头道:“侯爷,朝廷现在是个什么模样,您心里比我更清楚,这四年时间我虽然在西南,但是朝廷公示出来的文书,我都看过,大晋古今的这个天子,比起先帝要逊色太多了。”
  “给宇文部敕封燕王的事情,是朝廷与侯爷之争,无可厚非,暂且撇开不谈,但是眼下在北疆分明有异动的情况下,天子居然临阵换将,撤掉了打理蓟门关几十年的叶家人!”
  “侯爷以为,假如鲜卑人入关,咱们的这位天子,有能力重新把他们赶出去么?”
  李信没有说话。
  赵嘉自问自答,继续说道:“多半是不能的。”
  “既然天子治不了天下,那侯爷去替他治天下就是。”
  李信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问道:“西南军现在有多少人了?”
  赵嘉是西南经略,这种事情自然心知肚明,闻言毫不犹豫的开口说道:“十六万七千四百人。”
  “朝廷布置在汉中的军队,一共是十万人,再加上裴进在安康的五万人,加在一起也有十五万,西南现在出蜀,就算能赢这两部兵马,还能剩下多少?”
  “一半?”
  问到这种专业的问题,赵嘉就很明智的闭嘴了,他看了看坐在一边一直没有说话的李朔。
  李朔低头道:“回兄长,一半应该是能剩下的,这几年时间,锦城生产了许多天雷,小弟与沐将军按照兄长的要求,训练了不少配合天雷的战法,正面面对禁军的情况下,西南军也有胜算,更何况现在叶璘不在汉中了,汉中的兵马由谢敬代领。”
  “前些日子我与沐将军去汉中附近观望过,谢敬此人带兵,远不如宁陵侯,现在给小弟五万兵马,再加上足够的天雷,小弟便有信心正面击溃汉中军!”
  李信点了点头,正要商量后续的事情,一脸络腮胡子的沈刚,从外面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他走到李信面前,低头拱手道:“侯爷,京城里的人进县城了,看情况应该是宫里的宦官,现在直奔侯爷府上来了!”
  “宦官?”
  靖安侯爷开口问道:“穿什么颜色的衣裳?”
  “回侯爷,紫色的。”
  内廷等级森严,衣服的颜色也有很严格的规定,比如说内廷里只有八监的太监才有资格穿工资,而紫衣则是八监的少监们传的。
  也就是说,这一次来的是一个少监。
  “看来是老朋友来了。”
  李信从凉亭下面起身,回头对两个人笑了笑:“二位先在这里等一等,我去处理完圣旨的事情,再来陪你们喝酒。”
  “侯爷请便。”
  说罢,他便起身离开了后院,在前院正厅里等候,大概过了小半个时辰左右,圣旨就已经到了李宅门口,李信起身,迈步走到自家门口,抬头看了一眼那个穿紫衣的太监。
  果然是熟人。
  大太监萧正的义子,内侍监少监萧怀。
  李信笑了笑,上前对着萧怀开口道:“小萧公公亲自跑了一趟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1/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