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7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4/923

  “此事,叶公爷被关在京城里,镇北军这边传过去的任何消息,都会被朝廷先一步看到,赵都尉,我需要用你用来联络的人,给京城里的叶公爷,递一份信。”
  躺在床榻上的赵放,因为肩膀上的疼痛,不住“嘶”气,他有些吃力的点了点头。
  “将军要写什么……末将想办法,帮你送到京城里去。”
  王敦立刻从腰里摸出一封书信,放在了赵放旁边。
  “信我已经写好了。”
  他起身,对着赵放抱了抱拳。
  “有劳赵都尉。”
  
第四十一章
南北不能两顾!
  北地战事吃紧,镇北军守关守得很简单,但是相比于北地,京城暗中的局势也轻松不到哪里去,李信回京之后,被关在了自己的靖安侯府里,身边到处都是朝廷的人,哪里也去不了。
  期间天子曾经三次召他进宫,与他谈论天雷的事情,不过两个人最终都没有谈拢,元昭天子不止一次生出了要弑师的念头,好在西南胥北地频频传来噩耗,强行让这位年轻的天子冷静了下来。
  这天,已经进了七月,到了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炎热到哪怕是永乐坊里,路上都很少再有行人,大家都躲在家中避暑,不过这天的下午,一辆紫色的轿子还是停在了靖安侯府门口,穿着一身与轿子颜色差不多衣裳的萧怀,恭恭敬敬把李信请上了轿子。
  李信从侯府走到轿子里这短短几步路,额头上就已经开始见汗,好在宫里的娇子在这个季节都有摆冰,轿子里的温度不算太高,不过跟在一旁步行的萧怀还有抬轿子的几个内卫,可就遭了罪了,没走几步,几个人便一身都是汗水。
  李信平素里一般只坐马车,不坐轿子,但是这个时候倒是身不由己,他瞥了一眼萧怀,开口问道:“今日怎么是小萧公公来了?”
  之前一段时间,宫里多次派人请他进宫,都是萧正亲自来的。
  萧怀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开口道:“回侯爷,天气炎热,干爹年纪大了,不好吃这个苦,奴婢便替他来了。”
  靖安侯爷闭上眼睛,懒洋洋的说上了一句:“你倒是有孝心。”
  萧怀低头擦了擦汗水,没有多说什么。
  两个人说话的功夫,轿子已经停在了未央宫宫门处,下了轿子一走进未央宫,一股凉风扑面而来,顿时舒服了不少。
  萧怀弯着身子在头前引路,没过多久,就把李信引到了未央宫一处偏殿门口,李信抬头看了看,发现是天子用膳之处。
  当年承德天子的时候,大晋天子还是住在长乐宫里,后来壬辰宫变之后,太康天子有些害怕住在长乐宫,便搬到了未央宫里,自那时候开始,太康天子便经常喊李信进宫喝酒,他对未央宫摸得十分清楚。
  刚进这处偏殿,就看到殿内的矮桌上已经摆好了一桌酒菜,年轻的元昭天子跪坐在矮桌的一边,看起来已经等候李信一段时间了。
  李信走进偏殿,天子伸手挥了挥手,屏退了宫人,然后伸手指了指自己的对面,开口道:“老师请坐。”
  李信大大方方的坐在了天子对面,先是看了一眼桌子上的酒菜,然后笑着说道:“陛下莫不是要请我吃一顿断头饭?”
  元昭天子伸手给李信倒了杯酒,闷声道:“若是这样,老师也活不到今日。”
  说罢他,举起酒杯,敬了李信一杯,李信提起酒杯,与天子碰了碰,师徒两个人各自饮尽。
  放下酒杯之后,天子默不作声,又自己喝了一杯。
  反倒是靖安侯爷大咧咧的夹了几口菜,垫了垫肚子之后,开口问道:“陛下这般心烦,想必是北边的时局很不好?”
  这段时间里,李信虽然住在靖安侯府里,但是起居都有宫里派来的宫人盯着,甚至睡觉的时候,宫里的宫女都要睡在他身边,根本没有接触到外界消息的机会,沈刚等人的消息也传递不到他的手上,此时的他算是两眼一抹黑,北边的战事到底到了什么地步,他只能靠自己推测。
  按照他估算,到六七月,宇文部的进攻最少已经持续了三个多月,这个时候应该是镇北军最艰难的时候。
  “可不止是北边。”
  天子语气冷然。
  “老师在西南弄出来的西南军好生厉害,三个月时间,足足打掉了汉中三万余人!打的谢敬不敢出城,只能据汉中而守,打的裴进的安康军躲在安康里,动弹不得!”
  汉中与安康,都在巴蜀的门户之处,朝廷在这两个地方用兵,目的就是看守住西南的门户,但是眼下这两路兵马,都被打的只能缩头,也就是说这时候如果西南军不再搭理他们,便可以直接开向京城了!
  当然,这么做要面临被两面合围的危险。
  但是不管怎么说,西南那边的西南军,已经占据的绝对主动性,如果再这么打下去,汉中与安康的朝廷军队,都会损失惨重,甚至会被西南军攻破城池,直接打掉!
  至于北边的局势,就更不理想了,从六月以来,宇文部对蓟门关发动了持续一个月的猛烈进攻,到现在虽然尽数被镇北军守了下来,但是镇北军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镇北军战死超过两万,重伤数万,轻伤不计其数,蓟州城里用来消毒的祝融酒,已经不够用了,城里的守城物资,也已经消耗了七七八八,如果朝廷再没有援军赶到蓟州,只要宇文部再这么打一个月,蓟门关必破!
  然而朝廷的五万禁军,因为要押送物资,这会儿还没有赶到蓟州,等他们赶到蓟州,镇北军不说将士打空,最起码军心士气都要没了,到时候只凭这五万人去守蓟门关,也守不了几个月。
  不过,宇文部这么打,也不是完全没有代价的,这种疯狂的打法导致了宇文部再数月之内,战死加重伤超过五万人,草原上条件恶劣,重伤基本上就等于是死了,如果不是鲜卑部的人都悍不畏死,他们早已经支撑不住要撤兵了。
  总而言之,朝廷现在的局势非常险峻,这几日元昭天子喊了几位宰辅和大都督府的都督一起开会,几位宰辅一致认为,一旦局势再恶化一点,南北两边同时被破开防线,到时候大晋即便不亡国,国运也会急转直下,最少要三四代明君休养生息才能恢复。
  然而在帝制时代,三代不出昏君就已经是祖宗坟头冒青烟了,哪里会有三代明君的?
  今天早上一直到现在,公羊舒等几位宰辅,与天子商议了整整一天,天子也把李信的条件跟几位宰辅说了,不过商量到下午也没有出结果,天子只能把李信召进了宫里。
  听到天子这么说,李信沉吟了一番,缓缓说道:“陛下,至始至终,西南最终的目的,也只是恢复旧南蜀的故土,整个西南再加上汉中一地,就已经是当年南蜀的所有国土了,蜀地从来没有逐鹿天下的野心,我可以给西南的沐英写一封信,只要朝廷的军队退出汉中安康,他们便不会出蜀。”
  元昭天子低头喝了口酒。
  “老师的条件呢?”
  “我还是那个条件。”
  李信沉声道:“我要带叶茂一起出京。”
  
第四十二章
各凭本事
  但凡朝廷现在的境况好上那么一丁点,元昭天子都绝不可能再放李信出京,问题是现在南边的谢敬挡不住西南军,北边的蓟州挡不住宇文部,如果再这么下去,就只能尽出京畿禁军,像四十多年前的武皇帝一样,赌一番国运了。
  问题是,四十多年前朝廷有李知节,有叶晟,有武皇帝,有大晋被欺压了近百年的屈辱之心,现在四十多年时间过去了,李知节的平南侯府灰飞烟灭,叶晟留下来的叶家与朝廷渐渐离心离德,偌大一个朝廷,除了种家之外,竟然没有什么可用之人了!
  当然,禁军左营还有一个侯敬德,但是侯敬德这辈子也只是带兵,没有领兵出征过,他到底能不能打,能打成什么模样,谁都说不准。
  这几天时间,皇帝跟几位宰辅几乎天天议事,谈论南北的局势,但是始终没有想到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
  于是乎,李信这个被囚禁在自家宅子里的靖安侯爷,再一次被请到了宫里。
  “老师,叶茂可以出京。”
  天子看了李信一眼,缓缓说道:“但是老师你不行,你必须留在京城里,当然,你要是交出天雷的方子,朕也可以放你回西南,到时候朝廷与西南各凭本事。”
  李信皱了皱眉头。
  “如此,便没有什么好说的了,陛下还是把我送回靖安侯府关着,或者干脆一些,一刀把我杀了。”
  说到这里,靖安侯爷淡然道:“这样北边宇文部可以从容入关,西南军会一路开到京城附近,我与姬家有香火情分,我愿意在这个时候入京帮着朝廷北伐,我也不会跟宇文部结盟,但是西南的沐家跟我可大不一样,他们本就不是晋人,他们要是出了汉中,只要跟宇文部稍微沟通一番,姬氏亡国,也只在旦夕之间。”
  元昭天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勃然大怒,怒视着李信。
  “李信,你敢公然威胁天子!”
  这个时代,哪怕是同辈也只能直呼李信的表字“长安”,不能直呼名讳,否则就是不敬,这是天子第一次直呼李信的名讳,足见心中已经愤怒到了极点。
  “不算是威胁,只是把情况说给陛下听。”
  面对天子之怒,李信面色平静,淡然道:“此时陛下放我跟叶茂出京,再把北上的四个折冲府调派给我,我可以帮着朝廷先平息北边的战祸,等宇文部偃旗息鼓之后,再谈朝廷与西南的事情。”
  说到这里,李信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要提前告知陛下的是,西南一定是要回复旧南蜀国祚的,到时候朝廷容得下也好,便为兄弟之邦,容不下,便如陛下所说,各凭本事。”
  这句话,李信是纯粹在忽悠天子的,旧南蜀最后一个宗室李兴,已经死在了李信手里,也就是说南蜀那一脉已经断了,现在的西南蜀王府,只是借了旧南蜀的名头借尸还魂而已,沐家……最起码沐英没有家国情怀,不可能一心想要复国。
  李信这么说,是想暗示元昭天子,西南没有野心,西南只是想恢复南蜀故国。
  反正从前的南蜀大概也就是现在西南三十一州府那么大,西南已经不在朝廷的控制之中,就算南蜀复国,朝廷最多也就是颜面上不太好看,没有太多实质上的损失,并不是不能接受。
  天子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沉吟良久,最终他看向李信,开口道:“西南就此罢兵,朕让叶茂领四个折冲府驰援北疆,没有西南的压力,我大晋尽可以应付鲜卑人,也不用老师这般操心。”
  李信咧嘴笑了笑。
  “这样罢,我与陛下各退一步。”
  “陛下不是要天雷的方子么?我这里没有天雷的方子,但是还有十几个天雷,我愿意交给陛下,陛下放我出京领兵,如何?”
  天子冷冷一笑:“老师还想用点不着的天雷骗朕?朕已经被骗了一次了!”
  “这一次是真的,可以炸响的。”
  靖安侯爷正色道:“我还有一二十个天雷,都交给陛下,陛下可以从中随便抽取几个点了,自然可以看出会不会炸。”
  天子瞬间心动了。
  元昭元年的时候,李信曾经给了他两个天雷,不过都是点不着的假药,工部匠人就是用这些假药琢磨了好几年时间,硬是琢磨出了一些成果,假如能够拿到真正的天雷,最多一年半载,朝廷就可以把这东西摸索个七七八八……!
  一年半载的时间,西南就算出蜀,也不可能打到京城,到时候大晋朝廷有了火药,哪里还会怕西南一隅之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4/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