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8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4/923

  说到这里,李信看了赵嘉一眼,含笑道:“不然,就算将来咱们入主京城,还是要面对北边的大麻烦,如今鲜卑部应该要消停几年时间,这样咱们就有足够的时间,做我们的事情了。”
  赵嘉停下脚步,深深地看了李信一眼,然后有些感慨的说道:“十余年时间,侯爷总算是下定决心了。”
  李信微微眯了眯眼睛,没有说话。
  两个人进城之后,走在锦城的大街上,李信开口问道:“西南军现在如何了?”
  “回侯爷,朝廷从汉中和安康撤了兵,让出了西南门户,如今沐英在汉中驻守,李朔将军在剑阁驻守,西南已经尽复当年南蜀国土,前些日子属下自己推演了一番,以现在双方局势,就是朝廷尽起三十万京畿禁军,我们凭借西南地利以及天雷,也尽可以守得住。”
  赵嘉这句话,就意味着李信在西南的架构已经彻底完成,换句话说,假如他现在突然不想努力了,也可以关起西南的大门自立一国,成为第二个南蜀,有地利以及天雷傍身,这个西南李氏最起码有一百年的国运。
  李信负手走在赵嘉前面,淡淡的问道:“幼安兄,如果我们此时出蜀,有几成胜算?”
  赵嘉皱了皱眉头,开口道:“恐怕胜算不大,这几年属下详细研究的天雷,这东西守城的时候厉害无比,但是平原作战的时候,就要差上很多了,我西南军现在有十六万人,强行征辟一些,估计能再征召十万人,但是新兵……面对不了朝廷的禁军。”
  说到这里,赵嘉看了看李信,开口道:“本来……是可以借着这一次机会出蜀的,但是……”
  但是李信没有同意。
  赵嘉这句话说了一半,就没有再说下去了。
  李信没有在意,开口道:“叶茂现在在燕城附近重新征募镇北军,加上镇北军的残部,如果他现在顺利的话,应该已经征募了三四万人了,按照我的估算,宇文昭很快就会退出蓟州,退回关外去,只要叶茂重新拿回蓟州,咱们就不用担心北边的边军了。”
  镇北军重组,就可以帮着李信看住种家军,到时候李信要面对的,大概就只有大晋的中央禁军,以及各地散乱的一些地方军了。
  说到这里,李信顿了顿,继续说道:“幼安兄说的不错,咱们现在出蜀,正面硬碰硬,的确胜算不大,因此只能另辟蹊径,换一个法子。”
  赵嘉有些好奇的看着李信,开口问道:“什么法子?”
  李信呵呵一笑。
  “清君侧。”
  “朝中佞臣奸相,祸乱朝纲,我等这些大晋的忠直之臣,自然要拨乱反正,涤荡乾坤。”
  赵嘉低头想了想,然后缓缓开口:“侯爷是想,挑选一位宗室……”
  “不知侯爷是想挑选哪一位宗室…”
  “这个等沐英他们回来之后,咱们几个再坐下来细谈。”
  李信呵呵一笑:“我大半年没有见到妻儿了,这会儿要回家跟家里人聚一聚,这些事情,以后再慢慢细谈。”
  赵嘉点了点头,也面带笑容。
  “如此,属下便不打扰侯爷了。”
  “我经略府里还有不少事情要办。”
  两个人相视一笑,互相行礼之后,在路口分开。
  这个路口,距离李信在锦城的家并不算远,没过多久之后,李信就走到了府门口,现在李家的下人,都是被筛选过一遍的,大多都是靖安侯府的老人,自然认得李信,见到李信之后,立刻嚷嚷开了。
  “侯爷……侯爷回府了!”
  “侯爷回府了!”
  这一句话,李府上下立刻就热闹了起来,九公主抱着小女儿,带着大女儿李姝还有儿子李平,把李信迎了进去。
  李平是太康八年生人,到现在也已经七岁了,不过他出生之后,李信就一直在南北奔忙,跟李信不是特别亲,见到李信之后,便规规矩矩的磕头行礼。
  “见过父亲。”
  相比之下,大女儿李姝就跟李信亲近的多,见到老爹之后,立刻上前搂住李信的衣袖,抬头看着自己的老父亲,口无遮拦的说道:“阿爹,你出去一趟,又黑了不少。”
  李信笑呵呵的摸了摸这丫头的脑袋,开口说道:“男子汉就是要黑一些才有气势,要是像阿涵这么白,出去要给人笑话的。”
  小阿涵扭头就看向了自己的弟弟,开口道:“那弟弟出去,一定要给人笑话死了。”
  李信少年的时候不黑,再加上九公主生的白皙,所以一儿两女都生的很白。
  李平有些害怕自己的姐姐,低着头不敢反驳。
  李信笑着说道:“阿涵不要胡说,平儿还小,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父女两个人说完话,李信又从长公主怀里抱过来小女儿李璟,小丫头是元昭元年出生的,现在也四岁多了,不过相对要文静一些,搂着李信的脖子,轻声呼唤“阿爹”。
  就这样,李信与儿女们亲近了好一会儿之后,阿涵才带着弟弟妹妹离开,留下父母两个人说话。
  长公主上前,用手帕替李信擦了擦额头上的灰尘,又给他整理了一番衣服,轻声问道。
  “长安,你……是不是要造反啊?”
  
第七十二章
早知道
  这些年,李信走南闯北,带着家人从京城搬到了永州,又从永州搬到了锦城,虽然他从来没有跟九公主说过关于朝政上的任何问题,但是不管怎么样,九公主也是出身皇室的公主,无论如何也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
  在太康年间,李信带着家里人搬到永州的时候,九公主只是以为自己的丈夫与天子之间有了一点矛盾,但是自己一家人在永州一住就是好几年时间,去年甚至直接搬到了西南的锦城来住,九公主自然就看出了不对。
  她只是没有说而已。
  如今,这位与李信成婚十多年的夫人,终于亲口问出了这句话。
  他们两个人是太康元年成婚,成婚的时候还是一个十七岁,一个十六岁,到如今的元昭五年,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十五年时间,今年李信已经三十二岁,九公主也已经三十一岁了。
  两人生命中一半的时间,都是在一起的。
  听到九公主这句话之后,李信微微叹了口气,他拉着九公主的手,走到了自己屋里,两个人坐下来之后,李信才默默的点了点头。
  “时势所迫,确实到了要造反的地步了。”
  九公主微微低头,缓缓说道:“这么说,七哥没有冤枉你。”
  李信皱了皱眉头,看了一眼九公主,苦笑道:“当年旧事,只能说我与魏王殿下各有心思,太康初年所有的脏活累活,都是我去做,得罪了不知道多少人,然而到最后咱们家却没有拿到应得的回报,如果我不多做一点准备,到最后被过河拆桥了,有夫人你的面子在,咱们夫妻两个人或许不会出事,但是将来儿女辈,一定会吃大亏。”
  太康初年的时候,天子帝位不稳,身边没有可用之人,只能让李信去帮着他拼命攫取权力,从两营禁军开始,李信得罪了裴进以及裴进的一众老部下,后来天子要削减京中将门的家将,又是李信出面去做,得罪了包括叶家在内的一众将门。
  驱逐三皇子四皇子离京,也是李信出面,得罪了宗室。
  在太康元年到太康二年这半年时间里,李信得罪了不知道多少人,那个时候他心里就清楚,一旦靖安侯府失势,这些被他得罪过的人一定会扑上来狠狠地啃上一口。
  偏偏在那个时候,刚刚凭借羽林卫登上地位的太康天子,开始疑心羽林卫,甚至弃用羽林卫。
  也是在那个时候,李信心里开始有了危机意识,以至于在第二年的西征之中,他就开始在西南布局。
  到现在十多年时间过去了,回首往事,很难说清楚李信与太康天子之间到底谁对谁错,也许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是出于误会,也许不是。
  就如李信所说,各有心思。
  从那个时候开始,李信与太康天子,或者说与皇室之间的矛盾,就埋下的种子,到如今这颗种子终于生根发芽,双方之间的矛盾,也大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九公主伸手握着李信有些粗糙的手掌,她眼睛有些发红,开口道:“七哥都已经走了,既然当年的事情说不清楚,那就不说了……”
  她抬头看着李信,声音有些柔弱。
  “这么些年过来,不管你做什么,我从来都没有问过你,也没有管过你。”
  “这几个月你不在家里,我跟十六打听了不少西南的事情,十六说西南现在,差不多已经跟从前的南蜀差不多了……”
  九公主握着李信的手,语气带着一些哀求。
  “既然这样,那咱们一家就留在西南过一辈子好了,咱们不去京城,也没有必要与……朝廷兵戎相见。”
  九公主是承德天子的幼女,正儿八经的皇室。
  李信造反,对于她来说就像是丈夫跟自己的娘家打起来了,还要死磕到底,而九公主就是夹在中间的人。
  虽然父兄都已经去了,京城里只剩下她的母亲,但是不管怎么样,她毕竟是姓姬的,她不忍心看着自己的丈夫,真的跟自己的娘家,拼个你死我活。
  李信拉着她的手,微微叹了口气。
  “夫人,事到如今,已经不是全然由我说了算了……”
  一个利益集团的领袖,所作所为往往是利益集团所推动,而不是全部由他一个人说了算。
  就像当年的李慎那样。
  现在的李信也是如此,要知道早在太康年间,西南的赵嘉与沐英等人,就委婉的跟李信提过要造反的事情,后来李信与朝廷闹崩了之后,这种造反的倾向在西南内部就更加明显了。
  明显到哪怕李信,也没有办法轻易改变的地步。
  不管怎么样,李信终究还是一个普通人。
  假如太康初年,那位坐在帝位上的天子,能够放下一些小肚鸡肠,跟李信以诚相待,李信多半就会铁了心在姬家这个大地主家里干上一辈子,老老实实的做姬家的姑爷,大晋的靖安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4/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