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8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4/923

  谢敬跪在地上,叩首道:“陛下,守卫襄阳之时,裴进的安康军第一时间撤了出去,只留下我汉中军守城,再加上西南反贼弄出了一些新的火器,襄阳城才会一败涂地……”
  “臣不敢推卸责任,愿意承担一切罪责,但是臣冒死带回来的东西,请陛下一定要放在心上。”
  谢敬叩首道:“这东西,在战场上有大作用!”
  襄阳城一战中,谢敬作为“受害者”一方,对于火铳这种东西非常恐惧,下意识的就会放大火铳的威力,而且他是战败一方,多少会跟天子夸大一些火铳的威力,以便自己轻一些罪责。
  “朕会让人仿制这个物事。”
  元昭天子仍旧黑着脸,他冷冷的看了看自己的舅舅,怒道:“同时,你在襄阳城的罪过,朕会让朝堂大臣一起议罪,罪过出来之前,你暂时返回山阴禁足,山阴谢氏在朝堂的所有子弟,统统返回山阴去,没有朕的命令,一个也不许进京。”
  说到这里,天子又想起了那个弄丢了自己兄弟的谢岱,心中更为愤怒,他闷声道:“再有就是谢岱,照顾朕皇弟不力,朕会派禁卫去山阴,把他押解进京候审!”
  “山阴谢氏二房的所有人,统统在家里,不得出门半步,随时等候朝廷提审!”
  其实对于谢敬这种身份,朝堂议罪也是议不出什么东西的,他毕竟是天子的舅舅,大臣们不给天子面子,也要给太后娘娘一个面子,所以议罪只是走一个过场,谢敬的最终判决,已经被天子轻飘飘的说了出来。
  那就是赶回山阴禁足。
  这个结果就意味着,最起码短时间之内,谢敬不可能再有返回朝堂的机会了,同时整个山阴谢氏,也会因此受到牵连,几乎失去在朝堂的所有地位。
  同时,山阴谢氏的二房,也就是谢岱那一脉,还要出来承担罪责。
  事已至此,谢敬也没有什么话好说,毕竟不是有谢太后在,现在他十条命都已经丢了,这位国舅爷跪在地上,叩首道:“臣,谢陛下恩典……”
  天子有些不耐烦的挥了挥手。
  “你去后宫,与母后告个别,便回山阴去罢。”
  谢敬从地上爬了起来,对着天子再次深深行礼,满脸都是苦涩。
  “陛下,罪臣罪无可恕,但是罪臣带回来的火器,陛下一定要……”
  “朕知道了。”
  天子面无表情。
  “朕会让军器监的人仿制出来,然后亲自去试。”
  “你下去罢。”
  “罪臣……告退……”
  谢敬一脸复杂的离开了未央宫,走出未央宫宫门的时候,他回头看了一眼这座高大的宫阙,神色有些复杂。
  早年,他还只是绍兴府的一个普通公子哥,最多就是有一个王爷姐夫,后来突然有一天,自己那个不声不响的姐夫,突然登极帝位,于是乎山阴谢氏跟着鸡犬升天,他也得以进入京城,在朝堂之中飞速攀爬。
  一转眼十多年时间过去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最后一次见到未央宫了……
  谢敬离开之后,天子很快让萧正请来了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家。
  老人家正是三朝宰辅公羊舒。
  公羊舒是沈严之变中,被李信请回京城,继续做他的宰相,不过他年纪大了,做了两三年之后就有些力不从心,刚好这个时候元昭朝已经相对稳定,公羊舒就很干脆的从宰相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回老家去,而是在永乐坊里住了下来,元昭天子对他很是尊敬,即便他致仕之后,还是会京城请他进宫参详政事。
  老公羊进了未央宫之后,对着天子拱手行礼,天子连忙上前,搀扶住了老人家,苦笑道:“老相公不用多礼,快快请坐罢。”
  说着,天子亲自搬过来一把椅子,请公羊舒坐下。
  老相爷坐下来之后,抬头看了一眼皇帝,低头道:“陛下这么急召老朽进宫,不知道是因为……”
  “老相公,西南出事了。”
  元昭天子把一份加急送来的军报,递到了公羊舒手里,然后苦笑道:“我大晋在襄阳驻扎了十数万军队,原以为这些人即便再如何不济事,也能挡住西南军一年半载,甚至可以支撑更久,但是没有想到,仅仅三天!”
  “仅三天时间,西南军就硬生生的拿下了襄阳城!”
  说到这里,元昭天子咽了口口水,声音隐隐有些颤抖。
  “襄阳城的汉中军,多半是朕从禁军调拨过去的,汉中军这样不济事,那禁军……”
  说到这里,天子抬头看着公羊舒,苦笑道:“朕实在是没有什么主意了,还请老相公给想想办法……”
  “老朽一介文官,实在是不通武事的……”
  公羊舒皱着眉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开口道:“不过老朽可以给陛下提一个建议。”
  他顿了顿之后,缓缓说道:“前些日子陛下与老臣提过,山阴的六皇子失踪了,多半是被西南的李长安给掳了去,如今西南攻占了襄阳,虎狼之心已经昭然若揭,此时对我朝廷最不利的,非是西南的兵锋,而是陛下的那个胞弟。”
  天子皱眉道:“那也没有什么办法,这个时候一时半会儿,朝廷也无能为力……”
  公羊舒捋了捋自己的胡须,声音低沉。
  “陛下可以先西南一步,布告天下,就说这位六殿下,前些日子不幸夭了。”
  天子闻言,眼睛猛地一亮。
  
第一百零二章
读书人手段
  襄阳城一战,西南军已经向世人展现了足够的战斗力,假如他们还有一面足够亮堂的大旗,那么不说引得四方豪杰纳头便拜,最起码也可以让大晋的大部分地方势力保持观望态度,这样李信入京的阻力就会减少许多。
  六皇子绝对是一面很亮堂的旗帜。
  先帝只有两个嫡子,如今的这位天子,登基之初就因为“楚贵人”的事情,险些把自己的皇位给弄丢了,那个时候沈宽严守拙二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把控了朝局,如果李信不回京,可能在四年前,元昭天子就已经被废,由六皇子姬盈登临帝位。
  元昭天子至今无子,法理上,六皇子就是大晋最合适的继承人。
  而且,帝王将相的风流韵事,总是会被遍传天下,尤其是皇帝的花边新闻,更是老百姓最爱听的事情,现在距离楚贵人的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五年多的时间,但是这件事早已经传遍了整个大晋,甚至还流落出了不少不一样的版本。
  有的说楚贵人为了天子魂落未央宫,有的说当今天子当年为了保住皇位,忍痛放弃了楚贵人,至今无子,就是因为仍惦念着惨死的楚贵人。
  虽然这些版本,已经向着演义话本的方向偏离,但是无论怎么说,天子与楚贵人之间有事,已经是大晋百姓的共识。
  这就说明了,天子的确有失德乱母之嫌,虽然过去了很多年,这桩旧事依旧可以重新提起。
  西南有六皇子这面大旗之后,当然可以旧事重提,再列举朝中几个奸臣,说他们迫害皇子,自然而然就可以竖起清君侧的大旗,顺理成章的造反。
  而公羊舒的这个意见,就是一个釜底抽薪的好法子,朝廷公开宣布六皇子已经薨了,这样西南再有一个六皇子,自然而然就成了假的。
  元昭天子沉声道:“老相公此言极是,朕现在就让人起草文书,布告天下。”
  公羊舒叹了口气,继续开口道:“陛下,假如朝廷真的无敌抵抗西南军,这么做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没了六皇子,西南军还可以找别的宗室作为大旗,这法子可以做缓兵之计,却不能治本。”
  “症结在于,如何能够平息战事。”
  老公羊声音带着一些沙哑,沉声道:“老朽对于战事不太精通,便不在陛下面前献丑了,不过除开战事之外,这件事并不是没有别的解决法子,李信是陛下的姑父,是天家的女婿,并且早年与先帝交情甚好,有这么一层关系在,陛下可以先给襄阳下一道招安的圣旨,再给李信一些选择的机会,这道圣旨不管是成还是不成,多少都会给朝廷争取到一些时间。”
  老公羊虽然已经年近八十,精气神有些跟不上了,但是思路还是很清晰的,他语速不快但是很有节奏感,声音平静。
  “再者就是,李信是永州人,在京城发迹,他原本与西南没有什么关系,老朽这两年翻看了不少西南军的资料,西南军的前身是汉州沐家组建起来的汉州军,后来又与当年平南军的残部整编在了一起,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西南军。”
  “西南军成军的过程中,李侯爷大部分时间都不在西南,或者在京城,或者在永州,老朽推测李侯爷或许并没有在西南掌兵,最起码没有在西南直掌兵,西南直接带兵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沐家的家主沐英,还有一个是出身平南军的李朔。”
  “如果李侯爷不愿意招安,这两个人,陛下都可以派人与他们接触接触,许他们高官厚禄也好,公侯万代也罢,只要他们肯倒向我大晋,西南的兵祸便自然而然的消解了。”
  说到这里,老头子捋了捋胡须,继续说道:“这些事情都只是小手段,成与不成都不甚要紧,或多或少可以拖延一点时间,也让西南的高层之间,生出一些怀疑。”
  公羊舒抬头看了一眼天子,继续说道:“比这些更重要的是,朝廷一定要吸取襄阳城的教训,假使西南军打到京城城下,京城应该如何攻,如何守,再有就是如何应对西南的火器,都要有明确的战法,只有在沙场上赢过西南军,朝廷才有在市场上与西南谈条件的资格。”
  听了公羊舒这些话之后,原本没有什么头绪了天子,思路立刻清晰了不少,他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对着老公羊微微拱手:“多谢相爷进宫,替朕解惑。”
  (ˉˉ)?我
  热热乎乎哈哈哈=
  “老相爷方才所说,朕会让人一一照办……”
  ……
  公羊舒在未央宫里,与天子详谈了许久,一直等到老公羊有些精力不济的时候,天子才让萧正送老爷子离开了宫城。
  第二天一大早,朝廷就发布了文书,大意是先帝第六子,朕的兄弟给人害死了,天子下令整个姑苏城都要披麻戴孝,给自己的胞弟送行,另外就是天子自己因为悲伤过度,也没有办法处理政事,三日之内不再理会政事,静坐默哀,
  布告贴出去之后,整个京城里一片哗然。
  不管什么时候,话最多的永远是京城老百姓,他们对天家的事情也颇为了解,知道六皇子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人,看到了这份布告之后,不少人都暗自叹息,感慨一个成年之后妥妥的亲王爵便能轻松到手的幸运儿,英年早逝。
  与此同时,朝廷还派出了不知道多少人,前往大晋各大城市,张贴布告。
  此时,虽然朝廷在襄阳城大败,但是消息被元昭天子死死地封锁住了,暂时还没有传回京城里来,因此此时的京城,依旧是那么繁华。
  得胜大街上,众人人来人往,不时有几个货郎沿街叫卖,路两边还有不少包子铺,卖着热气腾腾的包子。
  与此同时,在围观“皇榜”的人群里,有不少人还是李手下暗部的人,看到了墙上张铁的布告之后,这些人只简单看了几眼,便没有再继续看下去,然后各自隐藏身形,消失在了京城的川流人群之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4/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